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加之清军士兵喜用重箭,因此平射距离便可以达到百步和两百步之间,抛射的距离更是可以达到四百步,甚至超过了欧洲长弓。

也因此,朱平安特意在军中推广了清弓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明军的弓箭攻击能力。

一交手之下,清军便大吃一惊,这股明军仅是骑射功夫便不在自己之下。尤其是领头的两个头目,箭法更是惊人,短短的百步距离仅是这两人便射中了五名满清斥候,双方还未接触,鞑子斥候骑兵便损失了八个。

辅兵营这边也有伤亡,五人被射落马下。

眼见着即将要接触,成震一声呼啸,辅兵收起弓箭,大队立刻分为左右两翼,沿着鞑子骑兵阵型的边缘擦身而过。此时每名辅兵的手中便多了一把制作精巧的手弩。趁着双方擦身的一刹那,弩机瞬间发射。

鞑子骑兵显然没想到这股明军装备如此精良,竟然每人还拥有近战所用的手弩,顿时吃了一惊,但清军骑兵经验老到,一发觉形势不对,便立刻散开了队形,同时将身体藏到了马腹的一边。

但辅兵们却是齐齐的将手弩下垂,径直将目标对准了骑兵胯下的战马,一轮发射下来,又是七八名清兵被中箭的战马甩了下来,摔了个七荤八素,接着便被后边疾驰而来的张二狗等亲兵一刀砍掉了脑袋。

清兵何曾见过如此配合默契的攻击方式,气的哇哇大叫,剩下的七名清兵须发皆张,其中的一名头目更是扯掉了头盔,露出黑油油的一条鼠尾辫子来,嗷嗷嚎叫着带领仅存的六名部下向朱平安等人杀来。

朱平安等人拨转马头,快速迎上来。手弩发射完毕,辅兵每人都操起了趁手的兵刃,和清兵接战在一起。不可否认,清兵斥候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要优于辅兵的,四五名辅兵缠住一名鞑子骑兵,一时间竟然还是难以全歼,反倒是辅兵这边不过是便有了伤亡,折损了五六名士卒。

朱平安挥动手中的铁枪直扑鞑子的带队军官,那鞑子头目也看出朱平安是这队明军的头领,张嘴将辫子咬住,砍翻两名挡路的辅兵,径直和朱平安交上了手。

瞎子倒是没有随大队接战,一看战局陷入胶着,便刻意退出十余步的距离,张弓搭箭,瞄准了战团当中的鞑子士兵,一箭一个,甚是干净利落。

而李如靖则趁着这个当口,飞身从马上跳起,直接跃上了那正与朱平安交手的鞑子头目的马上,鞑子头目措不及防,被李如靖一把勒住了脖子,李如靖顺势从腿上拔出匕首,硬生生的捅穿了他的颈部,一时鲜血激喷而出,鞑子头目应声掉落马下。

朱平安冲着李如靖赞许的点点头,李如靖则赶忙跳下马来,生怕朱平安认出自己来,将那鞑子头目的首级砍下,系在了腰间。

此时,战斗已然结束,瞎子一连射倒了四名鞑子斥候,斥候一落马便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瞬间被刀砍斧剁成了肉泥。

看看自己这边的损失,朱平安的心里还是叹了口气,平心而论,自己这边的装备绝对不亚于鞑子骑兵,配合作战也算默契,但单打独斗的能力还是比之不足。看来日后还是要在这方面加强训练,至少要在辅兵营也使用戚家军的武技训练办法,培养更为优秀的士卒。

收拢了鞑子的首级,将战死士卒的尸身放到马匹上,朱平安等人这才打马扬鞭来到定州城北门外。

城楼上的士卒和百姓看到朱平安等人得胜而归,顿时欢声雷动,廖劲达更是连连拱手。

朱平安一声令下,众辅兵便翻身下马,将鞑子的首级在城门处摆成一座小山的形状。朱平安冲着城下躬身长揖,一指那鞑子的首级,“朱某不才,幸得将士用命,才有如此斩获,特献于廖大人及定州阖城军民,以壮行色!”

廖劲达心潮澎湃,连连道谢。此时,百姓们的喝彩声忽然停止,纷纷看向远方。

朱平安心头一凛,和众辅兵回头张望,远处烟尘大起,隐约可见色彩斑斓的旗帜,就连大地都似乎传来了有节奏的颤动。

廖劲达脸色一变,赶忙向着城下的朱平安喊道:“朱大人速走,一定是鞑子的主力赶到了!”

朱平安万万没想到满清的主力竟然来的这么快,看来这鞑子的主帅多尔衮也的确是深得用兵之精要,本想着他最快也要到晚上或者明日一早才能赶到定州,却没想到来的这么快,看来是匆匆攻下了祁州,未作休整,便直扑定州而来。

由此可见定州对于多尔衮的重要性。

廖劲达冲着朱平安挥挥手,“朱大人防线,请转告卢督师,本官一定竭尽全力卫护定州,一旦无有转机,本官便一把火烧了这城中的所有存粮,让鞑子空欢喜一场,哈哈!”

说完,廖劲达高声大笑起来。

朱平安心中黯然,便不再多言,冲着城头上一拱手,“廖大人珍重,朱某便告辞了!”

辅兵营在朱平安的带领下,纷纷拨转马头,向着南方疾驰而去。

廖劲达看着朱平安一行渐渐走远,这才松了一口气,此时,百姓们已经将滚木礌石搬上了城头,城上还架起十余口大铁锅,将柴火烧的极旺,锅中的油不多时便已烧开,咕嘟嘟的冒着气泡。

廖劲达看看身边的军民,嘴角浮现出笑容,“廖某何德何能,竟然有如许多的百姓愿意跟随我同生共死,做官至此,夫复何求!”

ps:道歉了,昨晚饮酒过量,今天吐了一天,匆匆码完一章,眼皮直打架。说声抱歉,先欠一章,一定奉还!

第八十八章吐血

朱平安等人回归真定大营的第二天,便传来了定州失陷的消息,据探马称,鞑子进城之后,城内便火光冲天,燃起的火焰照亮了整个天空,满城军民无一降敌,全部力战而亡。

廖劲达总算求仁得仁,朱平安不知道是该为他难过还是替他感到欣慰。

清军不惜死伤的攻克定州,承担了不小的伤亡,据说死伤达到了两千人之多,可见攻防战的惨烈,不过朱平安估计这些伤亡中还是以汉军旗居多。蒙古和八旗长于骑射,多尔衮也不会拿如此宝贵的兵源去消耗,最先投入攻城战的肯定是汉军旗这些二鞑子炮灰。

定州的存粮大大解决了目前军中缺粮的问题,更为可喜的是,此次虎大威、杨国柱以及宣大督标营都有不小的斩获,范氏商行储存在河北各地的粮草据点一夜之间几乎被连根拔起,抢来的粮草共计有六千多石,足够真定这两万多人半月使用了。

京师方面还没有新的消息传来,兵部对于王朴的死也没有过多的表态,卢象昇的奏疏中写明了王朴是死于战阵之中,就算兵部知道王朴真正的死因,暂时来说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卢象昇统军在外,如何措辞,如何解释都由他一人说了算,杨嗣昌的手伸的再长,也无法直接到军中查清楚王朴一事的来龙去脉。

高启潜依旧屯兵鸡泽,没有一点要开拔北上于清军决战的意思,以卢象昇这两万残兵。还是要面对多尔衮的五万精锐,难度可想而知。

朱平安的判断是,目前多尔衮也即将要陷入无粮可用的窘境中,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便是硬着头皮继续南下,只有消灭了卢象昇的宣大军团,他转道向东与阿巴泰会师才会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杨廷麟提出的转战畿南三府的建议必须马上施行,吸引多尔衮大军南下追击。然后利用三府之民心、地形予以击破。

可卢象昇还是有些犹豫。他的内心中还是害怕朝廷会以畏敌不战的名义对自己下手。死,他卢象昇不怕,可要是让他背着这样一个罪名去死,那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恕我直言。督帅所虑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了。今时今日。形势已经变化。杨嗣昌和高启潜之流一意与满清求和,本身并无错误,无非是要彻底解决流贼之后。再养精蓄锐与清军决战。但在目前来说,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过一厢情愿了。清军不会坐视大明内乱被平定,流贼也不会因为朝廷的方略而改变造反的实质。反而是白白使得百姓平白遭了鞑子的毒手,流离失所。”

朱平安分析了一大通眼前的形势,见卢象昇还是一副踌躇的神色,索性将话摆到了桌面。“大人别忘了,如今朝堂之中也有我们的人在,杨嗣昌和高启潜再想将脏水泼到督帅您的身上恐怕也么那么容易!”

个性使然,历史上卢象昇的悲剧绝对不是偶然为之,其中卢象昇自身的眼光、想法和局限性也是造成他个人最后兵败身死的主要原因。朱平安做要做的,便是打消他的顾虑,使其下定决心离开真定府南下,这里已成死地,多尔衮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争夺粮草和补给,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围攻宣大军团,再不走就真的来不及了。朱平安可不想为了他卢象昇的一个虚名,就将自己的两千子弟兵白白的消耗在这场没有胜算的战斗中。

“督帅,当早下决心啊!”虎大威和杨国柱齐齐站了起来,连带焦急之色。

杨廷麟则干脆站到了大帐门口,就等着卢象昇下令他便立刻传达下去。

一时间,帐中的四个人全将目光集中在了卢象昇的身上。众人大气也不敢出一声,帐中静的有些不同寻常。

良久,卢象昇这才恨恨的一拍大腿,“也罢!就依诸位所言!即刻整军南下三府!”

“是!”“督帅英明!”

……

即使是拿下了定州府城,多尔衮依然是一脸铁青,前哨的一个小队的八旗精兵被定州守军杀的干干净净,人头摆在了城门前,摆明了是一种决死一战的示威。多尔衮大军一到,连营寨都没有来得及扎下,便立刻开始攻城。

非是多尔衮不体恤军力,实在是迫不得已,刚刚拿下祁州,便接到定州城内范氏商行德昌号的飞鸽传书,定州守军似乎发觉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商号周围连日来已经出现不明身份的暗探,商号掌柜唯恐坏了大事,因此这才动用信鸽送信,催促清军尽快向定州靠拢。

这个消息让多尔衮悚然而惊,满清大军深入大明腹地,靠的是什么,一是四处劫掠,二便是范氏商号早在半年之前便开始不遗余力储存的粮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