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子里没有几个人,但却都是各方督师派来的心腹之人,李来亨代表了杨廷麟,李定国和肖元腾更是亲自参加议事。其他的曹变蛟、周昌、沈恪更是一直跟随在朱平安身边的亲近部下,再有一个,就是从南京而来的怀德。

听完众人的议论,朱平安摆摆手,“这些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郑森离开了福建,郑氏一门便注定要凋零下去,就算他召集再多的人手,没有财力的支持,照样是无根之水,难成大事!”

朱平安指指桌子上摆着的舆图,“辽东战事已毕,剩下扫尾的事情便由李定国去处理。朝鲜、蒙古中不乏野心勃勃之辈,具体该如何操作,大可以和军情处联系。八旗战败,咱们俘获的满洲子弟中,还有一些是可以用的,例如索额图、冷僧机、班布尔善等人,像是这些人便交给肖元腾,洗脑的功夫没有人比得上你,要让这些人彻底的融入咱们之中,至此之后再无八旗的一点痕迹,由他们带动整个辽东的女真各部,将来都要成为我大明军中的一员。还有噶里、德吉哈那些人,不妨多给些好处,以后治理辽东都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李定国和肖元腾躬身答应下来。

朱平安站起身,用手掌重重的拍了拍舆图上四川的位置,“洪承畴、李国翰、巴颜还拥兵十余万,就盘踞在蜀中,对于他的处置,我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头绪,你们有什么好的法子?”

“我军刚刚平定江南,各部兵马急需休整整编,况且蜀道艰难,这个时候如果急于进兵,恐怕会……!”李定国说道。

两个月之前,张献忠在洪承畴和大明义兴朝四川总兵曾英、川陕巡抚樊一蘅、云贵总督王应熊三人组成的联军夹击之下,已经再难重现往日的神勇,两月之中,五战五败,只能退守成都。要不是清军和明军又展开混战,恐怕此时张献忠已经覆亡多时了。

朱平安看了李定国一眼,李定国连忙低下头去,他的心思被朱平安看得一清二楚。李定国与张献忠毕竟有一段父子之情,当年在大西军中,张献忠对于四个义子,最为喜爱的也正是李定国。李定国留在山东之后,张献忠还曾派人四处打探他的下落,只是后来,李定国名震天下之时,张献忠却再也没有了动作。显然也是并不想因为彼此之间的立场,让李定国在其中两面为难。

而李定国也念及这段情分,并没有留在关内作战,而是直接到了辽东与清军角逐,这些年来,始终小心翼翼的避免和张献忠有什么交集。这一切,朱平安都心知肚明。

李定国刚刚那番话只是下意识的说了出来,从内心来讲,如今天下大势已定,他实在不愿意看着自己的义父身陷绝境之中。

“殿下恕罪!”李定国径直跪在了朱平安的面前,还没说话,双目已经微红。

朱平安俯身下去将其搀扶起来,同时将一份密报递到他的眼前,“这是刚刚才收到的消息,虽然还未证实,但应该错不了!”

李定国一愣,随即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封密报,上面的蝇头小字不多,但反映出来的内容却是让他五雷轰顶。

“九月十七,西军张逆献忠率大军北上,于西充凤凰山迎击洪承畴所部,战事正酣之时,为清军暗箭所伤,是夜卒于军中,西军退至成都据守,以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执掌兵权。”

“义父!”李定国顿时泪如雨下,哽咽难言。

“云贵总督王应熊也有书信送到南京,虽然没有确定张献忠的事情,但却言及,张献忠在率军北上之际,却是已经和他暗地里通过一次讯息,隐约表达出想要再度归顺朝廷的意愿。他也清楚自己知道这么多年以来,于江山社稷和百姓的伤害,再次投靠朝廷未必会得善终。因此此次北征已经报了必死的决心。临行前,他尽杀妻妾子女,还曾经对你义兄孙可望说起:‘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张献忠的这一番话和朱平安所说,无一不揭示着如今四川的大西军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他们不得不再度向大明靠拢。王应熊、樊一蘅和曾英虽然都是义兴朝时的臣子,但他们却是已经归顺隆武朝廷,换句话说,他们都已经投效了朱平安。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等人坚守成都,遭受明清两路夹击,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你立刻给你义兄孙可望写封书信吧,南京方面也会派出钦差赶赴四川,只要他能归顺朝廷,我是绝对不会吝于封赏的。要不了多久,张名振的大军也会进逼广西、云贵和四川,协助朝廷尽快平定西南的局势,朝廷和我是绝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的!”

“臣代义兄拜谢殿下的恩典!”李定国再次跪倒。朱平安的话说的很清楚。张献忠既然已经死了,那朝廷和他也绝不会再追究孙可望等人的责任。只要大西军余部能够帮助官军尽快消灭盘踞在四川的洪承畴,那么孙可望等人便能在大明朝堂和军中换取立足之地。这是朱平安给予他们的恩典,更是出于对李定国的信任。

“可是,张督师大军还在广东和福建,吴三桂击败了袁继咸之后,已经兵进广西,那里还有叛逆朱由榔等人,除了山陕的大军可以南下进入四川,恐怕一时之间,闽粤的兵马还不能对四川的战事进行支援啊!”曹变蛟插话道。

朱平安一笑,“吴三桂是个审时度势的高手,现在这个时候,恐怕他已经明白了我将其逼进江西和广西的用意,你们等着瞧吧,不出一个月,那边必有捷报传来!”

第七十三章一念之间

隆武元年的十一月十九,广西庆远府河池卫所下辖的福禄镇,小小的镇所城关几乎全部被焚毁,镇城之内也成了一片白地,大批穿着灰色号服的士卒涌入城内,将原本并不大的镇城填了一个满满当当。

这些士卒的装扮奇特不说,不少人露出的长着寸许长短发的前额更是与当地的大明百姓格格不入,脑后原有的辫子已经剪去,很多人只能是将长发拢在头盔皮帽之中,显得不伦不类,古怪异常。

福禄镇只是庆远府下辖的一个不起眼的镇所,但如今,却是聚拢了将近四万的兵马,整个城中变得鸡飞狗跳,这些远道而来、打扮古怪的士卒们操着各种奇怪的口音,入城之后便各自散开,手执各种兵器闯入城中原本就不多的百姓家中,看见可以吃的东西就如同不要命一般的扑上去,反倒是对于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没什么兴趣。

中午的时分,士卒们得到命令,开始分批的撤出城去,一队千余人的精悍骑兵缓缓入城,其中带有“平西王”字样的红纹大纛很是扎眼。

与之前相比,吴三桂憔悴了很多,从福建到江西,再从江西到广西,期间奔波辗转何止千里之遥,原本的十万之众,在江西和袁继咸血战连场,最终虽然将袁继咸逼得自尽身亡,但吴军也是伤亡惨重。再者,身后还有张名振的大军不疾不徐的尾随而来,时不时的出击一二,让整个吴军上下始终笼罩在惊恐的情绪之中。

自从进入江西之后,方光琛便染上了时疫,虽然没有什么大碍,但身子骨却是虚弱得很。因此一直留在马车之中,由几名亲随和两名随军的大夫照料。

入城之后,吴三桂在破败的城隍庙前勒住战马,透过大门,远远的看着里面已经不成样子的神像发呆。此时,马车也停了下来。方光琛命人掀开车帘,在从人的搀扶下从车上下来。

“廷献,雨还没有停,莫要沾染了寒气!”吴三桂回过神来,不由得嗔怪道。

方光琛感激的拱拱手,“让王爷挂怀了,学生这身子骨已经好了许多,总要出来透透气才是,这广西的天气潮湿的很。再要呆在车中,整个人都要发霉了!”

吴三桂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来。进入广西已经两月有余,这期间,和盘踞广西的永历皇帝朱由榔、总督瞿式耘的兵马也有了接触。朱由榔和瞿式耘对于吴三桂进入广西保持着一种高度戒备的态势,私下里,朱由榔还派出信使打算招抚吴三桂。

但吴三桂却并不是傻子。虽然消息断绝,但以他的眼光也早已能看出,这天下已经是在隆武朝廷的掌控之中。换句话说,都是在朱平安的股掌之中了。朱由榔割据广西。隆武朝廷必然不会等闲视之,早晚会派出大军前来清剿,吴三桂可不会把自己拴在一条即将沉没的破船上。当下他所要做的,便是抢占一块地盘,积聚起一定规模的兵马和基础,以此来换取同等水平的利润。也就是说,他要尽最大可能的筹集手中的筹码,来换取朱平安的招抚。

半月之前,吴军和朱由榔的主力在柳州大战一场,朱由榔和瞿式耘拼凑起来的地方兵马根本不是吴军的对手。八万大军一触即溃,尸横遍野,朱由榔和瞿式耘仓皇向西撤退。吴三桂也并未打算追赶,只是想尽快从江西脱身,甩开身后的张名振和广东的常胜军,进入云贵暂避一时。

但乡野间却是适时的传出消息,说是吴三桂打算长期盘踞江西,还要全力绞杀永历朝廷,以此作为晋身之资,换取隆武朝廷的认可和招安。这样一来,朱由榔等人不由得惊惧万分,为了自保,倾尽全力的抵抗吴军,如此却让吴三桂不得不陷入到每前进一步都要举步维艰的窘境之中。

“这些天,本王也思虑颇多,心头总是有一种被人算计的感觉,似乎从咱们决定进入江西之后,便始终在一个局中挣扎,但却是怎么也挣脱不开!”

吴三桂和方光琛命亲随四处散开,两人缓步走进城隍庙中。吴三桂这一句话说出来,方光琛顿时也是一脸苦笑。

“不瞒王爷,学生也是如此!”方光琛回答道:“不说别的,单说咱们在福建陷入四面合围的时候,张名振迟迟不肯发动总攻,这些天以来,始终跟在咱们身后若即若离,就连在柳州血战的时候,他与我军不过百里之遥,却一直未曾进攻我军后翼。这其中,大有文章啊!”

吴三桂长叹唏嘘,“让我等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