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平安在最近这段时间中展现出来的勇气和胆识也是他格外欣赏的。更何况,朱平安的启蒙老师还是自己的至交好友木严梓,太多的秘密笼罩在眼前的这个少年身上,吸引着路振飞一路探究下去。

基于这些个原因,路振飞做出了这个教授朱平安的决定。

一时间恍惚,竟然连朱平安换了对自己的称呼都没察觉到。

“先生,您看,咱们是从哪里开始?”

路振飞清醒过来,略略思索了一下,决定还是从摸一摸朱平安基础入手。

朱平安跟随木严梓就学数年光阴。期间是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教材开始的,基础打得还算牢靠,面对路振飞的提问,总算是回答的中规中矩。

之后,便是《论语》、《中庸》等经史子集,这些书籍,在后世,朱平安在大学时便潜心研读过,加上今世木严梓的教授,可以说是理解的比较透彻,路振飞的考校也不算深奥,两人算是相得益彰。

半个时辰之后,路振飞仔细考虑了一下,将手边的经史子集等书籍推开,而是从书架上抽出两本书。朱平安扫了一眼,发现竟然是《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路振飞拂去两本书上的灰尘,笑着对朱平安说道:“这还是万历年间的手刻本,当年进京赶考时,在旧书庄中淘到的。思来想去,你是武人,穷经皓首对你来说却是没有什么意义。本官观你在军务上倒是颇有心得,你我便从这两本书着手,互相探讨一下吧!”

朱平安却是清楚,路振飞的确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官。

崇祯十六年,路振飞奉旨巡抚淮扬,总督漕运。此时已经到了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任命路振飞总督漕运,控制两淮,可见崇祯皇帝对其的信任。

而当时,淮扬作为大明疆域内的重要产粮区,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李自成麾下部队已经紧逼淮阳一线,为保护淮扬,路振飞在两淮招募散兵游勇,组建起一支地方武装,名为“义勇军”。

淮扬的豪强士绅纷纷响应,分别以各自壮丁加入到义勇军序列,与此同时,还有大批儒生在路振飞的号召下,脱下儒服,换上戎装,成为义勇军中的一员。与李自成所部展开连场激战,最终保住了淮扬这片重要区域。

即使是在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殉国之后。路振飞依然率军转战淮阳一带,全歼李自成麾下进犯淮扬的董学礼所部,并将叛将吕弼周和王富等人公开处决,表示自己坚持抗击的决心。

弘光朝廷建立之后,路振飞极力主张北伐,与主政的马士英之流格格不入,遭到排挤。弘光朝廷坚持不久,南京即告陷落,路振飞一手打造的大好局面被丧失殆尽,义勇军也就此解散。

即便是如此,路振飞旅居东山期间,还组织义勇与来犯的贼寇、倭寇作战,连战连捷,声名远播。虽然后来在追随朱聿键的道路上,因病亡故,但临终前还是留下了“余生为明臣,死为明鬼,一点忠贞,还之天地”的明志之言。其后,被朱聿键赐以谥号“文贞”,而世人感其“清正方刚”,以“烛奸指妄、不党不阿”八字称赞永世传颂。

这也证明,路振飞并不是大明朝随处可见的那种迂腐文官,而是一名既擅长政务、又精通兵事的官员。能得到他的指点,认真领略戚继光留下的兵书战策,对于朱平安来说,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幸事。

“卷一,束武篇。兵之贵选,尚矣,而时有不同,选难拘一……”。

路振飞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从书房中幽幽的传扬开来。

一轮明月,慢慢升上树梢,柔和细腻,沁人心脾。映照在书房的纸窗上,显出两个淡淡的身影。

第四十一章老货

夕阳之下的大明宫城壮丽雄浑,红墙黄瓦、画栋雕梁,虽然散发着夺目的余晖,但就像这个迟暮的帝国一般,透出一种遮掩不住的暮气沉沉。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气喘吁吁的跑向乾清宫,边跑边打量大殿前今日当值的宦官是哪一位。直到看见殿前如雕像一般肃立的大汉将军身后的一名白净面皮的少年宦官,这才长出一口气。

来到僻静处,喘匀了呼吸,整理一下已经汗透**的服侍,骆养性这才轻手轻脚的来到少年宦官的面前。

这少年宦官圆圆的脸庞,眉毛弯曲,虽然年岁不大,却是一脸的和蔼可亲。看到骆养性过来,脸上已是透出笑容,轻轻的一弯腰算是见礼。

还没说话,骆养性已是不由分说将手中握着的温润剔透的田黄手玩塞到了少年宦官的掌中。“前日才从坊市中淘换来的,知道怀德小公公喜欢这个,特意给您留了下来。”

怀德一触手,便知价值不菲,随即笑嘻嘻的装进了衣袖中。“如此便多谢大人了!”

眼前的小宦官虽然年纪不大,却是如今一直侍奉在皇帝身边的那位大太监的心腹之人,更是从内书堂中选拔出来的后起之秀,虽然目前品级不高,只是一个乾清宫的随侍,但却没人敢因此而等闲视之。

而且,这少年年纪不大,却是处事稳重异常,与宫中各有司衙门相处的极为融洽,风评极佳。简直就和他身后的那位是一个模子里刻画出来的一般。

“今日一早下官送进来的那本急奏陛下可曾看过了?”叙完闲话,骆养性直奔正题。

“大人说的是……?”

“便是凤阳锦衣卫千户所呈递上来的那一本!”

怀德顿时笑了,“陛下日理万机,这些天晚间也只歇息两个时辰。不过精神还是不错,心情也还好!”

“哦”,骆养性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怀德的话中有话,奏折应该是还没有批阅,这便好!这便好!

话音未落,殿内便忽然响起一声怒喝,“又是凤阳!前些天刚出了一个石应诏凌虐宗室,现在可倒好,却是又出来一桩匪夷所思的奇案,一镇巡抚居然勾结鞑虏,这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吗?”

接着便是一个声音诚惶诚恐的回答道:“主子息怒,万勿为了这些事情气坏了身体!”

一阵难捱的寂静之后,起初的那个声音又说道:“路振飞勾结鞑虏,这事确有蹊跷。奏折上面说的这个朱平安,朕看着觉得有些眼熟,大伴还记得吗?”

“回主子,八月十五,凤阳大捷,击溃流寇三万大军的告捷表章中,便有这个人的名字。据称是凤阳高墙卫百户,夜袭敌营,立下首功!”

听到这一番话,骆养性的心头一动,偷眼看看怀德,怀德却双手侍立,脸色平淡。

“看来,一旦面君奏对的话,说话一定要当心啊!”骆养性暗自提醒自己。

果不其然,很快殿内便传出了召见骆养性的旨意。

骆养性定定心神,从怀中取出一份加急奏折捧在掌中,挺身入殿。

“哈哈哈”,崇祯皇帝气极反笑,“这是在唱戏吗?两天之内,两份截然相反的奏折,这是市井之间百姓吵嘴吗?”

“锦衣卫说朱平安、路振飞勾结鞑虏,路振飞和朱平安以及凤阳文武状告锦衣卫廖永堂私通关外,生擒鞑子细作若干,还有锦衣卫诸人的口供。这让朕相信谁!”

骆养性胆战心惊的跪在阶前,根本不敢看龙案之后崇祯的脸色。这位皇帝陛下即位之后,勤政是出了名的,就连御下也是严苛至极。数年中,内阁大学士便如同走马灯一般换个不停,兵部尚书这个苦差事更是更迭了一个又一个,还有不少倒霉鬼为此丢了性命和前程。想想那曾经风头无两、威风八面的袁崇焕袁少保、袁督师,就是在菜市口被一刀一刀的凌迟处死,死无全尸。

锦衣卫现在就如同一只风箱中的老鼠,以前说是天子亲军,可现在,不禁文武官员和百姓照样对其恨之入骨,就连皇帝陛下都不待见这些个亲军。唉,人难做、差使难办啊!

骆养性的心中将廖永堂的八辈祖宗都骂了一个遍。有的吃、有的喝,好好过你的安逸日子不成,非要来捅这马蜂窝。刚死一个石应诏,凤阳消停了没两天,难道你就没看见当年的凤阳文武是如何的被清洗一空?居然还有闲工夫来管这些个事情。

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血流成河,看来凤阳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不能善了了!

想到这儿,骆养性赶忙偷眼看了看侍立在一旁的四十余岁的红衣宦官。却没想到那红衣宦官也正将目光投射过来,眼睛中蕴含着肯定之意,这让骆养性顿时松了一口气。

骆养性心一横,索性大胆开了口,“陛下恕罪,臣以为。中都乃国之重地,岂能容鞑子奸细在此随意出没。这次的事情一定要彻查到底,应派遣天使至凤阳将此案卷宗、人犯、人证重新堪合审验,尤其是对于与鞑子勾结的官员应当重重惩处,以儆效尤!”

崇祯点点头,骆养性的建议无疑是稳妥的。自从崇祯八年流寇洗劫凤阳之后,凤阳的元气便始终未曾恢复。也因此,崇祯才下旨令路振飞巡抚凤阳,加强兵事,整顿吏治,之后便可名正言顺的巡抚两淮。

如今,北方战局糜乱,江淮和江南是万万不可以乱起来的。

“王承恩!”崇祯将头扭向一旁的红衣宦官。“你觉得如何?”

王承恩却答非所问。“主子。皇后娘娘那边已经催问过多次了,从朝会结束,万岁爷便不得一刻清闲,时辰已经不早了,万岁爷中午只用了一点午膳,长此以往,如何得了?奴婢斗胆,请万岁爷移驾坤宁宫,用些晚膳吧!”

崇祯不禁一笑。

这个王承恩虽也是潜邸出身,又是从小照顾自己长大的宦官。一直以来,却始终保持着这种谨小慎微、不揽权、不专擅、不结党的状态,也真的是难能可贵,不枉自己对他信任有加。问他一句政事,却被他堂而皇之的引到别处去,虽是有些取巧,却可见此人的关心是发自肺腑。

崇祯随手将两份折子丢到龙案上,“锦衣卫是朕的亲军,如今出了岔子外官插手总是不合时宜。这样,着锦衣卫和东厂派要员至凤阳彻查通敌一案。凤阳安泰对于江淮和江南影响极大,办案时务必要谨慎异常,万不可牵扯过大,动摇了凤阳的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