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兵扎营在山海关以北十里开外的威远堡,目前尚未移兵!”宋献策回答。

“田见秀、贺人龙两部是否就位?”

“回禀陛下,两军已经在我主力左右两翼准备就绪,随时准备应对东兵的进攻!”

李自成满意的点点头,但还是不放心,又特意加了一句话,“告诉贺人龙,昨日之败,朕不会放在心上,但他这个鲁国公也要拿出些本事来,要不然何以服众?”

“陛下!”宋献策还没有应诺,李岩却是开了口,“贺人龙所部皆为前明降军,虽都曾是边军精锐,但与东兵交战从无胜绩,且战事焦灼之下,常常会胆怯溃退,臣只怕……。莫不如以臣的后营万余人马代替贺人龙部!”

“好了!”李自成颇有些不耐烦,“林泉,你为后营主将,理应坐镇后军,战事但有不利之时,以便支援中军,两翼的兵马足有五万之众,难道还不足以抵挡东兵吗?”

李岩愣了一下,只能无奈的躬身口称遵令。昨日里突袭贺人龙的清军,后来查明的确是两白旗的兵马,统兵大将为阿济格,人数不到两万。对于清兵的增援,李自成虽然有了提防,但却始终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清军即便是增援吴三桂,也万万不会起倾国之兵与刚刚一统北方的、士气正盛的大顺军决一死战,他认为满清也不是傻子,断断不会做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赔本买卖的。

李自成深深的看了一眼对面军中飘扬的“三军司命”的大纛,深吸一口气,举起的手臂猛地向下一挥,身后的将官立刻挥动令旗,军中金鼓大作,庞大的大顺军阵营开始缓缓向着山海关方向移动。

两军之间的距离慢慢被压缩,三百步的时候,吴军中的部分小型投石机开始发动。石块如同飞蝗一般飞向大顺军的阵型,但却如同石子丢进了汪洋大海,并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应。大顺军的阵型依然稳定、沉着的向前逼近。

一声梆子响起,万箭如雨,化作一片黑云向大顺军扑去。大顺军先锋步卒毫不慌乱的竖起盾牌阻挡,脚步依旧未曾止歇。

但令人意外的是,吴军在一轮箭雨之后,便果断的放弃了坚守,密集的号角声响起,关宁军前部已经迫不及待的向着大顺军发起了进攻。

这样一来,却是让李自成和众将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吴三桂居然能放弃坚守的阵型,主动向自己这边发起进攻。

两万关宁军倾巢而出,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这可是吴三桂家族用银子和心血堆砌、训练出来的嫡系兵马,也是他们统领辽东的资本。其中的五千重甲骑兵,都是吴三桂的家丁士卒,更是骁勇善战。其中的将官很多都是吴氏一族的子弟,虽然天气寒冷,可他们中大部分人竟是脱去了身上的衣甲,赤着上身,嚎叫着催动身下的战马狂奔疾驰。

大顺军士卒经历了这么多战阵厮杀,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流寇作风,面对吴军不顾一切的舍命攻击,并没有慌乱,密集的盾牌当即结成壁垒,长枪作为拒马竖起。而中军的骑兵部队则从两翼出发,向着关宁军包抄而来。

关宁军的身后,数万吴军在骑兵出动之后,立刻开始向前积压。

大顺军的盾牌枪阵之后,两千弓箭手张弓搭箭,羽箭铺天盖地的射向重逢的吴军。大顺军中火器应用的不多,这一点,还是李自成等将领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大顺军精锐六营中还保有一定的火器,但其余大部都是以长枪、刀盾为主,顺军以流民为主,战力稀松,唯有手执刀枪,结成紧密的阵型才能使得士卒保持一定的安全感,不至于一触即溃,时至今日,大顺军中还是保持着这样的一种战法。

第五十四章指日可待

关宁军的骑兵以锋锐阵型一头扎进大顺军的阵型中。瞬间便冲开了十余个缺口,长枪如林,但在重甲骑兵的面前就像是豆腐做的一般,毫不费力的被劈开、砍碎。人的哀嚎、刀枪刺进皮肉的声音完全被马蹄的声响所遮盖,漫天的血肉飞起,吴军貌似势不可挡的向前推进。

但走不多远,吴军士卒便发现,他们的冲击变得越来越困难。大顺军的士卒们拥挤在一起,砍倒一个,立刻便有好几个蜂拥而来,他们扭曲着面孔,只知道将手中的长枪不停的向着人和马刺来。骑兵的攻势虽然势如雷霆,但大顺军的阵型却像是一张张的大网,人数上的优势使得他们可以用血肉筑成壁垒,将冲击而来的吴军牢牢的锁定在其中,步履维艰。

顺军中安排了数千的监军士卒,但凡有士卒敢于后退,立刻诛杀。也因为如此,顺军士卒只能是一往无前的向前冲杀。因为火炮的笨重,大顺军和吴三桂的兵马在今天的野战中不约而同的放弃了这一利器。

吴军中的配有火器的士卒在施放完手中的弹药之后,立刻抽出兵刃参与到肉搏之中。因此,今天的大战中,冷兵器成为了最重要的主角。

大顺军的骑兵从两翼狠狠的扎进了吴军的肋部,两军只能彼此缠绕在一起,吴军红色的战袄,青色的齐腰甲和身穿灰色、黄色战袄的顺军彼此交融,只能机械般的向着不同服色的士卒砍杀。大顺军层层叠叠的包围上来,依靠着人数上的优势,逐渐占据了上风。

关宁军中的重甲骑兵没有料到眼前之敌如此的难缠。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困难,不少人的马匹被四面八方而来的长枪刺倒,跌下马来,身上的重甲便成了负担,只能任由顺军砍杀,因此,重甲骑兵们纷纷脱下衣甲。重新加入战团。吴军的步卒随后跟上,总算抵挡住了闯军的围攻。

看着局面慢慢转向自己当初的设想,李自成终于放下心来。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来。远处那杆“三军司命”的大纛虽然依然挺立不倒,但却显得风雨飘摇。

李过的老六营士卒组成的无数个长枪方阵也终于挤压上去,带动着顺军其他各部也是士气大作,临近中午的时候。战局已经彻底倒向大顺军一方。吴三桂手下的副将高弘、游击李吉义、梁进达相继战死。就连家丁士卒也损失一半有余。

目线所及,一个又一个枪阵向着吴军逼来,虽然走了不久之后,队形便有些散漫,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整队再次进发,但不得不说,这些老六营的老卒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百战气质确实与其他的顺军士卒迥然不同。而且人数众多,黑压压的一层又一层的压上来。放眼看去,长矛组成的森林漫无边际。密密麻麻的枪刺给人的心理压力确是极大,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这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越来越是明显。

“国相!”吴三桂擦去脸上的血迹,将刀交到左手,右手紧紧的勒住马缰绳,大声呼唤着自己的心腹谋臣夏国相。

夏国相今年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虽然不过是一介儒生,但却是文武兼通。其父跟随吴襄多年,赞画军机。夏国相却是被吴三桂一眼相中,留在身边作为谋臣使用。

夏国相一身铁甲,现在也是鲜血布满征袍。听到吴三桂召唤,策马疾奔而来,“将主有何吩咐?”

“东兵呢?”吴三桂嘶声大吼,脸上的两道刀疤变得愈发狰狞可怖。“为何还没有入关?”

夏国相苦笑一声,“将主还不明了吗?多尔衮就是要做那静观鹬蚌相争的渔翁啊!战事不到最后一刻,他们是万万不肯加入战团的!”

“多尔衮!欺我太甚!”吴三桂仰天长啸。

“将主!”夏国相大声回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今我等虽迫于情势,不得不引东兵入关,但他日必为其所压制。将主心怀大志,一定要小心戒备,不得不防啊!”

“可如今呢?”吴三桂悲愤已极,“现在顺军精锐已至,清军再不发兵,我辽东健儿便要在此全军覆没了!”

夏国相一抱拳,“将主休慌,国相这便释放号炮。出城之时,国相便和秦广廉将军暗中计议,一旦清军不肯施以援手,便由末将发出讯息,由他直奔多尔衮军中再次求援,逼迫清军救援!”

“你可有把握?”吴三桂惊疑不定。

“将主放心!”夏国相信心满满。

号炮放出,一骑从威远门绝尘而出,直奔威远堡多尔衮的中军大营。

多尔衮看看面前风尘仆仆的吴军将官,将手中的喝完的马奶海碗递给身边的侍从。

“吴将军派你前来,所为何事?”

秦广廉站立在多尔衮面前不过十步的距离,旁边便是硕托、萨哈廉、博洛等一干虎视眈眈的清军战将。秦广廉并不惊慌,一抱拳说道:“大顺军精英尽出,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我家将主请王爷从速发兵,以全歼大顺军兵马!”

多尔衮淡淡一笑,“本王观吴将军所部的确为世间少有的精锐,竟然能与顺军抗衡将近一日的时间,本王甚为钦佩,只是目前顺军田见秀和贺人龙两部便位于左右两翼,兵力足有数万之众,我军不敢情动。还请将军回去转告吴将军,要他在坚持两个时辰,我军正在一一清除顺军的哨探,等寻觅到良机,我军一定尽快入关!”

听了多尔衮的话,秦广廉的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冲着多尔衮微微行礼,转身便要离开。

多尔衮却是大为诧异,按照他的想法。是要将吴三桂陷入到绝境之中。吴三桂世局辽东,在边镇中势大根深。投奔满清之时,多尔衮已经明言将“不吝于封王”的赏赐。可多尔衮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吴三桂掌握着数万关宁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其家族与满清世代血战,彼此之间的忌惮和猜忌绝对不是短期之内便可以消除的,加上目前大明还占据着半壁江山,他对满清究竟会有多少忠诚不得而知。一旦局势有了变化,他还会死心塌地的为八旗效力吗?

所以,多尔衮打算借这次机会。削弱吴三桂手中掌握的兵力,消耗掉他身边忠于吴氏一族的将官士卒,将来大不了再补充于他便是。但现在,他手中控制的绝对忠于他的那些兵马对于多尔衮和满清来说,绝对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可奇怪的是,这名前来求援的吴军将官却是只说了一句便扭头便走。并没有出现想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