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平安却是对这件事情暗暗的上了心。原本,郑森和施琅的恩怨是发生在郑芝龙降清之后。却没想到现在却因为郑芝龙和郑彩的对郎提前爆发出来,显然,因为这次的事件,施琅就要与郑家彻底决裂。这岂不是朱平安趁机在此招募施琅这员水军大将的最后机会吗?

送走了朱聿键父子,朱平安当即便找来了阴世纲。命其马上派遣得力人员前往福建,想方设法,无论如何要将施琅父子营救出来。

……

八月二十二,就在南京城锣鼓喧天、普天同庆义兴皇帝朱慈烺的大婚之喜的时候,北京城的大顺军却也同时开始了调动,他们的目标便是六百里开外的山海关。

刘宗敏诛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以及满门,霸占了吴襄、吴三桂父子京师府邸的家产和女眷。李岩拦阻不及,只能据实禀报永昌皇帝李自成。

李自成虽然在后宫中的脂粉堆中流连忘返,但听到这样的消息也是吓了一跳。他不比刘宗敏那样的莽夫,深知山海关和吴三桂对对于新兴的大顺政权的重要性。在李自成的内心中,还未将关外的满清当做一等一的敌人来对待,他总以为,明清之战已经是前朝的事情了,大顺新立,与满清无冤无仇,总不至于一下子就到了开战的时刻。

可山海关毕竟是关内与关外之间的屏障,吴襄被杀,吴三桂已经不可能再投降大顺,要么是死守孤城,做前明的忠臣烈士,要么便是投靠满清,除此之外再无他路。但山海关一天在别人的手上,大顺朝的江山和基业总是坐得不安稳,李自成还是能深切的明白这一点的。

因此,在京师盘桓了一个多月之后,李自成终于振作起精神,决定御驾亲征,一举拔除吴三桂这颗前明留下来的最后钉子,完成一统江北河山的伟业,接下来便可以纵兵江南,鼎定天下。

表面上看来,盘踞于山海关宁远一线的吴三桂的实力对于现在的大顺朝来说,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宁锦之战结束后,辽镇兵马丧失了部分精锐,同时也失去了宣大兵马的支援,等于是孤军奋战。

而大顺朝刚刚夺取京师,士气正旺,兵马瞬间膨胀到百万之众,虽然大部分的部队驻守山陕、河南、河北,但在京师却依然有十余万之众。

因此,在李自成、刘宗敏等大顺将领看来,拿下山海关实在是易如反掌、再简单不过。

李自成一声令下,大顺军便立刻开始行动,但在京师一个月,从军官到普通士卒,却是都积攒下了不少的资财。军令以下,顿时便是怨声载道,大顺军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正规整编,各部将令混乱不已。因此,足足闹腾了五六天。这才开始整军出发。

贺人龙占据河北部分区域,李自成不敢等闲视之,加上贺人龙其人跋扈异常,手中又掌握着四万多前明降军,因此李自成是万万不敢将其单独留在京畿的。

在许以高官厚禄之后,贺人龙依然不为所动,李自成只得咬牙答应将山西作为贺人龙将来的封地分封于他,加封他为晋王,贺人龙这才勉强答应出兵。

贺人龙部下的明军多为边军。其中不少人都参与过关外的战事,因此,李自成请贺人龙派遣大将唐通为副先锋,配合他麾下的将领左光先一同率领先锋军先行,为大军指引道路。

直到八月二十七,大顺军才开始缓慢的从京师出发。李岩统率后营一万五千人马押后,看着臃肿不堪、却又混乱异常的大军行进速度就像是乌龟爬行一般,其中不少士卒还携带着大小不一的包裹。显然是在京师搜掠来的财货,放在京师也不安心。唯有携带在身上。

“吴三桂所部虽然不过五万之众,但却都是前明边军的精锐,久经战阵,更何况,其中还有关宁军坐镇,战力不可小觑。我军如此态势。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完胜啊!”李岩身边的一个中年文士面带忧色,担心的说道。

此人名叫沈策,字德铭,南直隶商贾出身,早年杨翻混迹于马贼中时。曾经被其救过性命。张献忠纵横南直隶和江淮的时候,沈策的产业被付之一炬,得知杨翻效力于顺军后便来相投。李岩看其通晓经史,又粗通军务,便将其留在身边参赞军务。沈策倒也不负所望,平日里将军营的内外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的李岩同样是眉头紧蹙。沈策的话一语中的,如今的顺军编制混乱、士气低落,一心只想留在京师过安稳日子的大有人在,和刚刚纵横山陕、直逼京师的那支大顺军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如今京师中人人自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对于大顺多有怨言,大顺军主力又在此时离开,难保不会出什么乱子。就凭牛金星和留下来的两万老弱病残,恐怕难以控制住局面。

“将军,莫不如奏请陛下,征调山陕、湖广大军前来增援。如今江南也不太平,第七营来报,前明太子朱慈烺和福王朱由崧争位,恐怕一时半会稳定不下来。倒不如将各部召集,共伐辽东,如此一来,胜算便可大大增加了!”

李岩苦笑不已。关于抽调各地兵马的事情,他早已经向李自成禀告过,京师目前的兵力实在是有些薄弱,大顺军的百万之众分散在各地,反倒是京师一线略显单薄,万一战事不利,京师一线便难以据守。但无奈李自成、刘宗敏之流却是信心满满,完全没有将李岩的提醒放在心上,这让李岩隐隐的而感觉到,宋献策所言非虚,李自成对待自己的态度真的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沈策也叹口气,“将军,不是学生危言耸听。吴三桂出身来哦点那个豪族,如今原先的辽东豪族倒有大半都投靠了满清。祖家和吴三桂暗地中来往频频,这在辽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皇太极在世的时候,便多次对吴三桂进行拉拢。现在,吴襄被杀,吴三桂万一狗急跳墙,引清兵南下,那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皇太极暴卒,现在满清内部两王争位,他们未必会在这个时候铤而走险吧?”李岩还抱着一丝侥幸,虽然心中明明知道沈策说的极有可能。

“将军不可不防啊!”沈策不由得有些焦急,“一旦清军忽然入关,就凭现在的兵马是万万阻挡不了的。而山海关到京师之间又是一马平川,利于骑兵奔袭,万一战事遇到挫折,那京师也将危在旦夕啊!”

沈策见李岩不说话,索性提出自己的建议,“将军不妨早作些打算,一面请宋军师派遣第七营打探清军的动作,一面做好准备,万一清军突至,咱们也不至于乱了手脚,总能抵挡一二,打乱清军的节奏,为大军争取机会啊!”

第五十章火上浇油

原本,朱慈烺和孙若瑄的婚姻不过是朝政需要下的妥协和考量。但是当孙若瑄入宫之后,却是给了朱慈烺一份极大的惊喜。

不得不说,孙传庭的门风家教都是一等一的,孙若瑄也的确完全符合大家闺秀这样的身份。才貌是没的说,难得的是性情和才学也让宫里的人跳不出一丝错处来。

入宫这些天,孙若瑄保持着低调的作风,对待朱慈烺恭敬有加,从不妄言朝政,更让人意外的是,入宫之后,便开始着手为朱慈烺挑选嫔妃、秀女入宫的事情忙活。这一点,让朱慈烺也是欣慰不已。

但今日,孙若瑄却是一身翟衣,头戴九龙四凤冠,完全便是礼服的打扮,却来到武英殿郑重其事的觐见朱慈烺。

大明南京皇城,自永乐皇帝迁都之后,便一直由南京宗室、内官代为监管。历经数百年,期间就算是奉天、谨身、华盖三大殿也多次被天雷击中。到了如今已经是残破不堪,义兴皇帝想要在所谓的金銮宝殿接见群臣也是不可能了,只能在武英殿处理朝政。

朝臣们层上疏建议义兴皇帝兴建三大殿,但嘴上说的容易,朱慈烺却是深知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别的不说,单说这银钱一项,便是一道迈步过去的坎。崇祯朝的财政困窘,同样延续到了义兴朝。原本内帑还有些银子,但随着京师的陷落,仅有的那点银子也都落入了大顺军的荷包。

要不是王品从山东解来了几十万两的存银,恐怕现在义兴皇帝同样要穷困的揭不开锅了。新朝甫立,朱慈烺大笔一挥,免去了河南河北、山陕的三年赋税,表面上看来是推行仁政,但明眼人都知道。如今那些个省份可都不是大明的属地。但义兴皇帝的此举却是招来了江南士绅的口诛笔伐,同样是大明所属,皇帝为何厚此薄彼,朱慈烺和阁臣们的一时兴起,却是给自己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江南各地、云贵、江西、两广、福建都是纷纷上疏,请求免除一年的赋税。以供百姓度过荒年。原本朱慈烺和阁臣们是希望借助此举来挽回失地官员、百姓的民心,但是却想不到适得其反,却是给江南士绅们抓住了攻讦的由头。

朝廷移到南京,大明表面上看来是延续了下去,但此大明却非彼大明,南京的朝堂之上,历经数百年的浸润,江南士绅的势力已经非比寻常,令义兴朝的起步举步维艰。

今日朝议也是如此。按照朱慈烺的想法,如今在北方,还有不少人心怀大明,高杰等将领还一直奋战在江北之地。当下最紧要的便是召集江南兵马,趁闯贼立足未稳之际,即刻发起北伐,以王师收复故土。可朱慈烺的这一计划,却是遭到了朝臣们的强烈抵制。

朝臣的们的理由多种多样。其中最关键的无非是,义兴朝新立。当前百废待兴,新朝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过程,银子、兵马都是当前最紧缺的东西,万一北征之举受到挫折,反被大顺军抓住机会南下,那义兴朝想要偏安一隅。也是不可得了。

说到底,作为江南士绅的代表,南京的朝臣们都有自己的打算,好不容易取代了京师的一众天之骄子,自然不容许自己的利益再被压制一头。哪怕是天子。他们也不惜一战。

所以,年轻的义兴皇帝自然是被气的七窍生烟,但却是无可奈何。此时看到孙若瑄一身正装的来到自己的身前,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这是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