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朱总兵护送皇兄出京,前往山东只是权宜之计,接下来马上便要转道前往南京继承皇位。新朝甫立,正需要孙制军这样的国之干臣来辅佐,皇兄一旦得知了孙制军的消息,必然大喜,更将以为重用。孙制军又何必苦守在这山岭之中呢?”

朱媺娖的一番话让孙传庭很是动心。说实话,他何尝不想去南京,再度证明自己的能力呢?一个大明的中兴名臣的名声,对于他来说,这种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可大明朝堂之上的那些龌龊,孙传庭也是一清二楚,自己丧师辱国,虽然朝廷还没有言明态度,但南京方面却是一定会有人拿次来大做文章。太子朱慈烺,他也仅是见过面而已,双方之间远远谈不上君臣琴瑟和谐,相见恨晚。孙传庭害怕自己如果一旦到了南京,成为众矢之的,再想走恐怕就不容易了。怕就怕,自己会和袁崇焕落得一个下场。

一旁的曹无伤忽然说道:“孙制军无需担忧。太子监国南京,我家大帅、卢少保、路抚军,甚至黄兵备、陈大人都会跟随新君前往南京,有他们几位在……!”

曹无伤一句话点醒了孙传庭。是啊,太子朱慈烺登位,卢向昇、朱平安、路振飞、黄公辅、陈子壮这些人都要赶赴南京就职,有他们这些人在朝中,就算有宵小想要针对自己,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更何况,太子的辅臣中,杨廷麟也会一力支持自己,其他的如方岳贡等人也必定不会袖手旁观。

这样一来,便让孙传庭坚定了前往南京支持太子朱慈烺的信心。接下来,便是确定进兵的路线。从豫北到南直隶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期间便阻隔着不少大顺军占据的地盘,想要顺利的抵达南直隶还需要费一番周折。

不过好在如今河南各地烽烟四起,倒是给了孙传庭部不少机会。

关键的一点,河南目前的不少的官吏还心向大明,如此好的局面不利用一下,未免失之可惜。

思来想去,孙传庭决定自己率部向南进发,便暂时委任贺人龙的旧部高杰在河南维持局面。高杰在孙传庭诛杀贺人龙的过程中,已经于贺人龙处于敌对状态,倒是不担心他会投入顺军的怀抱。朱媺娖为了笼络住其人,便以长公主的名义任命其为河南署理总兵,暂时执掌河南的一应兵务,等到了南京之后,便奏报朱慈烺,下旨册封其为正印总兵。这也让高杰感激涕零,带领一众陕军,留守滏山。

……

京师陷落后半月,大明南京金陵却依然是一副风声鹤唳的模样,不断有从江北逃难而来的官吏、百姓蜂拥进入南京城。却始终没有一个关于京师目前具体状况的消息传来,这样造成了南京朝堂之上的一片混乱。

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存了六部、都察院等与京师一致的中枢机构。南京各衙门虽然都为虚衔,但地位却不低于京师的各级衙门。如今,南京城手握重权的不外乎三个人,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镇守守备太监卢九德以及魏国公徐弘基。

六月的时候,南京在接到京师传递而来的“命天下兵勤王”的诏令之后,便和京师断绝了一切消息往来。这也造成了南京朝堂的一片混乱。总督庐州、凤阳的马士英率大将刘良佐和黄得功统兵两万向北进发,却是因为不通消息,到了江北之后便犹豫不前。

无奈之下,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只能领衔发布勤王命令,号召江南各地捐资助饷,组织勤王兵马驰援京师。但就在此时,京师失陷,崇祯皇帝在乾清宫正殿以身殉国的消息传到南京。

然而就在南京一片哀声的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南下的官吏、百姓增多,更多的消息也在此时传入江南。

最让南京众臣胆战心惊的便是,山东总兵朱平安率部入援京师,崇祯皇帝本属意由太子监国南京,但顺军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京师全城,加上部分数典忘祖的官吏背叛,京师九门相继落入贼手。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炤以及定王、灵王等人,都在战乱中失去了下落,就连山东方面,也没有入援京师的朱平安的消息,

换句话说,依照如今的消息来看,崇祯皇帝的嫡系子孙竟然没有一人逃出生天。这也意味着,大明的帝位一时之间竟然没有合适的继承人选。

这才是真正令南京一众朝臣们最为忧心的问题。

第三十七章今夜必有转机

七月底的时候,随着马士英率领刘良佐和黄得功两镇兵马撤回南京,南京朝堂中枢再度陷入到一片争执声中。总的来说,南京一众大臣的分为两派,一派以兵部尚书史可法为首,力主大规模派遣细作潜入京师,多方打探太子朱慈烺和诸王的消息,而另一派则人数众多,包括南京守备太监、庐凤总督马士英和魏国公徐弘基等人则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要即刻选定人选继承大统,主持朝政。

两派为此争执不下,相比较之下,史可法一派便显得有些势单力孤,最后不得不妥协屈从,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京师已经陷落将近一月,崇祯皇帝的死讯已经得到确认,虽然太子和诸王迟迟没有确切的消息,但这么长的时间,这些人却是没有一点下落传来。而大顺军方面的消息却是已经确认了永王朱慈炤的死讯,他妄图悄悄的潜出京师,却是被大顺军发现,身中流矢而亡。

至于朱慈炤的弟弟朱慈焕,却仍旧是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半分的消息。

局势演变成如此,太子和定王想来也是凶多吉少。南京的朝堂因此暗流涌动,“定策之功”四个字吸引着每一个朝臣。

其中的人选共有两人,分别是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此时,朱由崧和朱常淓以及周王朱恭枵、崇王世子朱慈燴逃难至淮安三义镇暂避一时。

江南东林党人以钱谦益为首,主张拥立素有贤名的潞王朱常淓,而,这样一来,南京朝中的文臣大多数便立刻有了倾向。其中便包括了南京朝局中举足轻重的张慎言、姜曰广、高弘图等人。

相较之下,本来处于第一继承顺位。血统与崇祯皇帝一系最为接近的福王朱由崧却暂时处于下风。

东林党人在江南的民间和朝中都具有深厚的影响力,他们的表态,也促使整个中枢向潞王朱常淓有所倾斜。甚至于史可法等重臣已经开始着手拟定诏书,派人前往淮安迎接朱常淓到南京即位。

南京的局面也因此平静下来,朝野上下长出一口气,从崇祯殉难时开始的慌乱渐渐平息下去。每个人都认为,只要数日之后,潞王朱常淓抵达南京,那大明的偏安局面便可以由此确定,整个江南也将因此而得到保全。

但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七月二十九的夜晚,却从南京的朝阳门疾驰而出一支人马,打马扬鞭,向北而去。

两天之后。这支人数并不多的人马出现在了洪泽湖的武家墩。虽然是盛夏的天气,但这些人却是无一例外的头戴罩帽,将自己的面孔深深的隐藏其中。但凡有守卫兵卒上来盘问,其中的一人只是亮出一块铜牌,兵卒们便噤若寒蝉的远远避开。

一行人就停在武家墩渡口北面的芦苇荡边,远处可见星星点点的几艘商船。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这些人却是没有丝毫离开的意思,直到不远处小路上传来马蹄声。这些人才扭动了脑袋,向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看去。

来的是十余名身手矫健的骑士。眨眼之间便来到他们的面前。

双方定定的看了片刻,从南京而来的那批人中,为首的一个翻身下马,裹着披风慢慢走到那微微有些喘息的十余名骑士的面前。

慢慢取下头上的罩帽,露出一张面白无须、略有些臃肿的中年人的脸庞。轻轻呼出一口浊气,缓缓说道:“我是卢九德?尊驾是哪位前来?”

十余名骑士闻言。慢慢催动马匹让开一条通道,最后面的那位骑士策马上前,到了卢九德面前这才跳下马背,揭开脸上的面巾,轻轻笑道:“卢公安好?凤阳一别。竟是数年未曾谋面,学生给您见礼了!”

借着淡淡的星光,卢九德仔细打量那人的面庞,却不禁吃了一惊,“阴先生!竟是您亲自到来!”

阴世纲带着笑容深深一揖,“大帅明言,难得卢公肯插手这趟浑水,我们总要表明自己的诚意!”

卢九德的双眼透射出两道精光,在阴世纲的脸上转了一圈,而他的脸庞却不由得有些阴郁。“你家大帅到底想要做什么?身在山东,却操着南京的心思,这其中的意味,咱家却是看得不甚分明啊?”

阴世纲摇摇头,“我家大帅没有恶意,身在乱世,只为自保而已!”

“自保?”卢九德显然对这样的答案并不信服。冷哼一声说道:“要不是司礼监王公临终嘱托,咱家说什么也不会插手这样的事情。时局纷乱,一个不慎便是抄家灭族的下场,咱家还想太太平平的度过余年,朱大帅这样的答复未免让咱家……!”

阴世纲却是忽然转过身去,向前走了十余步,面朝广袤的洪泽湖负手而立,“卢公,请借一步说话!”

卢九德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迈出脚步,站到了阴世纲的身侧。

阴世纲压低了声音,“卢公,实不相瞒,司礼监王公和我家大帅之间渊源颇深,要不然,也不会在城破之际还给您留下一封书信。王公曾言道,卢公您绝对是一个可想完全信任的朋友,正因为如此,我家大帅才将此事托付于您!”

卢九德从鼻子中哼了一声。“王公待我恩重,我卢九德自然舍命相报,可现如今,你们如果还是欲盖弥彰、遮遮掩掩,就算我卢九德今日赴约而来,那我现如今照样大可以转身离去。”

阴世纲却是对卢九德气咻咻的话语毫不在意,,甚至连转身都没有,而是借着说道:“我家大帅,乃是唐王朱聿键殿下长子,不久之后,先帝崇祯爷的诏旨将传遍天下,将我家大帅立为唐藩世子,归入宗室!”

阴世纲的话语不啻于一个惊雷,让卢九德的身子都颤动起来,“你说的都是真的?”

阴世纲却答非所问。“我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