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茂阳伯”、“口外”、“介休”。

另外便是一些出货入货的记录,货物样目繁杂,但都以数字代替,所以根本无从知道都是些什么货物。

看来范爷和宁先生要找的,也就是这些东西。很明显,这些书信和账册对他们来说,很是重要。

屋子里,参与今晚议事的人全部都是朱平安的心腹。王金发和张二狗守在门外,严禁闲杂人等的靠近。屋中也只是岳锦峰、张大狗、曹无伤、洪胖子,另外便加上了阴世纲。

原本阴世纲是打算回避的,但朱平安却将他留了下来,这也让他一直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同时心中又有些窃喜,这说明,朱平安已经将他纳入到可以信赖的人的范围中了。

朱平安将纸片摆在书桌上,反复看着其中的细节。

慢慢的,一条路线图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来。自江淮至凤阳、再到京城,然后再到张家口。这意味着什么?是货物的运输路线?还是祥顺记固定的经商路线?宁先生、范爷还有那个鞑子图顺为什么要处心积虑掩盖这些东西?

阴世纲同样也在看着这些纸片,听完刚刚张大狗和曹无伤的讲述,他似乎隐隐约约抓住了一些什么,但又不甚明晰,但一看到带有“介休”字样的纸片,他的眼前忽然一亮。

“咳咳!”阴世纲小心翼翼的想要发言,却被朱平安抢在了前面,“阴先生,介休是不是山西范氏的祖籍?”

阴世纲一愣,马上便明了朱平安和自己想到一处去了。随即一揖,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大人英明,介休的确是范氏的祖籍,口外便是其基业所在!”

阴世纲让朱平安会心一笑,他赞许的看看阴世纲,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至少见识和分析能力都属于上选。

另一方面让朱平安感到兴奋的是,曹无伤的无心之举居然引出了一只庞然大物的蛛丝马迹,这个明末时期最大的汉奸家族,竟然将触角伸到了凤阳,那应该怎么办呢?

是杀呢?还是,杀呢?

第二十五章要你何用

介休范氏,乃是山西晋商的代表。晋商发迹始于明朝建国之初,自明建立以来,国防军事的重点始终在北方。帝国设置九边重镇,部署百万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军事物资。于是,朝廷并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将粮食和草料运往北方边镇,这就是所谓的“开中制”。

山西商人敏锐地捕捉了这个商业机会,他们从河南、山东以及江南地区将粮食运往北部边镇,以换得“盐引”,再折身辗转两淮、河东、四川等地出产食盐的地方,凭“盐引”来购买食盐,最后到全国其他地方出售食盐获利。由此赚取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盛极一时的商业帮派——晋商,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介休范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如王氏、靳氏、梁氏等皆以范氏马首是瞻,在其羽翼之下。

此时的晋商,其影响力虽然远不如满清时,但在九边军镇却已经是根深蒂固。介休范氏如今的家主是范永斗,也正是他,将大明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运出关外,最终将这异族哺育成了一头牙尖爪利的猛兽。

来自于后世的朱平安自然对这些历史耳熟能详。不过即便是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范氏的势力居然能深入到大明腹心,而且还有正牌的鞑子精锐从旁协助。如此看来,朱平安目前的实力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大明躯体上的毒瘤。

此时的阴世纲还不了解自己的这位新主子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但作为刚刚加入到这个阵营中的一员,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提醒朱平安。

“大人,介休范氏富甲天下,在朝中的关系更是盘根错节。自嘉靖年间,山西商人便以开设族学名满天下,教授出大批士子充实朝堂,其中亦不乏名臣良将。例如,嘉靖朝时的兵部尚书杨博,便是出自山西。”

阴世纲偷眼观察下朱平安,发觉他是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谏言,不由得来了精神,声音也逐渐大了起来。“此次的事情,学生不知大人作何打算,但如果范氏知道是大人坏了他们的事情。学生恐怕,之后他们将对大人的前程有所不利啊!”

阴世纲的分析让朱平安很是满意。作为一名举人,能了解并分析出目前的形势,这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不过,由于身处知识层面的不同,阴世纲还是有他的局限性所在。另外一点,便是,他还没有了解到朱平安内心的真实想法。

“阴先生所言甚是。本官原本也没打算和范氏过不去,今晚的事情是赶巧了。不过,既然范氏和鞑子扯上了关系,那说不得,本官就要干一干这虎口拔牙的勾当了!”

和颜悦色的朱平安忽然间变得脸色狰狞起来,阴世纲心头一颤,恍惚间似乎了解到一点朱平安内心的想法,“看来这位小爷对鞑子着实没有什么好感,怎么一提到鞑子,整张脸都变形了!”

“大人,那个鞑子已经被曹爷生擒,挑断了脚筋和手筋,要不要审一审?”张大狗瓮声瓮气的问道。

“审个屁!”朱平安一拍椅子扶手,“这种鞑子,哪个手上没沾过汉人的血,把人带回田庄,交给岳锦峰。只要别弄死,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留着他一条命,之后交给巡抚路大人!”

……

宁先生一路跌跌撞撞的跑了有小半个时辰,看看方向,这才深一脚浅一脚的跑向皇城玄武门之外的一所小庄院。

凤阳城正在重建之中,四周的城墙尚未完工,原先的富户被流贼剿杀干净。各大坊市也就多了很多的无主之地,各个衙门倒是抢得先机,占据了原本的风水宝地。就拿玄武门外来说,便有不少衙门将治所挪到了这里。边上,便是官员们的私产宅院。

宁先生蹑手蹑脚的来到一所青砖绿瓦的宅院后门,轻轻敲击了几下,院门随即悄无声息的打开。

宁先生进门后,开门的家丁,探身向外看了看,自言自语的摇摇头,“出去五个,怎么只回来一个?”

宁先生在一名早就等候在门里的家人的带领下,穿过两个院落,来到个僻静的小院,正房中还亮着灯火,显然主人并没有休息。

家人没有通报,而是直接将宁先生让进了正房,端上茶水,随即退出小院,将院门关好,侍立在门外。

屋中的主任是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古铜脸庞,三缕长须,身着居家的棉布长袍。直到家人关上院门的声音传来,便一改之前风轻云淡的表情,换上一副急匆匆的脸色,扔到手中的书本,几步走到宁先生的面前。

“出了什么事?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回来了?”

宁先生惊魂未定,一口气喝光了眼前的茶水,觉得不解渴,又站起身将主人的茶杯抢过来,杯到茶干。

“别提了!遇见来路不明的人了,老范、图顺和两个步甲全部折进去了。图顺还被人抓了活口!”

“什么!”主人的声音当即高了八度,“怎么不灭口!图顺可是鞑子!”

宁先生当即沉下脸来。“鞑子?这个词,你廖千户用合适吗?别忘了,你是在帮我们做事情,也就是在帮关外大清做事!”

廖千户气急败坏,“如果不是京城贺公公的命令在,本官如何会帮你们做事情。勾结关外,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你明白就好!”宁先生冷冷的回答道:“更可况,你还是凤阳锦衣卫所的千户大人,那就更是罪加一等!”

廖千户一时语塞,颓然的坐到宁先生身边的椅子上,额头的冷汗涔涔而下。

“当务之急,是你要帮我把差使做好,以后廖大人升官发财那是你的事情,跟我宁通有何干系。但如今,哼哼,如果廖大人要拿我宁某人的人头来换取荣华富贵,那么,说不定等待大人的,便是灭门之祸!”

宁通的一番话,使得廖千户便像是被抽去精神气一般,整个人瘫软在椅子上,心中已经将那位贺公公和眼前宁通的祖宗八辈骂了一个遍。

宁通简明扼要的将刚刚的事情复述了一遍,着重说明来的人并没有穿着任何表明身份的衣服,只能看出其中的一个高瘦少年,样貌俊秀,但武功高的出奇,身手阴柔诡异,绝对不是军将们那种大开大合的路数。

廖千户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已然是将心一横,做好了一条道走到黑的打算。

对于宁通说起的人物,廖千户仔细回忆了一下,还真是想到一找各这样的人。

“说起来,倒是有这么一个人,但好像是某位武将的家奴而已!”

“是谁?”宁通顿时来了精神。

廖千户调整了一下情绪,话音逐渐变得沉稳起来,“宁先生可曾听闻数天之前,凤阳守军击溃流贼一阵风的事情?“

宁通点点头,“明军何时有这种战力,应该又是杀良冒功的举动吧?”

廖千户老脸一红,“这次真不是,是实打实的战功。而且全靠了这个人,才有如此大胜。廖某不才,这次也是沾了他的光,还得了一些封赏!”

“此人是谁?”

“已升任高墙卫指挥同知的朱平安!此人率百余劲卒,夜袭流贼大营,导致流贼营啸,继而和城中守军前后夹击,才有如此大胜!”

廖千户的话让宁通很是意外。这些年,关外透过范氏商行在大明各地的商号,除了获得丰富的物资补充,便是得到了大明朝廷朝野的各种资讯信息,由此来判断明军虚实,为频频入关抢掠提供情报支持。

如今的大明已然是日薄西山,官军疲于应付流贼和关外满清铁骑,精锐十不存三,加上天灾**,赤地千里。曾经不可一世的明帝国就像一座千疮百孔的老房子,只要在何时的时机踹上一脚,便会轰然倒塌。而今,关外的大汗皇太极便是在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

宁通虽是汉人,但自家伯父却早已是满清的高官,此次也是由于伯父的一力推荐,获得了进入关内,联合范氏向关外运送物资和情报的差使。

凤阳祥顺记商号,便是江淮和京城乃至关外运输及联络渠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这里,大明南直隶、江淮甚至于江南的各种物资和消息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入到关外。而流贼在崇祯八年时的进犯,却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