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平安顺利的转移了话题,到时让草堂中的气氛为之一松。孙传庭和卢象昇互相气咻咻的看了一眼,孙若瑄也适时的上来为众人满上酒,这才有了一些小酌的气氛。

孙传庭哼了一声,“朱大人有话但请讲来,指教不敢当,倒是在战阵上略有心得,不妨一起推敲一下。”

朱平安笑了笑,用几个茶杯将桌子上的一盘青菜豆腐围了个严严实实,手中又攥着一个杯子,这才问道:“两位大人请看,这盘菜就好比是如今的乱匪张献忠,盘踞湖广、陕西、四川交界,四周的杯子呢,便是朝廷征剿的大军。”

“流贼作乱,历来便有两股最大的势力,一为张献忠,其人彪悍凶残、杀戮无数,攻城掠地,无恶不作,因此最为朝廷忌惮;一为闯贼派系,高迎祥死于孙总督之手,如今的李自成却是继承了他的衣钵,用兵狡诈、四处流窜,难以围捕。”

“在下是想问一问诸位,如今张献忠在湖广与我周旋,那李自成会向哪里去呢?”

众人一时间陷入了沉默。是啊,张献忠聚众数万再度于谷城起事,连战连胜,这才引得杨嗣昌出京督师,那李自成被官军围堵于商洛山中,却是一点动静也没有,他这个时候在做什么呢?

孙传庭的侄子孙世康首先开了口,“前些日子,我兵部收到消息,李闯残部向郧阳、均州一带进发,据称不过千人,是不是他想回到陕西去。毕竟李闯最早是在陕西起事的,对他来说,那里应该更适于生存!”

孙传庭摇摇头,“应该不会,陕西兵马尚未开拔,老夫却以为他向西不过是虚晃一枪,其目标应当是四川!蜀中乃天府之国,易守难攻,李闯此次元气大伤,应该是会躲入蜀中,暂避一时!”

“敢问诸位,何谓流贼?”朱平安忽然问道,问的众人都是一楞。

“流贼,便是流窜于各地的乱贼!”孙世宁忽然插话道,孩童的声音格外清脆,一时间让众人都是笑了起来。

朱平安笑着拍拍手,“没错。世宁说的一点没错。流贼流窜性极强,纵横于各地,官军难以征剿。但组成流贼的主要成分却是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流民。”

朱平安指指那盘青菜豆腐,抬头问孙若瑄,“孙小姐,如果在下猜的不错,这便是总督大人刚刚亲自下田采摘的那些青菜吧?”

孙若瑄脸一红,但还是点点头。

朱平安又看向孙传庭,“见微知著,总督大人刚刚说如今大明北方连年干旱。今年又是一个荒年。从这一点上来看,恐怕流民的数量又要增加。说的不好听些,想要在这大荒之年剿灭流寇,难如登天。但有一点。居此推断。却可以知晓李闯下一步会向哪里去!”

“会向哪里去?”孙传庭问道。

卢象昇恍然大悟。不禁拈须微笑不语。朱平安则看向若有所思的孙世康,此人出身兵部,从刚才的言谈话语中便可以发现其对兵事还是颇有研究的。

孙世康则看看自己的叔父孙传庭。不是很自信的回答道:“莫非李闯要去河南?”

“为何?”孙传庭好像也琢磨出一些意味来,朱平安则依然笑眯眯的问孙世康。

“因为河南乃是近些年来旱情最为严重的地方,同时也是流民最多的地方,李闯想要东山再起,必须招募士卒,流民众多的河南无疑是最佳选择!”

朱平安抚掌大笑,“孙兄果然好见地啊!”

孙世康略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孙世宁也跟着一起叫好,孙若瑄却是没见过如此的推论,包括朱平安转了这么一大圈寻究李自成的落脚地,到底是为了什么?忽然之间,孙若瑄好像明白了一点,猛然间眼睛一亮,不禁脱口而出。

“朱大人的意思莫非是,家父重任在肩,万不可些许挫折便轻言放弃!”

这一来,众人顿时啧啧称奇,但更为惊奇的则是朱平安,没想到,自己只是提了一个问题,居然被孙若瑄看出了自己的用意。

于是,接下里的话便好说了。孙传庭不过是苦于手中无兵,但卢象昇在巨鹿之战中的收获便足以帮助他度过这个难关,又何必一味的向朝廷讨要陕西兵马,触怒心胸本就不宽大的崇祯皇帝呢。

最关键的一点,民心可用。北直隶、河南、河北流民虽多,但其中甘心情愿从贼的却是寥寥无几,这个时期的百姓,还本能的保持着心中对大明朝廷正统性的承认,还远没有到李自成一竖大旗,应者云集的地步,只要朝廷少一些盘剥,给一口饭吃,百姓是宁愿为朝廷效力也不愿背上那贼名的。

尤其是,朱平安记得很清楚。真正的历史中,即便是北京城被流贼攻破,河北、河南之地还有不少的百姓民壮结团自保,企盼江南王师北上收复失地,就算之后满清入关,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忠于明室的民间武装各自为战,并在随后的历史中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悲壮的抗清战斗。

所以说,孙传庭根本不必为没有兵马而担忧,只要能从朝廷要来一些粮草军饷,再以河南、河北之地的豪族为基础,招募士卒,顷刻间便可以组织起一支万人的兵马来。虽然未必可以达到剿灭乱贼的水准,但足以和流寇周旋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样一来也可以将原本必然进入流贼队伍的百姓拉回到朝廷这一面来,间接地削弱了李闯的实力。

孙传庭只需再上一道奏折,请求朝廷允许他在河南、河北之地任用按察使、兵备道等武官,招募整训团练之兵,如此一来,朝廷的负担减轻,借由当地愿意保护故土的豪族出一部分资财粮草,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整编出和流寇对抗的兵马。皇帝和内阁也绝对乐见其成。到时孙传庭还少不了一个“干员”的称号。

卢象昇大笑着灌了孙传庭一碗酒,孙传庭也因为解开了心中积郁已久的心结,因此喝得是格外酣畅淋漓,看向朱平安的眼神也多了些复杂的神色。

孙世瑞、孙世康兄弟更是大为佩服,原本还在为孙传庭的执着而担心,却没想到朱平安三言两语便解决了眼前的难题,两兄弟更是感激莫名,就连人小鬼大的孙世宁都抱着酒碗来向朱平安敬酒。

孙若瑄则悄悄的躲在门外,看着被众人灌酒的朱平安嗤笑不已,双眼更是眼波流动,不知不觉间,脸颊已被红云覆盖。

第二十五章李如靖遇险

匆匆离开了鱼儿镇,李如靖带领着二十多名护卫连夜向昌邑赶去。路上特意找来的马车千疮百孔,走在这并不宽阔的土路上,不停的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来。李如靖一行不敢走官道,只能顺着这些小路直奔昌邑。

马车中不时传出啜泣的声音来,在这漆黑的夜中,显得格外的引人注意。李如靖皱了皱眉头,身边的一名亲卫顿时会意,扬起马鞭便准备呵斥车中的人来。李如靖身在马上,一把抓住他刚刚扬起的手臂,低声喝道:“给他们些水和干粮,他们是义父点名要的人,不可慢待!”

亲卫点头称是,随手便将水囊和干粮袋扔进了车中。

随着车中的啜泣声渐渐停止,李如靖总算松了一口气。屈指算来,离开张献忠大营已经月余,在鱼儿镇蹲守了十天左右,终于等到了要等的人,总算不虚此行。虽然山东屡经变乱,鞑子也是年初才从这里撤退,但毕竟是大明官军辖地,李如靖始终小心翼翼,生怕出了差错。今天一早,李如靖便已经将所有跟随自己的人手变为两队,一队在前边探路,自己则带着“请来的客人”押后,一旦前边发生不测,他便随时改变路线,总之是要确保客人安全的抵达张献忠大营。

路旁黑漆漆茂密的树丛随着风势不断的摇摆,幸好今夜的月色还算皎洁,将整条道路映照的清晰无比,要不然。李如靖还真不敢走这夜路。看看时辰,前边那队人应该已经到了昌邑城外,此时应该已经安顿下来了。

想着十余里开外马上就要享受到的热汤饭菜,众人都是精神一振。

然而就在这转瞬之间,李如靖忽然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那是在战场时才能嗅到的味道,一股似有似无的血腥味道,接着李如靖的耳朵便捕获到路旁树林中的突如其来的一声弓弦响动。

李如靖几乎是本能的在马上将身子一侧,同时高声喝道:“小心!”一股劲风擦着脸庞呼啸而过,接着便是一支羽箭深深的钉进了李如靖身旁的一棵大树的树干。羽箭去势未绝。箭杆兀自嗡嗡作响。

而排在最前边的两名护卫突然身子一矮,两声惊呼之下,连人带马一头摔了下来,还没等爬起身来。草丛中刀光大盛。两人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被砍翻在地。显然小路上已经被拉起了绊马索之类的东西。

后面的护卫大惊之下,总算勒住了马匹,与此同时。道路两边的草丛一阵悸动,两簇羽箭同时激射出来,护卫们躲闪不及,当即便有五六人哼都没哼一声,栽下马来。

“难道是劫道的响马?”李如靖的脑子中瞬间转过一个念头。不可能啊,来的路上,李如靖的手下便拿着张献忠的令牌晓谕山东江湖上的各路人马,应该不会有这么不开眼的江湖同道有胆子来劫八大王的人马。更苦何况,此次只是护送只是一个人而已,又不是什么金银珠宝,山东绿林道应该不会从中作梗啊!

李如靖思虑的同时,身形却是毫不迟疑,双脚脱开马镫,在马背上用力一点,身子便迅捷的扑向羽箭射出的草丛。

可是身在半空中,李如靖便猛地瞳孔一缩,因为从草丛中赫然直挺挺的伸出了两支长枪来,枪尖在月光的辉映下,闪着点点寒光,直刺李如靖的胸膛。

李如靖吓了一跳,仓促之间只能挥动手中的钢刀将两支长枪格开,这才免于被长枪贯胸的厄运,直接扑进了草丛之中,但双脚刚一落地,周围便是扑上来了三个黑影,手中的兵刃牢牢的缠住了李如靖。

接着月光,李如靖分明看到,草丛中竟然埋伏着不下三十个黑衣人,此时已经各挺刀枪向着自己的亲卫杀过去,而不远处的空地上,分明摆着几具尸首,看服色李如靖的心不仅一沉,难道说这便是自己的前哨人马,都已经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