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其余都是四处云集而来的流民,一旦和官军正面交战,恐怕抵挡不了多长时间便会四散而去。

张献忠深以为忧,便召集自己的四名义子、心腹将领马元利、张化龙、王尚礼、冯双礼,谋士潘独鳌、汪兆麟以及罗汝才、马守应来见。

潘独鳌和汪兆麟本是举人出身,其人还算有些见识。当即便向张献忠提出“以走制敌”、“避实就虚”两条战略。说白一点,便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柿子专拣软的捏,以大规模的运动迁徙调动官军的兵力,趁其疲惫时一击制敌,不断消耗其有生力量。

众人皆以为然,但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却提出一点疑问。如今义军所缺乏的便是粮草,一旦开始在湖广之地开始大范围的转移作战,对粮草和后勤补给的需要更是将大为增加,虽说义军四处劫掠。就食与当地。但如今湖广、川陕边界地区经历多年战乱,都是荒无人烟。也只有城池中囤积有大量的粮草,可义军一旦陷入城池攻坚战斗,就给了官军以可趁之机。便于他们四处调集人马合围义军。

要是没有粮草的话。这归附在麾下的各部流民恐怕就会四散而去。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局面便会烟消云散,到时候,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孙可望一番话说完。众人顿时都沉默下来。孙可望说的都是大实话,义军本就是仰仗着万千的流民作战,要是没有人力,恐怕连半年都坚持不下去。要是不能攻坚,就弄不来粮草,没有粮草,这流民还归附在八大王的旗下作甚。

罗汝才踌躇了好一会儿,这才看看李如靖,“听闻四公子为替大公子报仇,潜伏在官军中大半年的时光,不知如今官军手中的火炮可是容易搞到一些来?”

众人眼前一亮,对呀,攻坚的利器便是火炮,有了火炮,对准城门一通狂轰,眨眼间便可将城池拿下来,还愁粮草吗?拿下城池来,这仅是纵兵抢夺摞掠奸淫便可以笼络各部流民的人心啊!

李如靖本能的产生了警惕的想法,挤出一副苦笑的面容,“实不相瞒,如今官军的火器庞杂务必,却是疏于管理,如非迫不得已,五人愿意使用,火炮后更是稀罕物,边镇中比较常见。但关内的官军却是极少配备,城池中倒是有大将军炮,但是重量太大,不利于行军中运送,弹药更是难得。”

罗汝才却是还不死心,“那虎蹲炮和佛朗机炮呢,口径似乎小一些,更方便大军携带!”

“何必如此!”张献忠大声叫道:“杨嗣昌大军到来尚须一些时日。湖广之地便有铁矿,找来一些工匠咱们自己打造便是,只要能用即可,何必费尽心力去和官军抢夺!”

潘独鳌和汪兆麟频频点头,“大王所言极是啊!”

潘独鳌抢先说道:“大王如此一说,学生倒是想起一个人来,此人家传渊源,对于火炮铸造极为精通,如果能将此人请来,锻造火炮易如反掌啊!”

“是哪一个?”张献忠大喜过望。

潘独鳌得意的看看众人,特意卖了个关子。“此人父亲乃是明朝重臣,当年曾督抚登莱,乃是大明朝中火炮制造的第一人,不过后来被权相温体仁陷害下狱,后被斩首于西市!”

“哈哈!”张献忠更是欢喜,“如此说来,此人与明廷倒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了!招揽岂不是易如反掌!”

潘独鳌频频点头,“大王所言极是。学生听闻,此人为整理老父生平文稿,特意在山东盘桓了数年,如今正打算回归乡梓,大王不妨派人前往山东,大王盛情,一定能感动此人来投!”

张献忠很是高兴,“这便是了,咱们这就派人前去!务必要将他请到军中!”

“大王且慢!”潘独鳌站起身,“此人身份贵重,大王最好派一心腹大将前往,最好是四位公子其中之一,以显大王的诚意啊!”

张献忠点头允准,看向自己的四名义子,“你们几个,谁愿意走这一遭啊!”

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和李如靖齐齐站起来,李如靖心绪不佳,却没打算借这个差使,因此并没有说话。

倒是孙可望想的多一些,这些日子眼见着李如靖愁眉苦脸,日渐消沉。眼前的这趟差使没什么难度,倒是适合自己的四弟出去散散心。当下便拱手说道:“义父,四弟在官军中呆过一段时日,更是了解四方民情,此次他去是最为合适!”

李如靖一愣,却见张献忠已然是满意的点点头,“如此最好,就由如靖走这一遭吧!”

……

关外的盛京,此时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关雎宫宸妃因为爱子夭折,身子骨是一日不如一日,听闻这些日子以来,已是不能下床了。皇太极心忧爱妃的病情,一连整个月都未曾出过关雎宫,朝中大事也因此耽搁下来。

而关内也传来讯息,明廷已经委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监管宣大兵事,调集八大总兵十余万大军即将奔赴锦州、宁远一线,眼看着大战在即。本以为流寇张献忠、罗汝才复起,明廷总要暂时休战罢兵,休整一段时日,但没想到明廷却忽然强硬起来,一力主和的杨嗣昌被派往湖广督师剿贼平乱,因此秘密进行的议和一事也骤然间停了下来。反观崇祯皇帝倒是有意于两线开战,想在关外的战事中占据主动,凭借锦州、宁远一线将战线拓展至满清的家门前。

满清朝中的重臣代善、济尔哈朗、德格类、阿济格、范文程等人齐聚一堂,谈起如今的局势都是忧心忡忡。去岁的入寇,直到今年年初,两路大军才分批撤回关外。左翼军损失惨重,两万汉军旗、蒙古部和八旗精锐葬身关内,右翼军倒是一路长驱直入,横扫山东,所得颇丰,甚至将大明宗室德王都俘虏下来,但主帅岳托却是在归途中旧病复发,死在了军中,要不是多尔衮、多铎兄弟应对有方,恐怕两路大军至少要有一半都留在了关内。

也正是因为如此,加上多尔衮兄弟势力庞大,因此皇太极在心忧宸妃病情的同时,也不敢对他们两兄弟过于打压,只是匆匆的宣布罚俸一年,便不了了之了。多尔衮兄弟倒是托岳托病故、宸妃病重两件事情的缘故,躲过了惩罚。

今日也是如此,重臣们一直请见,但皇太极就是不肯理会。众人无法只得求见皇后哲哲。凑在一起,却还是无计可施,哲哲便派人请来了庄妃布木布泰一起来商量事情。

庄妃布木布泰,乳名大玉儿,也是去年才诞下幼子福临,目前一直在永福宫休养哺育幼子。但其人聪明果敢,又是皇后哲哲的亲侄女,因此,彷徨无措的皇后第一时间便想到将她请过来商量。

但即便是精明如庄妃,对于皇太极的闭门不出也是没有法子。皇太极对于宸妃海兰珠的痴恋是尽人皆知的,之前因为海兰珠和庄妃同时诞下皇子的事情,永福宫和关雎宫还为此颇是发生了一些不快,皇太极自然是坚定的站在了关雎宫这一边,就连福临的“洗三”仪式都是没有下旨操办,这个时候,庄妃更是不敢多言。

不过,庄妃却是深深的看了一眼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多尔衮,口中轻轻的吐出两个字,还特意将口型张得很大,以便多尔衮能看清楚她所言的具体内容。

多尔衮看的分明,那赫然便是“闯宫”两个字。

多尔衮心头一凛,“闯宫”!

这说来容易,可是自己在征南之战中,损兵折将,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躲过了皇太极的责罚,可多尔衮却知道,自己的这位四哥可是位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儿。一定是将这笔账牢牢的记在心里,一旦宸妃的身子好转,或者他腾出手来,是一定会新账老账一起算的。这个时候,自己再干出闯宫觐见的事情,会不会有些太过于冒险了些?

但多尔衮也知道,庄妃是绝对不会让自己身涉险地的。

果不其然,庄妃趁着众人不注意,又用手指悄悄的指了两个身影。

第二十章一线生机

庄妃所指两人一满一汉,满人是指如今年长为尊,赋闲在家,今日在贵族们的一致推举下才不得不入宫请见的和硕礼亲王代善。汉人则是指目前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同时也是满清汉人官员中的翘楚人物——范文程。

代善自不必说,如今在满八旗中乃是最为贵重的人物,没有之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掌管正红、镶红两旗。崇德二年,因为被皇太极斥责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遂渐渐淡出中枢。但如今风雨欲来,众满清贵族只能推举这位老王爷出来主持大局。更何况,此次征明,代善的长子岳托病逝于军中,七弟阿巴泰则战死于巨鹿,消息传来,代善悲痛欲绝。就连皇太极都亲自过府探视,看来代善这一脉最近又要重得大用,此时此刻,不拉上他来请见如何说得过去。

范文程,四十多岁的年纪,由于保养得当,身材面容都保持得颇为年轻干练。其人脸上虽是挂着忧容,但总是跟在诸贵族的身后唯唯诺诺,并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个是拥立皇太极登基的长兄,一个是其格外信赖的汉人谋臣,庄妃所指这两人俱都是目前皇太极信重的大臣。

多尔衮略一思量便明白了庄妃的用意,当下便快步走到代善的面前。“二哥,现如今这局面,您不说句话可不成。宸妃病重,这个时候原不该打搅皇上,但这洪承畴已然离开了大明京师。眼看着这大军就要到锦州一线,咱们再不商议出个应对的法子,这……!”

说完,不等代善说话,便不由分说的又将范文程给拉了过来,“还有范大人,遍观这朝中文武,如今能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也只有您二位,有您二位领着大家伙上折子。皇上或许还能参详一下啊!”

范文程吓了一跳。双手连摆,“十四爷,您可是太高看奴才了!”

一旁的庄妃悄悄的捅了捅皇后哲哲的后背,哲哲这才醒悟过来。连忙站起身。走到三人的面前。冲着代善深施一礼。“二哥,范大人,十四弟这话说的在理。看如今这情势,除了您二位,皇上还听得进去别人的说的话吗?求两位看在大清江山社稷的份上,好歹劝劝皇上。两位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