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叩头谢恩之后,卢象昇便向皇帝奏请。去年老父于故乡病逝,身为人子,自当在家守孝,以全人子之意,但因为兵事在即,所以不得已戴孝出征。如今清军已经撤出关外,并交卸了总督勤王兵马的一应任命差使,所以,他卢象昇还是要回到家乡,结草为庐。替父亲守孝。卢象昇说的言辞恳切。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令群臣和皇帝也有些动容。

但杨嗣昌却是没有想到卢象昇能如此斩钉截铁的急流勇退,尤其是卢象昇以回乡守孝为名义请求退出朝堂。却着实像是在他和高启潜的脸上打了一记耳光一般。两人对视一眼。俱是有些不自在。

早在去年和前年的时候,杨嗣昌和高启潜的老父亦是相继病故仙游。卢象昇在家守孝的时候,朝廷诏旨命他即刻返回军前。当时卢象昇便叹息道,朝中军政要务皆由他们这三个不祥之人来掌管,难免会有所影响,因此特意向崇祯皇帝陈情暂时在家守孝。但因为兵事紧急,所以后来也不得不赶回军中。

卢象昇所说的“三个不祥之人”,便是指他、杨嗣昌和高启潜。

因此,卢象昇此言一出,群臣顿时议论纷纷,不少人便将眼光投向了杨嗣昌和高启潜,这么一来,两人在别人眼中便有了“恋栈不去”的意思,两人顿时狼狈不堪,对于卢象昇的恨意顿时又增加了几分。

崇祯皇帝却是感慨万分,心中却着实对卢象昇感觉有些亏欠,当下又厚赐下不少赏赐。看看杨嗣昌和高启潜尴尬的模样,崇祯皇帝又不免为两人解围,声明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忠孝难以两全之际,自然要以国家社稷为重。卢象昇是因为将清军击退,又交卸了差使,皇帝顾念他的辛劳,因此才特旨恩准他返乡守孝,但其他的朝廷大员则因为事务繁多,因此只能暂时由皇帝出面挽留,所以这才留在了朝中。如此一说,也算是为两人挽回了些许颜面。

接下来便是对高启潜、吴三桂、虎大威、杨国柱等参战将领的封赏,就连是被朱平安狙杀的王朴,也在其中。没办法,为了朝廷的颜面,王朴也跟着受了封赏。

高启潜因为是勤王军马的监军,因此也得到一些封赏,不过都是些虚衔和财物,虎大威和杨国柱则提升了品级。只有吴三桂才是这其中的最大受益者,至少在满朝文武的眼中看来是如此。因为,他从辽东前锋营副将的位置,直接被提拔为宁远总兵,可谓是连跳了两级,尤其他现在不过是不到三十岁的年纪,能如此被越级提拔,实在是少见。

吴三桂涕泪交流,跪在御阶前谢恩不止。崇祯皇帝倒是不以为意,反而是非常欣赏他“直爽“的武人性格,吩咐怀德上前将其搀扶起来,好言劝慰。

众人在羡慕的同时,却在小声的交头接耳。参战的武将上到督抚,下到一般的将领都已封赏完毕,却迟迟未见对于战功排在首位的朱平安的旨意颁布,这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朱平安站在武官队列的末尾,心中也着实有些忐忑,偷眼看了看排在前边的杨嗣昌、高启潜、卢象昇、贺逢圣等人,见他们也是一脸诧异,便知道这是崇祯皇帝的意思。只是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葫芦中卖的是什么药?

今日的朝会异常的顺利,只用半天功夫便对今后的政务方略进行了确定。洪承畴被任命为蓟辽总督,指挥关外作战,不日便可抵达京师。而孙传庭则总督河北、山东、河南兵马协助五省总督熊文灿全力追剿流寇。

杨嗣昌依旧掌管礼部和兵部,依然是内阁的实际掌控者,但刘宇亮在提出致仕,崇祯皇帝又恩准之后,却出人意料的没有提及新一任内阁首辅的事情,这让群臣不免为之一片哗然。

刚刚有臣子想要就此事上奏,但崇祯皇帝已经挥挥手准备退朝。王承恩朗声说道:“奉皇爷口谕,着中都留守司指挥佥事朱平安留下觐见,钦此!”

朝中文武顿时纷纷将头扭向后边,数百道艳羡的目光顿时射向最末尾的朱平安。

第七章前尘往事

朱平安也没有想到崇祯皇帝居然会留下自己单独接受召见,心中不免有些七上八下。按照他和阴世纲在私下里的推断,此次立下战功,朝廷应该会授予他一名实缺,只不过兵部和内阁如今还在杨嗣昌的掌控下,难保他不会节外生枝。

所以,朱平安一早便和卢象昇通了气。巨鹿一战,卢象昇对朱平安的能力和品性大为折服,更是深感自己亏欠朱平安及其麾下良多。所以,当朱平安刚刚提及自己的顾虑,卢象昇便一口承揽下来。如果杨嗣昌敢对朱平安的任命有何干涉,卢象昇一定会对其不依不饶。再说,卢象昇此次急流勇退,已经显示出不愿再和杨嗣昌在朝堂上一争高下的态度,如果杨嗣昌再对他的部下朱平安有所动作,那卢象昇自然可以趁势反击,就算将官司打到御前也在所不惜。

但今日崇祯却是大反常态,竟然留下了朱平安自己单独召见,这其中蕴含的深意却是朱平安无法参详周全的了。

满朝文武各怀心思的从大殿上告退,陆续走过朱平安身边的时候,都投来满怀深意的一瞥。卢象昇和虎大威等人则是有些担忧的看了看朱平安。

不一会整个大殿上便显得空荡荡起来。

崇祯皇帝自下了御座,径直命怀德将朱平安领入暖阁。文武大员全部退走,但内官们却未得诏旨,自然是在御前侍候,就连曹化淳、高启潜、张云汉等人也都留了下来。

为了赶这朝会。朱平安可是一早便起身,直到上殿的时候,天光还未大亮,此时已然是饥肠辘辘,但只能强自忍耐。

约莫有一盏茶的时候,崇祯皇帝换上了一身常服,却是浆洗的有些褪色,崇祯不以为意,喝了几口茶,看看恭恭敬敬站在自己的面前的朱平安。年纪虽然不过才十七岁。但经过的战火的洗礼。整个人显得稳重成熟,更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肃杀气质飘散出来。

崇祯笑着点点头,眼睛中透出一种难以言表的亲近意味来。曹化淳和高启潜都是在其身边伺候多年的老人,一看崇祯这种表情。顿时各自心中都起了变化。

“单独留下您。朕并没有别的意思。你是此次巨鹿大战的首功之臣。对你的封赏,朕思忖了多日,这才决定下来。”

“臣只是忠于王事。不敢居功!”

崇祯顿时笑了起来,“听闻你是天启二年生人,如今不过十七岁,怎地说话如此的老气横秋啊!在朕面前,不必这么拘束,朕今日难得决定清闲片刻,你便大胆回话,朕不会在意!”

“是!”

“看了这么么多奏折,但对于巨鹿之战只是大致的描述,正好今日你在这里,就不妨将整个过程为朕好好的讲述一遍!”

“是。臣遵旨!”朱平安略略组织了一下语言,尽可能用通俗些的言语将巨鹿之战的整个过程又复述了一遍,虽然不知崇祯皇帝这是何意,但朱平安每说上一段,还是暗自在心中将下面的内容先筛选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才娓娓道来。颇有些后世临机接受领导询问的意思。

有了后世的经验,朱平安自然是应对有方,将一场大战讲述的是**迭起、惨烈无比。更是着重点出了宣大所部的忠勇果敢,不惜牺牲抵御外敌的战绩。

崇祯皇帝听的是津津有味,整个暖阁中只剩下了朱平安抑扬顿挫的声音。

但在一旁的高启潜却是脸色越来越差,朱平安所讲的全是卢象昇所部如何如何奋勇杀敌,却不只是有意还是无意,完全忽略了最后阶段鸡泽大军来援,这才给清军致命一击的重要情节。

高启潜耐着性子听朱平安讲述完毕,眼见着崇祯皇帝龙颜大悦,不停的拍手叫好,着实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恨意,于是赶忙插进话来。“皇爷,朱平安所述随时事实,但却略过了整个战役最为关键的一段,便是我鸡泽大军与卢督师里应外合大破敌军的部分,奴婢以为,这对鸡泽将士未免不公,朱平安心怀叵测,请皇爷明察!”

王承恩的双目微合,听到高启潜的话语连眼睛都没睁开一下。曹化淳却是始终恭恭敬敬的侍立在旁,表情没有一丝变化。

崇祯笑了笑,轻松的摆摆手,“你这奴婢,心思倒是不少,不过朕也知道兼听则明的道理,不过是想听听当日将士们的事迹而已!”

崇祯如此一说,高启潜倒是没办法再接着说下去了。

崇祯感慨了片刻,开口说道:“巨鹿一战,我大明将士奋勇杀敌,确是可歌可泣,朕意已决,传朕的旨意,着封……!“

一听此言,高启潜顿时又跳了出来,“皇爷不可,这朱平安有欺君之罪,万万不可封赏!”

崇祯皇帝一愣,看向高启潜,“这又是何意?”

王承恩心中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慢慢张开双眼,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曹化淳。曹化淳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冲着王承恩眨眨眼睛。

但接下来王承恩却依旧闭上了眼睛,却使得曹化淳蓦然一怔。

“皇爷容禀!”高启潜索性跪到了崇祯的身前,一指朱平安,“此人乃是前南阳唐王朱聿键之子,自出生至今,都未向宗人府报备,他父子二人隐瞒此等事情,分明便是心怀不轨之意,请皇爷圣断!”

高启潜此话一出,朱平安顿时一个激灵,虽然明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等私密迟早会被人知晓,但也绝没有想到会在御前面圣的时分被揭开来。

虽然慌乱,但内心的理智却在不断提醒着朱平安,此时万万不能慌乱,要不然,便有天大的祸端接踵而来。

崇祯听了这话,脸上的表情倒是没有什么波动,只是转脸看向朱平安,“你,有何话说?”

朱平安撩起袍裾,径直跪倒在地。关于此时被揭穿的情形,朱平安不是没有想到过,作为一个谨慎的人,朱平安也曾将此事推演过无数遍,而看如今的情势,加上对崇祯此人的了解,朱平安只能赌上一把。

朱平安也没有什么可以分辨的,毕竟事实摆在那里。而有关于唐王一脉的那些个往事,现在说起来,完全是一幕宗亲内部的血脉之争,其中的残酷、无情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