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球商比智商还高足球天才。”
这些似是而非的话,就是当事人,二世也是很糊涂。
为什么呢?事实上,贝克先生从来没有这样对二世说过,私下里二世不知道。平时顶多说说秦龙训练态度不错,对待足球很认真,进步很大,值得表扬,但还要努力。
贝克先生也不知道二世一天都花了十个多小时在足球训练上,只是看到二世平时训练足球还是比较轻松,没有看到他的身体不堪重负的样子。正常就是叮嘱二世,要二世还要努力。唠叨不停,说二世的足球技术基础还是太差,什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水滴石穿,相信你能成功的。
贝克先生的反复告诫二世要每天都要进行足球训练,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练习,还举例子说,哪怕就是职业球员也必须每日一练,才能保持球感和球性,否则一旦到赛场,你的技术动作就会失误或者干脆就做不出来。
二世现在对贝克先生那真的是又敬又怕,敬,那是贝克先生人格魅力值得自己敬重,怕,那是贝克先生在二世面前就像唐僧一样。
《牛津邮报》这样报道是有原因的,英国人是相信《牛津邮报》上的说法的。在英国人眼里,这个时候中国留学生智商都超高,学习特棒,那秦龙的球商就该有很高。
那么秦龙才接触足球不到两个月,就能取得一场街头业余联赛的最佳球员,上演帽子戏法,虽然那是业余联赛,不过就是这样表现,称为天才也不是不合适,报纸报道不为过。
可是二世真的接受不了这赤裸裸的吹捧,忍者吐槽的冲动,接着看下面是大卫的采访。
球队的队长大卫说:我当时在学校第一次和他踢球,就被他展现的足球天赋惊呆了,也被吸引了,然后迫不及待的邀请他到我们的学院的足球队。报纸还把大卫的一个比喻给登出来了。
秦龙在球场上,那就是一眼望去,一大片雪白雪白的羊群中,一只鹤立鸡群的乌黑乌黑的骡子,想不被发现都难。
这个比喻到底恰当不恰当,二世就是知道,也不想去究竟,但他知道这是对他的褒赞!可是二世明白,当时的他,哪里可能是白羊群里的黑骡子那么醒目呀。
真的,英国有没有骡子还真是一个问号呢?不说大卫能不能做出这个比喻?就是大卫那个骄傲的性格,就算他再佩服二世,也不会把二世比作乌黑乌黑的骡子却把自己比作雪白雪白的绵羊呀,那多憋屈呀?
再者骡子实在不是什么好听的动物,那是马和驴子杂交的产物,估计英国人不了解这个动物。
只是知道骡子在东方古国北方家庭,在过去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家庭牲口,当作奇异的物件给作比喻了,虎、狼、狮子太没有特点了,龙又是在西方人眼里是个大蜥蜴,如果是东方龙,又没有人看到过,太神奇了,不好给主角做比喻,只好选择骡子作为代表。
实际上当时大卫邀请二世去他们学院足球队去试训,心情迫不及待是真的。那只不过看他速度快,身体不错而已,球队缺少有特点的球员,估计也许球队用得着。大卫抱着是宁错杀三千,不失一个的思想作祟,让二世去试训,至于试训结果那不是他当时考虑的。
结果,他就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发现二世这个足球天才的伯乐。
报纸还引用了其他人说的话,基本意思就是二世是个超人,把裤衩穿在裤子外面……
《牛津邮报》嫌这些人说的话没有实际数据来的有力,充分发挥写议论文的要求。估计这篇文章的记者,就是给中国桐城派文风熏陶的或者专门培训出来的,你看,义理、考据和词章,一个不拉的都给八股出来。
《牛津邮报》报道,赞扬二世的优点,速度奇快,就像英国著名的宾利跑车一样,都能训练训练,就参加国际田径大奖赛了。
秦龙在球场上,无球跑动速度是百米十一秒零一,估计如果到正规赛场上,借用起跑器等有利条件,就能跑进十秒。
也不知道这位大拿记者同志,知道哪里有这样田径训练场所,训练训练,就能让短跑从十一秒跑进十秒内。
就是十秒多跑进十秒内,那都不是一般人,哪怕就是田径短跑选手,不一定就能通过训练就可以达到的这个目标。这样的人必须是天才,没有天赋,你能跑进十秒?
《牛津邮报》报道中,还是还誓言当当写道:秦龙的百米速度,那是二世参加球队试训时,大家一起看着的,还有和秦龙一起在跑道上一起跑的,这个短跑的结果贝克教练用秒表测试记录下来的真实结果,这个报纸一再承诺,他们没有忽悠。
十一秒零一时事实,大拿记者誓言的情况的确也是事实,但是说二世能通过训练能跑进十秒,除非二世顺着十二级大台风飞奔,否则就是二世穿越到博尔特身上,否则那真是没有可能,估计只是脑洞大开。
奇葩的报道还有。
第三十六章 两只刺猬过冬
《牛津邮报》为了夸赞二世身体素质条件超强。但是二世当时也没有去测试身体素质,没有测试数据,就是直到现在,二世依然没有测试过身体素质,记者能从哪里搞到数据,不能从当初的入学报告吧?
二世也不相信大拿记者会这样做,但是二世不由得杞人忧天,为这大拿记者着急这么样才能表现二世身体素质好。
没有数据,这不就没有办法体现二世那强悍的身体素质了吗?
没有数据,读者不是没有理由相信报纸的报道了吗?
没有数据,读者不就怀疑《牛津邮报》报道的真实性和夸大其词了吗?
……
那怎么办呢?
二世看完后文,才发现自己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庸人自扰。
《牛津邮报》大拿记者不愧为大拿,不需要数据就能有办法去证明二世身体素质超强。
那他怎么证明的呢?
那就是二世会中国功夫,队员们没有一个能够和二世比较的。
二世会中国武术,这个是真的,他们那些同学都知道,二世平时也没有藏私,教纳特,别人跟着后面学,二世也没有反对,只是效果不强,这个跟足球训练差不多,没有长时间的艰苦集训,那只能会点技巧而已。
但是报纸的记者真的会脑洞大开呀。臆测,二世如果和泰森比赛,不限制拳坛规则的话,二世能够用脚能把泰森打翻在地。
是的,二世是会武术,但也不可能夸张到就能把泰森打翻在地,要知道90年代的泰森,那可是在职业拳坛创造了泰森时代,那种毁灭性击倒对手那是多么可怕的力量。
哪怕就是现在的时间,二世真的和泰森比试,一分钟内,那也不可能是泰森对手。
不过二世估计,把写这篇稿子的记者拎过来,一分钟内,不,只要一秒钟,就能把他打翻在地,这个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哦,对了,大拿记者还是注重事实的,你看,他没有说时间,那真有可能,二世不由乱想到。
实际上,估计也是《牛津邮报》迎合英国人的吐槽。拳击,现在英国人很不服气。
要知道现代拳击职业运动也是从英国开始推广出来的,规则及拳击手套都是英国人搞的,英国也是拳坛的大拿的国家,这点不比足球差。
但是,在泰森时代,英国拳击手也是对泰森时代的泰森无可奈何。现在泰森终于坐牢了,只要看着像是可以奚落泰森的机会就去奚落一下。现在他们就是这样,找到不是机会的机会也要去落井下石,奚落一下,满足英国人一下傲慢的虚荣心理。
二世又开始翻看《牛津邮报》的专访,看着报纸上的图片,特别是一张刚刚照的照片,二世一脚踩着球,一手拿着书,迎着阳光,站在草地上,玉树临风。
这是《牛津邮报》记着当时提议摆这个造型的,说中国人就是喜欢读书,那就拿着书,现在踢足球,那就踩着足球,一副足坛儒将的样子。
二世当时觉得自己这个样子是很风骚,就同意了记者的忽悠,摆了这个造型。
现在二世怎么看怎么别扭,没有那种风骚的感觉,倒是自己好像被报社记者忽悠瘸了呢?难道是自己看到报社又给球队二千英镑的份上?
记得当时记者照了好多种其他的艺术照片呀,怎么能就把这张给登出来了呢,不是说给把照片洗出来给自己珍藏的吗?
这真是的,自己怎么能把媒体记者想的那么朴实呢?
这真是的,当初还说的什么录音、签字,必须要说真实的呢?
这真是的,当初说好的不偏离愿意的呢?
……
二世如同祥林嫂一样自言自语的不停地唠叨着。
最后一想,估计这就是大拿记者所说的艺术加工吧!
不过二世开始发挥自己的阿q精神了。
二世就想:自己情况算不错的了,就登了一张风骚的艺术照,亏得没有拍****,否则,自己真的不能保证大拿记者是否能够谨守节操,不把这个****给登出来吸引眼球。
因为在英国,裸体实在是太正常了,在球场上,不时发生的裸体球迷在球场上狂奔。自己的记忆里,好像就是后来还有赞助商给予裸奔者赞助,做广告。记得牛津与剑桥,就有两支女大学生球队比赛,就是直接在足球球场上上演裸体比赛,这个有观众的。当然,她们立意是好的,因为球队赚到的高额门票收入全部做慈善了。自己还听说,伦敦还有裸体餐厅的,不仅仅餐厅服务员是这样的裸体服务,就是就餐的顾客都是裸体的去吃饭。
二世越想越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不过自己以后真的要注意,真的不能被拍****了,否则自己心里肯定会崩溃的。
二世忍着看完了《牛津邮报》的专访,可能是被面包牛奶噎着了,二世一上午都躲在家里,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学校训练基地去足球训练,心里怕给突然过来加练的队友看见,那就丑死人了。
实际上,二世都不知自己是是羞愧的还是沾沾自喜的,一个上午,就一个人在家,乱七八糟地傻想和一个人不停地可乐。
直到肚子饿了,才发觉需要吃过中饭了,二世自己搞了一顿大餐,红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