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告诉孩子你真棒-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爱,那是珍重生命的爱。

母爱是地。

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

成人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棒”的孩子,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次,我到无锡市沁园小学,在那里成立“知心家庭学校”。孩子跟爸爸妈妈在一个“学校”里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促进两代人的沟通与和谐。

那天,我走进多功能厅,面对几百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依次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忽然,一个高个子男孩从后排挤到台前,满脸不高兴,气呼呼地问道:“他们给我起了好多外号,都特难听。”

“什么外号?说说看!”

“我眼睛小,他们叫我小眯缝眼;我做俯卧撑起不来,他们就叫我软骨病!我很生气!”男孩的脸涨得通红,大口喘气。

我笑着看着他生气的样子,却发现了他的嗓门很大,而且音色很好。我马上对他说:“你的声音很洪亮,唱歌一定不错吧?”

“算你说对了,我是合唱队的领唱!”男孩得意地说。

“你叫什么名字?”我提高声音问道。

“顾欣坚。”孩子的声音更大。

“好,我也给你起个外号怎么样?”

男孩瞪大眼睛,诧异地说不出话来。但我从他的目光可以读懂他的反应:“你怎么也给我起外号?”

“就叫你顾大歌唱家,怎么样?”

“好,好,这个外号好!”男孩乐得一个劲儿地点头。

我对台下的同学们说:现在请“顾大歌唱家”给我们唱两句吧!如果你们认为他像歌唱家,就使劲儿鼓掌;如果觉得他不像,就小声鼓掌。

顾欣坚亮开嗓门唱了两句,引来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我又说:“请大家再跟我配合一下,咱们一起鼓掌一起说:‘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

家长和孩子便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

我们的“顾大歌唱家”在一片赞扬声里兴奋不已,脸上绽放着自豪、骄傲。

散会后,我对校长说,请您再配合一下,星期一的全校升旗仪式上,您让顾欣坚再当众唱首歌。唱完后,您再领着大家一起说:“棒,棒,棒,你真棒,顾大歌唱家你真棒!耶……!”这样的做法,叫“形象再塑”。

后来,我再次见到顾欣坚学校的辅导员,第一句话就问:“这么长时间了,咱们那位‘顾大歌唱家’怎么样了?”

辅导员告诉我,顾欣坚现在可神气了,走到哪儿都挺胸昂头的。没人再叫他“小眯缝眼”了,都亲切地叫他“顾大歌唱家”呢。

孩子是天使,他们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他,他通过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你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到心里去。

成人爱的眼神,来自爱的发现。无论是什么人,一旦发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人或事,眼睛总会发亮。所以,爱的关键就在于发现,让自己心中的激情燃烧起来。

怎样去发现呢?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武汉市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听讲的时候却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提完,他的手就举起来了。可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回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谈话,问他“你不会,为什么还要举手呢?”

这个男孩坦白地说:“同学们都笑我,说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就举手,想表现表现。可是,我真的不会。”

学生的坦诚让老师很感动。于是,他和这位学生订了个“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遇到你真的会回答的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记住了吗?别举错了。”

学生点点头回答:“记住了。”

老师心里有了底,再上课提问的时候,任凭男孩的右手举得再高,老师也视而不见;但他一举左手,就马上叫他回答。果然学生回答得不错。老师便表扬这位学生很“棒”,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从此,这位学生的学习大有起色。

这位老师真“棒”!他透过“爱举手”这一现象,看到孩子要求上进的积极性。如果老师没有爱的眼睛,想必会认为这个孩子是“捣乱”,如果再没好气地训斥几句“捣什么乱?想好了再举手!坐下!”那么这个孩子再也没有勇气站起来了。

同样的做法发生在北京,北京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提出一个口号:“在课堂上要让所有回答问题的孩子都毫无遗憾地坐下!”

这是多么有人情味儿的宣言!它体现的意义就是保护了所有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世间有许多事物的真相,都被多种复杂的假象遮掩着,人们要认清事物的真相,就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看待孩子也一样,许多优点、长处常常被埋没、被忽略。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有一句名言:“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重视孩子,就是最富有力量的爱。

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爱孩子要有原则,迁就孩子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

“当孩子哭着要东西时,父母应该怎么办,是给还是不给?”一位母亲来信问我。

我在复信时,送给她一段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话:“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的时候,不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个东西,还是为了使别人不敢不给,都应当干脆地加以拒绝。”“如果你一看见他流泪就给他东西,就等于鼓励他哭泣,是在教他怀疑你的好意,而且还以为对你的硬讨比温和地索取更有效果。”

我在复信中还对她说:“孩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此时的拒绝会比当时的拒绝给孩子的打击要大得多。当孩子放纵的欲望最终被拒绝时,轻者会造成孩子的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忿绝望的心理,他会觉得世界上谁都跟他过不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孩子的轻生自杀行为。”

“如果您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地去‘放纵’他、‘迁就’他;如果您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您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

这方面,我的好朋友王晶女士有很成功的经验。

王晶女士是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助理,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她的女儿黄思路在上小学的时候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上中学的时候,黄思路出过两本书。现在,她就读于北京大学,每年的寒暑假,她还去美国学习钢琴。在我眼中,黄思路是一个“棒”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她学习优秀,更因为她是一个通情达理、心态良好、很善于与人交往的“懂事”孩子。

许多人问王晶,你女儿并不是神童,智商很一般,可为什么她不论学什么都那么快、那么好呢?你们用了什么特殊方法培养的她?

王晶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女儿素质的培养。我们觉得,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比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首先关心的是孩子是不是在健康地成长,能不能适应各种环境,会不会与人相处,有没有一个乐观的心态。黄思路是独生子女,我们就总有一种危机感,担心娇惯孩子,怕她变得脆弱、低能,担心孩子习惯了走平坦大道,将来不会在崎岖的道路上行走。因此,在黄思路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把每一个困难都看作一个锻炼孩子的机会。这还不算,还设法为孩子“制造”困难,让孩子学会变不利为有利,克服挫折度过难关。

培养女儿黄思路,王晶有三件“宝贝”。

第一件“宝贝”:娇生不能惯养。

王晶说:“我们的家庭条件不错,这可以算是‘娇生’。但娇生不能惯养。如果把黄思路培养成小公主,说一不二、随心所欲,长大以后怎么能受到了委屈?再顺利的环境也难令她满意。所以,从黄思路一出生,她遇到困难我们从不替她‘扛’,而是利用这样的困难达到我们锻炼她的目的。”

有原则的爱,是理智的爱。而要坚持这种爱的原则,作父母的有时也得要狠下心来。王晶在这方面就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黄思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哭着要找妈妈、要回家。因为黄思路比班里其他的孩子小,老师被她哭得心软,就把她送回家。王晶送走了老师,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还没到放学的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儿园了。”

女儿被挡在门外,呜呜地哭,可妈妈硬是没让她进门。

女儿知道妈妈的脾气:原则问题没得商量。最终,她妥协了,央求妈妈说:“妈妈送路路去幼儿园吧。”

王晶此刻真想一把抱起女儿,把女儿送回幼儿园。可是,她心里明白,如果今天自己送女儿回幼儿园,等于奖励了她撒娇耍赖的行为。这样一来,明天、后天……女儿还会再哭,老师还会送她回家来。于是,王晶狠下心对女儿说:“好孩子,你自己回去,下午妈妈第一个去接你。”

女儿万般无奈地走了,她是面对着家门,一步一步倒退着离开的。一边退着一边流泪说:“妈妈再见!”眼看着女儿走远,王晶关起门来大哭一场。一个母亲下狠心让孩子从小接受磨练,的确需要坚强的意志!

令王晶欣慰的是,从那天起,女儿上幼儿园再也没哭过。虽然女儿只有3岁,但母亲的举动却传递给她一个信息,那就是,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愿望是会受到拒绝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妈妈的“不迁就”,带给女儿的是持久的耐力和乐观的心态。从小经历挫折的黄思路学会了接受现实,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社会的规范。她善解人意,凡事先为别人着想,发生利益冲突时,她总是自觉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别人,从不强求别人来迁就自己。最重要的是,她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快乐,为自己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的感到自豪。

王晶对我说:“我所以不迁就孩子,是因为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