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获”。1931 年,钱伟长不仅保持了文史课程的优异成绩,数、理、化、英语
成绩也赶了上来。他终于取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张毕业文凭。

弃文学理为救国

因家庭生活困难,母亲无力供给钱伟长继续学习的费用。从苏州中学毕
业,就等于宣告钱伟长学业的结束。但是“机会对有志者总是公平的”。正
当钱伟长准备寻找工作之时,上海一位有名的化学家吴蕴初,利用自己开味
精厂所得利润,设立了“清寒奖学金”,每年奖励12 名学生。钱伟长不放弃


机会,只身去上海参加了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
大学的考试。不久,钱伟长同时接到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获得了奖
学金。在叔父的建议下,钱伟长选择了到清华大学读书。根据钱伟长的考试
成绩,学校准备分配他到中文系或历史系学习。但钱伟长坚持要学习物理。

是什么力量促使钱伟长弃文学理,放弃自己的兴趣与专长?这就是“救
国爱国之心”。那是在紧张的高考后,钱伟长有机会散步在上海外滩上,在
公园门口,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挡住了去路。他顿时感到了中
国人的人格蒙受了耻辱,一股愤恨涌上心头,心中骂到:“不就是因为你们
手中有飞机大炮,就敢在我们国土上横行霸道吗?”从那时起,他下定了弃
文学理、要救国图强的决心。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向钱伟长提出:“你的文学、历史都考
得不错,为什么一定要进物理系呢?”钱伟长认真回答道:“。。我觉得学
文史救不了中国。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是飞机大炮,是把侵略者从我们的国
土上赶出去。我想在这方面尽一份力量。”吴有训教授被这个学生执著的热
情所打动,为钱伟长的学习深造提供了条件。他对钱伟长说:“那好,你先
在物理系学习一年,如果到了期末考试,你的物理和高等数学成绩还达不到
70 分,再改学文史。”

钱伟长接受条件后,刻苦钻研,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凭着他的勤奋努力,
一学年后,各科成绩均在70 分以上,并步步提高,直到毕业。吴有训教授便
招收钱伟长为自己的研究生。

登上弹性力学理论的高峰

1939 年夏天,正在西南联大教书的钱伟长,报名参加了用“庚子赔款”
在全国三个地区招收20 名出国留学生的考试。考生超过3000 人。钱伟长以
合格的成绩被录取了。第二年的夏天,钱伟长赴加拿大留学,在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一天,辛教授把钱伟长叫到自己办公室,问钱伟长:“你到我这里来,
准备做些什么工作?”钱伟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过去是学物理的,在国
内当研究生时,曾对弹性力学发生兴趣,并且在板壳的内禀统一理论方面有
些设想。现在,我很愿意继续以前的研究工作。”辛教授一听,非常高兴地
说:“太好了,我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让我们合作吧!”

艰苦的研究工作就这样开始了。100 多年来,人们已经能够利用统一的
方程式处理“板”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形。壳在各种情况下的变形应该统一用
什么样的方程式呢?而不同壳的不同情况的变形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程式表
示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钱伟长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个从未
有人解决得了的问题。半年以后,年仅28 岁的钱伟长,终于登上了弹性力学
理论的高峰。在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精神和艰苦努力下,终于找到了
统一的方程式。

在这同时,辛教授也以不同研究方法取得了成果。他们共同写出了《弹
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的论文。论文的前半部分是辛教授的成果,后半部分是
钱伟长的成果。

1941 年5 月16 日是现代航空大师冯·卡门的60 寿辰。为了表示对大师
的祝贺,美国科学界著名的学者决定出版一本高质量的论文集。参加论文撰


写的大多数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包括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钱伟长的论文
也发表在该论文集中。论文发表后,许多科学家指出,钱伟长是第一次把张
量分析用于弹性板壳问题上;论文中提出的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
则被世界公认为“钱伟长方程”。直到1977 年美国出版的《板壳渐进解》一
书,还称钱伟长的这一工作是“划时代”的工作。

由于研究成果出色,1942 年多伦多大学授予钱伟长博士学位。

为祖国,放弃优厚的待遇

钱伟长在加拿大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到美国,在冯·卡门门下从事研究工
作。冯·卡门一生从事应用数学、力学、航空及其工程技术研究,贡献卓越。
在他的指导和参与下,1944 年,美国成立了火箭喷射推进研究所,他任所长。
钱伟长应聘为该所的研究员,担任了火箭的起飞、飞行中火箭的翻滚、火箭
弹道的控制等重要的课题研究。在冯·卡门大师的指导下,不长的时间里,
钱伟长不仅发表了多篇论文,还参与了研究、设计、制造中的具体工作。

接着,钱伟长又参加了人造卫星的规划和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对
于人造卫星进入太空后,因失去动力,地球每转一圈卫星就下降一点儿,但
究竟下降多少这个难题,就由钱伟长来完成。钱伟长接到任务后,一连在宿
舍苦战3 天,废寝忘食。到第4 天一上班,拿出了计算数据。他的计算方法
不仅得到公认而且直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

一道难关闯过,他又接受新的任务。不久,钱伟长又接受了关于薄壁构
件扭转问题的研究任务。对此问题,以前虽也有人研究,但一直没有成功的
准确的研究成果。按照卡门教授的估计,要取得成果需要3 个月时间,然而
钱伟长仅用了1 个月时间就写出了研究论文,并发表在美国航空学学术月刊
上。

正当钱伟长得心应手地从事科学研究时,正当他一个接着一个地获得成
果时,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他按捺不住报效祖国的拳拳之
心,毅然提出要回国的请求。他不顾导师的婉言相劝与拒绝,坚持要回国。
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提出探亲的要求,才得到导师的同意。1946 年5
月钱伟长以探亲名义离开了洛杉矶,乘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但是他已做好
了一走不复返的准备。

回国后,他立即投入了重建清华大学的工作。

1948 年正当钱伟长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工作与生活困难时,美方又托人给
钱伟长捎来了出国护照,并给予了他全家迁居美国的优厚条件。但是条件的
前题是:一旦中美发生战争,要能忠于美国的利益。对于一个为国弃文学理、
又为国毅然归来的海外学子,是不会接受这种附加条件而去换取优厚的待遇
的。

钱伟长拒绝了招聘。

再创新的辉煌

新中国的建立给钱伟长的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钱伟长
担任了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的常委、副教务长,同时担任了繁重的教学与科


研任务。1954 年他与他的学生合著的《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专著出版了。
这本著作,总结了1948 年起钱伟长从事的工作,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地利用
系统摄动法处理了非线性方程,此法被力学界公认为最经典、最简捷的解法,
学术界称之为“钱伟长法”。这一成果,花去了钱伟长与其学生们六七年的
时间与心血,并荣获1955 年国家科学奖。

不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钱伟长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不仅本人受到
不公正的对待,连他的论著,也统统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撰写的《应用
数学》的书稿,虽已排好版,即将出版,也被退回。他的多篇达到国际领先
水平的论文被束之高阁,科学理论的发展人为地被阻碍推迟,科学的成果也
因时间的推延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钱伟长没有因此而退却,而是利用深夜,偷偷地从事着永远没有止境的
研究工作。当他被平反重新回到研究工作岗位时,已积累了数百万字的论文
手稿,仅1979 年一年里,就发表了15 篇有价值的科学论文。

他又重新走上了清华大学的讲坛,他所讲授的《变分法与有限元》,吸
引了众多学子及研究人员。他还开设了新的学科“奇异摄动理论”,撰写出
六七十万字的讲稿。

1983 年已经70 出头的钱伟长不负众望,接受中央交给出任上海工业大
学校长的重任,继续再创新的辉煌。。。

(齐翔和)


钱三强
——著名的核物理学家
(公元1913~)。。 

为什么名叫“三强”

钱三强出生在1913 年。起初他父亲钱玄同给他起的名字叫钱秉穹,但为
什么以后改名叫钱三强呢?这得从头说起。

钱三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钱玄同,不满4 岁就开始天天站在祖
父的书桌前认字背书。青年时代,他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师范。回国后,
先在一些著名的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到北京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
学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他由于接受了章太炎、秋瑾等革命
党人的思想影响,竭力主张推翻清朝统治。随后他又与陈独秀、李大钊、严
复、胡适等一批有进步思想的教授一起,投入了“新文化”运动,是进步刊
物《新青年》的积极支持者和轮流编辑。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钱三强,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进
步思想的熏陶。为培养钱三强,在他7 岁时,父亲送他进了由蔡元培、李石
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学教授们创办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孔德是法国哲
学家的姓)。

孔德学校是一所开明的新式学校。学校除抓德、智、体三育外,还强调
美育与劳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也很重视。而且孔德学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