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汉书论曰:“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这就说明白虎
观会议的人物庸俗化到什么程度了。
丁鸿也是参加白虎观会议的重要人物,东观汉纪说他附会图谶,有这样
的话:
“陛下尊履蒸蒸,奉承弘业。祀五帝于明堂,配以光武二祖四
宗,咸有告祀。瞻望太山,嘉泽降澍,柴祭(尔雅:“祭天曰燔柴”)
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黄鹄群翔,所谓神人以和答响之休符
也。”
他大谈什么日食的天人感应,后汉书本傅记载他的话和白虎通义中说的
内容相一致:
“臣闻日者阳精,守实不朽,君之象也,月者阴精,盈毁有常,
臣之表也。故日食者,臣乘君,虧陵阳,月满不朽,下骄盈也。??
春秋日食三十六,弑君三十二,变不空生,各以类应。夫威柄不以
放下,利器不以假人。霓观往古,近察汉兴,倾危之祸,靡不由之。”
后汉书赞,对于鸿“人道悖于下,效验见于天”的日食的宗教说,讽刺
道:“高论白虎,深言日食!”
又例如杨终是建议召开白虎羽会议的人物,他曾受诏把司马迁的史记删
除了十余万言,又作过赞颂汉代嘉瑞的诗十五章。又如李育是在白虎观和贾
逵辩论的人物,但他和贾逵一样,“多引图谶,不据理体”(儒林列傅)。撰
集白虎通义的班固更有完整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他曾根据图谶纬书,做了
一篇历史理论,从开天辟地,讲到汉章帝的白虎观法典,所谓“作典引篇,
述叙汉德”,用荒唐的宗教呓藉,说明汉继尧统的天命。这篇东西实可当作
白虎通义的序言。他说:
“??夫图书(河图、洛书)、亮章天哲也(天授于天子),孔猷、
先命圣孚也(孔子的图书专给合格的汉家皇帝),体行德本正性也,
逢吉丁辰景命也。顺命(瑞符)以刽制,定性以和神,答三灵(神)之
繁祉,展放(效)唐之明文(语出尚书纬璇璣铃,言汉为尧后)。??
是时圣上(章帝)固已垂精游神,包举艺文,屡访群儒,论咨故老,
与之乎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义之林薮,以望元(天)符(瑞)之臻
焉。既成群后之谠碎,又悉经五(指五年卜征)繇(兆辞)之硕(大)虑
矣。??汪汪乎丕天之大律(语出尚书太誓篇,“律”即法典),其
畴(谁)能亘(竟)之哉!
唐哉皇(汉)哉!皇(汉)哉唐哉!(唐指尧,皇指汉,即言唯尧唯
汉永垂世则)”(后汉书班固傅)班固上面的话,不但人僧侣主义的宗
教理论说明历史的变化,而且用经学和神学的混合观点,颂扬汉章
帝的历史功绩,这即是说,章帝之所以能“永年丕天之大律”,制
定法典,是因为他要应天之瑞符,以“垂精游神,包举艺文”的神
圣天资,把一切道德仁义和礼法制度的所以然都作出最后的裁决,
发扬光大了西汉宣帝石渠阁的传统。因此,后汉书赞,不能不指出
“〔班〕固迷〔于〕世纷”了。
这样看来,参与白虎观会议的“理论”家们和西汉宣帝石渠阁集论的“理
论”家一样,好像罗马末期的庸俗哲学家们,不是贪财营利的学究,便是投
靠富豪之家的清客,甚至是皇帝宫中头号得宠的隐谋家。他们不是讲哲学,
而是为统治阶级安排宗教,迫寻精神的解救以代替物质的解救;或者是利用
经义为汉制法的法学家们,他们为皇帝制出空前极无耻之能事押国家法来。
同时,风毛麟角的思想家如王充便不能不“挥动讽刺的鞭子鞭笞他们那蜕化
的同时代人”(参看恩格斯:论布鲁诺·鲍威尔与原始基督教,译文引自马克
思恩格斯论宗教,页六九——七○)。
根据白虎通义所引的经传看来,它是尽其杂糅混合的能事的,它把易、
诗、书、春秋(包括各家的序传)礼、乐、论语、孝经以及各种逸文,和图书
纬书混合在一起,望文附会,曲解引申,特别是谶纬,构成白虎通义的依据。
清代今文学家庄述祖也不能不说:“傅以谶记,援纬证经,自光武以赤伏符
即位,其后灵台郊祀,皆以谶决之,风尚所趋然也。故是书论郊祀、社稷、
灵台、明堂、封禅,悉??括纬候,兼综图书,附世主之好,以绲道真,违失
六艺之本。”(珍蓺宦文钞卷五,白虎通义考序)按庄氏似只以郊祀等篇杂引
谶纬,其实如果把白虎通义的文句和散引于各书中的谶纬文句对照,各篇都
是一样的,百分之九十的内容出于谶纬。我们以为,白虎通义之为庸俗经学
和神学的混合物,从宗教仪式和宗教信仰两方面都可以看出来。恩格斯说,
“对向来的一切宗教说,仪式是大事。只有参加祭祀仪式和巡行瞻礼,而且
在东方更须遵守十分繁荣的吃住与清净戎律,才能被接受进教。”(马克思恩
格斯论宗教,页七一)白虎通义的宗教仪式是十分繁荣的,在这方面就需要杂
引经义来做附会的理由,但是宗教更要求把过去的传统遗说,唯理地庸俗化,
白虎通义在这方面就大量地“??括纬候,兼综图书”,以曲说六经,附和皇
帝完成国教的意志了。因此,白虎通义与其说是杂引趣义本文,不如说主要
是杂糅图谶纬候。
为什么白虎观神学主要杂引图谶纬书呢?因为依照神学大师们讲来,一
切经义都是为汉制法的,而所谓经又是天授古代皇帝们制作的,白虎通义五
经章说:“后世圣人易之技书契,百官以理,万民以察,后世圣人者谓五帝
也”。这些书都是神书,例如尚书纬璇璣钤说:“孔子曰,‘五帝出受录图’”
(文选注引),又说“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
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
篇为中候”(尚书序正义引)。白虎通义五经篇就根据这种纬书的神话,附会
说:“传曰:三皇百世,计神元(天)书,五帝之世,受录图、史记、从政录,
帝魁以来除札乐之书三千二百四十篇也。”
又按这些神学大师们说,五经是这样的东西:“经所以有五何?经、常
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趣。”(同上)因此,五经是“五帝之经”,又必须
经过孔子来定,才没有失真,“周衺道失,纲散纪乱,五教废坏,放五常之
经(按此句也是经书语),咸失其所象:易失理则阴阳万物失其性??。”(同
上,原文下接“而乖设法谤之言”,虚文弨校云:“有讹”,陈立疏证云:
“意谓孔子未定之前,书则设诽谤之言,诗则歌谣怨讲之词,当更有礼乐失
所之语。”按脱文必指除易以外之五经。)
为什么又要“五帝之经”以外的孝经和论语呢?白虎通义暗暗地杂引纬
书说:“复作孝经何?欲专制正(虚校:正字下脱“法”字)。于孝经何?夫
孝者自天子下至庶人,上下通孝经者(虑校:此句有脱文)。??所以复记论
语何?见夫子遭事异变,出之号令足法。”(同上)这段话虽然脱讹难解,但
如果把纬书的来源指出来,我们就可以明白孝经论语在神学家的附会之下是
专什么“制”,正什么“法”了。公羊传序疏引纬书孝经鉤命决说:“孔子
在庶,德无所施,功无所就;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太平御霓六百十引鉤
命决说:“子曰:‘吾作孝经,以素王无爵禄之赏,斧钺之诛,故称明王之
道。’”孝经序疏引鉤命决说:“人偷尊卑之行,在于孝经也。”孝经疏引
孝经纬援神契说:“天子孝曰就”,“诸侯孝曰度”,“卿大夫孝曰誉”,
“士孝曰究”,“庶人孝曰畜”。其次,论语没有纬书,但有谶书八卷(见七
录)。白虎通义辟雍篇说:“论语谶曰:五帝立师,三王制之。”(古微书也
载这句话)接着讲帝王和孔子的传授。这样看来,孝经论语都是孔子为了后代
帝王取法而预言的法典,而汉代皇帝所专之制,所正之法,就是孔子早已设
置安排好的神权、皇权和父权三者相结合的专制主义和封建法律。孝经纬援
神契更明白地说:“孔子作春秋,制孝经。”“告备于天曰:孝经四卷、春
秋河洛凡八十一卷,谨已备。天乃虹郁起,白霧摩地,赤虹自上下,化为黄
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
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见御霓五四二及宋书符瑞志引,按同样文句
又出于春秋纬汉含孳)“卯金刀”即“刘”字。这种符咒式的经义完全把孔子
的书说成了天授为汉立法的东西了。春秋纬汉含孳更说:“孔子曰:‘丘揽
史记,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汉帝制法,陈叙图录。”(公羊传序疏引)我
们看了汉代用春秋之义,代替法律以断狱的史实,更可以明白这一道理。因
此,宗教地改变历史传下的思想形式和材料,是石渠阁从至白虎观钦定经义
的统治阶级的支配思想。
这就是白虎观会议的历史意义。这也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统治阶级
将物质的生产归其统治,同时也要求安排精神的生产手段”(德意志意识形
态,郭译本,页九○)。汉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皇权集中、中央专制主义和文
化思想钦定以及谶纬经学国教化,是相为适应的。
第二节 白虎观奏议的神学的世界观
作为“国宪”或“大律”或“专制正法”的白虎观奏议,是有一套宗教
化的理论体系的。过去学者把这本书认成经学,加以崇赞,显然是一种偏见。
首先,我们要研究白虎通义里所显示的有神论的世界观。什么是宇宙的
根源呢?白虎通义天地篇说:
“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神)也。”
按经典译文引春秋纬说题辞说:“天之言‘镇’也,居高理下,
为人经纬。”此句的出处显然是纬书。虚校以艺文类聚引作“天者
‘身’也”,谓“身”与“天”古音相近。陈立白虎通疏证:“尔
雅释文引礼统云:‘天之为言,镇也,神也,??’皆叠韵为训。”
这里讲的“天”,就是“神”的代名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