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的无敖,一方面说他“本好刑名之言”,是其里,而他方面说他“除诽谤,
去肉刑”,获得儒家的“善人胜残去杀”之赞誉,是其表。汉书刑法志讲到
周勃陈平维持旧律之对,复行三族之诛,就不能不叹:“风俗移易,人性相
近,而习相远,信矣。夫以孝文之仁,平勃之知,犹有过刑谬论如此甚也,
而况庸材溺于未流者乎!”到了武帝,尊儒术,绌百家,然而他又“好以法
制驭下”(读史管见),这就是内法外儒的一套作风。
汉代的内法外儒已如上言,同时也有法术与儒术对立的争论。文帝时晁
错学申商刑名,颇为文帝所奇,号称“智囊”,“法令多所更定”,因此惹
起汉庭与诸侯间的不安,错因以遭斩。武帝时,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
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因而汉书说“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
谄谀取容”。宣帝时又有桓宽所录盐铁论,记大夫与文学的辩结,即法儒的
争论实录。
总之,汉代是“蕃刑”(研法志)与缛礼并进的,共间法儒或相互为用,
或相为攻诘,而本质上则是相反相成的,法律通过经义的庸俗化,更加成为
封建主的专制工具了。如晁错所说,“不如此,则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封建制社会的法典形式在汉武帝时代已经有了显明的证据,这和古代法家的
思想是不同的。酷吏人物和法术之士本质上也是不同的。
第二节 贾谊的思想
贾谊生于汉高祖七年,卒于文帝十二年(公元前二○○——一六八年),
享年三十三岁。他是汉初的一个有独立性格的人,和齐鲁诸生的行径不同。
史记把他和屈原合传在一起,传旨说:“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
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传”,这显然从屈贾为同型的人物看待。按推南王刘
安说:“(屈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见,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契,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邇而旦义远:其志契,故其称
物芳,某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汗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
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贾谊所追慕的,就在于此,即
使天才与俗人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表现而为人格的内部悲剧,而把俗人所谄
谀的盛世,暴露而为灭亡之路。如果说汉高而以来齐鲁儒生是继承摚鹣壬
的形式说教,依春秋的礼仪,为汉祖汉宗绘制封建统治的场面(如叔孙通,详
见下章说明),则贾谊是通过屈原的离骚路径,继承变风变雅的悲剧思想,客
观上从人格的矛盾来说明制度的不合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痛哭流涕长太
息的资料,“背理而伤道者,难偏以疏举”。
他的弔屈原赋,着重于屈原悲剧的辞句,如“已矣哉!国无人,莫吾知
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是屈原的
思想结论。他是和现实的俗人俗政不可两立的。贾谊之借屈原“因以自谕”,
与司马迁之借晏婴因以自况,是相同的。贾谊的赋说:
“鸟虖哀哉兮,逢时不祥,■凤伏窜兮,鸱鸮翱翔。辍鬃鹣
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蹻廉。
莫邪为钝兮,狻段敗#浚俊
“谇(史记作讯)曰:已矣国其莫吾如兮,子独壹鬱其谁语?凤
缥缥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所贵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
自臧,使麒麟可系而羁兮,贵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邮兮,亦
夫子之故也!??彼寻常之汗渍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鲸
兮,固将制于蝼螘!”
赋中第一义表示超人与俗人的斗争,第二义表示理想与猥俗的不相容,
和离骚对现实悲剧的批评转入于悲剧思想,正相仿佛。由此可知贾谊具有志
洁行廉的屈原精神。
他是少通诸子百家之书的(史记),但他的书已佚失,现存新书乃后人杂
凑之书,不足为据。从他的鵩鸟赋自伤赋,可以看出他有老庄思想,从他的
治安策,又可以看出他有荀子思想,这些材料还有于史记汉书之中。兹先研
究他的鵩鸟赋:
“万物变化兮,固无(汉书作“亡”)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
而还,形气转续兮,化变(汉书作“变化”)而嬗,沕穆无穷(汉书作
“亡间”)兮,胡可胜言?”
这似庄子“万物皆种,以不同形禅”的相对的变化思想。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
振(汉书作“震”)荡相转。云蒸雨降兮,错缪(汉书作“纠错”)相
纷。大专(汉书专作“钧”)槃(汉书作“播”)物兮,■轧(汉书作“■”)
无垠。天不可与虑兮,道不可与谋。迟数(汉书数作“速”)有命兮,
恶(汉书作“鸟”)识其时?”
按以上辞句引老子鶡冠子文,申叙老庄是非吉凶相对之义,归纳到庄子
的宿命哲学。
“且夫‘天地为鑪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
足控搏(汉书作“揣”),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知(智)自私兮,
贱彼贵我,通(汉书作“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庄子有“无
物不可”之句)。贪夫徇财兮,‘烈士徇名’。夸者死权兮(庄子云:
“权势不尤,则夸者不悲也”),品庶冯(汉书冯作“每”)生。怵迫
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亿(意)变‘齐同’(庄子齐物
论)。??众人或或(惑)兮,好恶积意,真人澹(汉书作“恬”)漠兮,
独与道息。释知(智)遣形兮,超然自丧(庄子有“今者吾丧我”之句),
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道德而浮游之意)。乘流则逝兮,得坻(汉
书作“遇坎”)则止,纵驱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若浮兮,其死若
休(庄子有“劳我以生,休我以死”之句)。澹兮(乎)若深渊之静(靓),
‘泛兮(乎)若不击(汉书作“系”)之舟’(庄子有“泛若不系之舟”
句)。不以生故自宝(汉书作“保”)兮,养穹而游(浮),德人无累兮,
知命不忧,细故遰葪(鲠刺,汉书作“蔕芥”)兮,何足以疑!”
以上辞句,多出庄子齐物养生等篇文意,从自然天道观的相对无穷,到
知识论的相对无真,以至人生观的死生齐一,结论为庄子的委命知命。贾谊
的这篇赋,是战国老庄思想的继续,颇与汉初黄老的道术思想异趣。
复次,贾谊的治安策在形式上就有荀子的富国议兵等篇的结構。他年十
八在河南守吴公门下,甚得幸爱,吴公“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故贾谊必
深得荀子一派儒学的教养。我们且举两点来证明荀贾学术的师承关系:
贾谊治安策关于置三公三少以教训太子,主张从孩提之时,以道习之:
他的立论点就是基于荀子的”性善者伪(人为)也”的理论,他说:
“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
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择
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习与智是,故切而不
愧,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若其服习积贯(行),则左右而已。
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
相通,行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汉书贾谊传)
这显然是荀子人性论的演绎,比喻也同于“居越而越,居楚而楚”的道
理。他又有荀子“谨注错,慎习俗”的复述,荀子谓“积礼义而为君子”,
贾谊说: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
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
之者积刑罚。”
这与荀子“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之说相会。荀学到了汉代和墨学首先
衰微,贾谊思想中的荀学余绪实在是有价值的诸子遗产。因此,他是一个敢
说话的政论家,自负甚高,所谓“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
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过秦论)。汉袭秦制,
内法外儒,凡所设制度,和秦没有基本上的区别,过秦论曾说,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正是指汉代袭秦制必有危亡之结果。他说“秦之盛也,繁法严刑
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这是说,汉代虽在繁法严刑之
盛世,但里面却含有衰亡之征候。所谓“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即预
言汉朝封建制度必然导致“危民易与为非”的局面,而不能长治久安。他的
治安策开首即说: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
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他在博士官们修礼设仪,粉饰封建滥费的太平时,敢说这些人“非愚则
谀”,而其所为都是“背理而伤道”的,在他们争取富贵,歌颂功德时,他
反而说“事埶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是太息者六”,难道汉代
还有比文景之世的现实世界更理想的么?他在这样的世界,暴露出不可克服
的社会矛盾,必然要走入悲剧思想的途径。因此,我们不是以个人的主观主
张来评价贾谊,而是以他所提出的历史的图景中之主要的棘手问题来评价。
刘向谓贾谊的治安策,虽伊尹管仲不能远过,这是纯主观的评论,历史科学
不作如斯看法。
贾谊所谓“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
埶,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冲决,国制抢攘,非甚可纪,胡可谓治?”
其实,这不仅是汉初社会的矛盾,而且是封建制社会不能克服的矛盾。因此,
贾谊理想中的政治治安及其阶级的正义心,被他所提出的问题从根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