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币供应等变量的运行规律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不管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以达到各种理想目标的最佳组合的一门社会科学。只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有比较大的差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更多的是根据可观测的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消费函数表示为消费总水平依赖于可支配收入的总量,投资函数表示为投资总量水平取决于利息率、国民收入总量等等。所有这些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经济系统里可观测得变量,而且其模型的特点多为归纳法。正因为如此,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社会经济变量既多又繁杂。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滞胀”现象,导致凯恩斯主义理论失宠,随后以货币主义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占据统治地位,新凯恩斯主义也随之发展起来,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等也各有一席之地。因此当今宏观经济学本身就是学派纷争,各个不同的学派之间的很多观点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所以你指望经济学家告诉你一个对于关于未来国民经济、国际金融、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走向的统一观点和看法,那是不可能的。很多问题上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的预测观点可谓是南辕北辙,预测的准确性也常常是媒体嘲笑的对象,呵呵!
所以现在宏观经济学还属于群雄逐鹿的年代,学派之多,模型之多,观点之纷繁也实在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我大学时曾副修了两年物理,我的一个物理老师就曾经这样跟我们说过,如果你的一个理论模型可以解释50种以上的问题,你就可以拿诺贝尔奖了,如果你的理论模型只能解释一个特例问题,那么基本上这个模型是比较糟糕的,是不是属于垃圾还有待鉴定。所以现在宏观经济学的模型纷杂并非是一件好事啊,恰恰说明每一个模型的解释力都相当的有限。看看物理里的电磁学,整个电磁学的核心不过就是四个麦克斯韦方程式而已。狭义相对论也不过是两个条件,三个推论而已。这才是模型之美啊!不过这也好,给了媒体炒作不同经济学家间的观点冲突提供了新闻素材!
而微观经济学则不同,它有非凡的逻辑严密性,模型也具有必然的逻辑连贯性,一旦融会贯通之后,就不会再忘记了。而且它的乐趣就在于,它不仅可以分析经济问题,更可以分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它是一套非常好的思考工具。正因为微观的这种特点,它凭借着这一强大的分析工具为经济学的开拓疆土起了不朽的功勋。现在社会科学内,几乎已经鲜见没有经济学涉足的领域了,也使经济学的基本思考方式成为个人选择决策的三大最基本的思考方式之一,而且是人类社会利益主体选择的理性主义巅峰之作。
当然当今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是有些矛盾隔阂的,学术上称为宏观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也就是宏观理论不能用微观来解释,反之微观现象也不能用宏观来解释。要把两者统一起来也是一件颇费周折的事情,哪位仁兄有兴趣去搞定它吧,那么N年以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你的了,呵呵!这让我想起了物理学里的两个支柱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之间也有些矛盾过节不能调和。爱因斯坦在世时,两帮人就吵得不可开交,当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上帝是不相信赌博的!”,用来批评量子学派把概率论引入物理,因为爱因斯坦认为物理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怎么可以像赌博一样不确定的来研究其量子几率呢!而那帮量子派的年轻人则说爱因斯坦是老古董,老顽固,两家人老死不相往来,呵呵!搞得当今理论物理学家的最大难题就是把这两大理论体系融合在一起,这可是让所有当今理论物理学家伤透了脑筋,甚至有人戏称为,那是22世纪的难题不小心掉进了20世纪,呵呵!
但是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上爱因斯坦是因为他在量子力学上光电效应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并非相对论,对于某些评委而言,相对论太先进太冒险了。科技史学界戏称,那帮诺贝尔评委们拿了一样不起眼的小东西来给爱因斯坦颁奖。是啊,1905年,一个年仅26岁的伯尔尼专利局默默无名的小小职员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5篇论文,每篇论文都足以获得诺贝尔奖,其中一篇是关于狭义相对论的,一篇就是光电效应的。此后,在相对论派与量子派之间的争吵中,爱因斯坦也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从而推动了量子场论的发展和更加完善,其中有些观点直到近些年才通过更先进的实验得到证实。而且爱因斯坦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特例,牛顿是在伽利略这个巨人肩膀上总结出了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韦也只是把前人的电磁学思想数学化后提出麦克斯韦四个方程式,量子场论也是由波尔、海森堡等人你一篇我一篇的发展起来的,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是完全依靠自己构架出了一整套完备系统的理论体系,这在整个科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为什么我们都会背叛?(1)
杨雁捷
思考:
你认为你加入一个工资收入不得低于3000元的应聘同盟,真的能有效地帮助获得理想的工作和收入吗?
仔细想想吧,很多道貌岸然的同盟未必都真的那么可靠!
“背叛”貌似是一个有悖侠义之道的名词,被所有江湖豪杰所不齿,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都会背叛,只是背叛的大小程度差异而已。正因为如此所有的带有垄断性的同盟总是难以真正达成并有效的彻底实施,因为同盟内部总存在着一种背叛的力量,这种背叛的力量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偶然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必然的深刻的现象。
记得曾几何时,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困境,应届毕业生平均收入急剧下降,这时某知名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提出倡议,建立一个大学生就业同盟,通过应届毕业生的联合来企图垄断人才的供给进而抬高毕业生的身价和收入。很明显,毫无疑问这必然是以失败告终的,为什么呢?
都是大学生了,就普遍而言,总体的“道德”应当至少还算过得去吧,那么就总体而言,这种人才的供给垄断行为应该是可以成立的咯,那为什么会必然失败呢?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同盟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背叛”同盟的潜在动机,所以这个同盟的瓦解是必然的。那为什么其中的每个人都具有“背叛”的企图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经典的又不失有趣的例子。就是有两个囚徒,一个叫韦小宝 ,一个叫李逍遥 ,犯了案子,被警察抓到了,这两个嫌疑犯被警察分别关在两个不同的屋子里审讯,互相不可能有任何的信息沟通。警察告诉他们,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但是他们两个各自的律师却分别替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分析:如果他们两人都坦白了,那么各判刑8年;如果两个都抵赖,死不承认,可能因为警察及诉讼官的证据不足而只能以一个小罪名各判1年;如果其中一个坦白了另一个抵赖,那么坦白的那个人可能因为被迫从犯且坦白从宽的原则而不作刑事起诉,仅作些口头教育便释放了,而那个选择抵赖的人依据抗拒从严的原则,将被判10年监禁。
我们同样为了比较起来方便,把这些分析转化成博弈的得益矩阵:
李逍遥
坦白 抵赖
8 ; 8 0 ; 10
10 ; 0 1 ; 1
韦 坦白
小宝 抵赖
这样看起来方便了吧!(8 ; 8)表示两个人都坦白了,各判8年大牢;(1 ; 1)表示两个人都抵赖不坦白,各判一年;(0 ; 10)表示韦小宝坦白了,李逍遥抵赖,坦白者当场释放,抵赖者监禁10年,反之亦然。
地球人都知道,韦小宝的和李逍遥都是很聪明的两个小伙子,那么他们各自会怎么想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思考过程吧!
韦小宝想啊,要是那个李逍遥小子选择了坦白,自己也选择坦白的话则判8年,自己如果抵赖的话就要判10年,哎哟妈呀,还是坦白的好。要是那个李逍遥小子选择了抵赖呢?自己坦白了就可以被当庭释放,如果也抵赖的话,那么就要被关1年,当然坦白的好啦!所以韦小宝最后决定,不管李逍遥那个家伙是坦白还是抵赖,自己都选择坦白的好,并得益洋洋的等待看李逍遥的好戏,嘻嘻!
那个李逍遥呢?跟韦小宝一样,也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们在这个博弈中得到的好处是对称的,所以如果他们一样的聪明和理性的话,选择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所以李逍遥也不管韦小宝选择坦白还是抵赖,自己都是坦白的好!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结果,在这个博弈中,跟前面的“智猪博弈”不同的是饬礁鋈硕际恰罢加挪呗浴保褪橇礁鋈硕际遣还芏苑窖≡袷裁矗约憾佳≡褚圆槐溆ν虮洌艺饬礁鋈说摹罢加挪呗浴蓖耆谎际翘拱祝哉飧霾┺牡木饨饩褪牵海ㄌ拱祝拱祝矗?8 ; 8),两个人各自被判八年,这个就是他们之间博弈的纳什均衡。
大家一定都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两个人不都选择(抵赖,抵赖)呢?那样不是各自都只判1年吗?
是啊!问题就在这里,大家再自己看看前面韦小宝自己思考过程,我们就会发现,韦小宝认为如果李逍遥选择抵赖的话,自己选择坦白就可以当庭释放,如果自己也跟着抵赖的话就要跟着被判一年,韦小宝当然不愿意做一年牢咯,毕竟还有四个MM等着他呢,他怎么舍得在大牢里挥霍这没有MM的一年时光呢?同时万一,他李逍遥背叛了他,选择了坦白,自己岂不是要蹲十年大牢了?风险太大了啊!所以他内心不愿意和李逍遥形成一个抵赖同盟。
同样的思考过程也在李逍遥那里形成,我们都知道,逍遥哥哥被关起来的话,灵儿MM一定会很伤心的,所以李逍遥也不会去选择抵赖的。正因为如此,这个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