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人就是要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有一天受伤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也至少是我自己的选择。永远让别人规划你的生活,父母告诉你去英国留学吧,回来再去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或者通过全家的关系让你去做公务员,然而这些可能都不是你想要的。人这一辈子,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真的很难得。坚持自己的理想吧,也许会失败,但也不枉这辈子有过一次这么坚持自我、义无反顾地做一件事的经历。生活永远被人安排好了,你不觉得这样很没意思吗?有时候,成功只是因为你多坚持了一下。
也许我的性格中是带着点“好莱坞式”英雄主义的。迈出了第一步,面对未知时一定是有风险的。也许结局会很惨,但因为年轻,就什么都不怕。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收获的结局比想象中的还要美。
如今29岁的我,庆幸21岁时的林丹有这份勇气、执著和担当。而在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不被看好就不被看好,我就是喜欢她。
第二十四章 幸福摩天轮,一吻惊天下
从雅典回来后,我几乎没有休息,就开始了恢复训练。我和阿芳的恋情成了众人皆知的事情,我在面对媒体时也坦白地承认,我们就是要成为像当年丹麦的盖德和马丁一样的金童玉女。
2004年下半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女单比赛的张宁、周蜜和龚睿那几个不是在忙自己的私事,就是在考虑要不要继续坚持。于是,谢杏芳就带着朱琳、卢兰等更年轻的一批师妹出去打公开赛。阿芳抓住了那次机会,连续拿了6站冠军。
在雅典奥运会之前,谢杏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而且她的球风有特点,外战没怎么输过。但是面对她的三位师姐,整体实力还是没她们强。体能、经验都不如她们,打起来也比较吃亏。2004年的这一轮强势反弹,给了她、也给了我不少信心。我们开始经常一起在男女单决赛中折桂,媒体也总是变着花样起各种新闻标题。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男单男朋友,女单女朋友》,报道我们俩同时夺冠。
转眼到了2005年的全英公开赛。伯明翰是我们爱情的见证。正是在2004年的全英赛期间,我们的恋情被第一次“曝光”。那年我打进了决赛,结果我拿到了我第一个全英赛冠军,而她在1/4决赛中负于周蜜。
再一次一起出征全英赛,天气非常冷。有一天走到体育馆门口,阿芳看到对面的摩天轮,说:“不如等决赛后,我们一起上去吧!”我说:“好啊。”后来,我们再次双双闯进决赛,结果阿芳拿到了她第一个全英赛冠军,而我却输给了队友陈宏。在摩天轮上,阿芳为了安慰我,就提议,只要以后出去比赛看到有摩天轮的话,就一起去坐。我说“好啊”,心里就想着:明年还要一起夺冠,再到摩天轮上去看看。
难得的是,第二年,我们在伯明翰第一次同时问鼎冠军,成了真正的金牌情侣。2006年1月的英国正值隆冬,即便是周末,街道上也没什么人。可惜的是,因为第二天一早就要赶飞机,之前的约定没能履行,只能远远地看着摩天轮望而兴叹,成了那次伯明翰之行中唯一的美中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摩天轮就是我们那两年爱情和事业的见证。这之后,我们还去过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摩天轮,就在塞纳河边。后来听说伯明翰的那座被拆了,我和阿芳还感叹了好久,觉得好可惜。
那次全英赛回国后就是2006年的春节。队里难得放假,而我自己也有11年没在家里过年了。阿芳的家人也在广州盼着她早点回家团聚。等我回到龙岩老家,几乎每个人见到我就问:“怎么不带谢杏芳一起回来?”不过这顿团圆饭并没有推迟很久。元宵节这天,阿芳第一次见了我们全家人,大家聚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元宵节。只是地点改在了福州——中国羽毛球队的集训地。虽然之前爸、妈、外婆都分别见过阿芳,但能在家里一起过节,感觉还是不一样。
一年后,我们再次回到伯明翰。2007年的全英赛,成为我和阿芳职业生涯中第10次一起称王封后的赛事。那一次的赛程打破惯例,男单决赛在女单之前率先进行。因为以前总是阿芳在比赛结束后等我,这一次我要给她一个惊喜。在2比0击败队友陈郁卫冕成功后,我就赶快回去作准备。
女单决赛被安排在压轴登场,这给了我充裕的准备时间。最后,谢杏芳轻松地以2比0取胜皮红艳,两局只让对手得到19分。谢杏芳为中国队完美收场,受到了现场8000多名观众的欢呼和祝贺。这时我已经等候在球员通道。当她走上领奖台时,我捧着一束玫瑰向她走去。即便没有事先彩排,百年全英赛的氛围也是世界上最棒的。追光灯一路伴随着我走到阿芳面前。也许是灯光太刺眼了,阿芳一开始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我走近后,她也非常开心。现场响起各种惊呼、尖叫与口哨,我拍拍她,亲了亲她的额头。大概是此前没有人如此大胆过,现在又是一向被认为过于内敛的中国运动员做出来这样的事,所以媒体都挺兴奋地全都拥上来。本来我已经准备退场了,现在阿芳干脆大方地拉住我留下来一起让媒体照相。唯一的遗憾是,那天没能买到鲜花,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找到一束玫瑰。两次在全英赛上双双登顶,是我和阿芳最开心的记忆。
第二十五章 北京奥运,携手走过
在羽毛球历史上,只有印尼的羽球伉俪魏仁芳和王莲香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先后问鼎男女单打冠军,成就一段佳话。而我能与谢杏芳一起参加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这本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但是我相信,这对我们彼此既是个激励,同时也是牵绊。在备战的最后两个月里,我们首先要各自忙自己的训练,因为有时男女单的训练时间不一样。慢慢我们就达成了一种默契,只有每天训练结束后才会发短信问一声:你在干吗?完了就忙着看比赛录像去了,每一天都过得很紧张。
然而,离奥运会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阿芳突然生病了。医生诊断说是带状疱疹,是训练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当时我们两个心里都不踏实,怕影响到对方,就彼此鼓励说,没关系,那就好好治疗吧。那段时间,阿芳的训练已经完全停了下来,每天就是打点滴、休息、看录像。这么过了半个月,奥运会已经非常临近。
由于天坛公寓距离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交通更方便,而且饮食、训练也更有保障。因为,奥运村虽说设施齐全,但是餐厅毕竟是大锅饭,每天排队取餐要排很久,而且力量房里人也很多,训练无法得到保障,总之种种不便。所以当时队里决定让我、张宁还有女双的杜婧、于洋留守在天坛公寓,其他队员都搬到了奥运村。阿芳本来也想留下来,但队里的意思是,单独住在外面风险也大,最后只好作罢。就这样,我跟阿芳一个住在村外,一个住在村里。奥运会前几天,每天比赛结束后,她都要乘40分钟车回到训练局训练。置身于那样的氛围中,本来心情就容易紧张,每天再这样来回折腾,确实容易烦躁。
那段时间因为赛程被错开,我跟阿芳几乎碰不到面,每天只能通电话。也没聊些什么,只是问“你在干吗?”“哦,吃饭,好吧。”“怎么样?刚打完,那好好放松吧。”说的都是这些,基本上从来不聊比赛。哪怕是这样平常的问候,对我们来说也能安心许多。从恋爱到现在快9年了,我们还是天天都会通电话。我们不仅习惯了对方的问候,而且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阿芳决赛的那天下午,对我们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拐点。那是她的第一届奥运会,也是最后一届。那天决赛后我发出的那条短信,有心疼,有骄傲,也有对我自己第二天决赛的坚定。我是这么写的:你已经打得非常好,尽力了,这就没有遗憾和伤心。我以你为荣!她过了很久才给我回电话。我听得出她哭过,但是她只说了三句话:“我没事。你放心吧。你明天加油。”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阿芳离开赛场的时候,志愿者一直把她送到了门外。除了那枚银牌,她把身边能送的小东西都送给了大家,还和志愿者交换了衣服。她那天是穿着志愿者的T恤回到奥运村的。
这场球到现在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没错,竞技场上只有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可是运动员的价值不是简单地用金牌或银牌来衡量的。四年过去了,你会发现依然还有很多人喜欢谢杏芳,直到现在,人们谈论起这场球的时候都会说:“哎呀,这个小姑娘特别可惜,我们都很想她能赢得这场比赛。”再过很多年后,当人们说起那场令人荡气回肠的决赛时,还会用这样的口气:“3三分,只是3三分……”
等了又一个四年,仅仅只输了3三分,就使两个人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但是第一、第二只是留给了那场比赛,被定格在历史中。如果你的球技、你的球风、你的人格魅力能深入人心,多年后还为人所津津乐道,我觉得这才是一名优秀的选手,甚至是伟大的运动员。只有等事情过去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之后,依然有人因为你这场球的魅力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发现了那个特别用心、特别努力的你,这样的运动员才能被历史记住。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最终收获了三枚金牌,分别是男单、女单和女双。而非常神奇的是,金牌得主恰好就是我们留在天坛公寓的那几个人。
第二十六章 我爱我家
“今年春节也是情人节。我是你的恋人,还是家人?”
“希望我们是一家人!”
这是我在2010年春节档播出的一个电视广告里的台词。而当2010年走到尾声,我也和谢杏芳在广州登记结婚了。从此,每年的12月13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