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攀浪锊苁倥螅侄擞选
再一方,上面只有三个镶金刻字——
龙香剂
「这可是上好的墨呢,上面镂的都是真金。」老人说罢,蹒跚着步子(老人近时腿脚已不太灵便),从厅堂书架上拿过来一本老书。那是周绍良著、赵朴初题署的《清墨谈丛》,翻到某一页上,我眼睛都亮了:书里图文记述的,就是眼前这些墨方!「原来都是这么有名的墨呀!」我不禁啧啧赞叹起来。
「我这里的墨分两种,松烟墨和油烟墨,」老人在我耳边絮絮地指点着,「这种墨,是松烟墨,墨色浓厚但不亮,渗进纸里显得很厚重;这种则是油烟墨,是用桐树油烧制的,墨色发亮。我喜欢把两种墨磨在一起,用它写小字,墨色又厚重又发亮,很好看。当然,还要看你用的什么纸张。你看,这是用松烟墨写的字,不发亮;油烟墨发亮,合适用普通纸,写扇面。」
我仔细打量着桌上纸张的各种墨迹。只见眼前不同的墨色,都是一样的黑,便傻笑着问:「哪是松烟墨,哪是油烟墨,我怎么看不出来呀?」
「呵呵,」老人朝我得意地笑着,「我从小就听老师教我,写字——更不要说作画了,要分辨不同的墨色效果。写什么字,用的什么墨,我现在一看就能看出来。现在一般人用的,大都是油烟墨。因为油烟墨发亮,容易出效果。写扇面,我就喜欢用好的油烟墨。那一年在芜湖,我还不到十六岁,我婶母要我给她写经,写《金刚经》。经文并不长,她拿好墨让我写,是一套乾隆石鼓墨,上面有石鼓文。里面有碎墨,我就研磨碎墨写字,把整墨带回家。朱老师看见了,说:『这墨太好了,你小孩子不要随便乱用,要好好保存。』难得的是,老师是大人,却并没有骗走我这个不懂事小孩子手里的好墨。这套墨有十锭,相当名贵,我就一直存着。说起来,我留在上海的古墨,打仗的时候放到上海银行保险箱里,八十年代回国时才拿出来,几十年后他们还保存得好好的。那套石鼓墨后来被我带到了美国——在北平上飞机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带,那些古墨是后来随我的书,由『修绠堂』卖书的伙计李新乾帮我寄出来的。刚到美国的时候很穷,整个五十年代汉思都没什么事做。实在没钱用,我就把这十锭乾隆石鼓墨,卖给了日本人,卖了一万美元——一万美元那时候是很多钱哪!好东西卖掉了很伤感情,我为这十锭墨,伤了很久的心呢。」
窗外,是一片残雪未化的早春光景。老人略略掩饰着她的黯然神色,换了一个语气说:「墨是好东西,从前大户人家结婚陪嫁,都送一套套的墨来做嫁妆。明朝方于鲁制的墨,我现在还用着呢。」她打量一眼窗外,「保存古墨的学问可大了,空气干了不行,有湿气也不行,干了就会开裂。加州天气干,有时候夜里我都能听见墨裂的声音,听得直心疼。」老人见我听得兴致盎然,便发出郑重的邀请,「这样好了——等天暖一些,暖气停了的时候,空气不干燥了,你再过来看墨,看我保存的那些古墨,我再给你讲墨的故事……」
老人说着话,顺手又研起墨来,絮絮说道:「最近常写大字,用墨量很大,我就在陪客人说话的时候磨墨,磨完了就倒在这个盒子里。」砚台边,是一个巴掌见方的黑圆漆盒,里面填着绵质纤维,「一般的新墨磨起来很臭,我的墨从来不臭,都是陈年好墨呢,磨起来甚至带一种墨香气。我现在用的墨,最新的也至少是五十年以上的,都是我弟弟早年给我Order(定做)的。有的人写字,家里进不去人,因为墨很臭。」老人说着调皮地笑起来,「艾青送给我一幅字,我总是不敢打开,打开来味道不好,墨很臭,呵呵……」
我一时恍然:从小学写字,都知道墨臭;可是充和老人常年习字的屋里,却从来没闻见过异味。我下意识地嗅嗅鼻子——墨香,屋里果真弥漫着一种类似麝香味的淡淡的墨香……
二○一○年初夏的一个日子,跟张先生通过电话后,我便兴奋地驱车上路。「今天天气好,暖气也停了好一阵子了,你到我这儿来看古墨吧!」老人盛意发出了邀请。
进得屋来,张先生笑吟吟坐在几案边,好几个高高低低的锦盒已经搁在茶几上。显然是放下电话后,老人家挪着步子,自己把一盒盒的古墨从楼上搬下来的。
杨振声送给张充和的结婚礼物「八卦墨」
「都是打仗时留下来的,都是战前存的墨。」老人指点着。仔细端量,这式样不同的锦盒与包装却大有乾坤。「我可以打开来仔细看么?」我小心地向老人征询。「当然当然!」老人回答得轻快。
这是以国画卷轴的方式卷着的一盒墨,展开卷轴,只见卷轴中的木盒上写着「翰苑珍藏」几个行书小字,打开来,里面是一套雕镂着金丝图案的五彩墨条。「这是画画用的彩墨,是我结婚时杨振声送给我的贺礼。」我征得老人同意,拿出一锭锭墨来,仔细观赏上面的图案。噢,这可是一组「八卦墨」呢,在每一锭墨条上,在阴阳卦象的「— …… 」笔画后面,都是一行镂金小字(卦象笔画在计算机写作软件里不易呈现,从略):
正黄 津剑宵光
间骝 海腾芳芷
间碧 春江烟涨
间绿 桂岭储精
间红 仙源华雨
间紫 鹅管山霜
正黑 易水余香
正青 朱厓积翠
正白 东流耀洁
正赤 沅井流霞
「十色八卦」十锭墨,各有象征寓意。「这是乾隆时代的墨,这样的墨,我怎么会舍得用?」老人说罢却轻轻笑起来,「不过我现在常用的,倒是两锭明朝制的墨呢。」
二○一○年六月,张充和邀请笔者与她一起欣赏她收藏的古墨。
我一盒一盒地打开各种锦盒包装,小心拿出墨条及印章,仔细读着正面、背面的铭文,老人在我耳边絮絮解释着(下面记录的,其实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梅花似我 杨澥 (印章)
——「这是个清朝的文人。那时候的文人都喜欢自己治印。」
□□□ 同治壬申 胡开文墨
——「胡开文的墨在清朝很有名,」老人勉力记忆着,「我记得我查过,同治壬申是一八七二年。」
古歙曹素功监制
——这是两锭长椭圆形的浮雕着金龙的墨。「曹素功是胡开文以前,大概是康熙年代左右最有名的制墨家。」
漱金家藏 曹素功法制
——这是一套四方的墨,形制简单。「这都是乾隆以前做的墨。看起来样子不花巧,其实做得很讲究的。」
徽歙曹素功六世孙尧千造 金不换
张充和收藏的古墨
——这是一套两锭的漆金墨条。「你看,这真是个做墨世家,到了第六世孙还在做墨。」
我一边观赏着古墨,一边在手边的小本上做着记录。有一锭墨上铭印的是篆字,我读不太懂,张先生接过来看一眼,就顺手拿过我的笔,在我的本子上写下小字——
石舟仿佳日楼制墨
——老人真是眼光精准!
湖田草堂书画墨 雁塔题名
惜如金 苍佩室造
凤池染翰 亦有秋斋珍藏
梦楼遗制菊香膏
——「这些都算近代的墨,乾隆左右的。」
宜吟馆 康熙五年秋九月造 詹若鲁制
——我注意到封盒上的康熙年号后面注上了阿拉伯数字——「1666」的公元年份,显然是张先生自己先前玩赏古墨时做的考据功课。后面我还看到,有些注上的年代时间还打上了有待考证的问号。
冬心先生造 五百斤油
——冬心先生就是金农,是从康熙末年开始,历经雍正、乾隆一直活跃到嘉庆四年的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这可是与郑板桥齐名的大书画家日常用的墨呢!我问:「这『五百斤油』是什么意思?铭刻在墨条上,太古怪了,果真是扬州八怪呀!」老人笑道:「金冬心喜欢吹牛,说他用的墨,都是用五百斤油烧出来的烟制出来的,所以就特意要把『五百斤油』铭刻在墨条上!呵呵,不过,它的真材实料也一点不假,你敲敲看——」老人拿过那锭墨,轻轻地在案上敲着,发出铿铿的有如金属的响声。我接过那锭墨,掂在手里,果然沉甸甸的一如金属制品——「五百斤油」,果真名不虚传也!
一生知己是梅花
□□□ 乾隆卅年 1765
端溪何氏选烟 重光协洽季春 辛未 1811 1871?
墨盒边上打上问号的公元年号,显然是张先生自己做的年代考据功课。「这都是我曾祖时代的墨,藏墨人是我祖父。」老人轻轻拂拭着墨盒上的浮尘,喃喃说道。
这锭墨的铭文,引起我的注意。正面:
爱莲书屋选烟 平梁周氏 子昂持赠
背面: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这『子昂』或许就是赵子昂,难道就是赵孟睿俊埂≌悦项(1254—1322),乃元代书画名家,宋太祖十一世孙。因为降了元人并入朝做官,在世人眼里,其字便因秀逸而显媚态,被历代书家诟病。我算了算,若然,这可是一锭明朝以前的古早老墨呢!我说,「按常理,做墨的人,应该不敢随便冒用『子昂』之名的。」 老人没有正面答我,只是微笑着说道:「这墨好得很,我小时候用过。」
这一方,又是名人墨:
正面:
任伯年订 詹大有制墨
背面是几笔花草竹石:
伯年写 少石刊
「墨上的画,是任伯年自己画的。」老人说。任伯年(1840—1896)是清末名画家。如果说前面的「子昂持赠」之墨,张先生不敢贸然断定年代;那这一方任伯年订制的墨,则毫无疑义是任伯年本人一直在使用的「私墨」了。
岭南葵村居士选烟
程君房造楼阁图朱砂墨
张充和收藏的古墨
张充和收藏的古墨
——「这是乾隆时代的墨,也是我日常的用墨。」老人说。
万年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