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的改造 作者:[美]杜威+著+许-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自然的变化历程得来的。在这一讲里面和在前一讲相同,我以为最好是仍就哲学所担负的新责任和它所际遇的新机会叙述一下,以作结束。从大体上看来,这些变化的最大结果,到今日为止,是将本于认识论或知识学说的唯心论代替本于形而上学或古代实在论的唯心论。

  近世初期的哲学(在它自己虽是出于无心)的问题是怎样把关于宇宙的合理的和观念的基础、材料和目的的传统的学说,与对于个人精神的新兴趣和对于他的能力的新信赖加以调和。哲学陷于两难的境地。在一方面,它不想陷入以人为物理的存在和以精神属于物质的唯物论——尤其是当在现实的事件里面,人和精神正想得到对于自然的真正支配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以为现在的世界为固定不动而包涵广博的精神或理性的那种思想,又不合于那些深明世界的缺陷并志在补救的人们。从古典的形而上学的唯心论发展出来的客观的神学的唯心论是要使精神成为顺服的、默从的。新个人主义对于断然操纵自然和命运的、普遍的理性所加于它的拘束,是很厌烦的。

  于是与中古和中世的思想分离了的现代初期思想,虽然继承了所谓“理性创造和构成世界”那个旧传说,但又把它和理性是因人的精神、个人的或团体的精神而作用的那个见解结合起来。这就是十七八世纪的哲学,无论是属于洛克(Locke)、柏克莱(Ber-keley)和休谟(Hume)等的英国派,或是属于笛卡儿(Descartes)的大陆派的唯心论的共通论调。在康德(Kant)身上,大家都知道,这两种论调是混合一起的,而所谓可知世界的构成完全是由知者起作用的思想而成立的那个主旨,便毫无疑义了。于是唯心论遂由形而上学的和宇宙论的变为认识论的和人格的。

  这个发展仅表示一个过渡的阶段,事至明显。结局不过是要把新酒盛在旧壶里。他对于由知识——为改造信仰和制度而发动的有目的的实验的活动——指导自然力的那个力量的意义并没有提出一个自由而公正的解释。往古的传说还有力量足以在无意中投入人的思惟方法里面,而阻挠并和缓真正的现代的势力和目的的表现。主要的哲学的改造表示着撇开那些难与并立的旧因素而叙述这些因果的一个企图。它不把智慧看做事物的原本的和终极的原因,而看成是妨碍社会幸福的自然和人生的那些方面的有主意而有力量的改革者。它尊重个人,不是把他视为能用奇术构造世界的足于已而无待于外的夸大自用的“自我”,而是因为他能用创意、发明和灵巧的劳动去改造世界,将它变成作知能的工具和资产。培根的,知识即力量”所代表的思想系统因此得不到一

  个自由而独立的表现。这些思想纠结在和它们完全不相容的体现为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和科学的传统的种种立场和成见里面。现代哲学的暧昧和纷乱就是想把论理上和道德上都无法结合的两个东西硬要结合的结果。哲学的改造在目下就是要竭力解除这些纠结,准许培根的志向得到一个自由而无碍的表现。在以后的讲演我们将要考虑关于古典哲学的对待观念如经验与理性、现实与理想等几个对待的观念所需要的改造。但我们必须首先考察由于科学进步引起的关于有生和无生的自然的改变了的概念影响到哲学上的修正效果。





哲学的改造第三章 哲学改造中的科学因素



第三章 哲学改造中的科学因素

  哲学发源于对生活难局的一种深刻而广大的反应,但只有在资料具备,足令这种反应在实践上成为自觉的、明显的而且可以传布的时候,才能发荣增长。在前一讲已经说明过,和经济的、政治的乃至教会组织的变化并起的是广泛的科学革命,关于自然、物性和人性的信仰几乎也都起了变化。这个科学的变局一部分是由于先前所述实践的态度和心境的变化而起,但当它得到进展的时候,它付与那变化以一个适当的辞汇,以应它所需,并使它明白了然。科学的进步在它的广博的统括性以及在特定的事实方面,对于这个新心向的形成、助长、传布和扩张,确供给了它所必需的概念和具体的事实的知的资料。因此我们今天就要比较一下那在科学名下(假定的或实在的)被采用了而形成哲学的骨胳的关于大自然的构造和素质的诸概念。

  我们要比较研究古代和近代科学的诸概念。因为近代科学所描绘的世界画像的真正的哲学意义,我看除了把它和那赋与古代形而上学以知识的基础和确证的古代世界观比对去校阅,是不能理会的。哲学家所信赖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着的世界,内部包含着一定数的形相,而外部则有一定边际。近代科学的世界就不然,它是一个开放着的世界,它的内部构成变化无定,不容加以限制,它的外部伸展超出任何假设的境界,没有涯际。这个世界就是古代最贤明的人也以为是固定的,只在静止常存,不可移易的界限内变化而已,在那样的世界里那些固定不动的东西在品质上和权威上又都高过那些变动的。第三、而人们从前用见到的、想像所描画和行为计划所对待的那个世界,是一个具有性质不同而以优劣等差排列着的一定数量的阶级、种类和形相的世界。

  古代世界传说所设想的宇宙影像是不易追摹的。这个影像虽经但丁那样的剧化和亚理斯多德、圣多玛斯(St.Thomas)的辩证的推求,虽然在事实上控制人心直到三百余年以前,要摧毁它必至惹起宗教的纷扰,实则它已经暗淡、朦胧而泯没在渺茫中了。即使作为纯理的一个特殊的、抽象的东西也不容易恢复。

  这个影像是遍布的并参错着回想和观察的详细情节以及行为的规画和法则,要想追想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终须尽力在我们的心目中安排好一个封闭着的,可以想见的,而在名义上可以叫做宇宙的东西。在它的固定的中心,有一个地球,而在它的固定的圆周,则天穹簇聚着一群星斗,在那环绕万物以保持其统一和秩序的以太中,永远不息地运行着。地球虽在中心,而在这个封闭着的世界中却是最粗糙、最笨钝、最物质的、最贱而又最坏的东西。它显示着一个最大的动摇和转变的场面。它是最不合理的,所以也是最不足道,最不可解的。它既不值得玩赏,又不值得赞美,更不足以规范行为。在这个粗糙的物质的中心和非物质的精神的永久的天空中有日、月、行星等等一定的系属,其离地愈远、离天愈近它的等级、价值、合理性和实在性就愈高。这些区域都是由适量的地、水、风、火四原素所构成,只有天空是超脱四原素,而为非物质的常住不变的能力,名为以太所造就。

  在这个密闭着的宇宙中当然是有变化的。但只是一定种类的少数变化,只是在一定限界内的变化。各种质量各有它的适当的运动。属于地的东西,因为它们本来粗糙,所以重而下坠。火和高级的东西则轻,就上升到它们各自适当的地位去。空气只升到恒星的表面,在那里就转为前后运动,这种运动是它本来具有的,如风和呼吸是某明证。以太是一切物质中最高尚的东西,所以取纯粹圆周运动。恒星每日的来复,显示最能接近永恒(eternity),也最接近心在它自己的理性的理想轴杆上的自己回转的最高率。在地上则因某德性属于地——或径直因其没有德性——便只是一个变转的戏场。无目的、无意义的、单纯的动摇,开始时无一定起点,而终不知所止,亦无所成的。单纯的量的变化,一切纯机械的变化,是属于这一类。它们像海边的沙一样流转。它们是只可以感觉,而不能辩识或了解的。它们缺少一定的限制。它们是可鄙的,是偶然的、无常的嬉戏。

  只有向着形式的一定结果而变化的才算数,才有道理可讲。动植物的生长是地面上俗世界可能的变化中最高等的实例。它们是由一定的形式转到另一种形式去的。栎只生栎,蚝只生蚝,人只生人。机械的生产的物质因素也参进这种变化里面去,但只是偶然参进去了,就妨碍了物种的完成,并引起那无意义的变异,化成各式各样的栎,或各式各样的蚝,甚至生出畸形变态怪物、三手或四趾的人。除了这些偶然的意外的变异以外,各个个体都要经过一定的阅历,走过一定的路程。

  有许多字眼念出来像是近代的。如在亚理斯多德的思想里面所谓可能性、所谓发展等等,往往令人误用近代的意义去解释它们。但这些字眼的意义在古代和中世的思想里已为一定的条理脉络严密地限定了。所谓发展,只是种的一个特殊体内所起的变化过程,只是由栎实而至栎树的一种预定运动的一个名称。这种发展不起于一般的物体,只起于像栎类那样的在数量上无足轻重的小小部分而已。所谓发展、进化,它的意义决不是新形式的起源或旧种的转化,像现代科学所解释的那样,其实只是变化的预定的圆周上的一种单调的回转。因而所谓潜势也不像在现代生活那样含着新倡、发明或根本变异的可能等意义,不过只表示从栎实成为栎树的那种原理。在技术上它是运动于相反两端间的一种能力。只有冷能变热,只有干能变湿,只有小儿能成大人,只有种子能成熟麦。所谓潜势,并不合有什么新东西出现的意义,只是一个特殊物重复它的种类所屡试的变化过程,从而成为万物所由构成的永久形式的一个特例的一种便利而已。

  个体虽有无限数的差别,但种则有定数。这个世界本来就有种的分别,已预定了明显的部署。如同我们品第动植物一样,宇宙间一切物亦各有等级。一切物各因其性质而所属部类不同,这些部类便形成一个品级的系统。自然界亦有等级存在。宇宙按贵族制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