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抱怨的世界2-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恕(Forgiving)就是给予(for…giving)。它是你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

当你可以看透那些痛苦的过往,并且真诚地跟对方说一句“谢谢你给了我这种经历”时,你就知道自己已真正原谅此人了。

如果你不想影响相互间的关系,就不要在关系里悬挂图画。

如果有哪个人的消极图像在你脑海里闪过,那么就让它接着“闪开”吧,不要把它挂在“墙上”。即使对方的行为让你觉得他对你很怨恨,也要提醒自己:“那只是他们关于我的一张图画,仅此而已。那是他们的看法,不是真实的我。”

你或许会想:“如果我那么做了,不就是在伪装自己吗?我想在关系中展现真实的自我,而这不是真正的我。”事实,要和所发生的事件联系到一起才能成为事实,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据圣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现存最古老的新约手稿残本其实就只有一段文字,只包含了约翰福音第18章第38节(John 18:38)的内容。在这段里,彼拉多(Pilate)问耶稣:“真理是什么?”(这也是这一章的中心主题)这是个多么讽刺又多么深奥的问题呀!

在最古老的基督教著作当中,人们就在询问如何才能得到一种不可否定、毋庸置疑的真理,可是世界上并没有这种东西啊!所谓的真理和事实,只不过是来自于个人世界的片面观点而已。

正文 宽恕就是给予(3)

2010…2…5 10:18:51 本章字数:748

在轰动一时的大制作影片《骇客帝国》中,尼奥(基努•;里维斯饰)问孟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饰),他们所处的帝国是真实的吗?孟菲斯回答说:“什么是真实?真实该怎么定义?如果你指的是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那只不过是大脑解析的一组电信号罢了。”

我们所有的经历都要通过大脑来解析,而就在这个解析的过程中,“不同”产生了。如果我们企图向外界宣告,只有我们的说法才是“真实”的,那么这种“不同”就会转变成阻碍关系发展的难题。

你可能会想,如果能有计算机一般的头脑,我们就能解决很多冲突。因为计算机客观又有逻辑性,既不会贬低别人也没有那么多繁琐的关系。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几十年前,人们给一台第一代语言解析计算机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它把一句很常见的英文习语“Out of mind; 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译成西班牙语,再译成德语,然后译成法语,最后再回译成英语。这台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又对人类的历史、观点和关联毫无概念的计算机,在接收了这一系列指令之后,按照字面意思,最后将这句话译成了“Invisible;   Insane。”

(隐形的,疯狂的。)很明显,它和原意截然不同。

从关系刚刚建立时开始,就没有所谓的“真实”,那只不过是一种观点而已。不要为了“现实”同别人争论不休。只要简单承认你和他有着不同的观点或记忆就可以了。那种想要证明自己正确的欲望一直在教唆你,让你去和别人争斗,毁损彼此间的关系。即使你暂且赢了一时,却无法享受长久的安宁。短暂的胜利,只是让你为下次争斗做好准备。而只有拒绝争斗,才可能不再遭受他人攻击。

正文 制定标准,才能避免分歧

2010…2…5 10:18:53 本章字数:1053

如果你处于一个比较权威的位置,比如说,你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或是位老板,那么在一些可以衡量的问题上,你对现实的描述就会取胜。你可以发出指令,但一定要做一位仁慈的指挥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制定一个大家都接受的行为标准,并要求、监督所有人践行。清晰、准确地向别人传达你的期望是很重要的,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会知道你在想什么。

如果你的一个雇员总是迟到,你可以去跟他讨论、争吵——到底谁的手表显示的是正确的时间。告诉他,只要他还来上班,你的时钟就是“官方时间”,这是合约中商定的标准,得按照它的时间开始工作。如果他做不到,那么好,让他走人,反正你的公司不适合他。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觉得自己的房间很干净、很整洁,但你可能不这么认为。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分歧,那就说明你们的沟通存在问题。你要为房间的干净程度制定一个可接受的标准,然后就此标准和孩子达成一致。比如:地板上没有脏衣服,床铺平整,玩具和各种物品都放在合适的位置⋯;⋯;房间只有达到此标准,才算干净。

我就认识一对夫妇,他们在和儿子相处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每次让儿子打扫房间,他用不上半小时就宣布“清扫完毕”,然后跑出去找朋友玩。可这对夫妇走进儿子房间一看,总忍不住怒气大发。有好几个月,夫妻俩都吼着儿子去打扫房间。可是他们发现,越是抱怨,儿子就越是不愿打扫。夫妇俩觉得儿子不尊重他们,儿子呢,也觉得父母在干涉他的生活,吹毛求疵。

还好父母及时发现了双方的分歧。儿子并非不尊重他们,他真的觉得房间已合乎标准,只不过那是他自己的标准。这回,儿子进入了父母的房间,他们问儿子:“这房间你觉得舒服吗?”“嗯⋯;⋯;”他说,“床收拾得很平整,连个褶子都没有;梳妆台上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衣服和书没有散落一地。”

“好,”妈妈说道,“现在我们去你房间看看,比较一下。”之后他们让儿子描述两个房间有何不同。之所以让儿子亲自讲述,是因为不想让他觉得大人是在责备和抱怨。有了父母的卧室做参照,儿子房间的整洁程度高下立现。父母说道:“现在我们帮你把房间打扫干净,让它看起来更舒服。”大功告成时,爸爸问儿子,“现在你感觉怎样?”他们听着儿子的回答,说道:“很棒,下次我们再请你打扫房间时,如果它达不到这标准,你就不能出去会朋友、玩电脑、发短信闲聊,明白了吗?”

儿子同意了,而且从那以后,争吵就没再出现过。

正文 成功沟通“三步法”(1)

2010…2…5 10:18:55 本章字数:916

所有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如果你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矛盾都是由误解引发。沟通双方有义务用一种清晰而有条理的方式传达自己的信息。一味地抱怨别人“没有在听”只不过是在推卸责任。而且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们也会讨论这个问题。如果你认为信息接收者三心二意,将其作为一种托词,他们就真的会那么做。成功的沟通,不是强迫别人肯定你的说法。在与对方交流时,要多使用“我”,少使用“你”。

一个成功的交流者会说:“我感到很生气。”他只是在陈述自己的情绪状态,为沟通打开了一扇门。而一个蹩脚的交流者则会说:“你让我很生气。”这就仿佛把沟通的门砰一声关了起来,因为对方会感觉受到了攻击。用“我“来陈述,就表示说话者只是把这件事当作一种经历——他们自己的经历;而用“你”来陈述,就暗示着说话者把责任推到了对方身上,而自己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一位家庭治疗专家,跟我分享了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技巧,它分为三个步骤,由两人共同完成。第一步:由一个人先做一段陈述。第二步:由另外一个人向说话者解释并复述这段话。第三步:如果说话者认为收听者已经完全明了,那么两人就角色互换,再把这三个步骤重新演示一遍。假若之前存在分歧,这是一个澄清事实、促进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

为了方便记忆,我把这三个步骤设计成了一个“A级三步法”。也是想要大家记住,要建立成功的关系,就要有A级的交流和沟通。

第一步:SAY(陈述)。由一个人先来说些什么。比如:

“我希望我们能有多点时间呆在一起。我们下班都很晚,回来之后就闷头看电视。我觉得和你很疏远。”

第二步:REPLAY(重述)。另外一个人认真倾听,不做任何评价。当说话人陈述完毕,收听者再向他解释并复述刚才听到的话,检查自己是否完全明了。例如:“我刚才听你说,你希望我们能多花点时间呆在一起,不要让电视来分心。”

第三步:OKAY(确认)。收听者接着会向说话人询问:“你说的是这意思吗?”或者“我说的对吗?”如果说话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那么就角色互换,轮到收听者陈述。直到双方能正确理解、达成一致为止。

正文 成功沟通“三步法”(2)

2010…2…5 10:18:56 本章字数:607

这三个步骤在两人间不断进行,开始时总会有些磕绊,但这方法确实能减少双方的误解,防止不良情绪的爆发。

曾经有一对新婚夫妇来向我咨询。他们十分沮丧。妻子说:“我们没法沟通——每次都是两个人自顾自地指责对方,争吵不休,从来不能心平气和地谈谈——我们根本不是在沟通。”她告诉我,他们之间的讨论最后经常升级为争吵。

我建议他们试一下这个“三步法”。不久之后,丈夫就打来电话说:“虽然状况不是一两天就能彻底改变,有时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过我们达成了一致,只要在交谈中大家变得有些烦躁,就会用这个方法来控制自己。一开始时是有点麻烦,但是现在这已成了一种习惯,我们能很好地交流了。”

他妻子接着补充说:“现在就算我们没说‘让我们使用三步法吧’,我们中的一方都会自动地复述对方的话,并且询问对方这样理解对不对。如果他说了些什么,我就会说:‘我听见你说⋯;⋯;你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他觉得我没听明白,我就会要他再说一遍,然后我再复述给他,直到他肯定了我的理解为止。这让我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自以为是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就别人的观点去和他争吵,也可以试着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