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质学理论上有所建树。哈屯强烈地反对维尔纳的水成论,提出火成岩是由
高温的岩浆冷却结晶而成的观点。哈屯认为,地球犹如一个熔炉,地球内部
是炽热熔融的岩浆,而地球的坚固表面则是这个大熔炉的炉壁,熔炉封闭得
很紧,只有一些火山口算是安全的阀门。哈屯指出,熔融岩浆从地下的裂缝
中迸发出来,经过冷凝固化而形成结晶岩层,如玄武岩、花岗岩就是这样形
成的。由于哈屯引进岩浆作用,并用以解释火成岩的成因,因而人们称之为
“火成派”。
哈屯的理论刚一露头,就遭到水成派的围攻,两个学派展开了激烈的论
战。双方的争论不仅持续了好几十年,而且,斗争情况也越演越烈。有一次
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小山下,两派开了一次现场讨论会。讨论会从争论开
始,继而发展到互相指责和谩骂,最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竟用拳头代替
争辩,相互殴打了一阵,方才散场,真可谓“水火不相容”!
然而,单纯理论上的争辩并不能解决问题,武斗更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真假的唯一标准。火成派为了证实自己的学说,进行
了广泛的野外地质考察和科学实验。哈屯在实践中发现岩脉的存在,并看到
穿插在其他岩石与围岩相接触的地方,有明显的烤焦现象。哈屯的好友,英
国业余科学家霍尔爵士,在1790年至1812年共22年的时间里,用一系列的
模拟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哈屯的学说。
一天,霍尔在利斯的一个玻璃厂里看到了一个很有启发的现象:如果让
熔融的玻璃非常缓慢地冷却,它就会结晶化,并变成不透明体,而如果让熔
融的玻璃迅速地冷却,它就会变成透明状态。这种现象正如我们日常制造白
糖和冰糖一样。白糖就是在冷却较快,结晶较速的情况下形成的,如果我们
将白糖做成极浓的浓溶液,控制它的温度慢慢地下降,它就能在一定的温度
条件下进行结晶,生成粗大颗粒的冰糖。霍尔认为熔岩的形成,正和在玻璃
厂里所看到的现象相类似。于是他花费了不少的资金和精力,从遥远的维苏
威火山,运来大量的火山熔岩,放在一个炼铁工厂的高炉中进行熔化。实验
证明:如果让熔融岩石慢慢地冷却,就得到像玄武岩那样的结晶质岩石;如
果让它突然冷却,则得到玻璃状的岩石。霍尔这个模拟实验,生动地揭示了
火成成因机制。
霍尔还把石灰岩放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加热,实验的结果表明,它并不
像水成派所说的那样,会被分解掉,而正是像哈屯所指出的那样,在冷却后
变成了现在被称为变质岩的大理石一类的岩石。霍尔又把散砂装在一个盛满
海水的铁壶中加热,这些散砂就变成了像砂岩一样坚硬结实的岩石,这些模
拟实验的结果都支持了哈屯的岩石成因观点。
接着,地质学家德马列在法国中部的一个采石场里,发现了黑色的典型
的玄武岩,他顺着这个岩体追索下去,最后到达一个火山口,这就更有力地
证明了玄武岩的火成成因。德马列不愿作口头上无休止的辩论,面对前来和
他争论的人,只是说:“你去看看吧!”
后来,在冰岛上发生了大量炽热的玄武岩流喷溢地表,铺盖了大片地区
的事件。这件事轰动了西北欧,也给水成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大量的科学事实面前,水成派维尔纳的大弟子布赫,开始怀疑自己老
师的观点。后来他到德国、意大利的一些火山地区亲自作了详细调查研究,
发现这些火山地区并没有维尔纳所说的煤层,自然更谈不上什么煤的燃烧
了。另一个大弟子洪堡德远渡重洋,到拉丁美洲进行地质考察,他登上厄瓜
多尔首都附近的皮晋查火山,亲自俯伏在火山口的边缘进行观察,得到了许
多第一手资料。在事实的教育下,布赫和洪堡德认识到火成岩的水成成因说
是错误的,转而赞同哈屯的观点。另外,英国剑桥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席基威
克也转变了立场,他最初赞同水成派的观点。曾坦率地表示过,自己“满脑
子都是维尔纳的思想,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见懈,接受维尔纳所有的信条—
—做一个维尔纳的奴隶”,然而,当他和他的好友罗德里克、麦其生一同前
往欧洲各地进行地质考察之后,发现原生岩层并不像维尔纨所说的那样是在
水中结晶而成的,而是熔融岩石的固化或凝固的结果,从而接受了哈屯关于
火成岩的成因学说。席基威克公开宣称,由于他追随维尔纳,使他白白浪费
了好几年的宝贵光阴……,就这样水成派开始从内部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