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球形的,才会产生这种情况。
由于科学家,探险家们的贡献,也因古埃及,巴比伦的几何学、天文学
知识传到了希腊,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由古希腊的伟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公
元前384~322年)集其大成。他系统地总结了航海家的经验,第一次较完整
地提出了地球形状的理论:大地实际上是一个球体,一部分为陆地,一部分
为海洋。地球外面由空气包围着。当一艘船消失在地平线时,桅杆仍露在水
面上,这说明洋面并不是平的,而是弯曲的。月食一定是地球的阴影掠过这
个卫星的表面时引起的。既然这个阴影是圆的,那么大地本身就应该是圆的。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天地观有着充足的道理,但当时并没有获得很多人支
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人们没有搞清引力。他们认为,如果亚里士多
德说得对,那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怎么能脚朝下走路呢?那里的水不会
流向天空吗?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做出了杰出的科学贡献,还
在于他造就了一批精明强干的学生。这批学生后来便成为他学说的勇敢捍卫
者。
他的一个学生亚历山大里亚,后来成为大帝,并利用当时的科学成就,
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渡海远征,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击败波斯,攻占埃及,
并在埃及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城 (今日的亚历山大港)。
来自四面八方的船队,使这个港城迅速地繁荣起来。
几年之后,亚历山大里亚又从埃及出发,继续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整
个中亚细亚,并一直渡海到达印度的旁遮普河。
这位军事科学家在航海远征中,随军带着工程师,地理学家和测量学家。
这些航海科学家绘制了被征服国家的地图,搜集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历史、
地理资料。
随军中,有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学生第凯尔库斯。他在一张当时已知的
世界地图上,第一次标出了一条纬度线。这条纬度线从直布罗陀海峡划起,
沿着红海一直延伸到太平洋。
面对着地球不断扩大的事实,科学家们利用逐步丰富起来的数学和天文
学知识,确信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球是球形的说法是正确的,并对另一个浩大
的课题——她到底有多大感到了兴趣。
公元前三世纪末,又出现了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埃拉托斯特尼 (约公元前
273~192年)。他认定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回转体。他还从印度洋和大西洋
的潮汐相似,推断出两洋相通,提出欧、亚、非只不过是个大岛。
他根据从西班牙出发,沿着非洲南端航行到印度的事实,推断出大西洋
一定是被一块自北而南的陆地所隔开。
另一位名叫辛尼加的人,根据埃拉托斯特尼的论证,预言从大西洋向西
航行,必将还有一块新大陆,并且也可以找到通往印度的道路。
这一杰出的预言,成为1000多年后哥伦布、麦哲伦贡献的理论基础。
埃拉托斯特尼晚年定居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是该城博物馆里的图书
管理员,并继续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
有一次,他到亚历山大里亚正南方5000希腊里的塞恩城(今天的阿斯旺
水坝附近),听当地居民讲,在夏至日那天正午,太阳正好在头顶上,凡直
立的物体都没有影子。他神奇地注意到,这种情况在亚历山大里亚从未发生
过。
他挑选助手,选中在夏至日那天正午,分别在亚历山大里亚和塞恩进行
实地竿影测标。果然证实,塞恩的杆与杆影夹角为零,亚历山大里亚的杆与
杆影夹角为7。2度,恰为地球360°的1/50。于是,只要通过简单的几何计
算,即可得出地球的周长为25万希腊里 (10希腊里=1英里)。这个数字与
目前的地球周长已很相近。
这一成就的惊人之处在于,它一下子又把地球的大小扩大了好多倍。然
而,它的真正意义,远不止只是弄清了地球的大小,还在于又加剧了人们的
好奇心。既然地球如此之大,那么,在人们尚未发现的那些部分,到底还有
些什么东西呢?
又过了100多年,富有科学传统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出现了一位杰出的
科学家托勒密 (公元90~168年)。他祖籍希腊,出生和居住在埃及。他除
了对天文、数学等方面作出过杰出贡献之外,对人们认识地球的贡献也是惊
人的。
他坚决认为,在测量和绘制地图时,必须先搞清地球的经纬度,然后才
能取得圆满的结果。他把当时已知的资料集中起来,绘出了一个从马来亚半
岛沿海,中国海岸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和不列颠、斯堪的纳维亚,以及俄罗斯
草原,还包括尼罗河源头的不明湖泊在内的世界地图。
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这么说,那时除了美洲、澳洲、南极
洲之外,地球上的陆地已均在其范围之内了。
令人惋惜的是,正当人们对地球的认识逐步深化、日趋佳境之时,欧洲
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科学受到了最野蛮的摧残。
那时,谁要是再说一句大地是球形的,就立即被斥为异教,甚至有杀头
之险。荒唐的教会,借助宗教的“权威”,硬把大地又拉回到“平地”,甚
至天地也重新毗连起来。
直到1000多年以后的15世纪,反动教堂中仍然用地球对面人头向下的
画片来“嘲笑”大地为球形的学说。
从实践中来的科学假说,被压制、摧残达1000多年之久,这不能不说是
极大的悲剧;但科学真理毕竟是不可战胜的。15世纪之后,人们对地球的认
识又开始向纵深发展,其迅猛之势,前所未有。
牛顿和法国测量队的功劳
资本主义的兴起,向中世纪的反动教会猛烈地开火。商业的发展,推动
了航海事业的兴旺和科学事业的繁荣。哥伦布为了实现1000多年前辛尼加的
预言,勇敢地沿大西洋进发,意外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事
们,英勇果敢,前赴后继,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最后从
事实上证明大地是球形的。
那么,地球的形状究竟是不是一个正圆球体形呢?由于航海事业需要精
确地判别方向,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就日感迫切。1668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
力定律,他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认为行星由于其自身的旋转,应当在两极
扁平而赤道突出。这一天才的预言,为判断地球更精确的形状提供了理论根
据。
1672年,法国科学院派李希尔到达赤道附近去观测火星冲日。当时他随
身带了一只很准确的摆钟,到达开罗之后,他发觉摆钟每天总是慢两分钟,
他不得不缩短摆长,来校正摆钟的快慢。当李希尔回到巴黎后,摆钟又变得
快起来,必须重新放长摆的长度,这是什么缘故呢?
牛顿受到李希尔摆钟的启示,他由此思考到,摆钟变慢的原因是重力加
速度变小的缘故,一则是由于赤道附近的离心加速度大;二则是由于赤道部
分凸出而造成引力变小。因此,牛顿认为,地球不是正圆球体,而是一个扁
a 椭圆球体,长半轴a与短半轴b之差同地球的长半轴a之比( ),即为
a
扁率,牛顿推算的地球扁率应为1∶230。
但是,当时法国天文台台长为世代袭任的卡西尼家族所把持。他们祖孙
四代,一贯坚持地球的极轴长于赤道外直径像一支竖立的鸡蛋。和牛顿力学
原理唱对台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还为此写了一个札记。
1718年卡亚尼的儿子雅克公布了他去法国境内测量子午线一度弧长的
结果,企图证明地球的形状是尖长的。但是牛顿以及一些科学家如波达、拉
格朗日、拉普拉斯,达兰贝尔等,认为测点距离太短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
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究竟谁是谁非呢?到就要
看谁的论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1837年,法国科学院为了解决地球形状的争论问题,派出了两个远征测
量队,一个去南美秘鲁,一个去北欧极地拉卜兰德。经过九年的实测,测量
结果是拉卜兰德地区的子午圈弧度比秘鲁约长1。5公里,事实证明牛顿力学
的推算是正确的。测量队员克雷勒忠于科学,实事求是,公布了测量成果,
并计算出地球扁率为1∶297。2。这么一来,迫使卡西尼的第四代重孙多米尼
科不得不再度进行十年的复测,在事实面前推翻了祖先的成见。从此以后,
再也没有人怀疑地球是一个扁椭圆球体了。
今天,由于人造卫星、航天飞船、遥感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
和大小的认识也达到了更加精细的程度。大地考察卫星所拍摄的准确照片,
纠正了以往地图上的微小差错。特殊的监控设备,甚至连山脉的微小起伏,
地球板块的缓缓蠕动,也能察觉得一清二楚了。
空气的压力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重量、
成分、密度以及压力等,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并不了解空气。17
世纪的欧洲,人们曾经围绕着“空气是否具有压力”的问题,展开过一些争
论。
空气究竟有没有压力?要弄清这个问题,单纯的理论上的辩论是不能解
决问题的,孰是孰非,还得由科学实验来判断。
164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有一个名叫托斯坎斯基的人,他在自己
的住宅里挖了一口深井,装上了一架由著名工匠制造的强有力的抽水机,打
算用它来抽出深井中的水。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