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误施,死生立判。学者慎毋以轻心从事,庶几闻知之圣,不愧大医习业者已。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
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
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此承上杂举望闻之例。所谓病至发声,易知者也。察色辨音之奥,前已示其旨要,
但临病之顷,于声音笑貌、卧起转侧之间,处处可体验病情,推类所苦。惟见病知源,
仍在平脉。首言师持脉者,言持脉已察其藏府消息,更参证望闻,则病情之原委,自了
若观火,毫发毕露。欠为息长而频频深吸,吸已复呵之谓。阳嘘阴吸,发为欠伸,此平
人微倦之象,故曰无病。然亦先持其脉和,而后可断为无病也,否则多欠亦脾虚之候矣。
下言脉之呻者病也,此脉之二字,直贯本条。呻为呻吟之声,非声出于肾之呻,乃病者
似欢似呼,舒气以畅其郁结,必在体有疼痛诸苦,故曰: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风邪


伤寒杂病论义疏 
—29—

中人(此非桂枝证之中风),甚则言蹇,轻则言迟,以风入心脾之络,邪有浅深之异,必脉
之知为风发之候,再证以言迟,而后断为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脉之见气血相搏之
诊,理当为痛,乃问其所苦,病者欲答朱答,先摇头而始发声,知必痛在胸腹,呼吸引
痛,故摇头振息,乃能出言。若痛在肢体,必无此象,故曰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
行迟为筋脉拘强之象,外在躯壳,必为风寒湿痹之类,故曰表强。坐而伏者,短气也,
肺胀邪实,当坐不得卧,仰息而呼吸有声,动则增促,若气短则喜深吸,坐而伏,斯胸
腹相近,呼气易于按续,以气出丹田故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腰痛斯脊不欲伸。
古皆席地而坐,其式如跪,以股加足跟而坐,下一脚,即伸一脚而随意放置,半箕踞之
式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里实即痛处若内实有物,或上下有头足之类(见《金
匮?腹痛篇》言气聚有形也),心下聚气而痛是也。凡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实者自感中满
且坚,虚者自感中空且濡。今里实而复喜按,以手护腹如怀卵物者,气聚而有形也。此
非心下胃脘之痛,乃心气聚结之痛也。以上皆杂言望闻,别无深义,示学者当随处精察
病情云尔。

病人长叹,声出高入卑者,病在上焦;出卑入高者,病在下焦;出入急
促者,病在中焦。有痛处,声唧唧而叹者,身体疼痛;问之不欲语,应声微
缓者,吐利更作;问之不欲语,语先泪下者,必有忧郁;问之不语,泪下不
止者,必有隐衷;问之不语,数问之而微笑者,必有隐疾(通行本佚)。

平人一呼一吸,而气为之升降。呼者气嘘而开,心肺之气主之;吸者气纳而合,肝
肾之气主之。心肺位在上焦,故其吸近;肝肾位在下焦,故其吸远。声音之发,气强则
高,气弱则卑。故因其出入之高卑,而气之为虚为实,在上在下,可以判矣。但言谈之
际,必不易辨。长叹则息长而缓,出入嘘吸易分。出高入卑,呼气力强而吸气力弱也,
病在上焦,心肺之疾也,凡胸中胃脘以上之部病皆主之。出卑入高,呼气力弱而吸气力
强也,病在下焦,肝肾之疾也,凡大腹以下之部病皆主之。出入急促者,呼吸两难,升
降不刊,强力以嘘,强力以纳,故成急促之象,病为中气壅塞,故曰病在中焦。气行壅
塞则痛生,故曰有痛处,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也,当病在中脘,为脘痛、腹痛之
类。声唧唧而叹者,身体疼痛,上言摇头言者里痛,此痛在肢体,故声唧唧然(象声之状)
而叹息也。此聊为举例之词。如《金匮》: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以痛在
骨节,乍缓乍一掣痛,故病者忽于痛剧时,一作惊呼。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
此声如从室中言,中气湿而上焦不利也(为风邪搏饮,痰湿在上之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
者,头中病。头痛则不敢发声壮厉,以气动则脑为震动故也。凡此皆细体病情之意,别
无悬解。间之不欲语,应声微缓者,吐利更作,盖虚人误发其汗,斯吐下不止,故吐利
为中气大虚之候。应声微小,气己弱矣,声微而应之复迟缓,不能即对,气弱且有不续
之象(所谓少气不能报息),此夺气也,故主吐利更作。虽持脉之顷,未见吐利,须预顾中
宫,不可汗下。问之不欲语,语先泪下者,必有忧郁,忧以成郁,皆心怀难达之情,无
所告诉,或怀才不遇,或抱恨伤春,忧能伤人,积以成疢。当医问病源之际,欲语则多
所碍难,情伤而泪已先下,此必七情为病,无关客邪者也。假令问之不语而泪下不止,
终不言其所以,则必沉痛更深,有隐衷难白者矣。若问之不语,数问之而微笑者,此必


伤寒杂病论义疏 
—30—

病者讳疾,或男有浸淫妒精之疮,女有阴挺痒吹之病。病属奇疾,耻于人知,所谓隐疾
者也。经云:问其病,知其处,名曰工。又曰:闭户塞牅,数问其情。则医人欲穷病情
之曲折,自非粗工凶凶,相对斯须者所能知已。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假令言出声卑者,为气虚。言出声高者,为气实。
欲言手按胸中者,胸中满痛 
o欲言手按腹者,腹中满痛。欲言声不出者,咽
中肿痛(通行本佚)。

讝语,发言无伦次也。一作谵语,义同,经或云谵妄,盖较谵语为甚,所谓言语善
恶不避亲疏是也。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当为古医经之词,但朱紫之乱,死生反掌。师
既示有气无气,决色之死生,乃更示气实气虚,为郑声、讝语之判。假令言出声卑者,
气为虚,言出声高者,为气实,此以发言声之高卑,别气之虚实也。所谓言出者,指出
气成声,概嘘吸言之。若出入毛息偏有不足,或出强而入弱,或吸长而呼短,则发言参
差,可以成声而不能成言。故言者,积声而后成也。欲言手按胸中者,胸中满痛。欲言
手按腹者,腹中满痛。此处手按,即以手护胸、护腹之意,非重按也。里实拒按者,当
坚实痞满,此所谓满痛,言自觉痛满,气聚不和,故以手微按,使气舒散。观其护胸、
护腹,斯知其病之在胸、在腹矣。欲言声不出者,咽中肿痛,以咽肿则发声障碍故尔,
言咽而喉亦在其中矣。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
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少(通行本误作无)谷神,虽困无苦。

此申脉为生气之源,死生之决,胃气有无,脉道毕矣。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者,
言有入藏气内损,脉象己见败征,而言语动作,不觉自病,其生气已将内绝,不久必死。
名曰行尸,犹尸而能行耳(《十四难》: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古医经或曰其人
尸夺,尸夺者形弊。其义亦同)。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此言藏气内损,则邪易卒中,
经所谓急虚身中,卒至五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故曰:
短命则死。言藏气暴绝,有可复者,有不能复者,不可预计,若久病则必死矣。脉决死
生,在胃气之有无,泛言胃气,则以和柔有神为胃气之诊。若细绎之,则各脉各有有无
胃气之辨。如论浮脉,则浮而数,为浮少胃气,浮而芤亦然,浮而散更少胃气,若浮如
羽毛者,为无胃也。论沉脉,则沉而微及细数,皆为沉少胃气,沉而散漫无条序重少胃
气,若加以乍疏乍数,或首尾不相应者,皆为无胃也。论迟脉,则迟而沉细,为迟少胃
气,以纯阴无阳故也。若迟而散及乍大乍小,皆为无胃也。论数脉,则数以过六至为胃
少,愈至多,愈胃少;若至脉来,为无胃也。迟脉反是(以少于四至为胃少,三至更少,若损
脉来,为无胃也)。论弦脉,则弦而硬,为胃少;若直硬如新张弓弦者,为无胃也。论洪
脉,则洪而数为胃少;若散及参差不齐者,皆为无胃也。论毛脉,则毛而兼细数,为胃
少,若散如风吹毛者,为无胃气也。论代脉,则当以止数之多少,为胃气多少,若一二
至而止者,为无胃也。论结脉,则结为胃气已少,若来去不匀,胃气愈少,加以乍大乍
小,或参差不齐,皆为无胃也,促脉类是(促脉,胃气已少,若来去不匀,胃气愈少,加以乍大


伤寒杂病论义疏 
—31—

乍注,或参差不齐,为无胃也)。论大脉,则大而兼硬,便少胃气;若大如闪电者,为无胃
也。论小脉,则小而沉,胃气少;小而断绝,久而复来者,为无胃也。论细脉,则细为
已少胃气,若断绝久而复来者,为无胃也。论微脉,则微为胃气已衰,再加变象,即为
无胃,论芤脉,则芤为胃气已少,加以止涩,便为无胃。论涩脉,胃气已少,兼微与细,
为胃更少,加以中止,便为无胃也。论滑脉,则滑而如矢发,为滑少胃,加以大如闪电
者,为无胃也。论坚脉,则坚而牢,为坚少胃。若按之如弹金石者,为无胃也。论动脉,
则动而乍大乍小,为少胃;若动而中止,止而复动者,为无胃也。论伏脉,则伏而来去
不匀,为少胃;若微按之如在骨内动者,为无胃也。论紧脉,则紧而兼弦细,为胃少。?
若时紧时疏,兼止者,为无胃也。论空脉,则空而兼散漫,为胃少;若空而无根,便为
无胃也。空而无根者,久按之尺中不动,惟寸口微动耳。论弱脉,则弱而空,为胃少,
加以微细,为胃更少;若加涩止,为无胃也。虚脉亦然,濡脉亦如之。论牢革,与上文
论坚同。论短脉,则短而加涩,为胃少;若动而中止,为无胃也。脉之变化无穷,悉以
象势决之,象亦无穷,不尽于此,如丸泥,如会厌,如省客,皆脉象也,今知之者鲜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