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孟子他说·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浒传》里有三兄弟,名字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就是宋、元年间草民们最通行的起名办法。元代还流行一种办法,就是把父母的年龄相加得出一个数字,比如,老两口生了个大胖小子,这一年,当爹的四十三岁,当娘的三十五岁,那就四十三加三十五等于七十八,这孩子的名字就叫“七八”,如果姓张,大名就叫“张七八”。
   ——记得古龙小说里有个大剑客叫燕十三吧?别以为起这种名字就显得酷,@除非是唐诗里论排行。
   现在来说一位名人:明太祖朱元璋,他老人家出生在元朝末年的一个普通农家,老爹名叫朱五四——他这个名字并非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起的。朱元璋上边还有哥哥,叫朱重四、朱重六,朱元璋自己是叫朱重八,这才是当时社会的起名习惯。
   元末群雄并起,还有一位英雄人物也不落朱元璋之后拔地而起,此人是江苏的一个私盐贩子,姓张,名叫张九四。张九四从社会底层发展出自己的武装部队,南征北战,势力越来越大,终于在江南一带开创下一番辉煌基业。在元朝至正十四年,张九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后来,元朝势力渐消,张九四便成为了朱元璋的重要对手之一。
   看到这里,有人一定又开始起疑了:不对呀,真要是这么一个大人物,怎么从没听说过啊?
   ——答案很简单:他和朱元璋一样,发迹之后也改名了。
   张九四没什么文化,自己一想:起名字这可是大事,得起得有文化才行,可要起得有文化,就得找知识分子来起。张九四这么有势力,还不是想到做到,马上找来一帮知识分子:“快给我改个好名字!”
   很快,一个富于文化内涵的名字便在江南闪亮登场,从此,张九四变成了“张士诚”。
   元末大豪张士诚。这名字确实漂亮,有文化、有内涵,而且读起来还平仄上口,不像“朱元璋”三个字全是平声。
   话又兜回来了,“张士诚”这个名字不但字面上看着好,读起来声音好,还有典籍出处。这个出处就是《孟子》,而且就是刚刚讲过的这一节。有人注意到没有,其实就出自《孟子》这一节的最后一句:“士诚小人也”。
   ——这才叫阴损!古书没标点,这句话原本应该断成“士,诚小人也”,现在却成了“士诚,小人也”。张士诚顶着这个名字,一直叫了整个后半辈子,直到最后被朱元璋给灭掉为止,但后人的史书记载里还是给他永远留下了这份揶揄。
   
   “士诚小人也”,这句出自《孟子》的看似不大重要的闲话不但大大影响了元末大豪张士诚的光辉形象,更是大大影响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后世事轮回,让不少读书人为此遭了报应。
   朱元璋建国之后,越发重用文人,打天下的武将集团对此很是不满,于是有高人给他们出了个主意,派人去朱元璋耳边挑唆,说文人不能太相信,这些家伙阴损着呢,当年张九四对文人那么好,给好宅子,给开高薪,可文人可他起了“张士诚”这么个名字。
   朱元璋这时候还不明白,说:“这名字多好啊!”等一听人解释,再真拿来一套《孟子》一翻:“啊,果然如此啊!”朱元璋从此就对文字留上了心眼,看什么都觉得有所影射,都得好好捉摸捉摸。后来好多文字狱就是这么来的,这在上本书已经说过,看看,多少知识分子因为这一句“士诚小人也”而掉了脑袋。
   ——最后奉劝各位:请别人给自己改名字、给自家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啊!
   
   
   怨天不尤人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离开齐国。弟子充虞(就是前文帮孟子办丧事的那个)在路上问老师:“您好像脸色不大好看啊。以前我可听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又来了个怨天尤人的成语(这个说法《论语》里就已经出现了)。充虞这位学生到这里是第二次露面了,上一次是孟子的母亲死了,孟子派充虞监督木匠做棺材,充虞不知死活地去问什么“棺材用的木料是不是太好了”,如今这次是孟子下课了,充虞又拿孟子以前的教导来质疑孟子现在的表现。这个学生啊,两次都是专拣老师最伤心难过的时候往老师的伤口上撒盐。
   孟子能怎么办呢,谁让自己是老师呢,见学生给了条成语,自己也答一个成语好了:“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接着解释说:“自古以来,每隔五百年就会有一位王者兴起,随之而来的还会有许多闻名天下的英雄好汉。从周代开国以来,已经七百年了。数数年头,五百年早就过了;看看时势,也该出现圣君贤相了。老天爷要是不想让天下大治也就罢了,如果想让天下大治……”孟子说到这里,想想学生说了一条成语“怨天尤人”,自己也说了一个“彼一时,此一时”,一比一可不像话,怎么着也得再多说一个,于是想了想,接着说道,“如果想让天下大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呵呵,所以呢,我哪里会脸色不好看呢——那是防冷涂的蜡。”
   
   孟老先生满怀着神圣的使命感,人若得了这种感觉,再加上他那独门的浩然之气,配合起来确实是最厉害的一种励志武器。可是,五百年的历史轮回当真如此吗?天命又在哪里呢?孟子已经老了,还能够等到天命降临的那一天吗?
   其实,周人对天命并不是那么当真的,早期的儒家对天命更不那么当真。相信这些是不是很单纯呢: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有谁真的相信这些呢?
   ——我小时候就真的相信这些。当时很有趣,知道又有哪个犯罪分子落网了,我心里就想:这些犯罪分子为什么这么傻呢,谁不知道犯了罪早晚都得被抓住,那为什么还要犯罪呢?看电影的时候,无论银幕上的斗争多激烈,我心里仍然有一份踏实感:别看坏蛋现在闹得凶,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好人最后一定会胜利的!
   长大一些以后明白了:世上的人要是都像我这么想,这个世界该多太平啊!
   又长大一些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你说它是正义还是邪恶,你说它是对还是错,实在太难搞清了。就算世上的人真都像我小时候那么想,这世界一样不会太平。
   孟子不是傻瓜,老先生走南闯北一辈子,学问极大,阅历极深,到头来壮志未酬,也要感叹天命,看来再强的人,也有无助和无奈的时候。
   那么,无助了,无奈了,怎么办?其实呢,怨天尤人也未尝不是个办法,孟子这段话要是细细体会,多少是有那么一点儿“怨天”的意思的。过分压抑会导致心理疾病,那就得去看心理医生,不过,要是看心理医生的费用太高,骂骂老天爷或许是个简便而便宜的法子,反正人家老天爷那么高的身份也不会跟凡人计较的。
   
   孟子的历史周期说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些。他这说法其实很模糊的,你也不知道他这理论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被验证的,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他老人家是不是随口一说,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但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孟子理论中有很多地方都带着“五”。前文讲过荀子批评孟子“搞出什么‘五行’之类的怪调调”,我说后人一般认为这“五行”就是“五常”,但相反的看法也是音量很大的,说这“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再根据孟子一贯的五百年来、五百年去的历史周期说等等,认为孟子虽然从没提过“金、木、水、火、土”这类的话,但他确实是持有五行系统轮回演化的观点的。郭沫若就是持这种看法的。
   ——有没有人问问我是怎么看的?呵呵,我没看法,一点儿看法都没有,我只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给大家介绍介绍罢了。@不过呢,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是郭沫若没看到的,这里有一篇子思的《五行》,是说“仁、义、礼、智、圣”,是谓儒家的“五行”。
   
   
   当官要不要领薪水?
   
   孟子去齐,居休。
   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这一节还是说孟子离开齐国的事,看来这段路真够长的,走了这么久都没走完,还不断有学生问这问那。
   孟子一行走到一个叫“休”的地方,歇脚住宿。公孙丑过来请教问题了:“当官却不领薪水,这是古代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么?”
   孟子心头暗笑:“这个傻小子,真是傻得可爱,你听说过有几个当官的还用得着花自己的薪水?嘿嘿,别说当官还能领薪水,就算倒给钱,都有的是人争着抢着要当官呢!”——孟子正要张口,又转念一想,公孙丑这孩子比较单纯,给他讲这些似乎不大好,于是犹豫了一下。
   公孙丑为什么问了这么个古怪的问题呢?原来,孟子在齐国这一段时间虽然做了大官,却闷头工作而不拿薪水。都说千里求官只为财,老师做了这么大的官,却一分钱薪水不拿,这也太奇怪了!难道……莫非……不会是……
   孟子答话了:“当官不领薪水,嘿,哪可能有这样的古代传统?你是觉得老师我在齐国这段时间虽然当官却不领薪非常不理解吧?”
   “是啊,学生不大理解。”
   孟子说:“当初我在崇地和齐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