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先学会说话,后学会做事-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面对即将与上司发生的顶撞时,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最好能明白上司为何要问你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这些即将发生的顶撞!
其实身为下属,领导的批评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但就有一些桀骜不驯的“刺头”,总是试图挑战上司的优越与尊严。要知道,既为上司,定有其为上司的理由,在其潜意识中有着某些优越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有着更为强烈的尊严感。在行使权力、下达指示的时候,都喜欢下属能很好地执行,使工作朝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这是企业管理运作的基本模式,也是上司尊严感的集中体现。
在领导发火时下属要控制住自己。在与领导相处时,尽量不要意气用事。因为领导做惯了领导,习惯了成功。有些事情一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会感到不顺心。而顶撞上司的你,正好成了他发泄的目标。可想你的命运,真是危机多多。
下属如果顶撞上司,总会言辞偏激、尖锐,甚至说出许多不理智、过火的话,这无异于在挑衅上司的权威与尊严,势必激起上司的反感与厌恶,也很可能使得上司失去理智,不去考虑其中的是非曲直,而只会恼羞成怒,视该下属为敌。当上司开始对下属心怀敌意时,下属的日子一般都不会好过。从另一方面来说,顶撞上司本身就是一种欠缺思考、不够成熟的鲁莽行为,这对自身的形象无疑是一种损害。换言之,即使上司没有对下属的顶撞伺机报复,而在其他领导的心里,无疑已对该下属的素质打了折扣,这就无异于为自己今后在企业中的发展制造了障碍,阻断了自己前进的路。
?还有的人,在受到上级批评之后,会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确有冤情,确有误解的话,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精疲力尽的人,也是不可能晋升的。

????点评:
作为下属,在不了解情况时千万不要当面顶撞上司,因为领导的发火有时是没有什么依据的。此时应该弄清原因对症下药,不仅能够化解领导的怒气,还会让他对你的冷静留下深刻的印象。

6、你能够赢得一场战争,但是赢不了一场争论

有些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喜欢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这突出体现在和别人的争论中。为什么有一些人总是喜欢争论?因为他们要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虚荣心。一般来说,争论的目的是想给自己争面子,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不,争论不仅能不能给自己挣来面子,还会使得对方丢了面子,而怨恨自己。
1502年,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要用一块别人认为已经无法使用的石头雕出手持弹弓的年轻大卫。在索德里尼的赞助之下,米开朗基罗来到佛罗伦萨工作。工作进行了几天后,索德里尼进入了工作室。
索德里尼自以为是行家,在仔细地“品鉴”了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后,他站在这座大雕像的正下方说:“米开朗基罗,你的这个作品很了不起,基本上已经很完美了,但它还是有一点缺陷,就是鼻子太大了。”
米开朗基罗知道索德里尼的观视角度不正确。但是,他没有争辩,只是让索德里尼随他爬上支架,在雕像鼻子的部位开始轻轻敲打,让手上的石屑一点一点掉下去。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在修饰,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改动鼻子的任何地方。经过几分钟后,他说:“现在怎么样?”索德里尼回答:“现在才是最完美了。”其实,米开朗基罗的解决办法只是让他靠鼻子更近一点,让索德里尼调整自己的视野,而不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错了。
索德里尼是米开朗基罗的赞助人,米开朗基罗冒犯他没有任何好处,但如果改变鼻子的形状,很可能就毁了这个艺术品。对此,米开朗基罗找到一种方法,原封不动地保住雕像的完美,同时,又让索德里尼相信是自己使雕像更趋完美的。通过行动而非争辩,米开朗基罗赢得了胜利的双重力量:没有人遭到冒犯,所以尽量不要与人争辩,而是巧妙地把事情做得妥帖,这才是高手。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时,即使你胜利了,又有何益?
事实上,你在大多数时候,也并不能确定你所持的观点就是对的,而纯粹就是为了争胜而争论。即便你确定自己是对的,也不要试图去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因为你没有让别人心服口服的能力。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当你的观点与别人的想法发生冲突的时候,还是闭上你的嘴巴,停止争论吧,否则你会得不偿失。
小时候的卡耐基就费城喜欢和哥哥为天底下任何事物而抬扛。进入大学,他选修逻辑学和辩论术,也经常参加辩论比赛,后来在纽约讲授演讲与辩论;有一度曾想写一本这方面的书,从那次以后,卡耐基听过、看过、参加过、也批评过数千次的争论。这一切的结果,使他得到一个结论,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要像躲避响尾蛇和地震那样避免争论。
言辞是很苍白无力的,它很少能说服他人改变立场,虽然上帝给了我们两只手一张嘴,但人们还是喜欢用嘴而不喜欢动手。逞口舌之利是毫无意义的,不但不能改变别人的立场,反而把自己逼上绝路。???
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看到一些高谈阔论的人。他们总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么的出众,如果能按他说的计划实行,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这些人滔滔不绝,在自己空想的领域里如痴如醉。然而,在旁人看来,那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啊。?
与人争论,你的名声将会受到损害。你的竞争对手会立即想尽办法挑出你的毛病,让你声誉扫地。许多人在与他人结为对手之前一直都有着良好的声誉,而一旦反目成仇,敌人就会重新挖掘出深埋的耻辱以及过去的污名。人们的所作所为,除了徒然得罪他人,报一箭之仇以外,往往毫无益处。
雷恩爵士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雷恩爵士为西敏斯特市设计了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市长总是担心三楼会掉下来,压到他在二楼的办公室。于是,他要求雷恩加固房子的结构:再加两根石柱作为支撑。虽然雷恩很清楚市长的恐惧是多余的,但是,他还是建造了两根石柱,当然,市长为此也很感激他。
后来,人们无意间才发现这两根石柱根本没有顶到天花板上。雷恩这位杰出的建筑师,只是为了消除市长的顾虑,就按照他说的做了,并没有和他争辩,因为他知道争辩是没有用的。石柱是假的,但是双方都得到了满足。市长可以松一口气,而后世将会了解雷恩的设计是成功的——建造石柱并没有必要。
一个人的行动必须随着周围状况的变化而改变。争辩不能为自己赢得荣耀,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有些人表面上赞同你,实际上却在背后辱骂你。所以,不要和别人争辩,不要做不能为带来好处的事。
话多无用,行动和示范则要有力得多。言不可解渴,更不能充饥。空言是镜中摘花、水中捞月,明智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会用实际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会和别人展开唇枪舌剑。

点评:
善于诡辩不等同与口才好,大多数情况下,争辩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就像人们常说的“你能够赢得一场战争,但是赢不了一场争论”,所以,空谈无用,还不如干脆利索地做几件实事。

7、诺言是指100%做到的事情

诺言是什么?是你确认100%可以做到的,如果你有99.9%的把握,也不要许诺。一个经常给别人乱开“空头支票”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最后只能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古人云:祸莫大于无信,讲信用,守诺言,是中国人的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也是为人立身处世之道。
乡下的肖老头准备盖一座新房,可是自己找不到木料,便托了城里的一位朋友,让他帮自己在城里买。朋友千方百计把木头买来,运到他的家里,但是核算下来费用高出预算不少。肖老头的妻子感到吃了亏,不想要。肖老头却说:“我原来都跟人家讲了,不管什么价,弄来就行。如果咱说话不算数,以后还怎么和朋友打交道!”事后,虽然多花了几百元,但是他觉得心安理得。他对老婆说:“损失些钱财,换得了信义,值得!”
肖老头是很有些见地的,他知道信守承诺对一个人的价值有多大。试想,如果他因为费用太高而拒绝使用,那么他的朋友会怎么想?可以肯定的事,那位朋友以后再也不会帮肖老头忙了。
我们不仅仅在大事上要信守诺言,即使在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应该也必须信守诺言。比如约会,虽是小事,但同样应注意守信,答应几点去赴约,就应该守时。
树立自己的信义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在与人交往时,只有一次又一次兑现诺言,才能慢慢地提高自己的信义度。立信不能一劳永逸。如果有一次无故失信,就会前功尽弃,甚至使多年精心建造起来的信义毁于一旦,要想重建它需要花多倍的努力。
程术存了一笔钱要等到结婚时用,正好他一个朋友邓彬来借钱,并向程术保证一定在他结婚之前归还。由于他俩平时交往密切,关系一直不错,况且邓彬一贯说话算话,所以程术便痛快地借给了他。可是婚期就要到了,邓彬还没把钱还来。无奈程术只得上门催还,最后搞得不欢而散。从此,程术和邓彬便不再往来,友谊也就此结束。所以,与人往来切记认真对待每一次信约,绝不可疏忽大意,因小失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维持朋友间的和谐关系。
从另一个方面讲,当朋友答应帮你办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