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先学会说话,后学会做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情无疑就会好办多了。

点评:
关于说话抓住关键的要点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说出你要谈论的主题,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语中要害,这样绝对可以避免你的听众感到心烦意乱。

5、肚里有“货”,才能对答如流

一个人如果能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也许是个律师,或是教师、艺术家等等三教九流的人物交流上十分钟,他就是一流的交际人才。因为能和各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交谈十分钟并使他感到有兴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完全是考验你真才实学的时候。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要想做到口吐莲花、对答如流,首先必须充实自己,做到“利其器”。
因为充实自己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毕竟没有人相信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能够应对如流。你虽然不可能对各种专门学问都有精湛的研究,也不能对每一个人都谈论同样一件事情,但是,一些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如果能巧妙地运用一般常识,那么应付他人十分钟有趣的谈话,想必并不困难。
而充实自己的聊天素材就是这样的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宝贝,一切皆可迎刃而解。
有一家发廊总是生意兴隆、人潮不断,有人问他们老板客人多的原因,发廊老板回答说,是理发师善于和顾客攀谈、闲聊的缘故。又有人问了:怎样使理发师善于和客人交流呢?“简单得很!”发廊老板说:“我把各种报纸、杂志都买回来,规定理发师在每天早上工作前一定要阅读,就当日常功课一样,那样他们自然会得到每天最新鲜的谈话材料,以博顾客的欢心。”
发廊老板的这种方法,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你也可以在看报纸的时候,拿一支红蓝铅笔,把每天看到最有兴趣的新闻,或是所看的好文章勾出来,要是能剪下来则更好。写下其中的一两句你认为很有意义的话,每天只要一两句,两三个月就发现你的思想比以前丰富得多了。谈话的时候,你就很容易想起它们,运用自己的方式加以发挥,说得自然一点、顺口一些,在听别人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能的警言或是谚语,日积月累下来,你的口才会越来越纯熟,甚至可以出口成章,随便说什么都生动有趣、有条有理。
而当你要应用它们的时候,也必然注意,一定要加入你自己的想法、观点。所以,每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决不能像背书一样,或者像鹦鹉学舌一样把记得的话重述一遍,而是利用这句话说明你对人和事物的看法或观点,支持别人,或证明你认为对与错的道理。
对于口才,仅仅伶牙俐齿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子里没有“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对答如流的程度的。那么具体来说,究竟怎样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对答如流呢?
首先是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做到头脑里面有“东西”。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为此,可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及知识、经验。如学好演讲学、逻辑学、论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其次,一定的记忆能力。记忆力也是演讲者、谈话者、论辩者的一项重要的素质。我们的演讲辞、论辩词包括谈话的一些内容都是需要记忆的,通过记忆把演讲、论辩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登台演讲或进行交谈、论辩时,才能张口即来,滔滔不绝。如果记忆力不强,到了台上,一紧张就会丢三落四,甚至张口结舌。
我们在积累知识时也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否则,打开书什么都知道,合上书又什么都忘了,是不行的。
培养记忆力是要下点苦工夫的。我们这个年龄正好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培养和加强自己的记忆力。记忆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自己从学习中寻找、总结一些记忆规律,供自己使用。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方法,如形象记忆法、数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总之,我们只有过目成诵,才能出口成章。
梁文以口才伶俐见长,有人向他求教有什么诀窍,他说:“很简单,看他是什么人,就跟他说什么话。例如,同屠夫就谈猪肉,对厨师就谈菜肴。”那位求教的人又问:“如果屠夫和厨师都在座,你谈些什么呢?”他说:“我就谈红烧肉。”
因此,要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就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比如遇到律师时,即使你不懂法律,你也不妨和他谈谈最近发生的某件案子,你可以说这全是报纸上看来的,然后就让他来发表意见就可以了。
其实,我们每天所遇到的各种事件都可以作为谈话的题材,绝不仅仅是谈话的题材和资料而已,它们的每一个事实、每一句话,都向你说明了什么,都向你提供了一些对人和事物的看法,都在影响你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在你吸收它们的时候,你不是毫无主见地去吸收的,在你应用它们的时候,也不是毫无目的地去应用的。

点评:
训练口才、运用口才,并非没有常规可循。首要前提都是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如果再加上你的巧舌如簧,绝对能做到对答如流,为你奠定成功口才的基石。

6、“谦虚”过度会给人没用的感觉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伟人的名言,也是千真万确的道理。然而,并不是任何场合、做任何事都需要如此“谦虚”,因为如果有人“谦虚”过度,反而给人一种“真没用”的感觉。
有些人随时随地都骄傲自大,炫耀自己,相形之下,那些谦虚谨慎的人的确要好得多。一个人谦虚是应有的美德,但是不可谦虚过分,过分谦虚就变成无能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谦虚”一类的话,也要视场合及身份而决定运用与否,做人就要堂堂正正、实实在在、诚恳热忱、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要见人就点头哈腰,低三下四,只要自己又能力,该自夸时就自夸。
毛遂若不勇于自荐,这个人才就可能被埋没了。苏秦、张仪游说列国,苏秦鼓吹合纵,张仪宣扬连横,就是自赞自夸其外交方针、军事策略如何高明。由此看来,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外交舞台与上层社交场合,自赞自夸就已成为极普遍的现象。
但在后来,可能是受到“谦虚使人进步”的影响,使得大家对表现自己、夸赞自己形成了错误的见解:视自谦自贬为美德,视自赞自夸为狂妄。其实这是错误的,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人际交往频繁,新的知识和新的人才不断涌现,你的优点别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自赞自夸一番,有谁知晓呢?
一次,一个著名企业的老总在一所学校的大礼堂演讲。这名老总很有威望,是德国人,而且他是第一次来中国演讲。来听演讲的同学们,都听得都很认真,有的人还一边做着笔记。大礼堂里面鸦雀无声,除了偶尔有热烈的掌声响起,就只有老总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
演讲者为此感觉很奇怪,心想:如果我是在德国演讲,同学们早就站起来对自己提问或者进行争辩了。而现在不进气氛不活跃,而且除了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讲之外,没有一个人附和或反应,莫非是自己的演讲很糟?
在演讲结束的时候,老总终于忍不住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他期待着同学们踊跃地回答,可令他失望的是,大家因为谦虚,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位老总心里想,只要哪位敢站起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不管他回答得对不对,我都会为他提供一个到德国深造的机会。
这时候,江文斌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理解的答案。老总为他鼓掌,同学们都以为江文斌的回答得到了老总的认可,可出乎意料的是,老总却说:“你的答案是错的。但你的回答为你赢得了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
德国老总此话一出,全场哗然。同学们都很后悔,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自己就起来回答问题了,而且我说不定自己的答案还是正确的呢。可是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最后,老总说:“谦虚过度会给人没用的感觉,也需你们都知道正确答案,但你们因为谦虚没有说出来,我只能把这个机会送给这位同学。”
老总的话让同学们醍醐灌顶。在人才济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机会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你面前来。如果要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别人对你的注意,你就要适当地表现自己,不卑不亢。在工作当中,不要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隐藏起来,要告诉你的领导你能够做到,让领导赏识你,这样你才有机会发挥你的才能。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上积极踊跃地发言,提出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把工作做漂亮,然后让大家分享你做好工作的快乐。如果过于谦虚,不把自己的构想说出来,领导只会认为你是一个无能的人。
现在是这样一个年代,谦虚等于无能,你有本事,可是不说出来,怎么能让人知道呢?比如现在的招标答辩、招聘口试、评定职称、推销产品等等,那一个离得开自赞自夸呢?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过分谦虚呢?
首先,学会自赞自夸,但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科学规律。如果夸大其词达到了违反生活常规的地步,反而事与愿违,只会降低其可信度。
其次,表现自己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招聘人才、购买商品,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而要了解对方的所急所需,就必须事先对人才市场、商品市场搞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再者,表扬自己既可以直接出自本人之口,也可以转借他人之口,最好还辅以如奖状、奖品、名人评介、新闻传播媒介的表彰等证明,增强其可信度和说服力。
另外,要避免过度谦虚、易引起听者反感的毛病,而要小贬大褒、轻贬重褒,既能体现实事求是的态度,又能给人谦虚的好印象,并且无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