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啡馆里寻……①鲁迅的看法是清楚的,城市知识分子处于无忧无虑的资产阶级生活环境之中,同
工人阶级的生活没有联系,要他们采取无产阶级的立场是荒谬的。
茅盾也持有这种看法。他的三部曲《蚀》受到激进的左派批评,认为他从错
误立场展示了一幅错误的阶级的“病态”画像。茅盾描写的是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他们后来的彷徨,在北伐的“革命”历程中最终
的幻灭。茅盾在《读〈倪焕之〉》一文中,维护叶绍钧的这部现实主义的小
① 李何林等:《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第61—62页;阿米滕拉纳特〓塔戈雷:《现代中国的文学论战,1918—1937
年》,第86—94页。
① 《鲁迅全集》第4卷,第70—71页。
说和他自己的作品,认为一部反映小资产阶级“落后”分子生活中阴暗面的
文学作品,依然能够对左派的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茅盾补充说:“这一类
的黑暗描写,就感动或教育而言,可能要比那些非真实的、空想的、乐观的
描写要深刻得多哩!”②
鲁迅的论述中含蓄的但在茅盾笔下显露的论点,是至关重要的对象问
题。谁是新文学的读者?茅盾在1928年写的《从牯岭到东京》的长文中,承
认过去六七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仅为受过教育的青年提供了阅读的材料,
并且指出近来“革命文学”的读者面甚至更为狭窄。至于劳动大众,他们不
可能理解“革命文学”,即使给他们讲,他们也不愿意听。茅盾希望与其保
护无产阶级,还不如去扩大既作为读者,又作为题材的小资产阶级的范围。
所以现在为“新文艺”——或是勇敢点说,“革命文艺”的前途计,第一要务在使它从青
年学生中间出来走入小资产阶级群众,在这小资产阶级群众中植立了脚跟。而要达到此点,应
该先把题材转移到小商人,中小农,等等的生活。不要太多的新名词,不要欧化的句法,不要
新思想的说教似的宣传,只要质朴有力的抓住了小资产阶级生活的核心的描写!①
茅盾在30年代早期的长篇小说《子夜》以及短篇三部曲——《春蚕》、《秋
收》和《残冬》中,确实奉行了这个信条。在他的小说的画面上,出现了城
市和乡村的各式各样的小资产阶级人物。相反,革命作家们只拿出了一部贫
乏粗糙的“普罗文学”集,主要是蒋光慈的作品。
茅盾和鲁迅深刻揭露了年轻激进派肤浅的论点。茅盾的小说和鲁迅的杂
文,显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活力。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另外一种与激进派的
革命文学准则针锋相对的理论。茅盾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他与他的同志
们的差异,仅在于他对革命前途的估计比较阴郁。鲁迅在广州的经历打消了
他对国民党革命潜力的幻想。南京新政府统治下的环境,进一步加强了他的
对立情绪,特别是在包括柔石在内的他的追随者五名青年左翼作家,被当作
22名共产党领导人中的一部分,于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郊外的龙华遭到
处决之后(参见本书有关章节)。鲁迅对于这场惨剧深感震惊,比以往任何
时候更感受到“白色恐怖”下的迫害。政治上的迫切需要,就这样促使他与
左派的论敌找到了共同点。
此外,为看准激进派论点的弱点,鲁迅觉得有必要钻研马克思主义的美
学原理。从1928到1930年,他开始阅读和翻译普列汉诺夫和卢那察尔斯基
的著作。自我教育,使他逐渐改变先前关于文学本质上与政治无关的观点。
他现在相信对现状表示不满的文学,能对现政权起破坏作用,而且确实可以
被称为“革命的”。①
到1930年,鲁迅实际上已接受了青年激进派的基本信条,尽管在表达上
自有其精微之处。他总结说,恰恰由于革命受到挫折,才不得不创作革命文
学;作家和工人在共同的“苦难”中联合起来。遭受压迫的同样经历形成了
② 李何林编:《中国文艺论战》,第412页。
① 李何林编:《中国文艺论战》,第379页。这篇文章由陈雨石(音)译成英文,见约翰〓伯宁豪森和特
德〓赫特斯编:《中国革命文学:选集》,第37—44页。编者还提供一篇透彻的绪论。
① 关于鲁迅文学观和革命观的改变,见李欧梵:《革命前夕的文学:对鲁迅左翼 时期的看法,1927—1936
年》,《现代中国》第2卷第3期(1976年6月),第277—291页。
共同的纽带,使这种文学“属于革命的劳苦大众”,因此是无产阶级的文学。
②鲁迅与他的激进派论敌的和解,并不一定意味他在辩论中被争取过来;因为
像他那样一个性格倔强和有远见卓识的人,是绝不会向任何人屈服的。相反,
他必然已经意识到这些革命作家尽管一心追赶时髦,却已捕获了城市知识分
子变化了的心态。
1926—1927年间的北伐,使人们看到真正革命的前景。这一短暂的政治
乐观时期过去后,大多数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又一次变得与国家疏远起来。
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新政府,不是通过适应或者劝说去争取文艺界的知识分
子,它只表示出不信任,随后是30年代初期的检查制度与迫害。同情国民党
的自由派人士蒋梦麟后来说,政府已经“同广大的群众失去了联系,它对于
社会上的不满情绪没有一个深刻或者清楚的认识”。①另一方面,共产党利用
了这种不断增长的情绪,并以高超的组织才能,努力将这些浮躁的城市作家
集合到它的旗帜之下;这就为30年代主宰文坛的左派统一战线提供了舞台。
② 戴乃迭编译:《无声的中国:鲁迅著作选》,第176页。
① 刘心皇:《现代中国文学史话》,第485页。
左翼作家联盟与关于文学的论战
1930年3月2日,大约40名作家(最初参加的盟员有50余名)在上海
集会创立了左翼作家联盟。2月16日,在这次有重要意义的集会两周前,由
鲁迅和夏衍(沈端先)邀请进行了初步讨论,以组织负责创立左联的筹备委
员会。虽然鲁迅一直被认为起了领导作用,但真正的倡议可能来自中国共产
党,通过被专门指派担任此项任务的代理人夏衍提出的。②在李立三的领导
下,中共曾于1929年底和1930年初开始执行一项总体规划,在大城市创建
一系列文化“阵线组织”,以吸引像鲁迅这样同情革命的同路人。③除左翼作
家联盟外,还成立了若干类似的团体——囊括了从戏剧、电影、美术、诗歌
到社会科学、教育、新闻和世界语等各个领域。这些团体都归附在“左翼文
化总同盟”的大旗之下,虽然活动的中心仍是左翼作家联盟。④
左联的领导名义上是有七名常务委员的执行委员会,这七名常委是夏
衍、洪灵菲(两人都是负责文化工作的党员)、冯乃超、钱杏■(太阳社成
员,昔日鲁迅的论敌)、田汉(著名的剧作家)、郑伯奇(创造社的创立人
之一)和鲁迅。虽然鲁迅有幸致开幕词,但在左联的权力机构中,他显然被
昔日的论敌和党的活动家孤立了。左联的书记职务先后由冯乃超、阳翰笙和
周扬三位党员担任(后两人与夏衍和田汉后来成为“四条汉子”恶毒帮派)。
在1936年“两个口号”之争中,鲁迅曾着意攻击他们。可以推断,初期的欣
喜过后,鲁迅只当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领袖,既无权力,与党的活动分子的关
系也不友好。
左联的两份正式文件——在成立大会上通过的《文学的理论纲领》,由
左联执委会起草的题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长篇文告,同
鲁迅含糊不清的开幕词一样,都没有切中要害。《纲领》号召左联成员“站
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和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但它对无产阶级文学既没有确定其含义,也没有确定其范围。文告中提出了
三条关于写作的指令:第一,左联作家必须“注意中国现实社会生活中广大
的题材”,尤其是那些直接与革命目标有关的题材;第二,左联作家必须“从
无产阶级的观点,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来描写”;第三,他们的
文学形式“必须简明易解,必须用工人农民听得懂以及他们接近的语言文字;
在必要时容许使用方言”。①除第三条指令外,这个文件再次没有把无产阶级
文学,或革命文学,完全限定在工农兵的框架内,像毛后来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中所做的那样。它提倡文学的“大众化”——大概反映了瞿秋白
的意见,但争论限于语言。如共产党学者刘绶松曾指出的那样,这两份文件
未能给左翼文学提供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推力。②文件将左联的立场、组织和任
② 根据官方史料,早在1928年末,中共江苏省委曾派夏衍、李初梨和冯乃超与 鲁迅联系,计划组织统一
战线。见《左联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第353页。 参加左联成立大会的盟员名单收入《中国现代文艺
资料丛刊第一辑》,第 155—157页。
③ 哈里特〓C。米尔斯:《鲁迅:1927—1936年,在左翼的年代》,第139页。
④ 丁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其和反动政治的斗争》,载张静庐编:《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第2
卷,第42页。
①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1卷,第290—291页。
② 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第1卷,第214—215页。
务,解释为首先是文学先锋和宣传机器,振兴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学居于次要
地位。这样,在左联屡遭政府查禁的为数众多的出版物中,出现了教条主义
的批评有余,而有新意的好作品不足的现象。
左联强调思想正确,组织严密,但并不强调文学的创新;就这点而言,
它与苏俄的拉普相似。它试图确定一个与所有其他思想信仰的“他们”相对
立的“我们”群体。①而且像拉普一样——有些左联成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