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6年10月报道,“这时,中国人处于自信和爱国的热情之中”。①同样,
中国一家持独立立场的大报《大公报》社论,也在同年12月说,“在最近几
个月内,国人的信心好像又死而复苏了”。②
蒋介石是这种新国民心态的主要政治受益者。在这10年之初,蒋介石被
普遍视为缺乏教养、只追求个人权力的军人。如今他被誉为有远见的领袖,
① 《纽约时报》,1936年10月4日,第25页。
② 《大公报》,1936年12月13,第1张第2版。
只要国家因内乱而四分五裂,他就英明地避免与日本对抗。蒋介石第一次成
为一名颇孚众望和似乎不可缺少的领袖。
然而,南京政权在处于这种新的声望之巅的时候,却因蒋介石于西安被
扣,而突然被投入一场虽为时短暂但从未有过的危机之中。蒋介石虽曾表示
决心抵抗日本的进一步侵犯,但他所惧怕的仍然是共产党人。他确信只要再
进行一次战役,共产党人——在完成长征后驻在陕北,武装人员减到3万—
—可被最终消灭。但是,他派往去进行这一战役的西北剿匪部队拒不执行他
的进军命令。张学良统率的这支部队主要由东北当地人组成,对反共战役缺
乏热情。他们深信,真正的敌人不是他们敬重的真正的爱国者共产党人,而
是侵占他们家乡的日本人。
蒋介石无法从南京推行他的命令,于12月4日乘飞机前往西安,规劝张
学良发动进攻。然而,东北军坚定不移,认为他们应同共产党人一致抗日。
当恳求失败时,东北军在12月12日黎明前制伏了蒋介石的卫队,扣留了自
己的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
蒋介石在西安被软禁两星期。激进的东北军青年军官要求处死蒋介石,
但是,张学良较冷静的意见占上风,他并不谋求除掉蒋介石,而只求改变他
的政策。张学良已达到这一目的的说法从未得到正式承认,虽然现在已很清
楚,蒋介石确曾口头答应停止进攻共产党,并抵抗日本的侵略。最后,在12
月25日,在参与不断商议的共产党代表的同意下,蒋介石获释,乘飞机返回
南京。①
西安事变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创伤性的插曲。公众的反应——表现在蒋
介石被扣时极为痛苦和关心,获释时则是无比的宽慰和高兴——证实了蒋介
石享有广泛的声望,同时也加强了他在政权内部日益增强的独裁权力。虽然
他声言未对扣留他的人作出任何让步,但是,已不再进一步进攻共产党人。
事实上南京与共产党之间导致统一战线形成的谈判不久开始进行。中国人似
乎是10年中的第一次为抵御外侮而把内部争吵放置一边。
① 吴天威:《西安事变:现代中国史的支点》,第142—148页及各处。
对南京十年时期国民党统治的评估
国民党人从在南京建立政府到全国陷入漫长的毁灭性的战争,仅被给予
10年时间。为建立一个全新的全国性政府,为扭转一个半世纪以来殃及国家
的政治分裂和民族耻辱的逆流,10年时间委实太短暂了。即使条件理想,新
政府所能做的也不过只是着手政治、社会及经济改革而已。
尽管有种种对国家不利的条件,在这10年中还是有进步的。到了1937
年中期,中央政府似已稳操政权,从而出现了自1915年以来政治上从未有过
的稳定。经济正在好转;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种种运输及工业计划;货币比以
前更统一了。许多中外观察家认为,国民党人仅用10年就扭转了分裂的浪
潮。例如,美国大使内尔森〓T。约翰逊在1937年4月写道,“观察家……不
会不为中国政府在农业、工业及交通等方面推行经济建设计划的活力而留下
深刻印象”。①英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在大约同一时间,特别提到“中国人自己
及全世界对中国前途的信心都在日渐增长,这种信心的基础是最近几年取得
的显著的稳定发展,以及关于政府和私人事务的政治、财政及经济行为都有
改进”。②
然而,产生这一渐增的乐观情绪的条件,很具有近期收获的性质——战
争爆发前出现还不到一年——历史学者若武断地坚持那些条件必然预示该政
权的长期成功和稳定,那将是愚蠢的。例如,经济形势的改善与中国天气难
以预测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也与建立管理通货引起的通货膨胀的趋势所固有
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军事统一也极脆弱,这一点后来
在战争的年代变得非常明显而令人痛心。此外,蒋介石的声望来自他公开声
明的抗日决心,而不是由于这个政权自身的任何根本改革。
换句话说,中国的新心态主要是由表面的,而且可能是短暂的现象造成
的。透过那些表面特点去观察,人们看出即使在南京10年之末,这个政权依
然是国家复兴的一个笨拙的和靠不住的工具。行政官僚机构仍然腐败无能。
政府机关充满因裙带关系而任命的人,他们很少有任职资格,不过让政府机
构充满冗员和谋求私利的人员而已。政府雇员薪俸低,所以工作中贪污盛行。
迟至1936年9月,蒋介石还悲叹官僚机构无能,他说,“如果我们不清除当
前机构的腐败、受贿、敷衍塞责和无知,而代之以建立廉洁、有效的行政,
有朝一日革命会很快起来反对我们,像我们过去反对满清一样”。①
官僚机构中的一些文职领导人是受过教育、有新思想的人。特别是1935
年以来,蒋介石把一批受人敬重的银行家、记者和知识分子如张嘉璈、翁文
灏、吴鼎昌、蒋廷黻招揽到政府中来,这批人一般很有能力,也比较进步。
然而,这批新人对政府的基本政策所能施加的影响很小。而那些事实上控制
政权的人,却很少了解如何妥善处理社会及经济复兴的任务。何廉在1936
年成为蒋介石的一名亲近的政治和经济顾问,他回忆说,“发现位居高层的
人物对正在进行的事多么无知,对国家的实情知道得多么少,而对那些实情
的理论上的基础甚至知道得更少,人们只能感到惊讶”。②这些位居高层的人
① 引自杨格:《中国的建国成就》,第419页。
② 引自杨格:《中国的建国成就》,第419页。
① 《北华捷报》, 1936年9月16日,第482页。
② 何廉:《何廉回忆录》,第144页。
们有些是训练有素的技术专家,但是,他们往往几乎只面向城市社会的现代
化部分。因此,他们对农业地区的问题或潜力了解得很少,而农业地区构成
了国家的灵魂。例如,宋子文和孔祥熙是训练有素的金融家和预算专家,但
是,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这样的问题,如果中国要在运输及工业发展的方案中
发掘出任何动力,该如何动员农业部门的资源——它提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2/3。
军方继续在国民党政权中握有最大权力,并且决定政权优先考虑的事。
因此,无论文职行政官员多么开明,他们也只是军方的工具。军人往往远不
如文职官员世故,而且过问社会及经济重建的问题更要少得多。他们主要以
专制主义和政治镇压来解决国家问题。杨格说道,这些军人“很无能、反动
和/或腐败,这种情况实在太平常了”。①有这类人盘踞在政权的上层,很难
期望政府对国家的迫切问题作出创造性的回答。
例如,正如杨格指出的,国民党领导层不能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政府
不能与民众同一认识,而是高高站在他们之上”。②这个政权是个独裁政权,
建立在军事实力之上,并靠军事实力来维持。这个政权的领导人唯恐失掉他
们的权力,不愿与他人分享权力和随之而来的额外所得;对于政敌和批评者
则采取压制的态度。在一个现代化和民族主义愈益增强的政治形态中,公民
必然变得更有政治觉悟,这种大权独揽的作法,一般地说是自我毁灭。当然,
这并不是说中国需要采取英美的民主制度,因为这些东西当时的确不适合中
国国情。然而,国民党本应允许,甚至应该鼓励,政治上已动员起来的人士
参与政事。例如,它本来可以准许工会、学生团体、职业协会和地方自治议
会成为政治动员的工具。或者它还可以通过把国民党变成监督政府的工具,
将活力注入党内,而不是让它充当这个政权的萎缩的肢体。
在极度政治危机时期,国民党政权确曾作过扩大政治参与的姿态。例如,
由于政府对日本进攻东北和上海的不抵抗,1932年舆论已转向强烈反对政府
的时候,政府召开过全国紧急会议,①旨在让政权外的知名人士向当局提出意
见。然而,危机一过,国民党政权故态复萌,又采取极权的、排他的统治方
法。有些政权,如在佛朗哥的西班牙或萨拉查的葡萄牙,独裁主义的统治非
常稳定。然而,中国比那些欧洲国家大许多倍,所以控制就困难得多,无法
相比。
加剧国民党政权固有的不稳定性的因素,是中国农村的种种未解决的问
题。一些学者目前正在辩论,民国时期农民的生活水准是在下降,还是保持
着大约相同的水平。然而,认为农民的生活一般说来很贫穷,有时甚至和牲
畜一般,却没有什么争论。结果,农民造反、盗匪横行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
病态,已成为农业地区特有的流行病。然而,这些持异议者的活动缺乏政治
觉悟,也缺乏把这些活动转变为革命运动所需要的组织。不过,到30年代,
既给农民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组织。由于中国现代化的过程越来越快,农
民正在学会与他们原来的生活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通过商业流通,
农民知道了他们村庄以外的形形色色的世界,而商业到30年代也已急剧扩
大。例如,在1935年,中国约54% 的家庭购买火油;香烟和香烟广告甚至
① 杨格:《中国的建国成就》,第423页。
② 同上。
① 1932年初,上海“一二八事件”发生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