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作是独特的实体,即使它们是一单个无性系的后裔,也能各各区分出来。斯普第
奇(Spudich) 和科什兰(Koshland)最近报道,同种的能动微生物,其个体的游
动行为各不相同,颇像一个个性情孤僻,行为乖张的怪人。在它们寻找食物的时候,
有的会歪後扭扭地向一个方向前进,行进确切的几秒钟后,嘎然而止;而其他的细
菌则以不同的方式歪扭前进,行进不同的,但各有定数的时间。假如你逮住它们的
鞭毛,把它们挂在覆了一层抗体的滑片的表面上,仔细地观察,你可以通过其扭动
身体的方式把它们一个个分别开来,分别得如此准确,好像它们各有不同的名字。
豆类携带有标记自我的标签,彼此区分得如此清晰,就像一只小鼠通过它的气
味作的标记一样。这些标签有糖蛋白,有植物凝血素,而且还可能跟某种内部的,
至关重要的谈判有关。这种谈判是关于豆子和固氮菌之间的附着关系的。固氦菌生
活在这种植物的肌肤里,埋植在它的根瘤中。一个种系的豆类的植物凝血素跟前来
这个种系殖民的特殊菌类的表而有特殊的亲和性、但对于来自其他种系豆子的菌类
就没有。这一制度的设计,似乎是为了维护一些排他性的伙件关系。自然界就是内
这样一些小小的势利帮派凑合而成的。
珊瑚虫也有着生物的自我意识。如果你把同一种系的珊瑚虫放在一起,让它们
互相接触,它们会融合成一个珊瑚虫,但如果是不同种系的,它们就会相互拒斥。
鱼类能通过各自的气味把同类作为个体而一一分辨出来。小鼠也能这样作。这
种嗅觉的辨别力是由H2基因座制约的。用于免疫自我标记的基因也包含在同一些H2
基因座里。
唯一似乎完全没有隐私感的活个体,是那些被从母体分离出来,分放在培养皿
里的有核细胞。一旦得到机会,条件适宜,来自天差地别的来源的两个细胞,比如,
一个酵母苗细胞,一个鸡红血细胞,就会接触,融合,那两个细胞核也会融合,然
后,这个新的杂种细胞就会起劲地分裂,繁生出大量的子孙来。赤裸的细胞缺乏自
尊心,似乎一点儿自我感觉都没有。
自我的标记,还有负责识别这种标记的感觉机制,传统上被看作是为了自己的
利益在维护自己的个性的。有了这一机制,一种生物才能够自卫,保护自己免受所
有其他生物的侵害。这样看来,自我性乃是有利于自我保护的。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却不是这样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的自我标记机制想
必是远在进化的过程走到我们这儿之前很久就早已完善了的。这种机制的建立,是
为了让一种生物找到其他生物,但不是为了捕食,而是为了建立起共生的家庭。生
活在蟹子甲壳上的海葵,择偶的标准极其挑剔。蟹子们也是一样。只有那一种海葵
能找到那唯一一种蟹子。它们明确无误地感觉到彼此,然后就生活在一起,就好像
是天造地设的伴侣双双。
有时候,不同的自我相当纠缠不清,以至于两种生物、受彼此分子构型的吸引,
会把两个自我合并在一起、结成一单个生物体。关于这,我听到的最好的故事,是
关于那不勒斯海湾中的裸鳃类动物和水母的。那种裸鳃类动物是一种海生蛞蝓。初
看时,发现它身上长着一个小小的发育不全的寄生物,样子像一个水母,永久性地
固着在裸鳃动物的口器的腹侧表面上。出于好奇,有些海洋生物学家就去探讨,那
水母是怎样来到那里的。他们首先搜寻邻近海域,寻找其早期的发育形式,结果有
了惊人的发现。那种附着的寄生物,尽管显然是特化了,放弃了独自的生活,但实
际上还是能够繁衍后代,因为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里,它们的数量特别多。它
们在较为靠上的水层中随波逐流,成长得惊人之好,最终长成羽翼丰满,象模象样
的正常水母。与此同时、那种蜗牛也产下了幼仔,也开始正常生长,但是时间不长。
还在极小极小的时候,它们就被水母的触手逮住、然后又被吞没到那伞状的身体里。
乍看之下,你会觉得,水母现在是捕猎者,而蜗牛则是它的猎物。上辈子受辱蒙羞,
低人一等,这会儿可算天道好还,扬眉吐气了。可是不然。蜗牛不但没被消化,而
且还贪而无厌,没过多久,就开始反咬一口了。先吃掉水母的辐管,接着吃它的周
边,最后吃掉它的触手,直到那水母实质上被全部吃掉,而蜗牛的个头则相应长大
了。到末了,两者的关系又回到我们最初见到的样子,那头裸鳃动物优哉游哉,晃
来晃去,水母却没剩下什么,只有一个经过成功加工的圆圆的寄生物,安然无恙地
附着在蜗牛口边的表皮上。
选拣这个故事,已经觉得无从下手;思考它的含义,更加令人茫然。两种生物
都是为了这次邂逅才来到这个世上,都带着自我的标记,以便在那不勒斯海湾的水
域中能彼此找到。这一合作,如果你愿意这么称呼的话,是完全特定的。只有这个
种的水母,也只有这个种的裸鳃动物,才能够走到一起、这样生活。而且,更加令
人惊奇的是,它们不能以任何别的方式生活。它们只有互相依赖才能生存。它们不
是真正的自我,它们明明白白是异己的。
想想这些话物,让我起一种怪异的感觉。它们没有使我想起任何曾经见过的事。
真的没有。这样的生活轮回,我从没听说过。这些东西是稀奇古怪的。没错儿,就
是奇特。而与此同时,如同一个朦胧记得的梦,它们让我一下子想起了整个地球。
于是,我的心翻腾不己,再也不能平静,而且百思不得其解了。
图森动物园
科学中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还原法得来的,这就是探求细节,然后探求细节的
细节,直到一个结构的所有最小的小块儿,或者一个机制的最小的部分,都明摆在
面前,以供计数和细察。只有办到了这事,那研究工作才能扩展,包容要探讨的整
个机体或全部体系。我们是这么说的。
可有时候,这么干是要蒙受一些损失的。今天,公众对于科学的许多忧虑就在
于,我们可能会永无休止地,着了魔地执着于部分,从而把全体永久地忽略了。关
于这种忧虑,我有过一次短暂的亲身体验。有天下午,我在图森,手中有点闲暇,
就去了趟动物园,就在城边,很方便的。营造公园的人在两个不大的人工池塘之间
开掘了一道深的通道、两边是透亮的玻璃墙。这样,你站在两墙中间,就可以看到
每一个池塘的深处,同时,还可以看到水而。在一个池里,通道的右侧,是一家子
河狸;在通道的另一侧,是一家子水獭。离开你的脸数尺之内,在你的两边,水獭
和河狸在纵情嬉戏,一会儿扎到水里,一会儿露出水面,忽而迎而游来,然后又悠
然而去。我一辈子见的动物可算多了,可从没见过象它们这样充满生机的。就差那
层玻璃,不然,你可以伸过于去,摸摸它们。
我一时呆住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心中只有一个感受:那是深的欢喜,掺
杂着对于那种完美娴熟的惊奇。我飘飘然从一边浮到另一边,脑子也装了转轴似的,
一会儿惊奇地盯着河狸,一会儿又叹羡地盯着水獭。我听得见脑壳里胼胝体两边互
相呼叫的声音,从这个半球呼叫那个半球。记得当时想道——我的意识还剩了一点
没失控——我不要关于水獭跟河狸的各个部分的科学;我永远也不要知道它们是怎
样表演出那种绝技的;我希望不要听见有关它们的科学新闻,不要知道它们的呼吸
生理,它们肌肉的协调,它们的视觉,它们的内分泌系统,和它们的消化道。我希
望永远也用不着把它们想成是一些细胞的集合。我所要的,唯有那完整的,毫发无
损的、此时此刻在我眼前的,那些个水獭和河狸丰满健壮毛茸茸活泼泼的整个复杂
机体。
这种感受,我遗憾地说,仅仅持续了几分钟,然后,我就回到了20世纪末叶,
像以往一样,又成了一个还原论者,由于习惯的力量,好奇地想起细节来。可这一
次,想的不是河狸和水獭的细节。相反,是关于我的细节。某种值得铭志不忘的东
西在我的心中发生了。这一点我毫不含糊。如果能够作到,我会把它放入脑干的某
个部位;或许,这是我的大脑的边缘系统在运作。我成了一个行为科学家,一个实
验心理学家,一个动物行为学家。一时间,我全然失去了那种好奇和倾倒的感觉。
我一下子蔫了下来。
但是,我离开动物园的时候,还是似有所得。那是关于我自己的一条信息:我
是不知怎的编了码来感受河狸和水獭的。我当它们的而表现出了本能的行为,就在
它们被展出在玻璃后而伸手可接的地方,一齐窜上窜下的时候。我有着感受这种表
演的感受器。用动物行为学的术语说,水獭跟河狸拥有针对我的“释放刺激物”,
而那释放的过程就是我当时的体验。我释放了什么呢?是行为。什么行为?站在那
儿,吃惊地转过来转过去,感到狂喜,和一种油然而生的友情。经过这样的交流之
后,我并不能告诉你前所未知的关于水獭和河狸的任何信息。我没有了解到关于它
们的任何新的东西。如有所知,只是关于我,恐怕还有你,或许还有关于整个人类
的:我们被赋予了一些基因,它们编码出我们对水獭和河狸的反应,可能还有我们
彼此之间的反应。我们拥有印制好的,一成不变的反应模式,时刻准备释放出去。
并且,由于这种遭际而在我们内部释放出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惊奇的情感。这是
一种强制性的行为,我们只有通过竭尽我们具有意识的头脑所有的力量,自始至终
不断制造有意识的遁词,才能够避免这种情感。放任自己,机能地,自动地行事的
话,我们就会嘤嘤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