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一连四年为党奔走各方,接二连三忙着一个又一个起事计划,然而1916至1917年间的活动却罕为人知。他始于1918年的日记,曾经略为重提这段期间的事。他曾提到1917年春天,奉已经前往广东的孙中山之命,将德国政府答应借给革命党的一百万元领回——应是向德国领事馆领取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1917; box 1; folder 1。
2006年蒋氏家人交给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的1918至1922年日记之副本,有一百多页经过编修——有些是家族所编辑,有些则是数十年前经蒋本人或其儿子所修订。鉴于删除的这些记事已时隔90年,它们极有可能是关系到蒋氏家人觉得尴尬或有所牵连的行为或意见,也因此各方猜测颇多①。
① 同上注。蒋氏家族表示,这些删节的材料要到2035年才会发表。
我们或许可以相信,蒋在这段时期与青帮从事犯罪活动。1914年,上海的英国籍保安处长针对蒋发布逮捕令(编按:应为袁世凯所下),指他涉及“小沙渡的犯罪”,但又未标明详细犯行。这个指控可能有关此时他和陈其美在上海从事、后来失败的地下工作。1917年10月,北洋政府的淞沪护军使向英国公共租界警署提出状子,指控蒋涉及“1910年谋害公共租界知名华人”,那是7年前的事。但有可能它指的是1913年1月陶成章遇刺事件,却把日期弄错了。1010年,蒋只有夏天在上海逗留,又无其他报导指出有类似的犯案。1918年7月,同一个护军使指控蒋“涉及1917年10月18日发生在公共租界西华路的武装抢劫案”。英国当局或许认为所控事件是中国各党派斗争的一部分,怀疑这个护军使的指控有政治动机,并未逮捕蒋①。
① Loh(陆培涌),Early Chiang Kai…shek; pp。132…133。 Boorm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1; p。75,引述1926年11月29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高思(C。E。Gauss)致北京美国公使的一封密函,谈到“蒋介石犯罪记录”这件事。当时,各国驻上海领事团非常留心“赤色将军蒋介石”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发展。抗战时期长期担任美国驻重庆大使的高思,一直瞧不起蒋介石,但是他在这封密函中没有提到这三份犯罪活动报告中有任何异样的地方。显然,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国警方没有追查这些指控。就袁世凯政府的督军而言,他有强烈的政治动机提出这些诉讼。
蒋家有位成员在2008年断然表示,家人所做的修正,绝对没有涉及青帮、犯罪活动或政治事件,只跟“个人私事”有关,不涉及政治议题。可是,这部分最前面的文献不无可能是由蒋本人或其儿子经国删除①。
① 和我谈到蒋氏日记内容做了删节的这位蒋家家属,也参与蒋氏日记的发表。根据此人2008年5月19日给我的电子邮件。
从1918年起,蒋每天以文言文至少写下一页的日记,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1972年,因为健康因素才告终止。除了先前24小时发生的大事,以及感想之外,他记下起床、就寝时间,温度和天气。进入到1920年代,日记也列举自己的缺点,此举固然反映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也代表蒋承认自己行为的不成熟。可是,他并没有太大改进。孙中山就看清楚蒋的严重缺陷,但也看到他可贵的特质,如坚忍不拔、忠心耿耿、大胆不畏死,即使连战连败、死里逃生都挫折不了他的斗志①。
① Tai; 〃History Talk。〃
袁世凯过世后,中国政治陷入一片混乱,北京接二连三上演军阀政变闹剧。1918年,国民党籍国会议员逃往广州,和孙中山联手发动“护法运动”,成立临时军政府,推举孙为陆海军大元帅①。广东、云南军事统治者宣誓效忠,其中一人即是粤军首脑陈炯明②。尽管头衔赫赫,孙中山即使对广州的新政府——事实上,它派系林立——也不具有不受挑战的权威③。
① Dreyer; China at War; p。66; Boorm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1; pp。174…175。
② Pye(白鲁恂), War Lord; pp。17…18; Boorman; Biogriphical Dictionary; vol。2; p。125。
③ Lloyd E。Eastman(易劳逸),〃Nationalist China during the Nanking Decade; 1927…1937;〃 in The Nationalist Era in China; 1927…1949; ed。 Lloyd E。Eastman;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p。29。
3月,蒋奉孙中山之命加入陈炯明的援闽粤军司令部,担任作战科主任①。可是,因为一些南方军阀要求在新政府中有更大的权力,孙中山在广州脆弱的联合政府很快又动摇。孙辞职返回上海②。陈炯明及其三万兵力仍坚定支持孙;7月,蒋在福建作战,成功攻克一重要城镇。不久,由于脾气不好、与粤军军官处不来,他一度辞职,但陈炯明要他回来,担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下辖一千名士兵③。蒋全力以赴练兵,率领他们翻山越岭、深入敌后作战④。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15; 1918; box 1; folder 4; Boorm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1; p。176。
② 张宪文、方庆秋,《蒋介石全传》,pp。49…51。
③ 董显光,《蒋介石》第一册,pp。50…51。
④ 张宪文、方庆秋,《蒋介石全传》,pp。51…53。
1917年11月发生一件影响到中国及世界的大事,列宁率领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夺取了彼得格勒及掌控了大部分的俄罗斯。次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巴黎和会上,南、北政府合组的中国代表团争取收回德国以不当手段在中国取得、现已落到日本手中的一切权利。美国总统威尔逊支持中国的立场,但投票表决时输给欧洲列强,只好妥协,把德国在华半数领土权利正式让渡给日本①。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于1919年5月4日传回中国时,学生、知识分子和大多数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北京大学首先发生抗议活动,旋即蔓延到其他大学、中学和工厂。蒋在日记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国民气不馁,民心不死,尚有强。”②
① R。R。Palmer and Joel Colton;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McGraw Hill; 1991); p。725。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Sepetmber 23; 1919; box 1; folder 21。
1911年之前,中国革命党人的焦点集中在结束中国的落后与屈辱——满清异族统治所造成的情况。现在,已是汉人主导的共和政体,国家却分裂、军阀兵戎相见,比起清朝更加衰弱,不仅内战战火不断、还继续受到列强压榨。有改革之心的中国人责备列强帝国主义使中国沉沦至此、但也要求中国文化和国民性格的彻底改造,使国家重新站起来。戴季陶即是反覆申论此一主题的健笔之一。不过最著名的是作家鲁迅,他指控中国传统孕育退步、愚昧的文化以及道德上的怯懦。孙中山也一再呼吁应该有不自私、爱国、英勇的新中国人,一种他认为前所未有的新民族。蒋也同意应早早改造,但他的乐观并没维持太久。他注意到,人民精神固然似乎已有提振,但大部分中国人仍是文盲。他担心,很难在10年之内完成国家性格的大改造。以国民坚毅精神而言,“日本人民之智识普及,过于吾国者,其改革之速,更可知矣。”①往后26年,蒋在这一点上一直悲观。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10; November 2; 1919; box 2; folder 1;2。
固然1919年的五四运动(或称新文化运动)令孙中山信徒士气为之一振,它也对在中国新生的马克思主义运动及它在学术界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提供巨大动力。知识界受到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北大教授胡适这一位杜威实证主义派作品的影响,也出现“第三势力”,不过它在政治上一直没有太大影响力。实际上,包括军阀在内,所有的中国人都支持五四运动的目标。问题在于,中国在追求实现重振国势、现代化的共同梦想时,应由哪个党、哪一派,或哪个军阀来领导。
尽管孙中山认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论不合中国国情,他越来越受俄国大革命新闻,它的无阶级社会以及全世界终止帝国主义理想之启发。蒋介石也一样,他开始阅读《俄国革命记》。他在日记中写下,他会永远敬佩这桩历史大事件、人类史的新时代。日记中一再出现“读俄文”、“习俄文”等字样,他喜欢左派的《新潮》杂志,有时候早上读了下午又读①。这一类阅读益发激起蒋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强烈情绪。莫斯科宣布它将放弃帝俄沙皇在满洲的特殊权利、取消对华一切“不平等”条约时,俄国革命在中国的吸引力大升。对于长久受苦受难的中国人而言,这是善意的晴天霹雳。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6;24;26;27; 1919; box 2; folders 2; 杨天石,《蒋介石秘档》,pp。38…57。
这时候,蒋仍在福建率领粤军作战。他在日记写下,他不喜欢福建姑娘,但是脑子里抛不开性:“色念,仇恨,嫌恶,诸几未绝,虚灵未足也。”①1919年3月,他暂时离开前线、回到上海,与他称为“介眉”的新爱人同住。从他对她的热情判断,她一定是个美女。由于姚冶诚好赌,他和她感情不睦,现在疯狂爱上介眉。根据他的日记,有一天他已到了码头,预备回到福建前线,但又不舍离开她,因此又多留了几天。他甚至想要娶她,但是根据她写给他的一封信所述,即令她想和他长相廝守,她并不想被一纸正式婚约所绑②。这段时期,尽管感情不睦,蒋仍不时返回宁波见姚冶诚③。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19;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