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entral Army;〃 pp。78…144。
同时在广州方面,国民党中执会的自由派,包括宋庆龄、宋子文姊弟,担心蒋军功彪炳、声望日升,无可避免会建立军事独裁。让他们忧虑的,是蒋紧接在中山舰事件之后的动作,如当选为中执会主席,以及继续把中共党员清出国民党各级机关和部门。蒋了解各军反共的军、师长也忌惮他取得独裁掌控,因此,蒋并没有进一步巩固自己权力的动作。国民党左派再结合中共党员,此刻掌控了中执会;10月间,中执会通过决议案,对蒋在中山舰事件后进行个人政治权力的集中,暗示地表达不满。此外甚且,11月间,它又表决将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移到武汉,就近掌握北伐情势,而且当地环境也较有利于工会。蒋在日记里起先欢迎党中央北迁,可能是不想扩大间隙①。
① Wilbur and How(韦慕廷和夏连蔭),Documents; p。371;《蒋介石日记类抄二》,《民国档案》1(1999):4…11。
两个月之后,国民党内亲蒋、非共派在江西庐山集会。庐山是江西省的山区度假圣地,雄峙长江南岸,其峰岳耸立、峭壁悬崖、瀑布成群,成为蒋最钟爱的会议举办地点。蒋再次为了消除各方对他个人野心的忧虑,在会中附议解除自己中执委主席职位的提案,并如早先的作为,呼吁汪精卫回国恢复与党的关系。或许这些动作被批太假惺惺,但从他的日记和脾气判断,他可能希望妥协可使国民党内非共人士,包含汪在内,能够团结——这是设法抑制共产党势力之前必须的一步。他在日记写下,他急欲攻下“长江下游”,稳住武汉,并发展经济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January 2; 1927; box 5; folder 8。
1月11日,他又以一项大胆行动表白他的诚意——亲赴武汉,把自己交到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共产党的手里,试图说服中执会迁到南昌。鲍罗廷在中执委欢迎蒋的接待会上,几番暗讽提到独裁者和追求权力的军阀①。鲍罗廷“几乎当下”就怕自己说得太过火②。不久之后,这位苏联特务发信给李宗仁,建议李取而代之,出任北伐军总司令。李担心若逼蒋这位国民党新领导人下台,中共会乘虚而入,予以拒绝。由于他痛恨共产党,也为了自保以防鲍罗廷的信遭到拦截,李极有可能向蒋报告此一接触③。此时蒋十分忧心,一连几天失眠,四度在日记中吐露起了自杀的念头,希望以死明志“使全国同胞起而自救其危亡”。2月1日,他写下:“决将政府迁移武昌也。”但是,只要鲍罗廷还在中国——他的奸邪难以言喻——蒋似乎就不可能这么做④。
① Leon Trotsky;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67); p。401。
② Robert C。North and Xenia J。Eudin; M。N。Roy's Mission to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p。47。
③ Wilbur(韦慕廷),Nationalist Revolution; p。81。
④ Chiang Diaries; Hoover; February 1 and 25; 1927; box 5; folder 8。
此时,革命军通往上海之路已经打开。武汉国民党中央、共产党和苏联顾问都希望北伐军北上,和冯玉祥部队联手。从冯玉祥最近访问莫斯科的言行和声明研判,他应该已坚定地站在国民党左派立场。可是,蒋坚持革命军先取南京、上海,因为如此一来新的国民政府就可定都南京,直接取得上海巨大的财金资源,甚至外国的承认。庐山会议赞同蒋的策略。但是,1927年5月1日,武汉中执会正式把蒋纳入新改组的军事委员会的控制之下;会议亦把蒋的重要党职移交给不在国内的汪精卫,同时发布秘密命令要逮捕蒋。陈果夫可能事先得知此一密令,而蒋极可能就是在此时对清共一事下定决心①。
① Zhang Guotao(张国焘),Ri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581。
革命军向上海挺进,上海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工会发动联合罢工响应。接下来的暴乱中,200名工人丧生;但3月22日,上海军阀卫戍司令投向革命阵营,福建海军舰队也易帜投靠,蒋遂控制了长江流域①。白崇喜3月22日率部进入上海。率部进入南京的程潜,收到武汉中央要他逮捕蒋的命令,程不予理会;而且为了自保,蒋3月24日搭乘新占领的“楚同舰”到达南京时,程肯定向蒋报告了此事②。两天后,蒋到上海,发现工人和学生天天集会示威,要求收回外国租界。许多西方人怀疑蒋有意愿或能力控制局势③。周恩来此时主持上海市中共活动。
① 同上注,pp。570;584…585; Edward L。Dreyer; China at War (New York: Longman; 1995); p。142; 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56。 总罢工是由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发动,因此虽然经常有人指控说,蒋命令部队在城外等候,让军阀有时间镇压工人,但这个情况恐怕不太可能发生。
② Wilbur(韦慕廷),Nationalist Revolution; pp。91…92; 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p。53…54。
③ Parks M。Coble(柯博文),The Shanghai Capitalists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1927…1937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30; Chen Lifu(陈立夫),Columbia interviews; part 1; pp。27…29。
4月1日,汪精卫搭乘苏联船只抵达上海。上海的国民党领导人,包括蒋在内,多数要求汪留在上海,领导团结统一的国民党,驱逐鲍罗廷并“节制”共产党。鉴于大多数人强烈支持汪精卫回国,除了何应钦之外各军的军、师长亦莫不皆然,蒋一定觉得他必须接受让汪恢复政治领导地位。如果汪同意反共,情况会如何发展很难说,但他大可在强化个人控制后,号召多数的左派国民党人归队。果真如此,则可能无限期地延搁蒋崛升政治领导地位的时程,甚至永久阻绝。可是汪拒绝了,他坚持在武汉召集全体中央执行委员,大家一起开会决定这样的大事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pril 5; 1927; box 5; folder 10。
3日,蒋以奉承之语发电全体司令官,宣布汪“主席”已回国,今后所有的军事、民政、财政和外交事务都应集中接受汪的指挥。蒋随后私下拜访汪,力陈必须把爱管闲事的鲍罗廷遣送回国,并肃清党内共产党员。蒋认为汪的反应正面。可是,同一天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突然也来到上海,他和汪很快就发表联合声明,否认中共意图颠覆国民革命军或推翻国民党——不过,结尾仍是一句马克思的话:中国需要民主专政,让所有被压迫的人民起来对付世界反革命。汪、陈旋即秘密登上邮轮,前往武汉,这一来使得蒋成为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党内所有反共势力的共主①。蒋颁布戒严,下令解除民间 一切武装,然后又搭乘军舰折回南京②。
① 同上注。
② Wilbur(韦慕廷),Nationalist Revolution; p。98。
4月2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一致决议清共,并成立“沪清党委员会”主司其事。中央监察委员会大体上是个荣誉性质的机构,并无执行权力,其成员有支持蒋最力的张人杰,以及戴季陶,陈果夫、陈立夫兄弟。陈立夫在回忆录中表示,“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青帮不和中共结盟,因为国民党研判此事可能性不小①。
① 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p。60…64。 《海上沉浮2》,200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制作的有关上海黑社会的电视纪录片;Chen Lifu(陈立夫),Columbia interviews; part 1; p。29; Wilbur(韦慕廷); Nationalist Revolution; p。104。
青帮两大首脑杜月笙、黄金荣,“基于政治理由”和共产党、国民党都保持密切关系。根据陈立夫的说法,杜月笙和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有直接接触;汪是青帮人也是中共党员。由于这层关系,中共中央不认为强大的青帮是个迫在眉睫的威胁。可是,青帮大老杨虎早年和蒋一起参与革命,现在担任清党委员会和杜月笙主要接触人。清党委员会同意给杜60万(中国)银元成立“中华共进会”之流的武装暴徒,协助执行青帮被赋与的任务。蒋在出城前也任命杨虎为上海卫戍司令①。
① 同上注。
同一天,奉系军阀张作霖的警察冲入北京的苏联大使馆,逮捕苏联外交官和中共党员,并载走好几卡车的文件,这些“可靠证据证明莫斯科透过其特务鲍罗廷控制中共”。张作霖下令勒杀在使馆里抓到的李大钊和其他19名中共党员。但是,双方其实都一样残酷和尔虞我诈。凑巧,斯大林不知北京这头发生的事,在莫斯科对3000名党工干部演讲,表示“当(国民党)右派没有用处后,蒋介石将像柠檬一样被挤乾,然后丢得远远地”①。历时22年的国共内战于1927年4月12日清晨在上海展开。前一天晚上;青帮杜月笙邀请共产党籍的工会首脑汪寿华到家里谈话。杜劝汪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汪拒绝。当他告辞后,两名刺客开枪撂倒他。过了午夜,白崇喜的第七军部队于上海接管亲共的总工会办公室,不听话的人就地格杀,青帮组织的共进社武装人员在若干地方攻击工人纠察队,杀了数十人。周恩来等人又被捕,送到白崇喜总部。周是中共在上海的高阶领导人,但白释放了他,很可能是经蒋核可或直接下令②。
① Dryer; China at War; p。141。 这些文件亦显示苏联如何援助国民党及共产党。另可参见Trotsky;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pp。383…384。
② Chen Lifu(陈立夫),Storm Clouds; pp。60…65; 《海上沉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