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玫剿奈恢谩A秸叩奈蟛钪嘶”囟ㄒ笥谀歉龀J簿褪莌除以2π。幸运的是,我们都记得h非常小,只有6。626× 10^…34焦耳秒,那么假如△p和△q的量级差不多,它们各自便都在10^…17这个数量级上。 我们现在可以安慰一下不明真相的群众:事情并不是那么糟糕,这种效应只有在电子和光 子的尺度上才变得十分明显。对于汤米玩的皮球,10^…17简直是微不足道到了极点,根本 就没法感觉出来。汤米可以安心地拍他的皮球,不必担心因为测不准它的位置而把它弄丢 了。 不过对于电子尺度的世界来说,那可就大大不同了。在上一章的最后,我们曾经假想自己 缩小到电子大小去一探原子里的奥秘,那时我们的身高只有10^…23米。现在,妈妈对于我 们淘气的行为感到担心,想测量一下我们到了哪里,不过她们注定要失望了:测量的误差 达到10^…17米,是我们本身高度的100万倍!100万倍的误差意味着什么,假如我们平时身 高1米75,这个误差就达到175万米,也就是1750公里,母亲们得在整条京沪铁路沿线到处 寻找我们才行。“测不准”变得名副其实了。 在任何时候,大自然都固执地坚守着这一底线,绝不让我们有任何机会可以同时得到位置 和动量的精确值。任凭我们机关算尽,花样百出,它总是比我们高明一筹,每次都狠狠的 把我们的小聪明击败。不能测量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我们来设计一个极小极小的容器,它 内部只能容纳一个电子,不留下任何多余的空间,这下如何?电子不能乱动了吧?可是, 首先这种容器肯定是造不出来的,因为它本身也必定由电子组成,所以它本身也必然要有 位置的起伏,使内部的空间涨涨落落。退一步来说,就算可以,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也会 神秘地渗过容器壁,出现在容器外面,像传说中穿墙而过的崂山道士。不确定性原理赋予 它这种神奇的能力,冲破一切束缚。还有一种办法,降温。我们都知道原子在不停地振动 ,温度是这种振动的宏观表现,当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理论上原子就完全静止了。那时 候动量确定为零,只要测量位置就可以了吧?可惜,绝对零度是无法达到的,无论如何努 力,原子还是拼命地保有最后的一点内能不让我们测准它的动量。不管是谁,也无法让原 子完全静止下来,传说中的圣斗士也不行——他们无法克服不确定性原理。 动量p和位置q,它们真正地是“不共戴天”。只要一个量出现在宇宙中,另一个就神秘地 消失。要么,两个都以一种模糊不清的面目出现。海森堡很快又发现了另一对类似的仇敌 ,它们是能量E和时间t。只要能量E测量得越准确,时刻t就愈加模糊;反过来,时间t测 量得愈准确,能量E就开始大规模地起伏不定。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相同的不确定 性规则: △E×△t 》 h/2π 各位看官,我们的宇宙已经变得非常奇妙了。各种物理量都遵循着海森堡的这种不确定性 原理,此起彼伏,像神秘的大海中不断升起和破灭的泡沫。在古人看来,“空”就是空荡 荡无一物。不过后来人们知道了,看不见的空气中也有无数分子,“空”应该指抽空了空 气的真空。再后来,人们觉得各种场,从引力场到电磁场,也应该排除在“空”的概念之 外,它应该仅仅指空间本身而已。 但现在,这个概念又开始混乱了。首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空间本身也能扭曲变形 ,事实上引力只不过是它的弯曲而已。而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展现了更奇特的场景:我 们知道t测量得越准确,E就越不确定。所以在非常非常短的一刹那,也就是t非常确定的 一瞬间,即使真空中也会出现巨大的能量起伏。这种能量完全是靠着不确定性而凭空出现 的,它的确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这一刹那极短,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发现以前,它 又神秘消失,使得能量守恒定律在整体上得以维持。间隔越短,t就越确定,E就越不确定 ,可以凭空出现的能量也就越大。 所以,我们的真空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沸腾着,到处有神秘的能量产生并消失。爱因斯坦告 诉我们,能量和物质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在真空中,其实不停地有一些“幽灵”物质在出 没,只不过在我们没有抓住它们之前,它们就又消失在了另一世界。真空本身,就是提供 这种涨落的最好介质。 现在如果我们谈论“空”,应该明确地说:没有物质,没有能量,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 。这才是什么都没有,它根本不能够想象(你能想象没有空间是什么样子吗?)。不过大 有人说,这也不算“空”,因为空间和时间本身似乎可以通过某种机制从一无所有中被创 造出来,我可真要发疯了,那究竟怎样才算“空”呢?
*********
饭后闲话:无中生有 曾几何时,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无中生有是绝对不可能的。物质不能被凭空制造,能量 也不能被凭空制造,遑论时空本身。但是不确定性原理的出现把这一切旧观念都摧枯拉朽 一般地粉碎了。 海森堡告诉我们,在极小的空间和极短的时间里,什么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们对时 间非常确定,所以反过来对能量就非常地不确定。能量物质可以逃脱物理定律的束缚,自 由自在地出现和消失。但是,这种自由的代价就是它只能限定在那一段极短的时间内,当 时刻一到,灰姑娘就要现出原形,这些神秘的物质能量便要消失,以维护质能守恒定律在 大尺度上不被破坏。 不过上世纪60年代末,有人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引力的能量是负数(因为引力是吸力,假 设无限远的势能是0,那么当物体靠近后因为引力做功使得其势能为负值),所以在短时 间内凭空生出的物质能量,它们之间又可以形成引力场,其产生的负能量正好和它们本身 抵消,使得总能量仍然保持为0,不破坏守恒定律。这样,物质就真的从一无所有中产生 了。 许多人都相信,我们的宇宙本身就是通过这种机制产生的。量子效应使得一小块时空突然 从根本没有时空中产生,然后因为各种力的作用,它突然指数级地膨胀起来,在瞬间扩大 到整个宇宙的尺度。MIT的科学家阿伦?古斯(Alan Guth)在这种想法上出发,创立了宇 宙的“暴涨理论”(Inflation)。在宇宙创生的极早期,各块空间都以难以想象的惊人 速度暴涨,这使得宇宙的总体积增大了许多许多倍。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它的结构在 各个方向看来都是均匀同一的。 暴涨理论创立以来也已经出现多个版本,不过很难确定地证实这个理论究竟是否正确,因 为宇宙毕竟不像我们的实验室可以随心所欲地观测研究。但大多数物理学家对其还是偏爱 的,认为这是一个有希望的理论。1998年,古斯还出版了一本通俗的介绍暴涨的书,他最 爱说的一句话是:“宇宙本身就是一顿免费午餐。”意思是宇宙是从一无所有中而来的。 不过,假如再苛刻一点,这还不能算严格的“无中生有”。因为就算没有物质,没有时间 空间,我们还有一个前提:存在着物理定律!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各种规则,比如不确定原 理本身又是如何从无中生出的呢?或者它们不言而喻地存在?我们越说越玄了,这就打住 吧。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7…3) 版权所有:castor_v_pollux 原作 提交时间:2003…11…12 18:58:42 第七章 不确定性 三 当海森堡完成了他的不确定性原理后,他迅即写信给泡利和远在挪威的玻尔,把自己的想 法告诉他们。收到海森堡的信后,玻尔立即从挪威动身返回哥本哈根,准备就这个问题和 海森堡展开深入的探讨。海森堡可能以为,这样伟大的一个发现必定能打动玻尔的心,让 他同意自己对于量子力学的一贯想法。可是,他却大大地错了。 在挪威,玻尔于滑雪之余好好地思考了一下波粒问题,新想法逐渐在他脑中定型了。当他 看到海森堡的论文,他自然而然地用这种想法去印证整个结论。他问海森堡,这种不确定 性是从粒子的本性而来,还是从波的本性导出的呢?海森堡一愣,他压根就没考虑过什么 波。当然是粒子,由于光子击中了电子而造成了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这不是明摆的吗? 玻尔很严肃地摇头,他拿海森堡想象的那个巨型显微镜开刀,证明在很大程度上不确定性 不单单出自不连续的粒子性,更是出自波动性。我们在前面讨论过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 h/mv,mv就是动量p,所以p= h/λ,对于每一个动量p来说,总是有一个波长的概念伴随 着它。对于E…t关系来说,E= hν,依然有频率ν这一波动概念在里面。海森堡对此一口 拒绝,要让他接受波动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海森堡的顽固玻尔显然开始不耐烦了 ,他明确地对海森堡说:“你的显微镜实验是不对的”,这把海森堡给气哭了。两人大吵 一场,克莱恩当然帮着玻尔,这使得哥本哈根内部的气氛闹得非常尖锐。从物理问题出发 ,后来几乎变成了私人误会,以致海森堡不得不把写给泡利的信要回去以作出澄清。最后 ,泡利本人亲自跑去丹麦,这才最后平息了事件的余波。 对海森堡来说不幸的是,在显微镜问题上的确是他错了。海森堡大概生来患有某种“显微 镜恐惧症”,一碰到显微镜就犯晕。当年,他在博士论文答辩里就搞不清最基本的显微镜 分辨度问题,差点没拿到学位。这次玻尔也终于让他意识到,不确定性是建立在波和粒子 的双重基础上的,它其实是电子在波和粒子间的一种摇摆:对于波的属性了解得越多,关 于粒子的属性就了解得越少。海森堡最后终于接受了玻尔的批评,给他的论文加了一个附 注,声明不确定性其实同时建筑在连续性和不连续性两者之上,并感谢玻尔指出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