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牛根生财富心经-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雄莫问出处。连两千年前的陈胜、吴广都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历史上的“贱民”刘邦、“丐儿”朱元璋也都成了开国大帝。如今的现实中,多少成功的企业家也都经历过草根生活。所以,成功的基因也可以孕育在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公的待遇,也是在教育自己要尽量使别人满意。
  富有大智慧的人,其实都视逆境为一笔大财富!
  二 副总裁的成长
  成功后的牛根生有两句经典的话,一句是说给失意者的:“别人从零起步,而我是从负数起步”;一句是说给得意者的:“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走在副总载位置上的牛根生,也开始了自己另类“财富”的积累。
  1.从心灵开始:诚信是最大的无形资产
  牛根生在伊利的成长,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厂长孙有亮。个中缘由从下面这个故事中即可见一斑。
  1981年,牛根生准备结婚。此时他的养父养母都已去世,“有一毛钱散俩五分”的牛根生则身无分文。距离婚礼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厂长孙有亮把他叫了过去,对他说如果有困难就说。
  年轻气盛的牛根生想都没想,就当场拒绝了。然而,下班的路上,牛根生反复思忖:我本来就没有钱啊,没钱干嘛还要嘴硬?后来牛根生回忆说,当时嘴硬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谁会借钱给我这个连父母都没有的人呢?第二,当时想,老领导大概只是卖个人情,他估计我不会要才佯说借钱的。
  不过,嘴硬的牛根生也太需要钱了,其实很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想到不好意思直接回去找,便打了个电话给孙厂长,理由则十分坦率:对领导有看法,认为你借钱是假的。
  孙有亮听后,只说了一句话:“你现在过来拿吧。”为了不让别人看见,保护牛根生的自尊,孙有亮就有意避开办公室里的其他人,私下把存折交给了牛根生。“拿去用吧,看够不够,用完了你再给我存上就行了。”
vxD久E久E电E子S书:HOUHOU 网络收集提供下载,更多精彩请关注 久S久T电T子T书99 121  SDAxc
  第7节:第1章 第一桶金的财富之谜(3)

  从没见过存折的牛根生打开一看,也不知道是多少,斗胆问:“是50块钱吗?”当得知是500元时,心中不觉一怔。回去的路上,他翻来覆去地把存折看了又看。要知道,当时他的月工资也就20块钱啊。他心里还是在琢磨:我与他不沾亲不带故,没有任何背景,他甚至连借条都不让我打,到底为什么?
  从小就受尽歧视的他,那时总认为这世上没什么好人了。后来在面对不少人的疑问时,孙有亮回答说:“我非常相信他,他是一个视信誉比金钱更重要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朋友呢?”这话也传到了牛根生的耳朵里,深深地触动了这个内心冰冷如铁的年轻人,23年来社会上终于还有人认为他牛根生是个值得相信的人……
  正是老厂长对牛根生的这种信任,导致了牛根生对整个社会的信任,从心灵深处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时至今日,每每提及此事,牛根生眼里总还闪着感动的泪花:信任是最大的无形资产。
  于是,牛根生更加努力工作,并成了老厂长手里的一张“王牌”。等老厂长1984年退休时,牛根生已经负责整个车间了。对此,牛根生认为,他因为一个简单的“报答老厂长”的动机,最后不仅报答了全社会,最终也“报答了”自己,老厂长是引导他步入正轨的领路人。
  孙有亮退休后,牛根生开始服务于第二个老板——郑俊怀。凭借自己的能力,再加上郑俊怀的不一般眼光,牛根生从最基层一直做到了郑俊怀副手的位置上——伊利副总裁。在这个位置上,牛根生一干就是八年。
  2.散财人聚,成功众人推
  在养父母家里,牛根生就已经有了“财散人聚”的初步体验,到了伊利,这种体验越来越强烈地感染着他。
  不过,牛根生的散财,初期颇有“勒紧裤带”的味道:当他的副手买五毛钱的饭的时候,他买的却是一毛五的饭;家里的孩子喝牛奶都得斤斤计较,仍抠出钱来给弟兄们买月饼……
  牛根生还有一招——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急吾急及人之急。如:为属下亲人戴孝帽子送过亡灵;当车间主任时,曾给多个班组长解决过后顾之忧——和过泥、抹过房、送过料;通勤车司机有事时,身为副总的他也代过劳,而一位新来的工人则评价说:“这个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
  我们还是来看几个鲜活的事例:
  其一:1990年,年轻的杨文俊刚刚结婚,需要拿出4000元购买住房,对于这个来自偏远农村、当时月工资只有40元的年轻人来说,这相当于他不吃不喝10年的工资,不啻一个天文数字。就在举目无亲的杨文俊为此犯愁的时候,牛根生给他送来了2000元钱。“要知道,牛根生自己当时也没有多少积蓄,这2000元钱是他一大家子省吃俭用省出来的!更何况,以我当时40元的月收入,他简直看不到我在短期内还钱的可能性。”杨文俊在后来说,牛根生的这2000元钱,把一个领导者的责任深深铭刻在了自己的心底:“我们虽然身为企业的领导,但和普通工人一样,也是劳动者。劳动者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受此影响,后来的杨文俊本人也成了一个关心下属的散财者。
  其二:当伊利已经拥有3000员工、牛根生掌管的冰淇淋销售额过亿的时候,他仍然坐着一辆破旧的天津大发。这背后的故事,媒体上有相关的报道:企业曾拿18万元要给牛根生买一辆桑塔纳,但他想到开发区离市区较远,员工上下班交通太困难,就用这18万元给员工买了一辆旧东风大客车,一辆华西中客车,一辆天津面包车和一辆大发小货车。
  坐在副总位置上的牛根生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们的员工太辛苦了,他们几乎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伊利事业中了,甚至没有时间去尽一位父亲、母亲、妻子、丈夫、儿子、女儿应尽的义务,企业对不起他们。”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位工人需要救治,牛根生带头捐出1万元;有一年,他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众人……至于其他的小额分配、救助,则不计其数。

  第8节:第1章 第一桶金的财富之谜(4)

  正是靠着这种“以人为本”、“散财聚人”的个人悟性,牛根生的身边很快就聚拢了许多有能力、又个个竭力的人物。这种意外之得,连后来被迫创业成功的牛根生自己也没有完全想到。
  3.人性化也需法制化支撑
  牛根生的人性化、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并没有降低他对法制化管理的要求。其实,伊利的法制化管理,也是从牛根生掌管的冷冻食品公司开始的。
  我们可以看看蒙牛内部资料中的一些相关记录:
  牛根生让人在厂里的路上划了道道,人有人道,车有车路,车占了人道要罚款,人占了车路须交钱。
  牛根生的“禁烟令”(厂区内不准吸烟)也是“军令如山倒”。吸烟者一经发现,罚款50元。有一次,孙先红到冷冻食品公司去,看到马路对面距离厂区50米左右,黑压压站着一群人,以为出了什么事。走近一看,原来大家是跑到那儿去过烟瘾。
  用工制度:能干的,留下,不管他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不能干的,请回家,不管你有什么来头。
  对于这些做法,也招来了部分员工的抱怨:伊利什么都好,就是罚款太多。对此,牛根生说: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市场竞争虽不是真刀真枪的较量,但其残酷性无异于枪林弹雨的战斗;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取得最终胜利的可能”——他要求自己的企业必须有外资企业般的严格管理,自己的员工必须像士兵一样时刻准备作战。
  然而,反对归反对,时间一长,“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牛根生的一系列改革,后来都已经固化为伊利的常规。
  所以,有评论对此表示:“好文化可以通过制度与行为的固化(积淀)而形成,坏文化也可以通过制度与行为的固化(积淀)而形成。”
  4.品牌犹如“十年磨一剑”
  坐在副总裁位置上的牛根生,也越来越多地体验到了品牌对于企业发展成长的重要意义。这其中,有一个故事让牛根生的触动颇深。
  其实这就是上文已经提到过的一个故事:1987年的一天,工厂为新出品的雪糕搞调研,牛根生拿回一支给儿子尝,不料,儿子才咬一口,就将整支雪糕扔到了地上。他没有怪孩子,而是反思自己的产品: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理你,何况是消费者呢!据说正是从那时起,他发誓要把伊利雪糕做成中国第一!从此,一场长达十年的“铸牌路”开始了。
  我们看看其中的几个经典片段:
  其一:1994年5…6月份,伊利准备进军武汉市场。牛根生找孙先红辅助策划。最终思路:“政治搭台,经济唱戏”,“昭君归故里,伊利送真情”,“百万雪糕赠武汉”,目标人群主要为炉前工和小学生。
  与此同时,呼市派遣了一个12人组成的党政代表团。武汉市政府出面接待,新闻媒体跟踪报道。由于昭君的“政治台”搭得高,伊利的“经济戏”唱得嘹亮动人。当时,在呼市只卖1元钱的伊利火炬雪糕,在武汉最高卖到10元钱(酒吧里)。除了市场效应,还有公关效应。一些领导过去对伊利有误解,通过这次活动,企业与政府的距离拉近了。
  这次活动,让伊利雪糕第一次渡过长江。这是伊利进军全国市场的前奏。
  其二:有一年,牛根生决定去求教当时非常著名的一位策划人。孙先红打前锋,三番五次去预约,但人家一次又一次地推托。好不容易冲破“封锁”,才发现这位策划人是嫌“产品小、做不大”。牛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