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栓教授认为“人生就是人在一定的自然、社会和自我条件的基础上,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说过:“小到个人的人生方向,大到民族和整个人类的走向,凭依‘整体’历史观才可显明,否则就会遮蔽。”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人生是人类发展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成分,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必然逐渐认识并改造自我和环境、必须面对并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当为了理想和兴趣不断设计并展开表演的生命活动的整个经历。最后还是让我们听从德国哲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1834—1919)的教诲吧:“人生之谜,仍然找不出答案来。但是,让我们无所畏惧地继续向前吧。”
以上只是对人生做了一点概括性的阐述,没有对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其实,人生的具体问题更加生动、更加鲜活,例如生死是人们最无奈的事情(没人管你愿不愿意,已经把你生出来,你又迟早会死去),爱情是人们最向往的东西(由于最需要、最稀有,所以人们最向往),目的是人们最迷茫的问题(人生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人生目的?)……
人生和做人是密切相关的两大话题。本文开头就说过,人生和做人都是人作为个体的活动或活动过程。陈志尚主编的《人学原理》中讲道:“人生就是做人的过程”。我们已经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做人又是什么?“做人”原本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最基本的意思是当个正派人,在西方文化里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固定词(也就是说西方人在头脑中缺少类似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做人”一样的概念,但并不表明西方人不善于像中国人那样“做人”)。作者在此无意谈论中西文化的差异,相反倒希望把“做人”这个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延伸为中西双方文化均能认同的科学概念。“做人”一词在郭良夫主编的《应用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二、当个正派人。其它一些词典中,“做人”一词的含义更多,如:1。处世;待人接物。2。解事;懂得心意。3。不失面子,有体面。4。当个正派人。作者在前一篇文章中曾经简单解释过,“做人是指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是成为某种人的活动”。为了解读人生之谜,作者给做人赋予一个严格的定义:做人是指人在任何一段时间之内按一定方式或理念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自我导演成为某种人的活动。简单来说,做人就是在任何一段时间之内按一定方式或理念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自我导演成为某种人。作者只是突出了在任何一段时间之内按一定方式或理念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自我导演成为某种人,没有强调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做人”概念里“正派”的内容(作者不敢肆意篡改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不过是多给做人赋予了一种涵义而已)。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做人去解释人生的各种具体问题了。
人生的一切都可以用做人来诠释。人生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整个经历。对于整个人生,我们只有感叹和面对。然而,对于人生的每个部分我们都可以借做人来阐述。出生是人生中最难解开的一个结,不仅是人出生时心理意识不成熟,而且从什么时间算是人生的开始都是个问题。根据现代科学的观点,任何人都是由父母双亲所生(目前社会伦理观念还不容把克隆技术用于人),在一定环境下父亲的精子细胞与母亲的卵细胞结合成一个受精卵细胞,受精卵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胚胎和胎儿以及器官发育最后成为成熟胎儿并产出就是完整的出生过程。在上述过程中,那里是人生的开始呢?显然很难作一个明确的划分,似乎应该在胎儿形成到产出过程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段时间。但是有些国家在法律上对于出生过程中的受精卵已经开始保护了。那么用做人如何解释出生呢?说出来却很好理解,从可以称之为人的那一刻开始,人的心理意识几乎空白,即便是有也极为简单,更不用指望有什么文化活动了,人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按照自然或天生的属性自然而然,但正是因此按照做人的概念也可以说出生是在做人。不仅出生这段时间,即使在婴幼儿时期,甚至一些人到了成年以后,按照自然或天生的属性自然而然这种做人方式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毫无夸张地说,按照自然或天生的属性自然而然,简称自然是做人最根本的原理。用做人解答了出生问题,人生的其它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难处在于怎样做人。做人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逐渐完善的活动。作者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少谈一点人生,多讲一些做人。
做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的活动是有道理的,就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样。人的活动除了人类历史之外,就是人生和做人。对于做人的道理,前人已有广泛的阐述,例如“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成败”,“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智慧是指路的明灯”,“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等等。
作者在总结前人阐述的做人道理基础上,提出做人有三大基本道理:即个性决定成败、人性对等交换和思想主导人生。探讨这些道理是本书的重要内容。

三、人生基于做人
'更新时间'2010…10…20 22:18:29 '字数'910 
探讨做人道理之前,首先应当知道人生基于做人。只有明白人生基于做人,才能深刻理解人生的各种具体问题。
为了弄清人生基于做人,作者重申一下人生和做人的概念(也就是本书所要讲述的人生和做人)。人生是人类发展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成分,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必然逐渐认识并改造自我和环境、必须面对并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当为了理想和兴趣不断设计并展开表演的生命活动的整个经历。该定义肯定了人生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整个经历,同时指出人生具有逐渐觉悟性、不可回避性和心理动力性。做人就是人在任何一段时间之内按一定方式或理念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自我导演成为某种人的活动。该定义缩减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做人”概念的内涵,但与原来的意思仍然具有很大的关联。作者所定义的做人概念不仅可以说明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做人”行为,而且可以解释西方人的所有行为(如很多西方人认为“我就是人”,所以完全任凭自己的意愿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自我导演成为某种人,但也有不少人十分注重行为处事和待人接物方面的技巧,例如美国著名演说家、作家和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就是这方面的大师)。
由上可知,如果人生是一幢耸立的高楼,那么做人就是这幢高楼一层一层搭建起来的砖和瓦;如果人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那么做人就是这项宏伟工程每一部分的构筑;如果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那么做人就是这条大河里连绵不断的水流……
人生是一系列做人的过程。也可以说,人生是一步一步做人的过程,就像一幢耸立的高楼必须用砖和瓦一层一层搭建起来;就像一项宏伟的工程必须一部分一部分地构筑;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必须基于连绵不断的水流……人在刚出生后,心理意识非常淡薄,文化活动极为简陋,所有活动几乎完全都依着自然或天生的性格,可谓做人之开始;此后,心理文化活动逐渐丰富,做人就越来越复杂,人的差异由于做人不同也越来越大;即便死亡,人们知其必然,或畏而难逃,或慷慨就义,或坦然而去……也因做人不同而不同。
做人是人生的基础。做人缺乏自觉,人生必然一团混沌;做人文化水平太差,人生价值不大;做人没有理想和兴趣,人生肯定索然无味。
总之,人生是一系列做人的过程,做人是人生的基础,也就是说人生基于做人。

第二节 人生重在做人
一、做人修筑人生的特点
'更新时间'2010…10…20 22:21:22 '字数'254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中国著名诗人李白《行路难》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不朽佳句。
李白(701~762)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有远大的政治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充分表达出诗人面对艰险的前途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早年学习范围很广泛,“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并“好剑术”,还向《长短经》的作者赵蕤学过纵横术。25岁时,他辞亲远游,广交天下名士。曾自诩“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要做管仲、晏婴一样的“辅弼之臣”。后经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等推荐而受玄宗召见,做了翰林供奉,作为文学侍从之臣。李白不善于阿谀奉承,加之醉酒狂放,因而受到权贵谗言诋毁,仅一年多的时间就不得不要求还山而离开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无力回天,被迫隐居庐山避难。当时,永王李璘起兵平乱,他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待肃宗李亨削除异己,消灭了自己的兄弟李璘后,李白受牵连而被投入死牢。虽经众人力保,还是免不了被流放到夜郎。在流放去夜郎的途中遇赦回到当涂的李白,在听到李光弼率大军讨伐安史叛军时还欲参加李的军队,后终因有病半路而返。不久,李白病死当涂。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李白空有远大抱负不仅未达目的反而坎坷一生呢?李白虽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之志,却不屑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待到受诏做了翰林供奉又不愿以屈求伸,遭受权贵谗言诋毁也在意料之中,要求还山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而当永王李璘请他出山时他未能看出李氏兄弟争夺皇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