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儿感觉有点怪,但谁都忍着没吱声,最后还是鹿继善的修养差点,没忍住,唠叨了两句,但没曾想,陈海平笑着给了鹿继善一个愈加瞠目结舌的答案。

陈海平告诉鹿继善,今后这金銮殿不仅可以办婚典,还能摆寿酒,而且不论身份,谁都可以,总之,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你老人家出得起银子。

虽然知道陈海平的用意,是要借此拆除皇家在普通人心中的那份神圣感,但鹿继善还是第一次不理陈海平,板着脸走了。

这一天,北京城热闹的简直没边了,从来就没有这么热闹过。

北京城的老百姓舒心,几乎人人都从新朝得到了好处,而且这好处还不是一点半点,而是老鼻子了。

脱籍的各类匠户就不用说了,那些被政府录用的人员也不用说了,就是普通的百姓也都在这一波变动中得到了非常大的经济上的好处,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免除了徭役。

一直以来,徭役都极大地束缚了商业的发展,张居正之后还好点,可以以银代役,但那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还有,治安好了,出门在外再也不必担心被人欺负了,飞扬跋扈的皇亲国戚自然是没了,就是地痞流氓也一个都不见了。

京城的地痞流氓是一大害,老百姓害怕讨厌地痞流氓尤甚于那些飞扬跋扈的皇亲国戚。

京城的地痞流氓中,蒸不熟煮不烂的滚刀肉特别多,那真是从大腿切下二斤肉,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官府对这些人都没辙,所以老百姓就更没咒念,摊上了就是倒八辈血霉了,只能打牙往肚子里咽。

现在好了,领政大人来了,这些地痞流氓一下子就都变成安善良民了,见人不笑不说话,态度好极了。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领政大人手底下的人敢杀人,真敢杀。城西的大流氓陈瓜子就是这么死的,陈瓜子还想像以前那么耍横,但没曾想,人家抽刀就把陈瓜子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不太多,像陈瓜子这类的也就砍了二三十个,京城的地痞流氓就都看不见了。

领政大人就是领政大人,酒席钱实打实地全额预付,这让那些开酒楼的人喜翻了心。他们喜翻了心不仅仅是因为不用担心酒席钱,而是真的开心。

这人要是真的开心了,就恨不得人人都开心,所以往往就不在乎钱了。这一天,几乎每一家酒楼都在当街开上几席,过路的人和街坊四邻随便吃随便喝。

这大冷天的,当街开席当然不能七个碟子八个碗的,几乎都是火锅。人们也不坐,就围着桌子站着,吃着火锅,喝着烧酒,那滋味,甭提了!

这一天,陈海平麾下的女人,凡是在京的几乎全部出动,她们都来做主人,陪客。

当然,陪客是虚,宣传是真。在这件事上,榜样的力量那可真是无穷的。而这也就可想而知,这一天的热闹过后,就像鹿家一样,很多家都会开始不太平了。

此外,为了庆祝领政大人的母亲的大喜日子,很多商人都请戏班子,当街搭台唱戏。

热闹从白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因为很多酒楼都一样,只要有人,席就不撤,坚决不撤。

这一天,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现在婚礼庆典上,当陈海平带着妻子儿女给十三奶奶和于发山跪下,大礼参拜,口称父亲母亲,所有人都被震撼了,很多人都感动的落下了热泪。

当然,泪流的最多的人是十三奶奶。

――――――玉狮子大街西端东侧,在一排苍劲的青松下,有一所三进的院子,这里现在是温体仁的府邸。

南京是陪都,各个衙门口都齐全,但毕竟不是都城,有些规矩和北京是不一样的。比如内城,如果是都城,内城居住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官员,是没有平民的,但南京就不一样了,居住了不少地主富商。

现在南京由陪都重现变成了都城,所以居住在内城的平民就得清出去,但这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是那么好弄的。

不好弄就得慢慢来,但给那些北京来的大官准备府邸还是不难的,也不可能难。阁臣是最大的官儿,当然应该最先有府邸。温体仁是今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所以他现在有了自己的府邸。

南京也是很冷的,温体仁怕冷,书房里,温体仁和闵洪学围着暖炉相对而坐。

暖炉里的木炭是极品的闽山炭,产量极少。

一般所谓的好炭就是火力旺,且无烟无味,但闽山炭稍有不同,它不仅火力特旺,持久,一炉炭烧完最后只剩下一点白灰,而且还有味。

暖炉里的闽山炭有二十几块,都是寸许大小,方方正正地堆叠在一块。这时,炭已经烧透了,看上去真有晶莹剔透之感,而且还散发出了阵阵清香淡雅的松木芬芳。

这就是闽山炭最奇妙的地方,它只有在烧透了的时候才会散发出这种香味。

木炭晶莹的红光从暖炉里透射出来,映照在温体仁和闵洪学的脸上。

红光是一样的红光,但人不一样,所以效果也不一样。红光照在温体仁的脸上,使得温体仁看上去愈加的温厚,但照在闵洪学的脸上就看上去有些狰狞。

温体仁是孤臣不假,但这也不是说一个党羽也没有,秦桧还有仨好俩厚的呢,又何况是温体仁。

这个闵洪学就是温体仁的党羽,而且是家臣似的的党羽,对温体仁极为忠心。

闵洪学是温体仁的老乡,当过云南巡抚,这些闽山炭就是闵洪学孝敬给温体仁的。

“国丈大人现在的心情怎样?”温体仁拿着火筷轻轻拨弄暖炉里的木炭,一边随意地问道。

“国丈大人的心情好极了,每天都春风满面的。”闵洪学笑了,使得那张刀条脸看上去愈加的狰狞。

周奎心情好,也就意味着周皇后大致接受了嘉定伯的那张按礼单数目大小确定的官员名单。温体仁的神色没有丝毫变化,心里却不屑地骂道:“真是个蠢女人!”

见温体仁沉思不语,过了一会儿,闵洪学低声问道:“大人,我们该怎么做?”

温体仁道:“什么也不做。”

这些天来,上上下下一直都忙着给崇祯办丧礼下葬的事儿,其他的还顾不上。昨天,所有的事儿都完了,好戏也就该上演了。

―――――紫园,临时的皇宫。

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巳时,临风阁里,周太后安坐在珠帘之后,神情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但好在隔着珠帘,外面的人看不真切。

周延儒、温体仁、何如宠、钱象坤、吴宗达在珠帘外,隔着丈五左右两厢站立。

这五位就是原本的内阁大臣,现在只是缺了一位首辅大人成基命。

袁崇焕被下镇府司诏狱之后,钱龙锡不得不辞职,随即,二年十二月,崇祯命礼部右侍郎周延儒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不久,又再命何如宠、钱象坤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

周延儒野心勃勃,进了内阁之后,立刻又盯上了首辅之位。为此,周延儒暗中策动原抱奇、丁进和、李逢申三人攻击韩旷。

原抱奇官居中书舍人加尚宝司卿,但他这个官不是考上来的,而是捐的,所以周延儒一打招呼,原抱奇喜出望外,立刻奋勇向前。

原抱奇打头阵,最先跳出来攻击首辅韩旷,说韩旷纯属无能之辈,又是袁崇焕的座师,请求皇帝罢免他。

随后,左庶子丁进和和工部主事李逢申也跳出来,攻击韩旷。

对韩旷而言,原抱奇还没什么,但丁进和和李逢申不一样,他们都是韩旷的门生故吏,这弄得韩旷心灰意冷,便再三要求辞职,崇祯帝最终同意。

把韩旷弄走了,但这个首辅之位还是没有落到周延儒头上,继任者是李标。于是,周延儒再接再厉,又开始琢磨李标。

李标一月接任,三月辞职,干了还不到两个月。但把李标赶走之后,周延儒再次失望了,这次的继任者依然不是他,而是成基命。

忽悠韩旷和李标都还容易,但忽悠成基命可不容易,这个老家伙可比韩旷和李标难缠多了。为了赶走成基命,周延儒又忽悠崇祯,六月,把温体仁和吴宗达引入了内阁。

温体仁一入阁,成基命就更难受了,但人算不如天算,没曾想,风云突变,还没等把成基命赶走,突然就变天了。

周延儒对首辅之位那是志在必得,虽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但依然痴心不改。以前,他最大的依仗是崇祯皇帝的信任,现在崇祯死了,最大的依仗也就没了,而且为了争这个首辅之位,他把东林党的人也得罪了太多。钱谦益、韩旷、钱龙锡,这三位都是东林党的大佬,弟子门生都有很多,虽然之后他尽力挽回同东林党的关系,与一些东林党人交好,但效果还不大。

在朝中,由于时间还短,他死党还很少,影响力还不够大,尤其是在内阁之中,更是如此。现在虽然走了嘉定伯周奎的门子,但在事情没有个一定之前,这心就安稳不下来,这回他可是下了血本的。

就在周延儒心神不安的时候,周皇后在珠帘后说话了,她道:“诸位大人,如今国事危殆,现在首要之务是把内阁以及各部衙的官员确定下来,不知几位大人有什么高见?”

一上来就是戏肉,周延儒的心立刻就揪了起来。现在虽然有周皇后的首肯,但麻烦的是内阁里没有一个他的人。

崇祯最反感臣下结党,周延儒就跟温体仁学,举荐阁臣时非但不敢举荐和自己走的近的人,更不敢暗中操作让自己的人入阁。

这在当时无疑是聪明的,只要取得崇祯皇帝的信任,那就什么都有了,但现在却成了个**烦,这都是让那个该死的陈海平给闹的。

这些天,周延儒分别找人,或自己亲自出面试探这几位,但没有一点效果,不到最后出头表态,谁也不知道其他人的态度到底如何。

总不能毛遂自荐吧,周延儒忍着,只有这些人争起来,他才有机会上位,而这就是他现在要做的,要让这四位争,争的越激烈越好。

沉默,就在何如宠刚要开口之前,温体仁说话了,他道:“皇后,臣举荐一人为内阁首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