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月二十日,午时,皇太极一声令下,攻击开始。

不要说入关之前,就是入关之后几天,再悍勇的人也至少非常忐忑,但在大军一路如滚烫泼雪,势如破竹之后,从上除了少数几人,人人都信心爆棚,根本就不把明朝的眼里。

天空,阴云密布;四野,肃杀无尽。

“嗷嗷……”像草原上的狼群,一股股八旗兵和蒙古兵汇聚成奔腾咆哮的怒涛,如浊浪排空,铺天盖地,向前卷了过去。

三贝勒莽古尔泰率一千白甲亲军督阵,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多铎、豪格等带领一万八旗兵蒙古兵同声呐喊:“速促那!——哇!”杀气腾腾向广渠门冲去!

一时间,铁骑纵横,其势如泰山压顶。

容颜如铁,袁崇全身披挂,不动如山,冷冷地注视着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滚滚铁骑。

袁崇焕身前,壁垒森严。

由于崇祯不让进城,八旗军又必定先于大队辽东步营到达,袁崇焕深知其中的险恶,所以这两日,不敢有丝毫松懈,他设法依托地势,在广渠门外设置了一座营寨。

除了不让进,其他的,崇祯全力配合,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时间太紧了,袁崇焕下死命令,全力开挖壕沟,他让麾下将士监工,敢有不出力者,鞭子立刻就飞上去。

:在的京城,虽然缺精兵,但不缺劳力,所以尽管天寒地冻,但在极高效的组织下,把人分成数百组,分段同时开挖,所以尽管才两日的功夫,三道数百米长的壕沟出现在了广渠门外。

沟之后是车墙。

距壕沟十多米,一辆辆的大车连在了一起。在每辆大车上,都放着一个大木柜,在大木柜之间,前后钉着两块木板。

战士们站在大车后面,持弓端枪,严阵以待。

在车墙和壕沟之间,还有数十门大小不一的各式火炮。这些火炮自然不是袁崇焕带来的,是兵部给调拨的。

实际上,袁崇焕根本就没指望过这些火炮有用,尽管是他最早重视火炮的,但前提是这些火炮的质量得有保证且有训练有素的炮手操炮。

现在两点都保证不了,尤其是后一个。所以这些火炮,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瞎猫碰死耗子,打着一个算一个。

果不其然,当袁崇焕下令放炮时,这些火炮基本没有对敌兵造成什么伤害。仅仅放了一轮炮些炮手就都撒丫子了。

看到这个场景,冲在前面的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等人无不气势更盛。

这些炮手都是借调来的京军,袁崇焕现在也顾不上他们,就让这些炮手钻过车墙向后面跑去。

近了近了,但鞑子冲锋的势头反而慢了下来而且向两侧散去,看上去就犹如巨浪被礁石阻挡住了一样。

散去的浪花中心,冲出来的是一辆辆裹着生牛皮的大推车。这些大推车长有一丈,宽了下也有六尺。大推车有三个辘,车辕很长很粗,是由整根的树干做的。车辕有两根且在大车前面还探出了三尺。

每辆大推车都有十二个壮汉推着,所以尽管做的很粗糙也跑的飞快。

到了壕沟旁,大推车的速度达到最高冲力极大,使得车辕在前面探出的部分搭在了对面的壕沟边上。

大车里装着很多块两丈多长、三四寸厚的木板推车一横搭在壕沟上,那些推车的壮汉立刻就开始把厚木板往壕沟上铺。超出了车前挡板的保护之后,壮汉又开始分工很作,有人举着巨大的盾牌掩护,有人则继续往壕沟上铺木板。

袁崇焕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他又一次见识到了八旗铁骑的强悍。

那些向两侧散去的铁骑往后面迂回,等闲接到大队的尾部后,就又加入了冲锋的阵营。

快慢的节奏把握的恰到好处,一切都做的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阻滞,就是那些蒙古兵,在这方面也要好于他的关宁铁骑。

箭如飞蝗,枪声轰鸣,铁与火、生与死的撞击开始了。

那一方由车墙围起来的营寨犹如在海边耸立了千万年的巨石,任凭狂风巨浪的冲击而归然不动,一股股狂飙突进到车墙之前,就又不得不向两边散去。

较量,较量,终于巨石开始摇摆,但就在这个时候,突然,车墙后面轰鸣如雷:袁督师在此!

一开始是几十人在呐喊,紧接着,就是数百人,数千人同声在呐喊。

这如雷的呐喊声,不仅震慑了八旗兵,更鼓舞了自己的斗志。

听着如雷的呐喊声,看到前方突然竖起的大旗上绣着的大大的“袁”字,莽古尔泰大惊失色。

攻势顿然受挫,摇摆的巨石又稳了下来。

听到禀报,皇太极大惊,他万没想到袁崇焕会提前到了京城。

袁崇焕的胆子真是太大了!

他们走的是弓弦,袁崇焕要走到他们的前头,就要走弓背,而且还是大弓背。这一绕就是几百里,而以这样速度的急行军,一旦遇到他们,那就是找死。换作是他,是绝不敢这么干的。

皇太极百思不解,他不明白袁崇焕为什么要这么干?

边兵没有圣旨是不允许到京城的,而且袁崇焕既然不想和他决战,那袁崇焕最应该做的就是呆在一个地方,看看形势发展在定夺去向,可袁崇焕没有。

袁崇焕想干什么?是不是有什么阴谋鬼计?皇太极向范文程看去。

范文程眉头微皱,他刚要说话,突然,身旁一个护兵喊道:“大汗,城门开了!”

范文程抬头看去,果然,德胜门大开,一彪人马杀了出来。

这个时候,范文程也犹豫了,不知如何是好。

照理说,一,袁崇焕不应该出现在京城;二,如果情况没有变化,那城外不应该有这么少的军队驻扎。

这是故意引诱他们攻击,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就在范文程犹豫的当儿,又有人来报,说是又有大批关宁铁骑到来,现在堪堪已经抵挡不住。

皇太极不再犹豫,传令撤兵。

第一百七十二章较量

样是五千人,此战的结果是袁崇焕胜了,满桂败了,了伤。

满桂负伤不是被八旗军伤的,而是被自己人弄的。兵部侍郎李邦华在城上指挥炮击鞑子兵,但这些炮手疏于训练,所以效果是打自己人更好。

满桂就是这样负伤的,但好在伤势不重,没什么大碍。

袁崇焕胜了,杀得鞑子大败,崇祯兴奋极了。在传旨犒赏的同时,也传旨让袁崇焕乘胜追击,一举把鞑子赶走。

但,袁崇焕没动。

如今在崇祯面话有分量的,一个是周延儒,一个是温体仁。

对周延儒而言,他要达到目标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对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最大威胁就是这个袁崇焕。

所以,对袁焕,周延儒是又妒又恨,势必除之而后快。

对温体仁,搬倒袁崇焕更是势在必得,为他的目标要比周延儒更宏大的多。

温体仁做事不怕难,他的目标会让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想的是把整个东林党再打趴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袁崇焕就是整盘大棋的棋眼。

这样就可想而知。只要有机会给袁崇焕上眼药。那就不会被拉下。所以见袁崇焕不动。周延儒和温体仁自然就要动了。他们俩一唱一和。足劲给崇祯吹风。

在广渠门大战地天里。崇祯连下数道圣旨。让袁崇焕出兵。把鞑子兵赶走。

袁崇焕依旧故我。陈述理由出兵。

二十三日。崇祯下旨。召见袁崇焕、满桂和侯世禄三人。召见之时。袁崇焕再次陈述不出兵地理由。崇祯未置可否。

接连几日。又有几路援军到了。袁崇焕见这些援军大都老弱病残根本没有战斗力。留下非但无用。还耽误事把他们去守京郊地几个州县。

这一次。不用周延儒和温体仁吹风。崇祯自己就恼了。但依旧没有发作。

二十七日,辽东三万步军终于到了。

袁崇焕的心终于算是放到了肚子里,但脑袋又大了,现在崇祯催促的更急。

不管在哪儿管有城墙没城墙,主动攻击袁崇焕的事儿那是永远也不干了。

广渠门大战之后,皇太极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个理儿,决心再也不能记吃不记打了。

广渠门之战,其实损失不大,但对士气的影响极大。此后,皇太极别的什么也不干,就做一件事:烧劲地烧,见什么就烧什么。

立马高坡之上,望着辽东大军有条不紊地扎营,皇太极神色凝重,眉头紧锁。

夕阳的余晖太冷。

回到金顶牛皮大帐皇太极只把范文程叫了进去。

进去时,皇太极正闭目沉思范文程知道皇太极想走。现在多留一天,危险便会增加一份。有没有这数万辽东步军势是截然不同的。有了这数万辽东步军,袁崇焕就有可能把他们拖死。

良久皇太极睁开眼睛,望着范文程问道:“文程,你看现在该怎么办?”

轻轻叹了口气,范文程道:“大汗,现在还不能走。”

“为什么?”皇太极平静地问道。

“大汗,广渠门之战我们失算了。”

范文程说的“我们”实际上就是指的皇太极,就是说皇太极指挥失误。范文程一心想做奴才,他之所以敢这么说,那是因为皇太极有这个雅量。只要你说的对,皇太极不仅不会怪罪,反而会更加器重他。

皇太极道:“是不对劲,我也觉得奇怪。”

范文程道:“大汗,以奴才浅见,广渠门之战绝非袁崇焕本意,这太危险了,如果当日我们下死力,一定可以全歼城外的明军。当时必定没有什么圈套,因为满打满算就那点人,真能打的也就是那一万多关宁铁骑。之所以如此,原因必定是崇祯主战,不让袁崇焕入城,逼得袁崇焕不得不如此。”

皇太极轻轻点了点头,道:“文程说的是。”

受到了鼓励,范文程愈加兴奋,他继续道:“大汗,您想,这样一来,大胜之后,崇祯必定更加主战,要袁崇焕主动出击,把他们赶离京城。”

真是太诱惑人了!

如果袁崇焕受不住压力出击,那这种大规模的野战,尤其是袁崇焕的骑兵不过万余人,其他的都是步兵,皇太极还是有绝对的信心取胜的。

如果袁崇焕宁可抗拒圣旨,也要等到时机成熟再出兵,那袁崇焕和崇祯之间的矛盾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