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仙谱-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王公又为何被称为“东木公”?

那是按照中国的五行说法: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部属土。所以又称其为东木公;西王母又称金母,西方属金,居西昆仑山仙岛,故称西王母为“金母”。

东王公是男仙之首;西王母是女仙之王。

因此,凡三界十方要想登天得道,必得先拜木公,后谒金母,方能升入九天,入参三清而拜元始。

其实,按照《玉皇经》中讲述,东王公为先天之阳气凝聚而生成,而玉皇为群仙之主、众神之皇,玉皇又称玉帝、玉皇大帝、昊天金阙玉皇大帝等,为道教中的“四御”之一。

据《玉皇经》中所记,玉皇大帝原本是上古时期,光严妙乐国净德国王的儿子,生于丙年正月初九日午时。

他的母亲是宝月王后,有一天她梦见太上道君即灵宝天尊送子而身怀有孕。

王子降生时,祥光照亮宫殿;待王子长大后,“舍身堵北缺,代在万众生”。

怀着济世救人之心,行药治病,学道修真。

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记载:王子舍弃王位,修真渡化众生,历万亿劫;

历经千劫成为大罗金仙;

又经万劫总执天道;

又经亿劫终登“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至尊玉皇大帝”之宝座。

每年的正月初九日是“玉皇诞”,各道观要举行盛大仪式,诵经礼忏;

每年腊月廿五日为玉皇大帝下界巡游之日,道观要举行道场迎接玉皇大帝御驾下界巡礼,并考察人间善恶。

据传,这天玉皇大帝巡视人间,一路行来之时,便向人间派来了许多同行的“巡事灵官”,他们专门向上天和玉皇大帝通报人世间的善恶邪正之人和事;说是这天出生的人是上天“灵官”转世。

所以,凡是这天出生的人最好不要招惹,以免引祸上身而遭天谴。

玉皇大帝的形成,其根本是道教推崇和信拜的结果。

在民间俗称“天公”、“老天爷”,为民间崇拜的最高神灵。

古代十分崇拜天帝,古人认为山川河流、风雨雷电都是由上天天神掌管着,这些天神中最高的就是天帝。

人们依照世俗的帝王统治,设想天帝与人世间皇帝一样,有朝廷、宫殿、娘娘后妃、群臣、文武百官、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四大天王、九曜星官、二十八星宿、四海龙王……等等,从而还描绘出了三界十方,人神鬼。总之综合了世间帝王的诸多形式。

中国的道教认为:道是无边无际的,玉皇大帝统管着宇宙万物无处不在,他融化在道的太虚之中;

道是无尽无息的,无法形象的玉皇大帝便是道的载体,成就万象,并存在于无限之中。

故此,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物以之生,五行以之成。

总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来产生的,并是玉皇大帝统掌管理的。

所以才制造出了大罗金刚体以及大罗天界。

道教认为:大罗天境六合三十六天界,元始天尊是宇宙之祖、神灵之宗。

大罗天境形成之时,元始天尊与太元圣母化生了东王公和西王母。

西王母乃是宇宙西真清圣妙真善美精元衍化,使天地万物演炼而成的女仙之王;

东王公则是大罗天仙之首。

此时,宇宙已经建成了三十六天,在三十六天境之中,分布有九重天系,所以大罗天境又分化为“九皇”,是他们治理着浩瀚的宇宙。

故此,后来人们便将天界化分为九重,而且每一重天界当中便有一位天帝统管,自此便有了九天皇、九天帝之说。

其实,不光是道教称东王公、玉皇大帝。

在民间、传说当中以及信奉者的称呼之中更是花样繁多,比如:东王公、东木公、东皇太一、东华帝君、玉皇、玉帝、玉皇大帝、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等等。

《东荒经》中称: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没有不出者,天为之嘘;矫出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

别说他是如何造化的,就如此描述,东王公简直就是一位半人半妖的怪物。

当然,历朝历代、各门各派在描述和绘制玉帝或者天帝形象方面各有不同。

说到底,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有哪位真正见过神仙、天神、天将或者天帝?

至于这些神灵的出现,也只不过是人们从精神上或幻想中的形象罢了。

就连中国的三大奇书:易经、山海经、黄帝内经。(还有奇门遁甲)在这些奇书中也没有一部能真正描绘出玉皇、玉帝或者哪位天帝的本真面目。

若知天帝的真实面目,请您去阅读本书第一回的“故事”,看后肯定会有一些感触。

由此可见,天帝是何等神秘。所以,无论天帝或者玉皇大帝,他们究竟长相如何,也只能凭借着人们的想象或构幻的形象而已。

第三十回 涿鹿齐聚众魁首(二)

话说,女娲娘娘祭起“乾坤伞”口颂咒语。

只见那宝伞悬在空中,徐徐张开,由小变大,光芒耀眼,越来越强。

但见:

烈烈焱焰红光现,

阵阵炽风热浪旋;

走神一看蜇伤眼,

化金化石无人还。

这“乾坤伞”内如炽风烈火呼呼作响,随即凝结成一团火球,就见女娲娘娘手指紫霞洞内,叫道:“走!”顿时火球直向洞穴喷去。

然而,当火球刚进了洞口不远,突然间落地息灭了,女娲见状,大吃一惊。

同时,在场的众人无不惊出声来。

按说,“乾坤伞”乃是仙界至宝,无敌之物,女娲娘娘精心打造而成,可今日它却不听使唤,为何失去了功效?

众人无不为此感到困惑,难道蚩尤气数未尽?难道他真是不该命绝?总之,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胡乱猜测,众说纷纭,就连二位至尊圣母也未料到有此一来。

此处,只有神农炎帝心里明白其中玄机,他来到女娲跟前施礼言道:“禀告圣母,刚才弟子仔细观察,‘乾坤伞’之火乃是仙界三昧真火。”

女娲道:“正是。”

炎帝又道:“此火可谓是遇人化人,遇物化物,所向披靡,万分厉害。不过,若是他时堪称完美无敌,今日却不可以。”

女娲问道:“这是为何?”

炎帝冲人群中问道:“大挠先生何在?”

“臣下在此!”大挠随声来到近前。

炎帝道:“请你向圣母释疑此理。”

大挠向女娲施礼讲道:“圣母请看,今日大雾乃蚩尤所制‘魔雾’,而且极浓,已凝结成了水晶之状;虽然三昧真火乃是仙界之火,但此‘魔雾’亦非凡间之水,按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水能克火,故而便使‘乾坤伞’失去了功效。请圣母明鉴。”

此番讲解,着实提醒了女娲,她抬头看了一眼漫天浓雾,竟一时无了主张。

女娲道:“如今‘乾坤伞’失了功效,蚩尤躲在魔洞不出,我等毫无施展余地,除非将他困死洞内。”

炎帝道:“假设洞内食物充足,此方法一时半会儿难以奏效,时间一长,恐怕再生变故。”

九天玄女悄声言道:“娘娘,若杀蚩尤,必先有退雾之策。”

女娲向炎帝问道:“帝有何良策能退去迷雾?”

炎帝思索片刻,讲道:“回禀圣母,弟子拙见,既然收杀不成,不如依燃灯佛祖之言,将其劝降,使其遁入空门,皈依佛法,日后修成正果,光大佛门,普渡众生,将功补过;一来免却两败俱伤,二来方显上苍恩慈与大度,不知可否?请二位圣母定夺。”

“不成!”女娲摆了摆手怒道:“蚩尤罪恶滔天,十恶不赦,放他恐怕天下百姓不应,我天界神威何在?我意已决,本宫自有退雾之策。”

说到此,她向九天玄女言道:“请玉妹务必守好洞口,切不可叫他逃了,他若便闯,汝等可以一齐将其毙命,免得再次殃及天下。我去去便回。”

玄女与众人齐声遵道:“谨遵娘娘法旨!”

且说,女娲别了众人,足踏祥云飞向高空,一直向天庭飘来,她匆匆忙忙来到南天门。

守门的大士见礼道:“敢问圣母,是否要面见吾皇?”

女娲点头道:“正是。”

黄巾大士道:“迟了,吾皇陛下与娘娘千岁率文武百官,到北极七天为紫微大帝贺寿去了。”

女娲闻听,急忙掐指一算,果然今日是四月十八日,正值紫微大帝圣诞,真是急中出错,舍近求远。

但不知陛下走了多久,她在凌霄殿一问,值殿灵官告知,玉帝与娘娘走了将近一个时辰了。

不顾多想,她驾云直奔七重中天而来。一路无话。

她定睛一看,便到了北极天境。

从远处可见:高台楼阁,云霭环绕,一座座殿堂张灯结彩,绛绫紫缎、红绸飘舞;

石排前,白玉桥下清水横流,浮萍绿舟,水鸟悠然;

两岸花红,石径幽静,柳绿垂荫,青苔点点;

过玉桥,九九八十一级台阶,红毡铺甬路,七彩搭虹门,直设殿前;

两扇朱门,金钉攒铆,铂玉镶边,宽敞豁亮,闪闪发光;

门前两边,檐廊下竖立着两颗盘龙金柱,大柱上栓牵着两头威猛雄狮;

那朱门上方,盘龙描金扁额上写着两个醒目大字“中天”耀眼夺目。

门边有四位黄巾大士守护,个个面目狰狞,膀大腰圆,使人见了不禁悚然。

他们忽见飘来一位女仙,却不认得,于是架枪拦住。

其中一位黄巾大士问道:“何人大胆?竟敢擅闯中天?”

这时,女娲又气又急,哭笑不得。

她身为圣母圣尊,这些护卫力士却不知她是何人。

这也难怪,自玉帝亲封紫微为北极七重中天大帝,那日朝贺之时,仅来过一次这北极中天,后来只顾忙于三界事务,却再也不曾来过此处,自然这些黄巾大士不知她是何方神圣。

她竭力抑制住不悦,说道:“我来自女娲宫,请向大帝陛下通禀一下,就说本宫有要事求见。”

一位黄巾大士似是明白,转身进了大殿。

只见这殿堂之内:

金壁辉煌,紫气缭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