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真是嚣张之极;
他心里明白,昔日有兄弟诸人、玉面狐狸、九雉鸡精、金灵道人以及青蛇等诸精怪相助,从未把炎黄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而今剩下自己孤身一人,只有殊死搏击才会有一线生机。
且说,蚩尤气急败坏不顾一切在阵中横冲直撞,他眼睛血红透着煞气,决意拼死一战。
突然,奇门遁甲降落阵中,让过众将士护卫黄帝退至阵后。
伏羲天皇手执令旗,面无表情地指挥着八诈九宫各门,迅速将蚩尤围在当中。
这奇门遁甲恰似水上浮萍,无论蚩尤怎样拼杀,也难以冲破重围,缺口难开。
因六神之中,玄武神君踏金龟与青蛇而去,九天玄女与伏羲只好令勾陈、朱雀、太阴、六合、九天、九地、螣蛇、直符一同组成八诈门,而青龙和白虎二位神君则分别在上下两端。
九位星神和二十八星宿按九宫排列,各就各位围战蚩尤,使他无法正常运功作法,进而耗费其内力。
虽说他化为象形,但对于诸位星神来说,他也只是一具玩物而已;
诸位星神在奇门遁甲阵中,只有伤他,他却丝毫伤不到别人。
未过多久,他便大汗淋淋,浑身如沐浴一般;
象鼻喘息之声,粗气如风“呼呼”作响。
他见情况不妙,忽又变化人形,一张双手赤金顿戟握在了手中,便挥戟搏杀。
由于体力过于耗费,总觉得力不从心。
他心中暗自叫苦,那玉面狐狸与金龟精,原本打算设毒计引黄帝及所部将士到紫霞洞前,妄图用突袭之策,将其一举歼灭。
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此计早被九天玄女识破,来了个将计就计,引魔出洞,致使蚩尤与众精怪遭此灭顶之灾。
这才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如今,二精怪被擒,他自己也陷入重围之中,若不设法逃脱,恐怕难免一死。
他偷看一眼,不由心里一阵悸动,原来,众怪逃的逃了,死的死了,擒的擒了,降的降了,眼下只剩下他一个负隅顽抗。
不容多想,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挥动金戟便一路向南方拼杀。
且说女娲与九天玄女,二位圣母一直站在不远处透过云雾,隐约看到战场状况,二圣以为蚩尤中计被围,此次在劫难逃。
蚩尤罔顾一切奋力向南厮杀,这倒使二位圣母心生疑惑。
女娲脱口叫道:“不好,玉妹你看,蚩尤想逃。”
果不其然,蚩尤一路向南拼来,玄女不解,心想:他若逃跑,应去他之巢穴紫霞洞,而紫霞洞分明在北,可他为何向南?难道他只顾搏杀辨错了方向?
玄女问道:“难道他要弃穴南逃?”
女娲掐指一算,脸上露出了淡淡一笑,言道:“蚩尤气数已尽,活该如此,这便是天意,任他逞狂也在劫难逃!”
道罢,二位圣母飞身飘落山下。
黄帝见礼。女娲道:“请帝施令,速去助战,以防蚩尤逃脱。”
众将士奉命刚进阵中,忽听一片嘈杂之声,随之一阵混乱。
原来蚩尤正向南边杀进,他突然转身飞奔向北,并趁南北隙间口吐迷雾。
霎时间,迷雾弥漫在他身后,本来原雾未散,此时更加浓烈,伸手不见五指,众人对面不知是谁。
此刻,蚩尤一人借迷雾躲过众人耳目,悄然逃回到了洞穴——紫霞洞。
且说,蚩尤逃走,二位圣母十分懊恼。
二圣有所不知,在混乱中还逃走了一名小妖,此妖名曰:黄獐母妖。
由于此妖逃走,黄帝与皇妃嫘祖在后来完婚之夜,险些遭它毒手,此是后话,不提。
再说,女娲急令众神将把紫霞洞团团围起来,并用符咒封住洞口。
在紫霞洞前,人们熙熙嚷嚷,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由于云雾太浓,众人只听其声不见其面。
二位圣母向洞内张望一番,浓雾仍然连续不断向洞外喷涌。
女娲骂道:“这个孽畜真乃可恶之极!”
共工抬头看了一眼紫霞洞前那面仍然飘扬的蚩尤象旗,飞身而上,伸手把那“象旗”扯下,并将蚩尤象旗踩在脚下。
他向女娲拱手言道:“启禀圣母,蚩尤穷凶极恶,狡诈多端,他躲在洞中拒不出来,我等不知洞内状况,故不敢贸然进洞。敢问圣母,何不用‘乾坤伞’将它吸出洞外,进而杀之,免得夜长梦多,再让他逃了势必会祸国殃民!”
“善哉,善哉。”燃灯稽首道:“我佛慈悲,请圣母三思,如今蚩尤被困洞中,魔法用尽,只能坐以待毙。苍天有好生之德,贫僧乞求二位圣母,将其生收,赐他悔过之机,让他皈依我佛,日后多行善事,造福众生,进而将功补过,岂不更好?善哉,善哉。”
大鸿上前言道:“佛祖所言极是,蚩尤固然可恶,可他终为佛门中人,使其改恶从善,放下屠刀遁入佛门,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免得再度争杀,进而涂炭生灵。为此我愿进洞劝降。”
共工愤然而起,怒道:“断不可行,蚩尤罪大恶极,若不处以极刑,怎对得起天下苍生?请圣母明鉴。”
“此话有理!乞求圣母切不可姑息此怪。”这时,从人群中站出二人,他俩同时跪在女娲娘娘和九天玄女圣母面前。
二位圣尊一见,正是仓颉和隶首二人。
仓颉哭诉道:“蚩尤这等恶怪,多少无辜葬身在他魔爪之下!若不除他,那些亡魂何以告慰?天下百姓何以安扶?望二位圣母三思。”
隶首道:“请圣母恕我直言,若对此怪仁慈,便是对天下百姓残忍,是对惨死亡魂之不公!”
二人之言,引发当场共鸣,一时间人们吵吵嚷嚷乱作一团;
与此同时,也深深刺痛了二位圣母的心,九天玄女紧锁眉头,把拂尘一甩,言道:“娘娘,我神仙与天界做事,向来顺乎民意。蚩尤落到今日这般境地,只怨他平日里作恶太多,民愤极大,此番将他毙命,也是他罪有应得,请娘娘明断。”
本来女娲犹豫不决,是因为心里顾及王母娘娘之面,刚才玄女一说,着实促她下定决心。
燃灯佛祖刚要开口说话,却被女娲阻住,她二话不说便从袖中掏出“乾坤伞”,对众人喊道:“诸位全部闪在一旁,本宫要收杀蚩尤这个恶怪,以谢天下苍生!”
之人物分析(五)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玉帝与王母亦称东王公与西王母。
上回讲道:盘古即元始天尊,又是元始天王之前身(无论正确与否,只能听之任之)
相传他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化生了东王公和西王母,再生天皇兄弟十三人,治世三万六千岁。
如此说明,既然东王公与西王母同为太元圣母所生,那么这二位圣君必定是兄妹或者是姐弟了。
可是,在诸多神话传说以及众多神幻书籍中,特别是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却又把东王公(玉皇大帝)与西王母(王母娘娘)塑造成了夫妻关系,这使人看了实在不知可否?
想必这又是著书者的一个极大伦理错误!不过,无论谁对谁错,却再也无须考证,只当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们可千变万化。
有道是:应以何身得度,就以何身说法。
因此,至于神仙中的身份亦无须太叫真。
有关东王公(即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即王母娘娘)到底是兄妹(或者姐弟)还是夫妻?
接下来仔细分析。
在此,先说“东王公”和“玉皇大帝”这一名称的由来。
东王公一词,最早是战国时期楚国信传“太阳星君”即东皇太一、东华帝君就是东王公的前身。
以至东晋时期,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元始天尊经一劫乃施太元圣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扶桑大帝。释:扶桑,乃太阳扬升之地。
然而,在《仙传拾遗》中,说他为“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
而《真灵位业图》将其排在左位,号称“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进而显示出他又是由日神演变而来。
《枕中书》中称东王公又是元始天尊与太元圣母所生。
据道经记载:东王公又号青童君、东方诸、青提帝君,尊称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其诞辰为农历二月初六日。
更有一种奇异说法:东王公即玉皇大帝,原本是元始天尊之师鸿均道人的门童,(不知道根据何来)。
还有一种奇说:玉皇大帝在太元之先曾化身盘古开天辟地……
总之,在诸多传说和书籍中出现了许多混乱形象,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是神话传说故事,根据各自所求所需,罢了。
关于东王公向玉皇大帝的演变过程。
据《列仙全传》记载:木公讳倪,字君明,号玉皇,又有元阳父、木公、扶桑大帝之称。正月初九日为圣诞。
东王公原本是指上古时期统治东方的君主的概括。
商周时期人们对天帝的信仰和崇拜十分广泛,以为天上有一个天帝主宰着人间的吉凶祸福,因此将东王公当成了当时的天帝来信拜,进而神化。
道教宣称:东王公是东华至真至气所化生,主阳主父;
西王母是西华至妙至气所化生,主阴主母,并且世间万物俱是他们生化养育的。
由此一来,便把东王公和西王母世俗化了,并在天界过上了夫妻生活。
由于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们依据自己的需求,把自己说成是天帝的儿子,称其为“天子”,天帝派他来下界治理世间,这便是“天意”,而自己身负“天职”,要求人们无条件地听从“天命”,顺从于他们的统治。
以至后来一些文人墨客又把东王公塑造成天帝,天帝称玉帝,玉帝又称玉皇;
随之道教将其神化,称玉帝统管三界四生:天界、地界、人界;
四生即:胎生、卵生、浮生、化生;
说玉帝是宇宙的大统管皇帝,所以称其为:玉皇大帝。
至此,东王公便演变成了玉皇大帝。
东王公又为何被称为“东木公”?
那是按照中国的五行说法: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部属土。所以又称其为东木公;西王母又称金母,西方属金,居西昆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