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腹中胎,泥儿孺,日日夜夜论天数;
一朝分娩为民福。
陶干天下烦心魄,冶尽世间恶念魂,
苦中乐,乐纷纷,苦苦乐乐于助人;
风雨无阻土变金……
三人近前观看,果然有位老者正在拾柴烧火。
这位老者居然怀抱干柴跳进炉窑之中,添柴加火,毫无惧色。
那炉内烈焰似五色祥云飘飘冉冉,一缕缕火花星星点点飞升上空。
干柴遇火燃烧,“叭叭”作响。
再看这老者在火炉窑内翻腾一番之后,纵身跳出窑炉,仰天大笑。
看情形,他心中十分惬意,好不快活。有诗为证:
烈焰火花炉中开,
日月星辰坠窑台;
祥云朵朵盈盈落,
五色光辉同散彩。
飞旋作响如风至,
惊雷阵阵似雨来;
洗掉尘念心疾健,
浴袪烦根总释怀。
他们一行三人来到窑炉旁,不免仔细观看一番,却未发现有什么异常。
风后走上前去向老者施礼问道:“敢问老丈,你一个人在此做甚?”
老者抬头观看,一见三人气度非凡,他先是一愣。
他却未先回答风后的问话,便急忙冲黄帝行参拜大礼,言道:“老朽不知贵客驾到,望乞恕罪。”
黄帝还礼搀扶言道:“老丈言重了,我等只是路过此处,偶尔看见山中有缕缕烟雾,便驻足观瞧,多有打扰,望老丈见谅。”
老者笑道:“贵客哪里话来?相逢便是缘分。请三位坐下搭话。”三人入座,那老者又为其沏茶倒水。
黄帝拱手问道:“在下冒昧一问,老丈尊姓大名?一人在此何干?”
老者微微一笑答道:“老朽宁封是也,在此烧陶已经多年了。老朽斗胆问一句,三位莫非是与蚩尤交战之士?”闻听此言,三人同表惊讶。
大鸿本打算追问他是如何得知,却被黄帝阻住。黄帝朝宁封一笑说道:“老丈真乃神算,你是如何得知我等底细?”
宁封向黄帝问道:“老朽冒昧问一句,想必阁下就是轩辕黄帝?”
黄帝点头道:“正是在下。”
宁封看了看黄帝,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三人被他笑得不知所措。
黄帝问道:“老丈因何发笑?难道有何不妥?”黄帝之意:你难道不相信我为当今国君?
宁封嘎然止笑,言道:“非也,非也。老朽猜测,此番国君率部与蚩尤鏖战,不但未能占得上风,反而深受其害。老朽说的不知是否正确?”
黄帝道:“老丈既知详情,万望赐教,我部怎样才能降除蚩尤?”
宁封摇摇头,表情庄重地说道:“望国君恕老朽直言,你想,这蚩尤本是六齿巨象之身,其魔法可与天齐;再说,蚩尤日后必然与佛有缘,今日他气数未尽,这是定数所在。所以单凭凡间之力降他,实在不自量力,若要胜他,必须把握良机,望乞上苍相助。切不可贸然行事,否则定会损兵折将,劳而无功。请国君三思。老朽若有言语不妥,望三位海涵。”
对于宁封其人,黄帝很是赞佩,一位烧陶之人也有这般不俗的见解,况且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在是难能可贵。黄帝当即向宁封行了大拜礼仪。
可宁封也深受感动,他唯唯言道:“老朽在此烧陶了多年,今日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由此看来,轩辕国君果真是一代仁君,请受宁封一拜。”
宁封行了参拜大礼,之后,他在窑洞内掏出一部仙书,此书名曰《龙跷经》,它对日后战败蚩尤至关重要。
宁封双手将仙书奉上,对黄帝言道:“请国君仔细察看此书,书中自有降除蚩尤之妙策,也可根据书中‘八板’所示,绘制符箓与镇图,定能在两军阵前护住贵部兵将,免遭妖魔鬼怪伤害。”
由于宁封献书有功,后来做了陶正,并被封为“五岳丈人”,从此,人们尊他为宁封子,并奉他为陶神,凡烧陶冶炼、釆矿挖掘等俱都供奉于他,不表。
再说轩辕黄帝回到营帐,把宁封子所赠《龙跷经》仔仔细细详阅多遍,并与神农炎帝、国相风后、力牧、大将鬼容区以及仓颉、隶首、容成、大挠等重臣,共同探讨书中奥妙。
终于悟出了“御云龙游八板”之理。
风后与力牧当即绘制了符箓和镇图。
大鸿领众将依据书中示意,演兵操阵,好一通忙活。正是:
五岳丈人献神章,
云龙八板悟仙纲;
真诚之人得善报,
轩辕发奋再兴帮!
第二十八回 九天玄女助轩辕(一)
话说,众将依照宁封子的仙书《龙跷经》中所示,开始操演阵法。
当演练了一阵子之后,都觉得非常顺当,得心应手。
众将以为:有“御云龙游八板”为依靠,又有符箓和镇图为护卫,兵阵操演极为熟练,若此时与蚩尤再战,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各部的将臣们全都来见国君,纷纷请令出战。
可黄帝仍有些忧虑,他向风后言道:“众兵将这几日士气高昂,请战不断,我仔细研察,眼下我部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却差天时一处不足,故此可忧矣。”
风后点头称道:“国君英明,微臣也早有同感。”
“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话虽如此,我看天时依然占据着主要位置。”黄帝叹道:“唉,韦琨去请九天玄女圣母,可音讯皆无,也不知他能否见到玄女圣母。”
风后道:“国君请放宽心,韦琨乃神将,断不会出错,许是有什么不便把这事给耽搁了,相信不日会有消息。”
话虽如此,可黄帝仍然担心能否请来玄女圣母。
且说,黄帝与蚩尤就在此间交战之时,又有一种说法,讲的是九天玄女来助轩辕,未等韦琨请来,而是由西王母指派下界,并叫九天玄女带了几件宝物赐予轩辕。
一是指南车,能在迷雾中识别方向;
二是方帛灵符,佩了灵符在风雨云雾不致迷路;
三是玄狐之裘,穿上它刀戟大弩不能伤,等等。
九天玄女向轩辕黄帝解释道:“穿上这件狐裘,刀枪箭戟全都不能伤害;佩戴上了这灵符,风雨云雾不能迷失方向;有了这指南车,可在迷雾中任意穿行。有王母所赐的三件宝物在手,战胜蚩尤不在话下。”
可是,黄帝闻言却略显迟疑,问道:“与蚩尤作战,全部仰仗众位将士,只有我一人穿了狐裘、佩上灵符,而将士们都受了伤,最终唯独剩下我一人有何用处?”
九天玄女微微笑道:“这个你大可放心,还会有办法的。王母叫本宫下界相助于你,有些事情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等以后再慢慢给你解释。蚩尤最厉害的两种兵器就是金戟和大弩,我们也可以仿造。蚩尤最擅长的是迷雾阵法,可眼下我们已经有了指南车做为破解之法,若战败蚩尤并非异想天开之事。这些全是上苍王母赐予你的克敌法宝,切不可轻觑,还是赶快把它们穿戴上吧。”
轩辕闻听不胜大喜,遵照玄女圣母之命,穿上了狐裘,佩戴好灵符,伏身向西拜了又拜。
然后,恭恭敬敬的把玄女圣母请进帐中。
他向玄女问道:“敢问圣母,蚩尤的兵器怎么仿制呢?”
玄女讲道:“蚩尤的兵器都是赤铜铸造而成的。离这里不远有座山,叫做昆吾山,那山上就出赤铜,其色如火。轩辕帝君可派些人去采挖,估计百尺深处,遇到泉水的时候,再向下挖,看见了火光星亮的东西迸发出来,那就是了。然后取回来用火锻炼打造,就可制造成与蚩尤金戟一样的兵器了。用这种方法再仿照他的大弩,做成一块小小的铜尖箭头,缚在竹竿之上,再做一个大弓,把那铜尖用大弓再一个个射出去,岂不制作成了比他大弩还要好使的兵器了吗?”
轩辕黄帝听了自是高兴,笑道:“如此一来,我部具有了破风雨之法、灭云雾之策,既有金戟一样的兵器,也有大弩这样的利器,战胜蚩尤不在话下。”
玄女摇头说道:“这还不够,请帝速速点派人手,兵分两路,每路为一千人手,一路去昆吾山挖掘赤铜,一路跟随本宫去寻捕一种灵兽,越快越好。”
轩辕唯唯答应,点派了两路人手,照玄女旨意办理。
单说九天玄女带一千军士,竟直奔东海之滨而来。
她向黄帝解释道:“海中有一座山,叫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山上有一灵兽,其状如牛,苍身无角,只有一只脚,实为两栖动物。它有时在山上,也有时在海水里。但它每次出入海水时候,必定会起大风大雨。它生有两只夜眼,在黑暗中射出来的光芒如同明月一般亮堂,很细小的东西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它叫唤起来声音极响,如雷贯耳,百里可以听见。”
黄帝问道:“这个灵兽叫什么?寻到它又做什么?”
玄女道:“它叫夔(kui)牛。若是把它杀死,用它的皮做来绷鼓,那鼓声极响,一面可声闻八里,八十面便可声闻六百余里,连续敲击,可以声震三千八百里,如此可吓破敌胆,壮我军威,甚至不战而胜。”
黄帝说道:“这种异兽恐怕不容易捉住。”
玄女道:“虽则灵异,只不过是一种兽类而已,总是办法捉的。”
这天他们在流波山下埋伏下捕捉的器具,并在沿途写下道符,引夔牛进入器具。
玄女与黄帝在山上隐蔽之处静候佳音。
果然,当暮色降临时分,山下一声吼叫,震耳欲聋。紧接着便是军士们呐喊声,一片嘈杂。
过了一会儿,军士们各持火把,抬着一只已经死了的怪兽上山来。
玄女上前辨认,确定就是夔牛,于是命人将它的皮剥下来,凯旋而归。
谁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用夔牛皮绷出来的鼓,比普通牛皮做的鼓也响不了多少。
这倒使众人有些怀疑,只是人们不易明说而已。
玄女圣母看出了众人的心思,她道:“大家别急,还有一件东西没有配齐。”
她叫了十几个军士随她去了一个叫雷泽的地方,面对着一个大土堆,便叫军士们深挖起来。
稍后,军士们挖了几尺,竟挖出来堆骸骨,似人非人,似兽非兽。
黄帝问道:“这是什么骨骼?”
玄女道:“这就是雷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