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仙谱-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仓颉和隶首见状惊讶不已。九天玄女对二人说道:“你俩携此宝剑面见轩辕,务将它交予轩辕,待日后必有大用。此时你二人速速赶往黄河岸边,若是河中有作歌笩翁,由南向北逆水行舟者,他便是帮你们渡河之人。然后你俩沿河前行,有个熊国部落,为首之人便是那公孙轩辕。”

遵照圣母指点,仓颉和隶首一同拜别了二位圣母娘娘与彩云仙子,他俩步出庭堂直奔黄河而来。

且说,不止一日,仓颉与隶首便来到了黄河岸边。

依照九天玄女的叮嘱,沿着河岸寻找和等候水中筏翁。

这天,骄阳似火,炽热难耐;

那黄沙光秃秃被烈日暴晒得滚烫滚烫的,如热锅一般,还不时闪烁着点点金光,直刺得双眼竟无法睁开,周围蒸气腾腾,使仓颉和隶首汗流浃背,不住大把捋拭着额头和脸上的汗水。

他二人一边行走一边手搭凉棚向河里张望着、寻找着。

正当二人行走得口裂舌干、精疲力尽之时,隶首瘫坐在沙滩上对仓颉言道:“仓颉兄,我只恐要命休于此了,不能与你一起渡河了。”

仓颉惟恐隶首会被热沙烫伤,急忙将他拉起来。

仓颉用力搀扶着隶首并对其言道:“隶首兄,你我交往多年,彼此真诚信任并且相互了解,你向来是坚强无比,此时怎能说出了这般丧气之言?只因你被二怪伤了原气,故不能自持。我等应当相信圣母圣尊之言,上苍定能保佑我俩,绝非让你我毙命于此……你听,河上好像有歌声飘来。”

隶首立刻精神振作,他侧耳细听,果然,隐隐约约听到黄河下游由远而近有歌声传来。

歌曰: 骄阳烈兮照当头,风沙灼兮叫人忧,

滔滔河水天际流,浊浪排天任我游;

天下众生皆辛苦,我渡世人无需求。

回首兮,茫茫恨海无尽头,

望远方,前程似锦,岁月悠悠……

二人一时心悦,顿感浑身上下清凉了许多,刚才的干渴疲惫也减轻了不少。

二人激动万分,也顾不得热沙滚烫“扑通扑通”双膝跪倒。

仰望着苍穹齐声呼喊道:“多谢圣母救命之恩!谢苍天拯救我东夷黎民!”二人连连叩头拜谢天恩。

不多时,只见黄河之水波涛汹涌,远远有只竹筏却在狂涛浪尖之上逆流飞奔。

伴随着筏翁歌声,由远而近飘飘荡荡停泊在仓颉和隶首站立之处。

只听筏翁冲二人拱手问道:“请问二位可是渡河之士?”

二人拱手还礼答道:“正是,烦请筏翁帮我二人渡过河去。”

那筏翁哈哈笑道:“我本是渡那可渡之人,一渡其心,再渡其魂,三渡其身;哈哈哈……请二位扶篙上筏。”

他俩从未坐过竹筏,更未经过如此惊涛骇浪,二人不敢站立,居然趴在竹筏之上。

筏翁看到他俩这般状态,竟忍不住又是一阵大笑,对他二人说道:“二位惧水,请闭上眼睛,无论发生何等怪事,千万不可睁眼,否则就会掉进河中,二位尽管抓稳就是。”

只听见筏翁道一声:“走!”

仓颉和隶首紧闭双眼,只感觉轻飘飘如翔如飞,双耳生风似幻似梦,整个身体宛如吊悬在空中一般。

突然,他们觉得脚底下一震,随即听到筏翁言道:“请二位睁眼。”

当他俩睁眼一看,竹筏带他们已经离水上岸了,不禁惊喜,连忙弓身叩谢筏翁。

那筏翁笑笑言道:“二位不必谢我。此乃苍天之意,神圣之愿,谁敢违之?请问二位是否去寻投圣明君主?”

仓颉与隶首相视一眼,齐声答道:“正是!”

那筏翁又是一阵哈哈大笑,之后冲二人拱手言道:“如此甚好,不枉渡了此生。日后我等还会碰面,告辞了!”

只见那筏翁道罢一转身连同竹筏却不知去向了。

二人甚惑不解,只说是上苍故作安排。

二人未敢乱猜,便直径沿着河堤向南奔去。

若问刚才那位筏翁是谁?正是水泊神俞伯。

此人经九天玄女点化,后来亦在黄帝手下为臣,

因他水性极强,缕立奇功,被封为水泊神,此是后话。

且说,仓颉与隶首忘饥忍渴只顾匆匆赶路。

不止一日,终于来到了一个有人烟的地方。

可他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此处一片狼藉,不好凄凉。

二人四处寻人打探,一问才知此地名曰“阪泉”。

前几日,东方的黄帝与西方的炎帝在此处刚刚有过一场大战。

也不知谁胜谁负?下回再说。

第二十一回轩辕黄帝落土丘(二)

话说,阪泉一战,最终以炎帝受伤大败而归。

此间休战,炎黄交战双方的使臣正在一起共同谋求合好事宜,故而这里的人们才敢陆陆续续返回原来住处。

有关“阪泉之战”相传颇多。

自打神农氏下界,并投胎降于姜水姜氏人家,后来做了炎帝,又名赤帝。

所以说与黄帝阪泉一战者,乃是烈山氏炎帝部落,绝非神农氏。

因为此时神农氏已经衰落,并入了仙班,烈山氏炎帝继承了神农氏炎帝而统领天下,故有“神农氏、烈山氏炎帝”之称,实际为两个不同年代之圣君(部落首领)。

这年,烈山氏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那么,炎黄二帝因何在此交战?仓颉和隶首如何寻得圣明君主?他们又如何在黄帝手下潜心研究出各自之成就?从而成为了一代神明。

暂且按下不表,待以后自有详述。

单说交战的另一方,东方的黄帝及其部落。

原本在黄河流域有个有熊的部落,号称“熊国”。

国君名叫:少典,原姓公孙,后改姓为姬。黄帝正是少典国君的儿子,母亲为附宝王后。

黄帝出生那日,正值光严妙乐国之王子学道修真,始成金仙,历经万亿劫,又在女娲娘娘之“混元金斗”内修炼成大罗金刚体,终于在三月初三这日,登上了“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至尊玉皇大帝”之宝座。

此时,各路神仙正在凌霄宝殿朝贺玉帝度典。

当黄帝刚一落地,顿时,满天七彩,祥云朵朵,一道红光冲天,天鼓悬鸣,声震天庭朝野。

黄帝因母亲将其生于土丘轩辕之上,故取名为轩辕。

有关“轩辕”一词解释颇多,有的实为误解。

这里所述轩辕,应指车子的轩子与辕子才是,车子的两条把柄称为“辕梁”,辕子之间有条横牚,这木牚和中间的空隙就叫做“轩”。

轩有宽有窄,辕同样也有宽有窄,可根据车子的大小而定;

轩辕之上可以坐人,赶车人也叫“车把式”就坐在轩辕边上使唤牲口。

黄帝之称,因有土德之瑞,土为黄的颜色,故号“黄帝”;

他为五帝之首,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公孙轩辕,也被称之为:帝鸿氏。

他战胜了炎帝,又征服东夷、九黎族部落统一天下,与炎帝联盟合称为“华夏民族”。

提起来也是非常奇怪,自打轩辕降生以来,熊国部落连年风调雨顺,处处一片祥和。

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他未到三岁时,便开始显露出他的聪明才智。

起初,他总爱独自一人在黄土地上玩耍,用土蛋蛋在地上摆来摆去,人们自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父母大人只当他一个顽童,只要玩得开心不来撒娇淘气也就罢了。

群臣们经常逗他并与他耍笑,父母更是十分疼爱。

有时父君归来,首件事情是向他提问给他讲过的那些问题和故事,考验他是否还记得清楚,

可他每次都是对答如流,故此,父君感到十分欣慰。

当轮到他向父君提问时,如同大人一般,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指着父君问道:“地上为何有山?山上因何有水?水中为何有鱼?……”

“人们为何非要争斗?”

“天上有多少神仙?他们居住何处?……”

直问得父君张口结舌而又开怀大笑。

小轩辕常常偎依在母亲怀里,让母亲给他讲神仙的故事,听母亲讲解做人之道理;

虽然似懂非懂,却也是烙印非浅。

待他年长六岁之时,有一天,少典国君忙完部族之事回到家中(此时人们已告别了巢居,居住在茅屋)。

少典国君见小轩辕又在玩弄那些土蛋蛋,还不时在地上画着道道,并把那些土蛋蛋放在道道上面摆来搬去,甚是聚精会神,而且十分认真。

少典国君见状不解其意,便向小轩辕问道:“你整日摆弄这些土蛋是在做甚?”

小轩辕也不抬头答道:“我在布阴阳局。”

父君又问道:“何为阴阳局?”

小轩辕这才抬起了头望了父君一眼,小手一指摆在地上大小不一的土蛋蛋解释道:“父君请看,这大些的是阳子,小一些的是阴子,阴子可以吃掉阳子,阳子也可以吃掉阴子,最终子多者为胜,子少者为败。”

少典国君听了小轩辕地讲解,觉得非常新异,便蹲下身来仔细寻问此种局势如何布法和走法。

小轩辕也不含糊,当即向父君一一解答了其中要领和妙处。

父君恍然大悟,似孩童一般,拍拍手对儿子言道:“为父已经明白了,这好比行兵布阵,又如同双方对决一样,甚好甚好。你看,我与你对上几局如何?”

“好吧,不过父君若是败了可不许怄气。”小轩辕担心父君不是自己对手。

父君笑道:“吾儿哪里话来?败了可以重新再来,何必计较一时胜败。”

小轩辕摆了摆手急忙对父亲说道:“非也,非也,父君此言差矣。父君有所不知,设摆此局形同兴兵步阵一样,切不可疏忽大意,稍有不慎便会丢子兵亡,甚至全盘复灭,到时候将后悔莫及。”

“吾儿所言极是,为父谨慎就是了。”少典国君觉得这般小小年纪竟懂得如此深奥之理,实在难得,心里自然倍感欣慰,便对其妻子附宝言道:“多谢上苍恩赐此子,吾儿聪慧,日后定成大器,我熊国将后继有望也。”

母亲附宝也十分开心,她见父子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