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1566-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用汲站了起来:“两个矿死那么多人,又引起了这么大的暴乱,案子才开始查,就叫我立刻去北京?”

谭纶这才望向他:“北京那边出了更大的事,而且牵涉到你。内阁和北京都察院来了文,你必须立刻返京。”

王用汲脑子里立刻闪过一个念头:“刚峰出事了!”

“是。”谭纶黯然答了一声,“海刚峰被抓了,关在诏狱。”

“他上疏了!”王用汲惊问。

谭纶望着他:“是。奏疏的抄件内阁已经急递给我,触目惊心哪!”

王用汲:“能否给我一看。”

谭纶:“不能给你看,你最好一个字不看,一个字都不知道才好。回到北京你也千万不要说事先知道他上奏疏的事。”

王用汲脑子轰的一声懵在那里,良久才喃喃说道:“难怪他极力怂恿我向都察院讨了这个差使离开北京。我早就应该想到,他这是不愿意牵连我……太夫人呢?嫂夫人还正怀着身孕。她们怎么办?”

“你不要管了,你也管不了了。”谭纶慢慢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院子,“说到底是我误了他。嘉靖四十年要不是我力荐他出任淳安知县,他现在已在老家采菊东篱了……也不会惹来这场杀身之祸。”说着转过了身子:“太夫人嫂夫人已被李太医送到南京了。天大的干系,我也会照看她们。你必须回京师,一是把自己说清楚,二是这边牵涉到宫里矿业司的事先一个字也不要说。这个时候再牵涉到宫里,陈洪更会怂恿皇上杀人。”

王用汲:“给我安排马,我现在就走!”

虽然有李时珍陪着,海母和海妻走进这座大院依然惊疑、好奇,而且感到有些亲切。

好大的前院大坪!

一匹匹被浸湿的白棉布被展开了铺在一块块三尺宽一丈长的大石上,好粗的圆木柱子压在白棉布的一端,柱子的两头各站着一个踹工,手抓着上面的木架,两双赤脚同时踹动圆木向前滚去,浸湿的棉布被圆木一碾立刻平整了。

“这是干什么?”海母立刻好奇地问道。

陪他们进来的一个管事:“回太夫人,这叫踹布,棉布经过这么一踹便紧密平实了,然后再染色。”

海母海妻顺着他的手望向了别处,又看见了院子那边依序凿着好几个一色的整块青石砌成的大染槽,染槽旁还一溜摆着有好些个大染缸。更宽的院坪那边高矗着一排数丈高的搭染布的架子,好些染工在蓄着蓝靛青靛的染池染缸里染布,好些染工接着用一根根偌长的竹竿又将一匹匹染出的布挑抛向高高的染架!

“先都停了!”陪着李时珍、海母、海妻进来的那个管事大声嚷道,“小心些,让贵客过去!”

染工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望着一行站在院门口的四人。

“雨青。”那管事又望向搀着海妻一同进来的一个婢女,“搀好了海夫人。”说到这里自己满脸堆笑地搀住了海母:“李先生、太夫人、夫人里边请吧。”

那个叫雨青的婢女本长得一脸的天真喜兴,这时更显着高兴,“啊啊”地比画笑着,搀住海妻便要往里走。

这个叫雨青的婢女竟是个哑女,本是芸娘的贴身丫头,接到谭纶的信立刻把她派回了南京,伺候海母海妻,用意很简单,她不会说话也不会识字,便不会走露任何消息。也就是从船上被车接着同了一段路,海妻显然已经十分喜欢这个哑女,这时她的肚子已经有些显形了,被那雨青搀着,另一只手仍撑着腰,便要往里走。

海母却不肯举步,望向李时珍:“李太医,你还没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

见海母没有动步,海妻又停下了,也站在那里望向李时珍。

李时珍笑道:“我的一个朋友家,也是刚峰的朋友,前院是染布踹布的工场,后院还有织布的织坊,再后面便是你们住的地方。挑这个地方让太夫人嫂夫人住,为的就是不让你们寂寞,每天可以到前院来看看他们织布染布,顺便也请太夫人嫂夫人把海南织布的一些窍门指点指点他们。一就两便,你们也住着安心。”

海母有了笑容,海妻也露出了微笑,婆媳对望了一眼。

海母举步了,那管事立刻侧身引着他们向里面走去。

海母:“多承李太医想得这般周全。每天能帮人家织些布也不白住人家的屋子。李太医刚才说这家人也是汝贤的朋友,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李时珍紧跟在她身侧:“一说太夫人就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刚峰兄任淳安知县时那个杭州知府。”

海母想起了:“高知府?后来被抓到京里又被罢了官的那个翰林?”

李时珍:“正是此人。”

海母:“这个人汝贤倒是常常称道他,说他有才。难为他,做起生意来了。”

李时珍:“士农工商,总得要干一行吧。这个人做官不俗,经商也还公道。太夫人嫂夫人放心在这里住着就是。”

海母:“既然李太医和汝贤都看好他,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只是不要给人家的家眷添麻烦才好。”

说话间已经穿过前院,便看见两边都是高大的织坊,只听见里面传来轰鸣的织机声。

那管事见海母又有想进去看的意思,连忙说:“太夫人夫人先去安顿下来,回头小的陪你们来看。”

说着一行又穿过了后院,走进了一道回廊,转了个弯,便觉得豁然开朗,海母又停了步,海妻也跟着停了。只见这里楼台亭榭,曲水回廊,竟是一座庭院。

海母望着这一片在画里都没见过的地方又不愿往前走了:“这就是安排我们住的地方?”

那管事笑着:“就是这里。”

海母的脸沉下了:“这么贵气,可不是我们住的地方。”

李时珍又要解释了:“江南的庭院都是这样。这里不同的就是前院染织,后院住人。我来南京就常住这里,我愿意住的地方,太夫人尽管住就是。”

那管事接言了,满脸堆笑:“我们家老爷和夫人听说太夫人夫人来高兴得不行,特地吩咐了一定请太夫人和夫人住这里。你老要是不住,小的们可得要受责了。”

海母又和媳妇对望了一眼。

那管事:“我家老爷和夫人正从淞江往南京赶呢,今晚就能到。太夫人真不愿住这里,见了他们后可以商量再搬。”

海母又望向了李时珍:“今天四月十四了,汝贤说他五月初就能到南京。李太医这一个月内不会走吧?”

李时珍连忙答道:“不走。我等刚峰兄到南京后再走。”

海母骨子里其实也是豁达的人,便对媳妇说道:“既然李太医也住这里,打搅人家也不过一个月,我们就住这里等你丈夫来再搬吧?”

海妻:“但听婆母的。”

“这就是了。”管事高兴地附和着,“过桥了,来,我搀着你老走。”

管事搀着海母,雨青搀着海妻,四人往前几步登上了水池上的一座小石桥。

李时珍望着一老一孕慢慢登上石桥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消失了,黯然地抬头望向了北面的天空。

五十岁的儿子,在海母的记忆中,从来就没有对母亲说过一句谎话。可这一次儿子对母亲的承诺将成为永远不能相见的等待。转眼到了五月初五,朝廷的清流理学之臣已经聚集在都察院大堂,奉命在这一天驳斥海瑞在奏疏里攻击皇上的言辞,然后论罪。

都察院大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摆设过。没有大案,没有椅子,两侧只在地上摆满了一排排的坐垫,就连北墙平时摆大案的地方也只在地上摆了四个坐垫。

徐阶领着李春芳、高拱、赵贞吉率先进了大堂,在北墙上首的四个坐垫上坐下了。

都察院的御史,通政使司的给事中,翰林院国子监的文学之臣排成两行鱼贯步入大堂,分别在大堂两侧的坐垫上找到了自己的位子,都坐了下来。

左侧第一排的第一位就是那个曾经率领群臣上疏遭受过毒打的国子监司业李清源。

左侧第一排的末座上竟是昨夜赶到京师满脸风尘的王用汲。

陈洪带着一群太监也来了,却没有进入大堂,而是在大堂门口两个太监摆下的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

定在辰时正驳审海瑞,辰时正显然到了。王用汲的目光望向了大门外。

两侧的官员们却把目光都望向了坐在北墙正中的内阁四员。

李春芳、高拱、赵贞吉都望向了坐在中间坐垫上的徐阶。

徐阶望了一眼大门外的太阳,望向了坐在大门口石墩上的陈洪:“陈公公。”

陈洪依然定定地坐在那里:“阁老。”

徐阶:“辰时正了,是否应该催催,那个海瑞该押来了。”

陈洪:“不急。海瑞什么时候押来还得候旨。”

又改成候旨了,众目相觑,只好等着。

陈洪的目光也望向了渐渐升高的太阳。

狱中不知日夜,只有通道石墙上的灯在泛着黄光。

大牢通道墙上油灯弱弱的光反照进海瑞的那间牢房,隐约可见四面石墙半地稻草,依稀可见镣铐锁着的海瑞的身影箕坐在那里。

海瑞在前一天便被告知,今日辰时要去都察院大堂接受驳审,这时已然早起,闭目在这里等候押解。

长期在黑暗中的人对光的反应都十分敏感,海瑞这时虽闭着眼却很快感觉到有一片光亮渐渐强了起来,接着听到好几个人的轻步声向这边走来。

“就是这里。”海瑞听到牢门口锦衣卫狱卒在悄声说话。

“怎么床和桌子凳子都没有?”另一个声音一听就知道是太监。

海瑞依然闭着眼。

“先搬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来,我走后再安张床。”又是那太监的声音,“开门吧。”

接着便是牢门打开的声音,一个脚步声进来了。

海瑞依然没有睁眼,但已能感觉到那个人站在自己面前。

很快,便听见有人搬着桌子和凳子进来的声音。

他面前那个太监的声音:“放在这里,你们都到外面看着。”

有两个人答道:“是。”那两个人的脚步声出了牢门渐渐远了。

“我姓石,是新任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有话问海主事。”那人就是司礼监排在黄锦后面的那个石姓秉笔太监,现在升了首席,说这句话时,声音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