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陆承启看出了端倪,说道:“这驰道的问题,不单单出在铁轨上面,马车也有问题。”说罢,他走到驰道那个大转弯的地方,指着这里说道:“转弯的时候,速度太快,产生的力量,好似要把马车抛出去一样。好在这是空马车,惯性不是很大。若是装满了货物的马车,通过这个弯的时候,再慢一倍的速度,也会把马车给甩出去的。到时候,货毁人亡,与朕原意相差甚远。”

唐勋、沈括和苏轼三人大为吃惊,陆承启这一番话简直犹如亲眼所见一般。这两日来,他们三人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实验了,马匹一从驰道加起速来,便停不下来了。哪怕是转弯,也是很粗暴的转弯方式。没有抓地力的时候,往往马车就会偏离驰道。若是刹车不及,很可能酿成事故。是以,他们三人一直不敢装满货物进行实验。

陆承启只是对铁轨、火车有一个模糊的记忆而已,他也差不多忘了真正的铁轨是什么模样的。更何况这是驰道,与铁路有有所不同,他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最让人抓狂的便是这样,明明知道铁路的重要性,驰道也做出来了,可效果差强人意。这驰道能用,但不堪重用。速度是有了,安全性不能保证,这就有些郁闷了。

沈括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也有这般顾虑。只是至今尚未有一个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杨太师已经让学子们集思广益,攻坚这个问题了,可还是没有任何头绪。”

陆承启也知道,这个时代尚未有力学之说,对于离心力的研究还没有开始,哪里懂得如何克服这个力量?他也不是理科生出身,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束手无策。这就是文科生的尴尬之处了,对于天下大势,经济时局,政务处理都能头头是道,一些简单点的器械也能明白怎么造。可一涉及到高深的物理学、化学知识,那就两样一捉瞎,全靠蒙的了。

连正史上两位宋代大才,沈括、苏颂都没办法弄好的东西,陆承启自认没有这个能力,比这两位大才更厉害。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一个文科生,能知道这么多东西就不错了。

在一旁静静观察的周芷若,突然开口说道:“我倒是有个主意,你们看成不成?”

唐勋有些惊喜地看着周芷若,说道:“娘娘请说!”

周芷若来到驰道旁边,轻轻蹲下身子,指着驰道里面的凹槽说道:“里面都凹进去了,外面也可以凹进去啊。再把马车的轮子,做成向里面凹的,不就解决了问题吗?”

陆承启闻言,眼前一亮,高兴地扶起了周芷若,感受她那柔软的身子,一阵意乱情迷地说道:“梓童不愧为朕的贤内助,这个法子好!”

唐勋听了,仔细地思索起来。沈括、苏颂的思维转的比较快,立即抚掌说道:“娘娘大才,臣等不及也!”

过了好一阵子,唐勋也明白了周芷若这个办法的实用性在哪,也叹道:“娘娘果然天资聪慧!”

陆承启也知道,周芷若提出的办法,就是后世火车轮子的模样。可惜这个时候没有橡胶,只能把马车车轮做的长一些,稍稍卡住两边就行了。

这个办法,使马车车轮的凹入的地方与铁轨亲密接触,有效地提升了速度,还能防止马车脱轨,实在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沈括、苏颂都自叹不如,周芷若这个想法,果然是妙不可言。

周芷若脸皮薄,稍稍挣脱了陆承启作怪的大手,红着脸说道:“我可没你们说得这般本事,起码我不会造这个驰道,造这**车。你们都是大人才,不然皇上也不会重用你们了。我可不止一次听皇上夸你们,早就想见见你们是何方神圣了。今日见了,果然很厉害!”说着,她自己都掩嘴笑了起来。

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请铸炮

这番话要是从陆承启口中说出来,效果不怎么样。可是从皇后娘娘口中说出来,那意味就太深长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圣眷正隆啊!对枕边人都这般说,说明了陆承启是真心觉得这三人是可用之才,要重用之才。三人都有雄心壮志,哪里听得出周芷若话里面那股细微的醋味?对自己的女人都不称赞,反而称赞自己的臣子,周芷若作为元培正室,也是有些吃醋的。

闻得这句话,沈括、苏颂和唐勋,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圣眷,感动得恨不得立即“提携玉龙为君死”,以明心志。

陆承启倒是听出了周芷若话中的酸味,柔情地说道:“朕也要夸夸梓童,梓童这些时日以来,把皇庄的生意办得蒸蒸日上,福利院处理得出乎朕意料,该好好的夸奖一番!”

见陆承启不分场合这般乱说,周芷若立时闹了个大红脸,啐道:“你这人!”说完,一路小跑,避开了众人,不知道躲到哪里偷乐去了。

在场众人看得这样的场面,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实在辛苦。陆承启倒是落落大方,说道:“想笑就笑吧,做相公的,难道就不该夸夸自己的娘子吗?”

对陆承启的个性有所了解的众人,此刻才毫无顾虑地笑了起来,君臣关系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原先在一旁插不上嘴的杨道奇也不禁莞尔,笑道:“陛下与娘娘这般恩爱,倒是天下子民之福!还盼陛下早日诞下龙子,延我大顺国祚!”

“又是这个问题……”陆承启心中不由得一阵无力,他不是不着急,几代单传的陆家,确实需要开枝散叶了。大顺朝现在别说亲王,就是一些离得近的亲戚都少。不过天家无父子,亲戚少了也好,外戚干政也是很要命的事情。

陆承启也想要孩子,可他知道不能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长,都是因为婴儿早夭太多的缘故。婴儿早夭也是由于妇女生育年龄太低,医学水平低下的缘故。而妇女早育的危害,更是影响了妇女的寿命。鉴于此,重生而来的陆承启,自然是不同意这么早就行房事,生儿育女的。

陆承启连忙把话题岔开,问道:“苏卿,你认为,最快改造好铁轨和马车,需要多久时间?”

苏颂认真地想了想,说道:“还是百丈长的驰道的话,军器监最快得用五日时间。车轮的改造并不难,三日时间足够了。只是这么一来,步枪的生产速度就慢了下来了。”

苏颂现在挂着的官职,还是军器监一职,不过俸禄却是按照从四品的发,算是加薪不加职了。他每日都会处理自军器监送来的报告,对于军器监生产力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世间,有得必有失,不可能事事都完美的。生产力足够的话,现在大顺已经征服整个亚洲了,如此先进的火枪,就算没有火炮,野战中又有谁能挡得住几万支火枪的射击?抵近城墙利用黑、火药炸开城门或城墙,就能攻克一座城。

战争不是儿戏,就算战斗力再强,没有后勤保障也是白搭。驰道就是陆承启要建立的后勤保障枢纽,不仅仅是为了军事,在文化的传递、政令的通达、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等,驰道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才是陆承启下定决心要建设驰道的最终原因。驰道的重要性,比之京杭大运河亦不遑多让。

当然,在运输量上面,马车运送始终不及水路运输。大运河肯定是要开凿的,黄河也是要加固堤坝的,只是一切都需要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在这小农经济为主的背景下,要弄这两项工程,肯定要被御史台骂得狗血淋头,说劳民伤财云云……

想到这个问题,陆承启还是忍不住一阵头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陆承启老早就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只是没想到重生之后做了皇帝,也会因为没钱而烦恼。

他郁闷地说道:“既然如此,把这段驰道融了再铸吧,免得浪费了。这一次直接做一条驰道,通向军器监罢、皇家军校罢,三个地方连接起来,朕日后出行也方便一些。”

苏颂秉着科学的态度,劝谏道:“陛下,若把三处连通起来,建设驰道不下三十里。娘娘的提议看似可行,没经过试验,臣等亦不敢保证。还是先铸百丈长试验一下,可行再大量铺设吧!”

陆承启是重生人士,知道铁路的可行性,但这些人不知道啊!为了稳妥起见,陆承启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谨慎求证,大胆创新,非常好,这个也是朕对皇家大学的要求啊!老师,这句话可否写入校训之中?”

杨道奇点了点头,说道:“今日得见如此神奇利器,器物一道果然博大精深。陛下这句话亦是真理,谨慎求证,大胆创新,确可做我皇家大学的校训!”

杨道奇的思想转变,陆承启看得见。见他已经彻底放下过去,放下权力的欲望,一心教书育人,陆承启心中也颇为欣喜。杨太师有过,也有功。做为大顺朝最后一任宰辅,他结党营私,陷害同僚,贪污受贿,污点不少。但他作为宰辅期间,确实把大顺治理得不错,政令也算通达,没什么大的过错。只能说他才干是有的,只是私心太重,因私忘公而已。

见驰道有了些眉目,沉默良久的唐勋突然说道:“陛下,若驰道连通了军器监,臣是否可以回军器监再铸火炮?臣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只是尚需要时间来试验。”

先前把这三个疯狂研究火炮的家伙从军器监揪出来,就是怕他们搞坏自己的身体。火炮肯定是能造出来的,但这三个人才要是有点问题,陆承启可就要欲哭无泪了。人才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也是最大的创造力。为了能最大“榨取”这三个人的价值,陆承启才强制为他们做出日常生活的规范,好让这三人活得久一些,为他服务也久一些。

陆承启也不是这么没人情味,重生的他,最为重视人才。他下旨让太常寺下太医局,每日须出值两名太医,前往军器监,为患病工匠诊断开方。而皇家大学里面自己便有医学科,由宫中御医授课,自然可以为学子们解决病痛问题。至于皇家军校,大多是健壮汉子,大夫看来是不怎么需要的。

太医局内设提举一人,判局二人。提举为主官,任副职的判局则选精通医学的医者担任。太医局规模宏大,有丞,有教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