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孝杰拜相,也就是前两年的事。耶律洪基认为张孝杰勤劳肯干,多次向他询问政事。去年秋,耶律洪基出猎,一日之内,射获三十头鹿。大宴随从官员,耶律洪基下令作《云上于天诗》,诏令张孝杰坐在御榻旁,耶律洪基背诵《黍离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张孝杰立即上奏说:“如今天下太平,陛下还有什么可心忧?富有整个国家,陛下还有什么可求?”耶律洪基非常高兴。后来有一次很多大臣侍从耶律洪基宴饮,耶律洪基说:“先皇帝任用耶律仁先、耶律化葛,是因为他们贤而有才智。我有张孝杰、耶律乙辛,不在耶律仁先、耶律化葛之下,实在是得到了人才。”就这一句话,定下了张孝杰的地位。

张孝杰本性贪婪,最是贪得无厌。民间传言,他曾在与亲戚一起宴饮时说:“没有上百万两黄金,不足以称作宰相之家。”又有传闻当初张孝杰进士及第时,到佛寺朝拜,忽然一阵疾风把张孝杰的幞头吹跑了,吹得与佛塔一样高,掉在地下摔碎,有一名老僧说:“这个人必定很快得到富贵,但也不会得到好死。”事情不知道真假,但可见辽国百姓对张孝杰的厌恶。

其实在辽国之中,汉人所占比例绝对不小,甚至在临潢府都超过了一半。

民间厌恶张孝杰,一来是因为他的汉人,居然甘为辽国之臣,对付汉人建立的大顺国;二来则是因为其同为汉人,却是打压汉人最为狠辣的一人。也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得到耶律洪基的赏识。

不过不能否认,此人确实有点本事,能抽丝剥茧,看出火器的致命缺陷来。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不错,汉人妖法须得用火,火惧水乃天理!”

这时候,张孝杰的同党耶律乙辛出来说话了:“陛下,既然知道汉军死穴,何不出兵决战?”

耶律洪基从善如流:“哪位卿家替朕分忧?”

这时候,一个稍显稚嫩的声音传了出来:“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众臣抬头一看,原来是站在众人最前面的太子耶律浚。

张孝杰和耶律乙辛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担忧。

身为太子如此聪慧,绝对是奸臣最为痛恨的事情。要知道耶律浚不仅弓马娴熟,就连汉人的诗书,也学得比常人好。只是张孝杰和耶律乙辛都知道,耶律浚城府极深,他弓马娴熟,但十二岁之后,就绝不在众人面前显摆。就算是众人称赞他,也不过是称赞他的文采出众罢了。

恰恰是这份城府,让奸臣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忌讳莫深,甚至经常密谋要除之而后快。

只是耶律浚深得耶律洪基的喜爱,又是皇后萧观音嫡出,地位十分稳固,谁也撼动不得。

所以张孝杰和耶律乙辛商量着,要干掉耶律浚,就要先把萧观音做掉。耶律洪基生性多疑,一旦萧观音不能信任了,那耶律浚他也是连带着不信了。一个不得信任的太子,还不是任由他们这些个权臣拿捏吗?

耶律浚虽然聪明,但比起张孝杰和耶律乙辛还是差了不止一丝半点,根本没有察觉两人的险恶用心。要知道现在他才十七岁,在大顺还未及冠的年纪,又怎么是张孝杰和耶律乙辛这两头老狐狸的对手?

现在耶律浚好像要掌兵权的势头,张孝杰和耶律乙辛都表现出深深的担忧。张孝杰给耶律乙辛使了个眼色,耶律乙辛就明白了过来,绝对不能让耶律浚触及兵权。要是他手握兵权的话,他们密谋的事,就横生枝节了。想到这,耶律乙辛立即出列说道:“太子乃东宫储君,如何能行此大险?不若让都宫使耶律撒剌、知院萧速撒、护卫萧忽古代太子出征,陛下以为如何?”

都宫使耶律撒剌、知院萧速撒、护卫萧忽古是太子耶律浚的班底,耶律浚再傻,此刻都明白了耶律乙辛的险恶用心。他这是在借刀杀人,利用大顺禁军,来瓦解自己的班底啊!耶律浚立即警醒了过来,带着深深的戒备看着耶律乙辛,眼中冒出一阵寒光。

张孝杰一看耶律浚的神情,心下一“咯噔”:“坏了,他察觉到了,此子果然隐藏极深!”

恰在此时,耶律洪基怒斥的声音又传了出来:“什么馊主意!都宫使耶律撒剌、知院萧速撒、护卫萧忽古都是些什么人?一个个都不曾上过战阵,如何能打仗?”

张孝杰一听,暗骂耶律乙辛出的昏招,不仅借刀杀人没有成功,反倒让耶律浚生出了防备之意,真是吃多了猪油蒙了心!这等猪队友,简直不能与之共谋大事!

耶律乙辛也醒悟了过来:“陛下,那前于越之子耶律挞不也,还有悍将御帐亲骑的萧元揽、同知北院宣徽使事萧得里特、牌印郎君萧讹都斡、枢密使耶律燕哥、旗鼓拽剌详稳萧达鲁古、同知点检司事萧撒八如何?”

这就是奸臣的本能,在最坏的情况下,还能为自己人谋取利益。耶律挞不也和萧元揽是忠心耿耿的保皇派,后面几个,则是耶律乙辛的同党。把他们放在一起,其实就是潜移默化地让耶律洪基觉得,这些人都是忠心于他的。

耶律洪基仔细衡量一番:“这些人还算好,但我方先前一败,士气不振,朕非得御驾亲征不可!”

第九百四十九章:捷报频传

其实耶律洪基也是迫不得已,宫帐军的战斗力他是知根知底的,和部族私军一比也没有太大的优势。部族私军都败了,宫帐军又这能讨得好去?唯有他御驾亲征,激励士气,才能和大顺禁军决一死战。他原先的设想没错,利用大顺禁军,顺带把庞大的部族私军都干掉,即便没干掉,也要让他们元气大伤。只是那些王公贵族太过滑溜,根本没有决死的勇气,只死伤几万人,就拼命逃亡了。

这样一来,耶律洪基既没讨得了好处,甚至辽军士气都被严重打压,不得不用御驾亲征的手段来激励士气。

“御驾亲征?!”

张孝杰一愣,连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耶律洪基眉头一皱:“有何不可?”

“陛下乃万金之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孟子亦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陛下如此贵德之人,如何能历经战阵凶险?”张孝杰苦口婆心地劝道。

耶律乙辛也忧心忡忡,万一耶律洪基有个好歹,他们的下场肯定好不了哪里去。奸臣之所以能成为奸臣,不是因为他的能耐有多大,而是大权在握。权力的来源,无非是哄骗君王,窃取权力。一旦这任皇帝不在了,奸臣的下场就有点凄惨了。当然也不是绝对,这奸臣要是一个武将,恐怕就要改朝换代了,一如东汉末年的曹操。

可问题是,耶律乙辛和张孝杰是有点私兵,但这点私兵连万把人都不够,怎么能在这波橘云诡的朝堂之中,保存自身?

想到这,耶律乙辛也出列劝谏道:“陛下,不若让南北院大王去领兵就是,何必亲自涉险呢?”

耶律洪基虽然在政治上一塌糊涂,识人不明,但军事上还是有点眼光的:“我朝太祖立下赫赫功勋,哪一仗不是亲自冲锋陷阵在前?太祖儿孙,又岂是胆小怯懦之辈!再者,汉军已过饶州,不日即兵临城下。临潢府虽为我大辽最坚固之城池,可又能守得住多久?”

契丹人不擅守城,这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一件事。更何况汉人还有妖法,直有劈天盖地,碎石裂土的威力。区区临潢府,估计也不够一阵轰击。

耶律洪基早些年就知道汉人有这等妖法了,他更加清楚,这并非是什么妖法,而是一种强大的武器,汉人谓之“火炮”。就是在火炮的攻击下,大顺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便把交趾灭了国。情报上说,汉人的火炮有无坚不摧的能力,如果据城死守,绝对是城破人亡的下场。

耶律洪基早就暗暗戒备,之所以屡屡挑衅大顺,也是为了营造一种外强中干的感觉。大意就是:你看到没有,我还是很强的,你别来惹我!惹恼了我,我就南下,拼命南下!

只可惜他和陆承启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面。

对陆承启来说,先前你来打草谷,是因为大顺实力不济,你打了也就打了,记住血债也就是了。但如今大顺已经强过你了,你还不知死活,那怪谁?没二话,就派大军来打你!

其实摆在耶律洪基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就是放弃临潢府,像辽太祖一样,进行机动性极强的游击战。汉人的马匹不足,就算有强大的武器,找不到他们,也无可奈何。但这样一来,势必要舍弃经营一百多年的上京,耶律洪基舍得,底下的辽国大臣,王公贵族也舍不得啊!这样一来,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对抗到底了。

第二条路也有好处,一旦战胜了这四十余万禁军之后,大顺的精锐立即去了一半,肯定转攻为守。那时候,辽国只要想南下,随时都能南下。大顺除了被动挨打以外,再也腾不出兵力来决战了。顺辽大战那么多次,除了百余年前那几仗,辽国输得很惨之外,几乎就没有败过。这也增添了耶律洪基的信心,打仗总归是要靠人的,武器再强,士卒不行,能打得赢吗?

耶律洪基见张孝杰和耶律乙辛还想再劝,他猛地一起身:“休要再劝!枢密院,立即起兵符,召集四十万宫帐军,朕要与那汉狗,决一死战!”

见耶律洪基已经拍板了,张孝杰和耶律乙辛只能暗吞苦果。

他们没想到,排挤太子耶律浚,却把耶律洪基这个皇帝搭了进去。要知道是这样的话,他们宁愿附和耶律浚,让耶律浚去和大顺禁军打好了,也不失为一招借刀杀人。

终日打雁,今日却被雁啄瞎了眼!

悔之晚矣啊!

大顺京兆府,长安城内。

一阵马蹄声响处,百姓皆自觉靠边,驻足观望。

“北伐大军,灭辽军于麝香河畔,俘辽朝留王!”

一声声喝喊,自远处而来。

捷报和军事机密不同,捷报是为了鼓舞百姓的情绪,是可以当众宣读的。

只有军事机密,才要用火漆封好,装入木匣子,送达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