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5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氤晌笏车姆簦懒苏饷锤鍪拢吹褂淘チ耍庹宜道砣ィ

奈何李日尊真是妄自尊大,还想着打一场胜仗,好在谈判桌上捞取更大的利益。这一打,便把整个交趾捎带进去了,再也出不来。

所以说,人本无罪,贪心原罪啊!

后面的事情,也就捋顺了。禁军如同潮水般涌入,却军纪严明,也没有骚扰百姓。往往是三五成群,互为倚角,谨防尚有残兵败将躲在暗中偷袭。看到了这场面,交趾人都明白了,自己那所谓的精兵,比起大顺的精兵来,要差得多远。

野战,你打不过;攻城,你守不住;巷战,你除了负隅顽抗,倚仗地利,最多就是换得一两个禁军,自己就被杀死了。这样残酷的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交趾根本就不是大顺的对手。可笑直到这时,李日尊方才看清形势。

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日尊不识时务,现在就落得兵败的下场。

当禁军在监察司暗探的带领下,围住了行宫后,杨文广率领众将,策马来到了行宫前。众将一字排开,中间一员老将,正是杨文广。左边是禁军厢正指挥使卢尘洹,右边是禁军统领王韶,身旁是娇妻杨闹红,杨家众将一字排开,折克行官职最小,只是区区武义郎,只能陪在末尾。火炮教习邹游,还在湳定江上追逐交趾水师,并未到场。

其实这次说是水路并进,但大顺水师除了第一战,并未出到什么力。这并非是新式战船不犀利,也不是邹游不懂指挥。只是两军相隔太远,配合起来很是吃力。这个年代,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挖掘基本靠手,耕地基本靠牛,娱乐基本没有,照明基本靠油……这等条件下,还想着水陆并进,来个海陆配合?只能倚着领兵主将灵光一闪,才有可能配合成功,但几率实在太小了。

行宫前,禁军齐齐呐喊道:“里面的人听着,速速缴械投降,大顺禁军优待俘虏!再不开门,就要攻进去了!”

如此喊了好多声,有些心急的士卒按捺不住了,十余人扛起撞城木,就要往行宫大门撞去。

就在这时,交趾行宫的大门终于“吱呀”一声,缓缓地被两个宦官打开了。

只见大越皇帝李日尊,穿着整整齐齐的龙袍,站在当前。身后是衣裳华丽的皇后、哭哭啼啼的倚兰元妃,还有呱呱大哭的太子,以及一干文武百官。

“大越皇帝李日尊,向大顺请降……”

李日尊面无表情,率先跪拜在地。

看着跪倒一片的交趾众臣,杨文广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只有没心机的杨怀玉哈哈大笑起来:“爹爹,这个功劳可大了!”

“是啊,功劳挺大的……”

杨文广却知道,自己率兵出征,虽是小皇帝旨意。但开疆拓土,哦不,是“收复旧土”,那是功高震主了啊!历史长河里,功高震主的将领,哪一个有好下场?再加上杨家一门虎将,女婿也是一员大将。若是兵权在握,小皇帝再信任他杨家,久而久之,也会生出嫌隙来。杨文广不是头脑简单的人,一时间他想到的并非眼前的功劳,而是怎么让小皇帝不猜忌杨家。

屁股决定脑袋,如果杨文广还是杨怀玉这个年纪,有个可靠的老爹,他也不会想到这一层。但既然他是杨家家主,就要为全家着想。

王韶看着自己的泰山,沉默不语的模样,似乎也明白了他心中所想,倏地伸出手,拉住自己的娇妻。杨闹红还以为他要当众与她亲呢,便是再神经大条,也羞红了脸。穿着一身甲胄,更显英姿迷人。

杨文广的愁绪,也只是停留了一会儿,回过神来便说道:“来人,请大越皇帝上车,准备班师回京!”

立时便有禁军上前,“挟持”了李日尊等一干文武百官,送到了马车上。说是马车,其实也是牢笼罢了。只不过李日尊到底是一国皇帝,还是给予一下优待的,以显示出大顺“宽广”的胸怀不是?(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章:献俘

“报!!!二十万禁军大破安南,越朝皇帝李日尊被擒,不日将至长安!”

当飞马急报将八百里军情急报送到长安时,整个长安便笼罩在一片狂热的气氛中。

时有穷酸作诗曰:“忽闻官军收交趾,百年故土归中原。五十年来未曾事,今朝却得心愿偿。”

这是仿造前朝大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但一股欣喜之情,却也跃然纸上。

其实百姓也很好认同朝廷,只要国家强大了,百姓对朝廷的认同感也就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升。

长安城皇宫中,陆承启更是大喜过望,连声说道:“好,好,好……”兴奋中的陆承启,当即让高镐准备笔墨纸砚,挥毫而就一纸圣意,乃是赏赐明细。陆承启不封赏官职,一切都由吏部评定功绩后,再定升迁。陆承启定下的,全是三军犒赏,以及役殁将士的抚恤。

这一场大战,自五月起,辗转三月,到了交趾雨季时,才堪堪结束了战争。

但这仅仅是灭了李朝,并未将交趾整个纳入大顺版图。所以杨文广还是任重道远,要继续把交趾境内的武装全都剿灭,当然劝降也行。直到交趾境内再无一兵一卒,才算是圆满结束了这场灭国之战。

同时,还要派出文官,接管交趾各州事宜。重新厘定赋税,清丈土地,发放给无地少地百姓……各种繁琐工作,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彻底将交趾融入大顺的制度体系之中。

这些都是要紧却不紧急之事,陆承启让吏部、内阁去做了。现在他就等着李日尊到长安,怎么准备一场盛大的献俘之礼。

“嗯,趁着献俘,还可以在两侧御街上搞个阅兵,让百姓知道,禁军是多么强大了……”

陆承启不愧是重生人士,对于宣示武力,宣示肌肉的计谋并不陌生。若不是现在顺辽关系平稳,他还想着到辽国边境上弄一次“红蓝”对抗演习哩!

献俘的事宜,就要交给礼部和太常寺去办了。礼部就不说了,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而太常寺,也是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是卿监百司之首,太常博士,掌引导乘舆,撰定五礼仪注,监视仪物,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从七品上,品级不高,职称却很清要。

陆承启的旨意是:“命有司撰定献俘之礼……”

其实献俘,大顺历代也有过,但还未形成定制。现在陆承启信心满满,日后献俘肯定会经常举行的,那这个献俘之礼,肯定要弄得风风光光,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这不是陆承启铺张浪费,而是震慑敌国的必要手段。如果没有这一层意义,陆承启也不会搞这么多东西的。要知道,一场献俘下来,花费起码在十万贯以上。十万贯啊,已经够发大顺一半官员的半月俸禄了。

交趾距离长安,有两千多里。

杨文广派出一万禁军,让折克行率领着,押解李日尊等一干文武大臣、皇后妃嫔、太子等人去长安。

一路上,李日尊等要求诸多,以期拖慢行程。面对无知的前程,任凭谁都会惶恐不安。

但不管怎么样,长安终究是会到的。

一个多月后,折克行已经率领着禁军到了长安郊外。

折克行让士卒进京去禀告,然后被告知须在城外驻扎一夜,明日卯时方能进京。

折克行也知道,这是朝廷要布置献俘之礼,需要时间。再说了,军人就是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折克行二话没说,就在长安城外扎了营。

李日尊当晚,那是彻夜不眠,望着巍巍长安,心下一片慽慽。念及故国,更是潸然泪下,禁不住吟出了那名篇:“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黎明后,李日尊刚刚清洗完毕,整理好衣裳,就被人带出了营帐,浑浑噩噩地想:“这次该是进城了罢?”

进了长安,李日尊顿时便知道,自己真乃井底之蛙。长安之大,大到难以想象。“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李日尊也算是博学多才,竟然一字不差地将前朝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背了出来。这首诗近五百字,也难为他记得。

进了长安城后,早有礼部官员手持露布在前引路,而李日尊等文武百官也象征性地被禁军用白绢捆绑起来,依次押到太庙、太社进行告礼,也就是献俘给祖宗、土地神。然后再押往宣德门,陆承启也早就在宣德楼上等候着了。

到了宣德门前,只见御街两旁,全都是披坚执锐的卫士,诸军、百官都身穿官服,列队在宣德门前。李朝君臣来到宣德楼下,先在御街西边等候。参与献俘礼的将校军卒皆着军装,武装侍立,百官按班排列。在百官舞蹈参拜后,通事舍人引着李日尊君臣到献俘位。这时将校上前舞蹈朝拜,接着按照宣制仪当众宣读露布。

露布的内容,大意是宣告这次南下作战的正义性,以及大顺开国以来的武功,而李朝不奉行大顺号令,李日尊更是暴虐不仁,“以虐害为化风,以诛戮为政事。”交趾百姓民心向大顺,“一境告天而无路,生民何地以称冤!众心向明,如望皎日。”所以,禁军进兵交趾是为了解救一方生灵。事实正如此,禁军不到半年时间,屡战屡胜,兵临升龙城。此时,李日尊又发动外交手段,一再上表称臣,迷惑禁军,暗中则收拢兵力,意图反扑。终于,双方发生进行了最后决战,“至七月四日,果遣效命。八十里枪旗竞进,数万人杀戮无遗。寻又分布师徒,径收贼垒。”

露布最后部分,是这次献俘人员名单,共计十人,“其李日尊并伪命判六军十二卫李常宪,太师阮道成,文明殿大学士裴嘉祐、左威卫范彞、右威卫陈改、左清道刘庆、右清道王行、太尉郭擎日、武胜将军侬宗亶(坠马未死,被禁军擒拿),“旅拒至擒,合同献俘”。

随后那一万余禁军,在折克行的率领下,踏着整齐的步伐,进行了阅兵仪式。

一旁观看的百姓,皆不约而同地山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