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宗”,摆明就是想他亡国灭朝啊!

陆承启突然想起,这事好像是前吏部尚书陈鹤栎牵的头。陈鹤栎是谁,大贪官,杨太师的第一心腹,最“得力”门生。这岂不是说,事情是杨太师主导的?陆承启向来知道,人心这个东西,越是牵扯到利益,就越是肮脏。怪不得杨太师这么不禁吓,他当时连兵权都尚未彻底掌控,就成功让杨太师“致仕”了。原来这老东西一直想着改朝换代啊,明知不可为之后,便生了退堂鼓。哪怕把自己的同党、门生故吏都推入深渊,也要弃车保帅,换取他活命。

“老谋深算,果然老谋深算!”

陆承启这才回味过来,杨太师果然是奸诈,好一招金蝉脱壳,以免刀斧加身!怪不得,杨太师明明有余力反戈一击,却选择了激流勇退;怪不得杨太师当政几年,贪污无数,却只交出这么点钱财就“两袖清风”了。想必已经养成了私兵,打造了兵器甲胄,要改朝换代了。可恨自己现在才想明白,那老狐狸估计早就灭掉所有证据,不然的话,怎么会如此淡定。

“罢了,罢了,现在追究这个老狐狸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做不成皇帝,也憋着劲要留名青史,让他做皇家大学副校长吧,反正他在皇家大学里掀不起什么风浪来。”陆承启能如此淡定,是因为杨太师的门生故吏,贬谪的贬谪,杀头的杀头,基本远离了朝廷中枢。他此时没权没势没兵,陆承启还怕他作甚?杨太师要是识相,乖乖的不起什么风浪就好了。要是弄什么幺蛾子,陆承启一只手都能捏死他。

冯承平思虑了良久,才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若是改庙号,恐怕糜费甚大啊……”

陆承启风轻云淡地说道:“此乃皇家之事,自是由皇庄出资。若用国库钱银,怕是天下人不服。”陆承启不得不赞一下周芷若,若不是她用心经营皇庄,皇庄怕也只是那几个园林,几百亩地而已,成不了什么气候。现在皇庄赚的钱,几乎等同国库收入。陆承启有钱了,腰杆也就硬了。这叫什么,这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何况有了钱,陆承启之前想做做不了的事情就可以着手准备了。

陆承启已经神游天外,冯承平却还在思考着该给文宗换个什么庙号好。仁宗有了,宪宗也有了,就只剩下一个圣宗了。难道大顺真正的第二个皇帝,要改成圣宗吗?

冯承平把这个顾虑说出来后,陆承启觉得这都不是事。他便宜先祖陆云,一天皇帝都没当过,都有了庙号太宗。给一个仁明的皇帝改个“圣宗”的庙号,又如何?

冯承平是典型的儒家子弟,有他自己的坚持:“陛下,这事不能就此定论,须得廷议方行。”

“嗯,准了。”陆承启淡淡地说道,在他看来,廷议的什么都不是事。

冯承平正待告退,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陛下,真腊国遣使来朝,现在已入榻怀远驿,其使者明言,有国书递交。”

陆承启微微一愣,旋即便明白了。原来真腊国土虽大,可立朝已久,军备松弛。察闻交趾磨刀霍霍,还以为是向它砍去的,哪里坐得住?这不手忙脚乱地,遣使来朝了吗!估摸那国书上不是写着恳请大顺出兵,就是诉苦进贡,希望大顺从中斡旋,以免失了国土。

陆承启冷笑,世上哪有这等好事,出兵出钱给你打仗?没有好处的事情,谁去做啊!想来这真腊也是缓兵之计,希望能争取时间,修筑城墙,抗击外敌。想通了这点,陆承启淡淡地说道:“朕知道了,明日例朝,朕没时间见他,叫他随时准备着召见吧。”

陆承启打算晾他几日,嘿嘿,这时候想起大顺来了,早干嘛去了?

冯承平不虞有他,恭恭敬敬地说道:“臣遵旨!”(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药局、养济院

冯承平退下去后,也没人来打扰陆承启了。按以往惯例,下午的时候内阁首辅徐崇光会“尽职尽责”地来向他汇报工作。有时候陆承启很烦这个小老头,因为他太准时了,想溜出宫去玩一会,被他堵住了,估计都会被缠上半天。无他,这小老头实在太有责任感了。

但现在,徐崇光醉心于江南,已经很少管内阁的事了。其实他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内阁又不是他一个人的,还有十一个才学渊博的内阁大臣,岂能输给他?他就是怕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不做点什么,体现不出他的优越感来。所以天天拿着票拟,往陆承启的垂拱殿钻。一来二去,连高镐都有些不耐烦了。

虽然今日比较轻松,可早上捱了太后的训,又听了暗报说贪官复现,他的心情并不怎么好。没到酉时,就往御膳房去了。

而周芷若今日知道,按例陆承启是要进她寝宫的,早早地从福利院回来,于御膳房候着了。听闻高镐那句“皇上驾到”,她微微一愕,心道:“怎么今日陛下这般早就来御膳房了?”

周芷若兰心蕙质,一联想到今日景福殿发生的事,心下便了然。情商高的周芷若,是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的。

“陛下想是饿了,不然怎地今日这般早来御膳房用膳?这御厨,还没洗好锅下厨呢!”周芷若笑着打趣道,不知不觉间驱散了陆承启萦绕在心间的不快。

其实陆承启也没那么小心眼,太后明显就是偏袒瑾萱的,这一点他早就知道。他只是在气,为什么要使一些不光明正大的手段?他本来就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不然也不会疾恶如仇,狠狠打压贪官了。现在瑾萱的“做法”和贪官也没什么区别,拉关系走后门,都是陆承启很厌恶的。

直到陆承启看到了周芷若,才感觉好一些。他也有些惊讶,按理来说,周芷若此刻应该是在福利院才是,怎么今日回得这么早?

周芷若似乎知道陆承启要问什么,不经意地说道:“诸葛先生这次没考上,也没当上十品官,只好回福利院继续教书了。”

陆承启想起那个固执的老秀才,也是好笑:“哦,怎么,吏部看他年纪这么大,也不法外开恩吗?”

周芷若白了他一眼,说道:“是谁下旨,要一视同仁的?”

陆承启哈哈大笑道:“没错,是朕下的旨意。看来吏部真的是一视同仁啊,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还好说,陛下不知道,那诸葛先生回家后,痛哭了三天三夜,差点没把眼睛给哭瞎了。幸亏韩姊姊去规劝他,他才心甘情愿地回到福利院……”周芷若没好气地说道,“若是劝不动,恐怕诸葛先生就去了。陛下你怎么这么狠心,还在笑?”

陆承启感慨道:“朕笑世人看不穿,当官有甚么好,整天担惊受怕的。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出了甚么事,都得找你。不过是掌握了些许权力,又能如何?千方百计升官,去发财,到头来还得怕监察司来查。这日子,不是人过的。要朕说啊,朕有得选,宁愿做一个富家翁,在家清清闲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周芷若“扑哧”一笑,陆承启不明所以:“梓童,你笑什么?”

“陛下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世上有多少人羡慕你啊。吃穿不愁,权力美人金钱都有了,你还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见到周芷若说得轻巧,陆承启苦笑道:“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朕是皇帝,享受了最好的东西,也要给大顺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可现在大顺表面四海平靖,内里却是波涛汹涌。外有辽国虎视眈眈,内有隐患潜伏其中。朕劳心劳力,图的不就是大顺国祚绵长,福及万民吗!”

周芷若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的陆承启,哪里还有一丝郁闷,全都被自己的雄心壮志唤醒了斗志,就差没有一个头脑发热,又颁布新政了。周芷若正想说什么,这时,尚食端着御膳进来了。

待得尚食把御膳摆好,亲自用碗一样样试过菜之后,才恭恭敬敬地退出了御膳房。这是在保证没人在饭菜里面放毒,一个皇帝要是被人在菜里下毒毒死了,这天下就乱了。所以尚食还有个职责,那就是试菜。

御膳房的门被带上了,现在已然是深秋,夜里寒意逼人。酉时之后,天色便黑了。御膳房里烛光明亮,陆承启的心情也变好了起来:“梓童,起筷吧。”

周芷若却怔怔地看着窗外,恰好一阵秋风吹过,带起一些落叶。

“梓童,怎么了?”

周芷若回过神来,叹了一声:“陛下先前说过要设养济院,施药局的,臣妾准备了多时,却未见陛下降旨设办。眼看着隆冬欲来,长安城里的乞丐、孤寡之人、残疾之人、贫苦无家可归之人,却还在流落街头……”

陆承启明白了,周芷若这是忧心冬天下雪的话,这些人会冻死。他想了想,问道:“这养济院的房屋,已经备好了?”

周芷若“幽怨”地看了他一眼,说道:“自从陛下跟臣妾说起此事,臣妾便已在长安城购置房屋,准备安置贫民了。”

陆承启赞道:“梓童宅心仁厚,母仪天下,朕心甚慰啊!这样罢,朕下一道旨意,六十岁以上老人,可入养济院养老,每人每日一升米,十文钱。八十岁以上的居养老人,另给大米及柴钱,九十岁以上老人每日有酱菜钱二十文,夏天给布衣,冬季给棉衣。各个州府,须得设养济院一个,收养、孤苦贫困之人。至于施药局,则验明其困苦,可免收医药费。朕派出太医院、皇家大学医科学子赴诊。朕之宏愿,在大顺里,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现在养、医、住、劳齐了,就差教了。不知梓童,可有什么想法?”

周芷若愣了愣,她没想到陆承启还有隐藏着的这一招。“难道陛下要让天下人个个都考进士不成?”

陆承启笑道:“若其有能力,为何不让其考?当然,这各行各业,也是要用到这些学识的。记账的要识数,做买卖的要识字,做工人的也要会写字。人并非天生愚钝的,都是可以教化的。朕不打算教他们太多东西,只打算各个州府开免费学堂,聘请先生教书,一文不收。只教启蒙读物,只要识数,识字就行了。至于是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