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苏轼和苏老泉的关系这般好,好得世间似乎都没有这样的父子呢?那是因为苏轼有过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都早夭了。苏老泉神伤之下,只能把爱全都倾注在两个儿子身上。
这还不是主因,要是苏洵教导年少的苏轼、苏辙的话,恐怕正史上就没有三苏的美名了。苏轼年方八岁的时候,苏洵进京参加进士试,结果皇天负了有心人。落榜之后的考生没有几个心情愉快的,苏洵也不会例外,懊恼之下便到江淮一带散心旅游,这三年间两个孩子的教育重担就全压在了他们母亲程氏肩上。所以苏轼、苏辙兄弟的私塾教育,实际上是靠他们母亲来完成任务的。程氏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除了以背诵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外,还经常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及到弱冠之后,苏轼还是如此性喜直言,这与程氏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不无关系。
而在陆承启登基前三年,也就是元绶十六年,程氏离世。按规矩,苏轼、苏辙、苏洵都不能参加科举,这也是为何元绶十八年的科举和陆承启登基那年开的恩科,三苏都没能参加。而洪祥三年再开恩科,也只有苏轼一人因缘际会,中了状元。
苏轼见苏老泉这般说笑,便知这是父亲心忧于他。当即恭敬地说道:“爹爹,子瞻刚刚接到圣旨,要去远地办公差,立时便要启程。此去恐怕得一两年,还望爹爹保重身体!”
苏老泉还没说话,他身后又挤进一个羡慕的脸庞:“子瞻,圣上又差事给你了?是甚么差事啊?”
苏轼苦笑道:“子由,圣上说不能对外人言……”
苏辙捉狭地笑道:“我和爹爹又不是外人!”
苏轼也暂时抛开了密旨上带给他的忧虑,笑逐颜开地说道:“哈哈,即便是亲人,亦不能说啊!”
“看看,做了官了,气度是有些不同了。”苏辙揶揄道,却没注意到苏洵越来越黑的脸色。儿子都中了状元,他作为父亲,却碌碌无为。他自负满腹经纶,却不能货卖帝王家,心中常有不顺。此刻小儿子的无意之言,又勾起了他的伤心事,自然脸色不快。
苏轼注意到苏老泉的脸色,连忙使了个眼神。好在苏辙也醒目,立时便会意了,连忙转移话题说道:“子瞻,你此去日久,须得备齐衣裳,带上书童……”
苏洵也勉强一笑,说真的,儿子有出息,他作为父亲又怎么会不高兴?当即说道:“爹爹这便要书童去准备一顿饭,好为你践行。”
苏轼刚想说,小皇帝的命令是要他即刻启程。但看到父亲年迈多病,终于应了下来。自古忠孝难两全,皇命难违之下,只能顺着父意,略表孝心了。
苏洵当即唤来家仆、书童,让他们拿着钱银去酒楼,置办一顿上等酒菜,让父子三人好好话别。家仆刚刚打开官廨的大门,却见一行身着便装,却生得异常魁梧的汉子走了过来。
家仆胆小,见来者不善的模样,吓得刚想关门,却被领头一人叫住了:“小哥且慢!我等是来求见苏主事的。”
那家仆怯怯地说道:“你们且稍候片刻,待得小人去禀告我家大少爷。”
这行人如此模样,让人一看便知道不是军爷便是江湖人士。家仆也算是有点见识之人,苏轼什么时候和这些丘八有过交集?
家仆把门一关,登时把正想去再说一句话的领头那人关在门外,惹得身后的同伴一阵好笑道:“秦明,你也有今天啊!”
原来这领头的,是皇家军校新任教习秦明。他本来是禁军军官出身,因训练成绩特别突出,被陆承启封为从八品的秉义郎。当然了,这是一个武官的阶官,他的职官,是皇家大学的教习。他身后的那些,则是他带出来的皇家军校学员。不用说,他们是陆承启派来,专门保护苏轼的。
秦明一阵郁闷,走下官廨的台阶,自言自语地说道:“奶奶的,老子就有那么让人怕吗?”
话音刚落,身后那群学员轰然答道:“报告教习,有!”
秦明伸出一脚,踹中一个叫的最欢的学员,笑骂道:“就你们这群兔崽子多事!要是坏了大事,有你们好看的。我先前怎么说,出了军校,便不要叫教习了,我同你们一样,现如今是……圣上怎么说来着,对,叫保镖,懂吗?保镖,专门保护苏主事的保镖!”
秦明那雷公嗓,把附近的行人吓得都快步而走。特别是两个小姑娘家,被这粗鲁的汉子吓得花容失色,头低低的,都不敢抬头。
秦明见了,更是郁闷不已。他还没有浑家,又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见到小姑娘都不敢看自己,忍不住又嘀咕了一句:“我有那么让人怕吗?”
他身后的学员,则唯恐天下不乱,一个个都说道:“比鬼还可怕!哈哈哈……”
秦明恼羞成怒道:“你们这群兔崽子,三天不打皮痒是吧?等回到军校,有你们好看!”
一群人嘻嘻哈哈地打骂开来,此举倒是让过往的行人看了有些好笑。个个心道:“这些汉子,看模样正儿八经的,没想到比顽童还顽童!”
正当他们打闹的时候,官廨的门终于开了。这次换书童出面说话了,只见那还是个十五岁孩子的书童见到眼前这一幕,呆呆的都说不出话来。
待到秦明意识到要办正事的时候,喝道:“别闹了,正事要紧。”
书童被他这么一喝,吓得退了两步,差点跌倒在台阶上。这让秦明看了,心中老大不是滋味。
书童稳住身形之后,也是怯怯地说道:“这位爷,我家大公子让你进来,其他人在门外先候着。”
秦明身后的学员,正想问为什么的时候,秦明一瞪眼,低声说道:“不看看你们的模样,出去都能吓得三岁孩童止哭!还是给老子乖乖的待在这,老子去去就回!”(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保镖
待得秦明进了官廨之后,身后那群没心没肺的学员开始不屑地说道:“不就是比我们好运了点,至于这么嚣张吗?”
他们也是说说罢了,秦明能破例成为教习,总是有他过人之处的。其实在平常,他们的关系还不错,经常开玩笑,这一句,也不过是玩笑话罢了。
却说秦明跟随着狼狈的小书童进了官廨之后,便见到苏轼在院中相候了。秦明没见过苏轼,所以开场白是由苏轼说的:“不知阁下是?”
秦明见尚有其他人在场,有点为难地说道:“不知道苏主事可否借一步说话?”秦明的神秘,让苏洵和苏辙都有点不喜。
但苏轼得了圣旨,知道秦明十有八九是小皇帝派来的,当即说道:“请随子瞻来。”
两人移步去书房后,苏洵和苏辙嘀咕开了:“这个丘八神秘兮兮的,也不知道是好是坏。要是圣上派来的,这丘八这般凶狠,岂不是说此行会有危险?”
苏洵说到这,有点坐不住了。他一生与正室原配程氏生了六个孩儿,三男三女,却仅有苏轼、苏辙能长大成人。苏轼现在是苏家的希望所在,他又怎么舍得他去冒险?还真别说,苏洵是有很擅长政论的,政治触觉一点都不比朝中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员低。他暗自琢磨道:“现如今大顺国内不平,难道圣上要派我儿去剿匪不成?”
也难怪苏洵这般想,大顺朝的将军,历来是儒将比不识字的武将吃香。也就是这些年来,出了一个韩伯珂而已。前四代帝王,都曾派出过文人为将,再加上有民间消息称,禁军在山东路剿匪失利,苏洵这么一联想,便得出这个结论了。
这只能说,苏洵还是以老眼光看待陆承启这个小皇帝。陆承启向来遵循的原则是,专业的东西,就要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他不会傻到,用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文人为主将,那简直是把几万将士的性命不当回事。陆承启看中的是苏轼对于律法的思考,三路拐卖儿童之事,自然要派一个业务精通的,官职又不是很高的官员去办。这么一来,苏轼便进入陆承启的视线之中了。陆承启料定此行有坎坷,为了保证苏大才子的人身安全,陆承启特地给了他尚方剑,让他可以调动厢军、三路的监察士。有这样的保护,陆承启还不放心,还急匆匆的派人去皇家军校宣旨,调来了他信得过的教习秦明。如此用心良苦,看得出陆承启是对苏轼很器重的。
奈何苏老泉关心则乱,心忧儿子之下,自然便想偏了。这不,现如今他一个劲地想当面求见陆承启,要小皇帝撤销苏轼这趟公差呢!
这边厢,苏轼和秦明进了书房之后,秦明以其专业的技巧,仔细观察了一番,确保隔墙无耳之后,才低声把他的来意全盘托出道:“苏主事,我乃皇家军校教习秦明,奉旨前来保护苏主事的。苏主事前往南方,则由我和我的学员,充当苏主事的保镖。”
“保镖”一词,是陆承启说出来的,秦明不明其意,也就顺带着用上了。苏轼一愣,苦笑道:“陛下可是把子瞻当做镖物了?”
秦明这才明白,保镖一词的原意。原来,古代有一个专门帮人运东西的,类似于后世快递一样的服务,唤作镖局。镖局是受人钱财,凭藉武功,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保障人身安全的民营机构,又称镖行。镖局里面的镖师,一般都是江湖豪客,在江湖上没法混之后,投身镖局,做了镖师。保镖一词,原来是指镖局在接受客商委托,派遣有武艺的镖师,保护行旅安全,称为保镖。这里小皇帝动词活用成名词,报保镖一事,变成了秦明他们的称谓。
而秦明又读的书少,江湖更是没有触碰过,便顺口讲了出来,结果苏轼会错了意,以为小皇帝把自己当做镖物了。
好在这无关大雅,秦明笨嘴笨舌地解释一番之后,聪敏的苏轼便知道了小皇帝的意思,也从中明白了小皇帝对自己的看重,当下心道:“有了皇上的全力支持,我要是办不好这个差事,也没脸回来面圣了。”
两人互通了信息之后,苏轼求情道:“秦小哥,我父年迈,此去经年,不能孝顺我父。我母已逝,家中止有子由一人。可否让子瞻与老父用过践行宴,才动身?”
此时孝悌教育深入人心,秦明虽然为难,也知道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