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这话的时候,陆承启心想:“九百多年后,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一个圈,便成就了中国的奇迹。我此刻地位不输于他,我画一个几个圈,难道还及不上那伟人吗!开通出海口,通转商埠,自然能带动起经济来。自沿海再辐射到内地,又是一个京兆府!对了,那新式战船的建造还不知哪里建船坞,这不是摆明的时机吗!”

周芷若说道:“臣妾不懂治国,陛下拿主意便是。但臣妾须得提醒陛下,这江南地带,地广人稀,瘴气弥漫,多地尚处蛮荒。加之土人居多,通商尚且不易。虽属大顺,朝廷却统管不力。此事若是处理不当,恐生内患,还望陛下三思。”

陆承启倒是一愣,对于南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只是记得历史书上学过,在南宋时期,因北宋灭亡,赵家皇朝南迁临安,才把中原的技术带入南方,促进了南方的增长。没想到现在,他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陆承启一时间想了很多,还是觉得通过开通出海口,增加商埠能迅速带起南方经济以外,别无他法。当然,南方的农耕潜力巨大,陆承启不会看不到这个。在东三省还在辽国的控制下的时代,南方是中原能开发的重要产粮区,不是有句话叫苏湖熟、天下足吗!(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计(下)

陆承启缓缓地把心中计划全盘托出,请周芷若这个有一定经商经验的给个意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陆承启只能把控大方向,一些小细节的东西,还得专业人士去解决。

周芷若听了陆承启的“奇思妙想”之后,仔细思考了一番,说道:“陛下,若以臣妾愚见,此事可行。但想要几年时间便达到京兆府这般,恐怕陛下还是有些想当然尔。臣妾还有个疑问,即便几年时间便能把南边变成又一个京兆府,那些被拐孩童岂不是还得等多几年方能获救?臣妾怕到时候,被拐孩童已经被摧残致死了……”

陆承启苦笑道:“梓童,先前朕说了,要启用监察司,你说不可。现如今又怪朕办事不力……”

周芷若听了,吐了吐舌头,知道自己乃是关心则乱。一方面怕人贩子伤害那些可怜的孩童,一方面又急着救他们出水火。两相矛盾之下,便出现了前后矛盾的说法。

还好,陆承启能够体谅她的心情,安慰道:“梓童宅心仁厚,自是不会做那恶人。朕明日便吩咐监察司,加强暗探,若是查到幕后之人,定当严惩不贷。”

周芷若一听,有些急了:“陛下,若是伤及那些孩童怎么办?”

陆承启一愣,心道:“是啊,这些人贩子根本不把人命当回事,要是逼得他们狗急跳墙的话,肯定会把那些可怜的孩子杀死,找几个垫背的……”

他一时间也没了主意:“难道就这么放任他们嚣张不成?”

周芷若忧心忡忡地说道:“那定然是不成的,陛下,臣妾不懂这些,全凭陛下拿主意。”

陆承启苦笑道:“梓童不懂,难道朕就懂了?要不这样,朕派出一个钦差大臣,专职禀办此事,如何?”

周芷若眼前一亮,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可如果被那些人贩子知道了,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

“额……朕让钦差暗中查访便是了,同时授他尚方剑,有先斩后奏之权,这样总行了吧?”陆承启不得已,抬出了尚方宝剑这个杀手锏。这个尚方剑说的不是剑名,而是这个时代皇帝一般把剑放在尚方之中,也叫做尚方斩马剑,正史上到了明朝,才被称作尚方宝剑。

这种剑,是历朝历代的专管供应制造皇帝所用器物的官署,耗时十余年磨出来的宝剑。汉代的时候,这个官署,叫做尚方,因宝剑锋利到能斩马,所以又叫尚方斩马剑。而大顺朝的尚方剑,则是由将作监和军器监联合打造,历时八年方成。其中沁入了陨铁,以及陆承启都说不上的金属,锋利无比,削铁如泥。估计力大者,斩马是不在话下的。因尚方剑的名声深入人心,所以这柄剑,也顺着叫尚方剑了。

当然,这柄剑最大的用处,在于象征着天子,又称天子剑。如果御驾亲征的话,这柄剑是当仁不让的天子配剑。历朝历代的皇帝,若是授剑给臣下,必定是皇帝的心腹。持此剑者,上能斩奸佞,下能令厢军,更兼先斩后奏之权。特权之大,若非心腹,皇帝是断断不敢授予的。

当然了,皇帝授剑前,会在圣旨上写得清清楚楚,持剑者,不能因私忘公,利用特权做其余的事,更重要的是,任务完成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给回来。

这尚方剑,政治意义大过它本身的锋利。若是谁能得授此剑,心思敏捷的群臣便立即知道,此人乃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圣眷正隆,还是与此人交好为上。若是先前交恶,则远远避开,免得惹得一身苏州屎。

周芷若生于官宦家,自然知道这尚方剑的用途,心中一惊,说道:“陛下,这尚方剑轻易可动不得啊!”

陆承启脑子里想起一个潇洒的身形,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说道:“梓童,放心吧,朕是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若非信得过的臣子,朕又怎么会把此剑暂时给他用呢?朕有预感,这次的事,不会小了。若是钦差没有一点权力,恐怕办不成这事。哼,能不声不响拐卖三个省的孩童,也算是为恶一方了。若不是有点根基的,哪里敢藐视国法!”

周芷若知道,若是论处理政事,她定是不够陆承启考虑得周到的。既然陆承启已经成竹在胸,那便这样做吧。她一个妇道人家,似乎也做不了什么。

他们聊着聊着,定下计策之后,时间已悄然流逝。这下可苦了守候在御膳房门外的太监宫女们,只能傻傻地站着,连走开去茅厕都不能。时间一久,心中都嘀咕了开来:“怎么今日小皇帝和皇后用膳这般久?难不成他们在这御膳房里边……应该不会吧,就算等不及,总该回到仁明殿再说啊……”

这些宫女虽然都未经人事,却早已受过训练,这方面懂的东西并不少。只是陆承启还以为他这幅身体还是个雏,却不知道十五岁那年,他已经被专门教导的宫女侵占了……

咳咳咳,这些乃是闲话。正当宫女们暗自嘀咕的时候,紧闭着的御膳房门总算打开了。心怀鬼胎的宫女一看,“咦,他们怎么一副平常的模样,这不合理啊……”

却见陆承启一马当先地说道:“来人啊,朕要和梓童摆驾仁明殿!”

那些个贴身太监和宫女们不敢怠慢,由两个宫女在前面拿着灯笼照明引路,其余的手中也有灯笼,登时把周遭照得一片亮堂堂的,深怕他们跌倒了。

自御膳房路过御花园之时,陆承启隐隐瞥见,因他跌入玉香池之事,而建起的护栏。他又望了望身旁的可人儿,心中一阵感慨。

好在御膳房毗邻后宫大院,不一会便到了仁明殿外。此刻以至戌时,宫女和太监早该换值了。这也难怪那些宫女心中嘀咕,原来是到了下班时间。

换值的宫女分别服侍陆承启和周芷若入浴、登上龙凤床,才退出了仁明殿。

躺在床上好一会的周芷若,心忧那些可怜孩童,不由地问道:“陛下,臣妾能知道那钦差到底是何人吗?陛下,陛下……”

接连叫唤了好几声,却听得耳边传来一阵轻微的鼾声。原来白日里思虑甚多,耗费不少脑细胞的陆承启,身子一沾到柔软的床铺,不到一会便已然入睡。

看着沉睡中的陆承启,周芷若微微一叹,推动陆承启的动作停了下来,自己又躺了下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官廨

距离上次春闱,已然过去快半年了。按道理来说,春闱状元应该是待遇最好的那个,不是外放七品官,就是做京官八品。但很可惜的是,这一次恩科状元苏轼,并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也许是陆承启特意想磨练一下他,故意给了他一个从九品的刑部主事的职官做。

当然了,作为状元,还是有一定特权的。按例来说,就算职官低了点,阶官还是有正八品的。而吏部给苏轼的阶官,正是正八品的承事郎。

对于同科的进士来说,这算是不错的了,起码都有一个职官做。更多的进士,其实都是领着一个文阶官,苦苦等着实缺。但苏轼是状元啊,要是和榜眼杨泓一比,那就一个天,一个地了。

作为榜眼的杨泓,都给外放到松江府去做正八品的县令了,而他身为状元,却只是个从九品的主事。虽然说京官是比地方官好,但那也是要看品级高低的。不到正五品以上的京官,在长安城里根本就等于没地位。更别说苏轼这个不入流的刑部主事了。

这件事,成了洪祥三年的笑谈。好在苏轼自我调节的能力不错,硬是顶着别人的非议,把工作做得异常完满,逐渐显露出一个干臣的能力。这种奉公守己的工作态度,也征服了不少同僚,渐渐的非议声便少了。

这日乃是早朝,按品阶,苏轼是没有资格去早朝的。所以,他在卯时之前便启程去刑部,准备点卯上班。还没到刑部,却被迎面而来的小黄门截住了。

这小黄门是见过苏轼的,只是苏轼记不得罢了。那日去御马监选马,正是这小黄门带的路。那小黄门带着两个小太监,在去苏轼家的路上,见到了正主,连忙叫住了他:“苏主事,请留步!”

苏轼闻言,便停下了脚步,望着这些宫里的太监,疑惑地问道:“公公找子瞻有事?”

那小黄门是奉命前来宣读密旨的,身后的小太监,还捧着一个沉重的剑匣呢,当即说道:“苏主事,陛下有口谕与你。此间人多耳杂,先去你家,咱家才能对你宣旨。”

苏轼有点不解,说道:“可子瞻还得去刑部点卯啊!”

那小黄门见过不少高官达贵,可这样憨直得没半点政治心机的,还是少见。不得不明说了:“苏主事,陛下口谕,关乎你是仕途。那刑部主事,不过是你垫脚石罢了,在乎他作甚!你只管放心,宣完旨之后,咱家便去刑部,代你陈情。”

小黄门都这么说了,苏轼再坚持己见,那便是不近人情了。苏轼想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