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坚决不受,告辞出府。临行前还叮嘱黄成柊,要是老大人醒了,赶紧请太医局医治。或者直接从他们府上请人,若能赶得及,他们肯定到云云……

辞别出来,两个御医叹道:“附子所用之量,已经到了最高。若是黄尚书捱不过这一关,便是撒手人寰了……”

再合计一番,回宫禀告陆承启。陆承启听得黄锡时真的病入膏肓,震惊莫名:“此话当真?你们没有诊错脉,估计欺骗朕?”

两位御医大喊冤枉,皆道:“陛下,脉搏是骗不了人的。若是不信,陛下可再派人去诊断。臣等实在无能,若无医圣再生,扁鹊妙手,华佗神药,道长奇方,那黄老尚书只能自己熬过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

乍闻噩耗,陆承启无力地摆了摆手,说道:“两位御医的医术,已是顶尖,余者亦不过如此耳。先前已有孙用和大夫前去为黄卿诊治,朕以为并无大碍。谁料到,你们三人用方相同,一样也是无力回天。罢了,罢了,是朕太过犹豫,害了黄卿啊!”

后面这句话,倒是陆承启的肺腑所言。要是他强硬驳回御史台的弹劾,又何至今日这样的场面?两名御医不敢多言,闻得此话,浑身冷汗。有道是伴君如伴虎,任务没完成,陆承启没追究他们责任就万幸了。好在陆承启不是昏君,也知道“药不医死人,方好治病不治命”的道理。中药的原理,在于整体调节,刺激人体潜能,恢复正常状态。若是一个人的生命都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那么中药是很难救治回来的。

陆承启让两人退下后,陷入了沉思中。而那两名御医出来后,发现自己的背脊,全是冷汗。出了皇宫,两人才小声叹道:“要不是一大家子都靠这份俸禄,你我都不愿做这个医官了,伴君如伴虎,古人诚我不欺!”

两个御医正说话间,一个报童把一份报纸递到他们前面,笑道:“两位大人,买份报纸吧,最新一期的《大顺民报》哦!还有《书社报》、《时政报》、《商报》,每份三文钱……”

梁御医奇道:“报纸不是两文钱一份吗,怎么地涨价了?”

那报童狡黠一笑道:“大人可不同我这些星斗小民,我等可是为了这一文钱才卖报的。若是没钱赚,怎么帮补家用?”

梁御医这才明白,原来这些报童是这般营生的。刘御医多给了几文钱,说道:“长安城物价上涨得厉害,也不知道何日才是个头啊!”

那报童也苦笑一声,没有说话。刘御医忽地问道:“你可识字?”

报童腼腆一笑,说道:“曾在私塾外,偷听过两堂课。识得两字。大人肯帮衬我的生意,已经是万幸了。我可是专门等在这条街上的……”

梁御医奇道:“为何?”

“报纸是每个大人都要买的啊,这条路又不是御街,可以做买卖。虽然没几个大人走。也还算好的了,赚得到一日两餐。其余街道,都是被别人占去,我插不进去,只好另寻地方了。”报童叹了一声。轻轻地说道。

两个御医大为吃惊,心道:“连个报童都如此会做生意,当真是了不得啊!”感慨万千地继续走路,摊开手中报纸,差点就是一抖。他们好久没看《大顺民报》,里面那些极尽讽刺的语句,简直是触目惊心。两人越看越惊,轻声说道:“陛下能容忍得了这样的报纸存在?简直是书生妄言,不知所谓啊!”

梁御医手上拿着的是《时政报》,里面的抨击更是让人无言。居然大胆到直接谈论此次弹劾风波,认为这是有人蓄意诋毁新政。说得有板有眼,字字珠玑的模样,连这些个御医都看到了都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刘御医翻开《书社报》,里面的头条,赫然是拥护御史台,认为他们是体现了文人的风骨,不畏强权云云……

两名御医要晕了,这世界到底怎么了,先皇时。哪个书生敢妄言政事?被揪了出来,不仅革除功名,永不叙用,还要在乡野间受人非议!

那时候。朝廷之事乃是最高禁忌,就算胆大妄为的书生,也只敢在家里悄悄讨论,少不得骂两句什么奸臣当道,忠良被害云云。那个敢付诸文字,刊登在报。简直是不要命了!

仅仅几年时间,一切都转变了过来。现在的文人更显轻狂,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恨不得掌握大权,指点江山。其实这些人,都是眼高手低,要是真的做了官,恐怕也是为祸一方,乱搞一通。这些人,在后世,统称为愤青。愤青真的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的,哪怕在这个时空,他们现在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秀才,也就是读书人。

刘御医战战兢兢,按住快要跳出来的心脏,小心翼翼地读完了这几张报纸,发现除了《大顺民报》较为公正地叙述了整件事的起因结果外,其余的报纸,无一不再互相攻讦。别以为斗争都在朝堂之上,江湖之中,也是主战场。

此时皇宫之中,陆承启面前也摆放了好几张最新的报纸。正是因为这一次风波,在《大顺民报》的带领下,报纸做到了一日一张。百姓对于这些朝廷之事,不知道有多好奇,永远不虞没有生意。

这样的现象虽好,但这不是陆承启想要看到的。他需要看到的是,官员们能够用点心,真正的为百姓做点实事,而不是每日都在互相攻讦。长久以往,大顺再繁华,也会被拖垮的。

“再等等吧,等那些人忍不住跳出来了,我才有借口,去干掉这样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太可恶了。”陆承启忍不住想到,“本来君臣关系不算差的,我也算是对贪官网开一面了,念他们都有些能力,才留下来继续当官的。要是有人忍不住跳出来反对新法,那我也不能手下留情了。这个是我的底线,谁触碰了,谁就得死!”

陆承启没有察觉,现在的他,浑身散发着杀气,好似入了魔怔一样。一想到中华文明为落后的游牧民族摧毁殆尽,一个民族的脊梁都被敲弯,陆承启就不由自主地腾起一阵杀气,他要把这世间,所有阻碍他道路的人,统统铲除干净!

一切皆是工具,监察司是,报纸是,皇家军校是,皇家大学也是,发展商业更是。这些工具,都是陆承启实现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载体。他的最终目的,都是让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之中,没有被外族入侵的屈辱史,没有被低级文明征服的屈辱史……

陆承启满脸杀气地看着那些报纸,似乎要在这里面,看出是哪些人作乱,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陆承启坚信,这世界上,每一个人做一件事,都有他的目的。有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有的人在实现他的目的之前放弃了……但不可否认,这些人做事都有目的。

“要是他们目的是为了阻挠新政,那都该杀!”

隐忍了许久,陆承启的霸气,再一次展现!(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

长安城里的兴宁坊,是同文馆的所在。兴宁坊是接近城北所在,位置不算好,胜在接近市井,来往之人太多,鱼龙混杂。而在同文馆中的高丽国使团已经滞留在大顺京都接近一个月了,大使崔介安一直想要重启两国边贸,却毫无寸进。

高丽国大使崔介安,早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对于陆承启提出的领土要求,他肯定是不能答应的,派人回国征求国王王徽的意见,一时半会也等不到消息。

大顺不再提供吃食以来,多达五十人的高丽使团,每日的吃饭都是一个大问题。长安城的消费水平又高,五十人吃一顿,相当于在高丽国吃半个月了。个人带来的财物,很快便消耗一空,现在只能动用买“贡赐贸易”的钱财来度日,日子过得苦哈哈。

正当崔介安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一个手下扬着一封书信,慌不择路地闯将进来,大喊道:“崔大人,外面有人丢了一封书信进来,上面写着崔大人亲启,却不知是什么人写的……”

说罢,那人气喘吁吁地把书信递给崔介安。崔介安疑惑地接过书信,信封上的汉字,笔力遒劲,一看就知道是一手好字。

崔介安也是书法爱好者,颇为敬仰前朝的柳公权、颜真卿等人,现在看到这手字颇有风骨,颜筋柳骨来说并不为过,不由地暗赞一声好。

小心拆开书信,怕一不小心弄坏了里面的书信。就是书信内容不怎么样,那手字已经非常值钱了。取出书信后,摊开一看,果然是相同的笔迹,崔介安不由地模仿起来,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读书信。

良久,崔介安才叹道:“中华能人辈出,就是一个声名不响之辈,也有如此一手好字。不愧是中华之国。比之我等小邦,高出太多……”

自哀自怨一番之后,崔介安才注意起书信的内容。刚看了两行字,便惊得大叫起来:“这……这封书信。是谁送来的?”

那人还在一旁恭听着,见崔介安终于问到点子上了,连忙说道:“也不知道是谁,刚刚才在后院之中发现这封书信,也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丢进来的。要不是……要不是我等去马厩查看那些马,也见不到这封书信……”

崔介安皱了皱眉,快速地把书信看完之后,沉凝良久,才缓缓说道:“把所有人叫来,我有话说。”

那人不敢怠慢,告辞出去后,召集了高丽使团的所有人,齐聚大厅之中。崔介安一扬手中的书信,说道:“这是刚刚才发现的一封书信。里面说了,要是我们想逼迫大顺就范,必须按照信中计策行事。我看了看,觉得还算可行,在这里问问大家意见。”

见底下的人都在听他说话,崔介安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与大顺不同,高丽国内,受胡人影响,高低等级森严,大顺拍马也赶不上。崔介安把书信的内容一说。余下的人都不敢说话,等着崔介安发表完意见,让他们说话才敢说。不然的话,以后肯定会被穿小鞋。

崔介安缓缓地把话说完。高丽副使才疑惑地说道:“大顺的秀才们,真的这般好唆使吗?”

崔介安冷笑道:“大顺已经把我们逼得无路可走,现在唯有此法,能让大顺知道,我们也是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