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就不会迈右腿。这些条条框框将他锁得紧紧的,虽然确实避免了违反这些条条框框,但是整个人就像契科夫小说里的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样的是不会犯错,但是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吗?
不会犯错的人永远也不会有创造性,也永远不知道变革的重要性,他始终是一成不变的,以固定频率沿着固定的路线行进,直到永远的消亡。
这样的人李晓峰是不喜欢的,规矩是要讲但是变成彻彻底底的教条主义那又有什么用?李晓峰更喜欢那些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的人,哪怕是这样的人学历和资历不够,他也照用不误,反而那些高学历、老资历只会泛泛空谈的家伙,他是看都懒得看一眼。
不过比较有趣的是,斯维尔德洛夫就很喜欢用这一类“高素质”人才,当然这不是小斯迷信这一类专家,而是类似于古人养士,他只需要这批学院派帮着摇旗呐喊壮声威,并不需要他们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去办事。说白了,小斯也觉得这群人除了嘴有用,其他的器官都是废的。说起来这也是被逼无奈,谁让某仙人给了斯维尔德洛夫太大的压力呢?如果小斯没那么大的压力,估计他跟李晓峰的态度也差不多,更善于做实事的小斯也不喜欢嘴炮一族。
说起来十月革命的那一票顶层的老革命,其实都更喜欢做实事的人,原因也很简单,谁让布尔什维克属于**丝逆袭的典型呢?比起纯理论的东西布尔什维克敢说超越孟什维克?不可能,而布尔什维克之所以成事了,无非是他们更善于做事,而想要善于做事就必须用善于做事的人。当年的布尔什维克老革命里不识字的都大有人在,但只要他们能将事情办成功,列宁他们也是照用不误。
难道是越往后走,布尔什维克越来越专业化之后,只会玩嘴炮的的无能之辈是越来越多,小天真地图头就是其中的典型。不得不说勃列日涅夫是开了坏头,他喜欢自我吹捧,自然要大用那些善于吹牛拍马的家伙,这样的人一多能不出问题?
当然,这话属于说远了。回到正题,继续谈赔款问题。加强舆论攻势确实管用,在强大的民意下美国政客也是吃不消,为了讨好选民以换取未来的饭票,不管他们是真是假都得在赔款问题上给个说法,至少要嘴上谴责一下日本。
尤其是在野的共和党,那更是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使劲的给民主党上眼药。话说,这十几年共和党过得那叫一个苦逼,完全没有当年将将民主党逼在墙角里的风光,罗斯福连霸四届几乎将共和党逼得一点面子都没有了。如今如果连罗斯福的替补杜鲁门都干不过,真心是没面子之极(历史上依然没有干过,杜鲁门成功连任,直到森豪威尔时才翻盘)。
如今好容易等到杜鲁门在大是大非的政治正确问题上犯了错误,共和党自然是上蹿下跳的攻击杜鲁门,称呼他是同情日本狗崽子的魔鬼,是忘记了珍珠港的****。反正扣帽子以及编故事这十几年共和党十分拿手,当年就没少拿罗斯福的老婆开涮。
杜鲁门自然也感受到了压力,让他愤怒的是,他很清楚共和党为什么攻击他,无非是为了选举呗。这个时候不砸挂人不踩人才是傻逼。可以想象如果共和党籍的总统上台了,立刻就会忘记这一切,日本赔偿问题照样是一毛不拔。反正说话不算数是美国总统的必备功课,如果竞选时的所有承诺都要兑现,那真心是马上就会被赶下台
可是明知道共和党是说谎,杜鲁门还没有办法还击,人家现在在台下自然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天花乱坠都没问题,反正不用马上兑现。大不了上台之后才扯谎推诿嘛!
不过杜鲁门却没办法推诿,谁让他正在台上呢?他如果坚持既定政策肯定会让一批天真烂漫的选民失望,就搞不到选票。但是如果他为了讨好选民答应了这个要求,又极大的伤害了国家利益。以日本现在的德行,肯定是没钱掏的,以后还要用到它****,总不能给这条癞皮狗逼死吧?说到最后恐怕还是美国掏钱填坑,而前面说了,这又太恶心了。
而且一旦他决定帮日本填坑问题也不会结束,首先国会的老爷们会很不高兴,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他们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后台老板掏大头,肯定是坚决反对。这笔钱恐怕又要转嫁到普通老百姓头上,这就意味着要加税,而老百姓是很讨厌加税的,加税意味着选票丧失。好吧,到头来这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最最让杜鲁门恶心的是,眼下的国会是共和党的天下,共和党占据多数以议席,任何妨碍共和党利益的提案都会被否决(实际上从罗斯福的第三个任期开始,共和党就占据了多数席位,之前罗斯福搞的那些救世的新政策基本上又被重新否定全部毙掉了),这让他根本就没有施展手腕的空间。反正如此种种下来,杜鲁门颇有点进退无路的感觉。
反正杜鲁门只要一想到这些麻烦事都是英国人带来的,那是气得七窍生烟,都有心扒掉艾德礼的皮,这个混蛋如果不跟苏联沆瀣一气,他至于这么被动吗?
艾德礼此时的心情倒是不错,虽然杜鲁门陷入被动,他觉得美国人的选择不多了,要么给赔款的钱,要么就放弃那些苛刻的经济援助的附加条件。总而言之,在艾德礼眼里他马上就要有钱了,而有了钱就能够摆脱当前的被动了。
那么,情况真有这么理想吗?(未完待续。)
612帝国之殇
总有人有一种错误的感觉,总觉得大英帝国的衰亡和美帝国主义的制霸是一种顺顺利利的权力禅让。大英帝国将世界大权的权柄真心实意的交给美国,由美国代替英国执掌世界。仿佛这两家是和平交接,是一派和气。
可是历史真是如此吗?后来的英美特殊关系真的有那么美好吗?反正李晓峰是不相信这种鬼话的,权力谁不喜欢,可以当老大谁愿意甘于人下当老二呢?尤其是那些已经当了很多年老大的人,让他们乖乖的交出权柄,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可能有同志要说,英国人之所以那么“心甘情愿”地当老二,原因是苏联的崛起,是红色帝国给了英国太大的压力,迫使英国向美国做出让步,两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说实话,这也是扯淡。确实,二战结束之后,由于共同对抗苏东集团阵营以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英美之间确实有很多共同话语。而且英国也确实损失惨重、帝国摇摇欲坠,为了防范德国再次崛起以及应对苏联的挑战,英国确实需要美国的帮助。
但是,英美的特殊关系虽然有上述现实基础,但所谓霸权的“和平禅让”却仅仅是修饰性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春秋笔法。英国两国之间在新旧霸权兴衰的关键时刻虽然没有发生过热战,但不意味着两国没有为维护或者获得霸权进行艰苦卓绝的战争,英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毫无疑问一直就是在为维护霸权而战。
也就是说英国人绝不是心甘情愿的将权柄交给美国的,如果英国人真有这么好说话,拿破仑时代以及一战和二战根本就不会发生——反正英国不在乎霸权,随手交出去不就完了。
可问题是,英国人有这么大方?当年干拿破仑英国人可是大出了血的,反法联盟之所以能一次次的形成那是因为英国人在掏腰包,几乎每个加入反法联盟的国家都能从英国那里拿到经济援助。没有英国人出钱,俄国人出兵,反法联盟尼玛就是一个笑话。
再看一战,整个战争期间英国投入了史无前例的670万大军。大英帝国的各个自治领、殖民地也动员了起来,为战争贡献了大量的军队和劳工,仅尼珀尔就有5。5万余名廓尔喀士兵加入到英属印度军队中作战。在主要殖民地中,印度贡献了140万军队,加拿大供应了63万、澳大利亚提供了41。5万,南非提供15万,新西兰13万。
如果英国人对霸权的权柄是可以随手让渡的,他吃撑了全面动员殖民地?
不光是动员幅度大,英国为一战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战前,美国欠英国4亿多英镑债务,战后则是英国反而欠美国8。5亿英镑。英国的黄金储备因为一战下降4200万英镑,海外资产四分之一在战争期间因为资金紧张而被迫出售。
不在乎霸权英国吃错了药打这一场仗?
甚至从一战后俄国的情况也能看出英国对霸权是多么的热衷,当年英法两国在1918年就秘密签订了瓜分沙俄的秘密条约,为了彻底的解除大英帝国霸权的威胁者——俄国,英国人为了干涉俄国革命仅1918年到1920年就投入了4600万英镑的相关费用。
好在是当年列强的经济在战后崩溃了,让负担巨大的英国没能力继续投入巨额干涉费用才不得不罢手,才改武装围剿为和平演变。当年连列宁都感叹道:“尽管存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但我们已经基本能在国际上生存下去了。”
上述总总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英国是绝不愿意将霸权相让的,既然如此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权力转移也就不存在什么和平禅让了,而是赤果果的权力之争。英国是输掉了这场权力之争,不得不向美国低头。至于所谓的英美特殊关系,不过是英国人拿来麻痹自己以及美国人给英国人一个台阶下而已。
那么英国人究竟是什么时候输掉这场争霸的呢?在李晓峰看来,英国人不是1947年输掉霸权的,也不是1945年,而是再往前推二十年的1925年。
1925年是个很关键的年份,虽然这一年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这一年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年之前到一战结束的那一刻,其实是历史大神留给英国宝贵的调整时期。这个阶段英国虽然因为战争受创严重,但是长达五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做一些事儿的。如果抓住这五年进行变革,英国未尝没有延续霸权的可能。
可惜的是,1920年到1925年英国人什么都没做,然后从1925年到1935年还是在打瞌睡,这十五年挥霍掉的不仅仅是时光,而是大英帝国的最后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