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事情本来应该是政务大臣的工作范畴,但是政务大臣吴敬棠被林川给弄下马上了,现在林川将手伸到他们内阁了,他自然不同意。
林川却是早有准备:“多谢周大人关心,我已经向陛下请辞监察总长一职,所以今后不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我会一心一意处理难民事宜。”
“的确如此,周爱卿就不要担心了。”龙寒也开口。
周儒林眼皮却是狂跳,甚至没有问监察总长接任者是谁,他已经感觉到不妙,会议上拿下政务大臣,而林川却是这个时候接手政务大臣的工作,那么不久将来,很有可能担任政务大臣。
想到这里周儒林就感觉到一阵危险逼近,林川的强势和干练他是知道的,如果真的让林川进入了内阁,那么他们的权势地位势必受到挑战,虽然他脸上没有变化,但是心里已经开始思索应对之策。
长久以来,内阁都是由他们五大家族的人担任重臣,牢牢控制着政务,而现在拿下吴敬棠,林川进来,这让他们感到了不安。
商讨万流民的处置问题后,军务总长杨严旭开始将军方的议案拿出来让众人讨论。
军方的议案很直接,也很简单,那就是扩大现有的兵力编制,增加五十到一百个旗团的兵力。
他们给出的理由也是明明白白的:现在北方的戎族蠢蠢欲动,如果他们南下进攻,北方军三十万兵力根本无法抵挡,所以至少要增加二十万兵力。
远东地区的形式更加严峻,军务总长杨严旭给出了这样的一组数据。
“八月十五日,瀚海边境巡逻队与我远东边防军发生摩擦,我方阵亡士兵五人,军官一人。”
“九月一日,瀚海边防军擅自进入我境内,屠杀两个村落五百口人,我军与其发生冲突,阵亡士兵三十八人,军官五人。”
“九月三十日,瀚海帝国借着演戏的名义,占领我和朔五镇,为避免爆发大规模冲突,我方已经将其提交到外交部,双方正在谈判。”
“十月中旬,我远东边防军一个骑兵巡逻队遭遇瀚海人袭击,全军覆没……”
“根据我们的情报,瀚海人已经在边境地地区集结了重兵,不断挑衅,为了避免更大冲突,爆发战争,我们现在是节节退让。”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给远东军增兵至少二十个旗团,给瀚海帝国以震慑,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林川缓缓开口:“远东地区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监察厅也有情报显示,瀚海帝国正有意对我王朝发动新一轮战争,所以我支持增兵远东地区。”
“哼,我看都是你们军队的问题,你们不去挑衅,他们怎么会出兵,我们和瀚海人和平相处了近百年,为何没有发生摩擦,现在都跳出来了,依我看,这不是增兵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外交谈判,增兵只会让瀚海人误解,增加爆发冲突的可能性。”
吏部大臣顿了顿继续补充说:“我建议远东军非但不能增兵,还需要裁撤,消除瀚海人的误解,他们觉得我们没有威胁了,自然不会再咄咄逼人。”
“蠢货!”听到吏部大臣如此颠倒黑白,林川忍不住心中暗骂,面对强敌欺辱,不去捍卫国土,反而卑躬屈膝,这样非但不会赢得尊重,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反而会加速战争的到来。
第511章 形势严峻
面对军堂扩充军队的提案,遭受到了文官们的一致反对。
财政大臣还是老套路,以国库空虚,拿不出扩军军费为理由坚持反对。
周儒林作为内阁首辅,长期掌管远东王朝的政务,他的理由倒是充分了许多:“前几年的大旱,寒冬导致粮食减产,连年的战争也导致无数的田地荒芜,现在农业生产急需恢复,如果现在扩充军队,青壮都进入了军队之中,那么谁来种地恢复农业生产?”
周儒林作为一名老臣,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对于远东王朝也是鞠躬尽瘁,他常年执掌朝政,比皇帝龙寒和军堂的一些人更加的了解远东王朝的实际情况,所以他的发言不得不引起人重视。
听到周儒林的一番理由,军务总长杨严旭只能退而求其次:“既然农业生产需要大量青壮,那么我们可以缩减扩军的规模,只增加二十个旗团如何?”
“不行,别说二十个旗团,就是一个旗团也不能增了。”
面对杨严旭的让步,周儒林依然不松口,坚决反对扩军。
“周大人,我知道农业生产需要青壮,但是我们军队的压力也很大啊,如果不早做准备,那么如果一旦爆发战争,我们以现有的兵力根本难以应付,如果真的到了那时候可就来不及了。”
“杨总长,也不是我周儒林为难你们,但是现在却是不宜在征兵了,从八零一年到现在,三年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大旱,寒冬,兵灾,如果再不恢复农业生产,那么明年我们只能吃野菜了。”
“可是我们仅仅扩军二十个旗团,每个行省半个旗团而已,这不多吧?”
周儒林此刻表现得无比的顽固,坚持不退步:“既然杨总长如此说,那我就得和你好好算算这笔账,八零一年皇陵刑徒四十万暴乱,虽然全歼他们,但是我们中央军,禁卫军损失了二十万人,后来补充军堂进行了募兵,从王京周边五个行省募兵二十万。”
说到这里,周儒林看了一眼坐在哪里的林川和林诺言,不过他们都面无表情,似乎和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八零二年,中央军追绞邢徒军余部损失了五万人,北方军和戎族的几次小规模战争也损失了三万人,镇西军和野蛮人交战,损失了一万余人。”
“八零三年,远东地区闪族人叛乱,远东军损失了五个旗团五万人,在内地中央军损失的更多了,足足十万,五十六个行省守备部队损失了三十万。”
“今年王京之乱二十万禁卫军直接建制都打没了,镇西军三十万人现在剩下不足八万,中央军,内卫军损失了少说也有十万人吧,加上雨王龙景的叛乱,南方军这一次招募二十万人。”
周儒林目光从众人的脸上扫过,提高了音量:“陛下,诸位大人,我们仅仅四年的时间损失了一百零六万人啊!这不是一百多万猪狗,而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们身后更有上百万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我想问问杨大人,你觉得我们远东王朝还有多少个一百零六万年轻人可以消耗?恐怕再来一次大规模战争,不需要别人动手,我们自己就灭国了!”
周儒林情绪激动,声音掷地有声,在座的皇帝龙寒和这些位高权重的重臣们没有一个人开口,因为他们从未想到过远东王朝的形势已经到了如此的地步,内乱竟然消耗了如此多的精锐军队。
龙寒听到如此惊人的数据之后也是沉默了,周儒林说得没错,如果再继续扩充军队,将青壮送上战场死掉,那么只剩下孤儿寡母的远东王朝只有灭亡一途。
“所以杨大人,不是我反对扩军,我也知道瀚海人,戎族人狼子野心,但是现在我们王朝的确是输不起了啊,至少三到五年之内不能爆发战争,我们需要休养生息。”周儒林伸出了五根手指说道。
军务总长杨严旭还想坚持一下,但是龙寒却开口了:“现在王朝的情况诸位也已经很清楚了,内有民众食不果腹,外有强敌窥伺,虎视眈眈,现在朕需要诸位同心戮力,我们一起共度难关。”
“戮力同心,共度难关——”众人齐声表态。
“周爱卿说得很对,我们王朝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扩军的事情就缓一缓吧。”龙寒一句话就否决了军堂提出的议案。
杨严旭急忙开口问:“陛下,那远东地区和北方地区怎么办?”
“这件事情交由外交部去办,派人出使戎族和瀚海帝国,只要能够避免发生战争,他们要多少钱朕都给!只要我们恢复三五年,我们再讨回来便是!”龙寒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十分的无奈,表情很痛苦。
远东王朝立国三百年,一直国富民强威震四海,但是最近百年来,国力下降的太厉害了,特别是皇帝龙寒接任的时候就是一个千疮百孔,即将四分五裂的王朝。
要不是有忠臣良将辅佐,迅速地平定了诸位皇子的混战,迅速稳定了各地局势,那么这个国家已经名存实亡了。
现在虽然稳定了各地区形势,但是新的问题又摆放在众人的面前,那就是恢复因为天灾战乱而停滞的生产,恢复商业,恢复中央的威信,但是破坏起来容易,恢复起来没有三五年根本不可能。
就拿那些因为战乱而损毁的村落来说,想要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荒芜的田地重新耕种到收获至少需要一季的时间,而因为青壮都战死沙场,现在则变得更加的艰难。
天灾战乱同样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崩溃,饥荒战乱催生了无数的流寇山匪,他们的组成成分复杂,有溃兵也有活不下去的流民,现在他们占领无数山寨和村镇,同时,王朝境内人数上万的起义军不下数百股,治安问题同样困扰着远东王朝的统治,他们威胁着王朝的根基。
所以现在远东王朝已经经不起一场战争了,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者,经不起哪怕一点风寒一样,脆弱的统治需要时间去修复,现在迫在眉睫的是需要休养生息。
这是林川第一次参加军政会议,从早晨开到深夜,讨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严峻,正是参与了这样的会议,林川才感觉到王朝是多么危险,为何皇帝龙寒废寝忘食的工作,他也感到心情各位的沉重。
第512章 卸任监察总长
军政会议的第二日林川就向皇帝提交了正式辞去监察总长一职的折子,算是正式地卸任了监察总长。
监察厅成立不足一年的时间,但是在林川的掌舵下发展迅猛,分支机构已经遍布远东王朝的所有地区,成为各级官员最为忌惮的铁血机构,没有之一。
按照王朝律法,各级官员都由上一级官员监督,每年按时考核他们。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级官员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错综复杂,原本的那一套监督体系已经名存实亡,官官相护,官商勾结,